南溝岔鎮

南溝岔鎮

南溝岔鎮位於縣城東北部50公里處,重耳川中上游,全鎮共有23個行政村,89個村民小組,8484人(2017),2005年人均純收入1747元。現有耕地面積22444畝,高標準農田3450畝。石油資源儲量大,分布廣,油質好,煤炭資源豐富,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退耕還林紮實推進,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以草畜業為龍頭的主導產業已具規模,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公益事業明顯加快。以移民搬遷為重點的扶貧開發取得初步成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溝岔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陝西省延安市子長縣
  • 地理位置:子長縣
  • 面積:157.94平方千米 
  • 人口:8484人(2017) 
概況,沿革,建設發展,生態環境,主導產業,基礎設施,扶貧開發,未來發展,地圖信息,

概況

南溝岔鎮位於子長縣東北部,轄2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鄭家灣村。

沿革

1949年設南溝岔鄉,1956年併入澗峪岔鄉,1958年設先鋒公社,同年更名為南溝岔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面積154.8平方千米,人口1.3萬人,轄鄭家灣、薛家渠、馮家渠、路坪、元灣、宋家坪、雙牛灣、石窯灣、王目山、如則台、廟焉、陳家山、李家山、封家溝、磚窯峁、劉家溝、窨子溝、南河溝、南家焉、中塌、東溝河、田家溝22個行政村。1998年,南溝岔鄉改為南溝岔鎮。

建設發展

近幾年,鎮黨委、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樹立以人為本為發展理念,堅持把產業開發作為強鎮富民之本,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動力,合理調整結構,轉變開發思路,構建產業新格局,全力打造經濟強鎮、產業大鎮、文化名鎮,全鎮農業農村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2005年在鄉鎮綜合考核中位居全縣第一。

生態環境

99年以來,鎮黨委、鎮政府抓住國家退耕還林工程的歷史機遇,嚴格按照“十六字”方針,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套人馬管到底的工作思路,設立了“兩線一區”管護責任區,在全鎮上下掀起植樹種草,再造秀美山川熱潮。全鎮累計退耕還林3.7萬畝,退耕還草3.6萬畝,林草覆蓋率占到全鎮總土地面積的35%,全鎮氣候條件有了明顯改善,水土流失現象得到有效遏制。

主導產業

南溝岔鎮立足大農業的角度,用抓工業的思維和方法抓農業,將農業定位於市場化運作,產業化經營的生產格局。衝破傳統的“小而全”的生產狀態,走向“專而聯”,強化產業向基地化發展,先後與正大、隆發兩家飼料公司、河南雙匯肉聯廠合作,使企業與農戶在草畜業開發中實行利益互補,讓企業在提供飼料供應的同時,為農戶在產業、產中、產後提供技術服務,形成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使農業生產跳出了固有模式,初步走上產業化經營路子。全鎮現有羊子存欄9564隻,雞存籠1.6萬隻,生豬存欄5303頭,大家畜存欄692頭,已建成各類養殖大戶103戶,良種畜基地4個,初步走了良種化繁育、規範化管理的軌道,牧業收入占到農戶總收的40%。棚栽業開發中,按照“開發規模化、品種良種化、種植標準化、產銷一體化”的總體要求,堅持“三菜並舉”,制定了發展棚栽業的八優惠政策,使棚栽業也從困境中邁出新的步伐。

基礎設施

近年來,南溝岔鎮從改善民眾生產生活條件入手,大力強化基礎設施建設,興辦公益事業。全鎮19個行政村實施了自來水管道引水工程,8個行政村進行了農電網改造,18個行政村安裝了程控電話,8個行政村已實施了沼氣池能源建設工程,9個行政村開通了有線電視,建成遍及全鎮各自然村的鄉村道路75公里,其中砂石化道路占總里程的85%,基本實現了村村通路通電通話,並投入164萬元對各村國小進行了布局調整,整合最佳化了教育資源,徹底改變了教育基礎設施落後的局面。

扶貧開發

以移民搬遷為重點的扶貧開發取得初步成效。先後完成兩期移民工程,建成全縣乃至全市一流的鄭家灣移民新村,將生產生活條件最差的6個自然村的72戶,288人進行了異地搬遷,並為移民戶培植起較穩定的致富產業。2005年先後有組織輸出農村富餘勞動力420餘名,外出務工人員人均年純收入近8000元。

未來發展

如今,團結奮進的領導班子正帶領廣大幹部民眾,借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強勁東風,矢志艱苦奮鬥,勇於開拓創新,為謀求全鎮經濟大發展,實現各項事業新跨躍,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譜寫新的篇章。

地圖信息

地址:陝西省延安市子長縣南溝岔鎮政府(賀鄭路東)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