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拼 音:guā tián bù nà lǚ,lǐ xià bù zhěng guān
解 釋:也說“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經過瓜田,不可彎腰提鞋;經過李樹下不要舉起手來整理帽子。比喻避免招惹無端的懷疑。
英 文:"Do not put on shoes in a melon patch; do not adjust a hat under a plum tree."
出處
《
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示例
明·陸采《
明珠記·抄沒》:“深感將軍好意,爭奈~,
相公男子,妾身女人,雖則結為義父,難免外人議論。”
俗話說:“~”。只要自己行得正,就沒有什麼可擔心的。
故事
北齊時期,學識淵博的
袁聿修做了博陵太守,他為官清廉,
公私分明,不收取別人的錢物。有一次他去外地考察,路過
兗州。老朋友兗州刺史邢邵拿出一匹當地生產的白色絲綢送他,他以考察地方官員注意
瓜田李下之嫌婉拒朋友的好意。
瓜田李下
瓜田李下 - 成語故事
唐朝唐文宗時,大書法家柳公權忠良耿直,能言善諫,官職擔任工部侍郎。當時有個叫郭寧的官員把兩個女兒送進宮中,於是皇帝就派郭寧到郵寧(現在的陝西郵縣)做官,人們對這件事議論紛紛。皇帝就以這件事來問柳公權:“郭寧是太皇太后的繼父,官封大將軍,當官以來沒有什麼過失,現在只讓他當郵寧這個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甚么不妥呢?”柳公權說:“議論的人都以為郭寧是因為進獻兩個女兒入宮,才得到這個官職的。”唐文宗說:“郭寧的兩個女兒是進宮陪太后的,並不是獻給朕的。”柳公權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們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瓜田李下”是從古樂府《君子行》中的詩句“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引申來的。這裡柳公權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讓人產生懷疑。
瓜田李下,這兩個地方都是容易引起嫌疑的場合。如果你站在其中,即使未摘食,也容易引起不必要的嫌疑。
古人強調正人君子要顧及言談舉止,風度禮儀,除此之外,還要主動避嫌,遠離一些有爭議的人和事。
現在即指比較容易引起嫌疑,讓人誤會,而又有理難辯的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