瓔珞柏,學名Cupressus funebris Endl,也稱歐洲刺柏,柏科柏木屬的一種植物,產長江流域以南溫暖多雨地區。
基本介紹
簡介,形態特徵,生長環境,主要價值,園林價值,藥用價值,繁殖方法,植物文化,通派盆景,茶壺嘴,
簡介
瓔珞柏也稱歐洲刺柏,為柏科刺柏屬常綠喬木或直立呈灌木狀,樹幹灰褐色,枝條直展或斜展,小枝細長,並下垂。三葉輪生,刺葉線形,正面微凹,有一條寬白粉帶,白粉帶的基部常被中脈分成2條。球果球形或寬卵圓形,成熟後藍黑色。有些地方將刺柏也叫瓔珞柏,二者的主要區別是:刺柏的針葉較長,小枝下垂長度不如歐洲刺柏長。歐洲刺柏葉子較小,小枝下垂幅度較大,用於製作垂枝式盆景更具瀟灑飄逸的神韻。瓔珞柏繁殖常用播種或扦插、壓條等方法繁殖。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高可達30m,胸徑2m。樹冠圓錐形。樹皮幼時紅褐色,老年樹褐灰色,縱裂成窄長條片。小枝扁平,細長且下垂。鱗葉互動對生,排成平面,兩面相似,或生於幼苗上或老樹壯枝上的葉刺形;鱗葉先端銳尖,偶有刺形葉,中部葉背有腺點。雌雄同株。球果卵圓形,8~12mm。種鱗4對,發育種鱗有種子5-6。種子近圓形,兩側具窄翅,淡褐色,有光澤。花期3~5月:球果翌年5~6月。 球花雌雄同株,單生枝頂,雄球花長橢圓形,黃色,有雄蕊6~12,每雄蕊有花葯2~6枚,藥隔顯著,鱗片狀;球果球形,第2年成熟,熟時種鱗木質,開裂;種子有翅;子葉2~5枚。
生長環境
產長江流域以南溫暖多雨地區。
我國特有樹種,分布很廣,是亞熱帶代表性的針葉樹種之一。華東、華中分布在海拔1100m以下,四川、雲南分布在海拔1600~2000m以下。四川、湖北、貴州最多。是長江以南石灰岩山地的造林樹種。
中性,喜溫暖多雨氣候及鈣質土, 耐乾旱瘠薄,稍耐水濕,淺根性。垂直分布在4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四旁。適生於年均溫13.0~19.0℃。多分布於山地及丘陵坡地的下部、坡麓。由石灰岩、紫色砂岩和頁岩等母質發育的土壤,其它樹種不能生長,唯柏木能正常生長。但在土層深厚、肥沃、濕潤的丘陵山地生長迅速,成材快。 林分生長過程 68年生,樹高23.6m,年平均0.35m,胸徑47.4cm,年平均0.70cm,單株材積1.8219m3。解析其生長過程,樹高在10年前生長緩慢,10-25年間為速生期,年生長可達1M左右,25-50年間生長變慢,年生長約20~40cm,50年後生長極微。胸徑生長10年生前緩慢,速生期在10~25年,年生長可達1CM左右,25-68年間生長變慢,年生長保持在40-80CM,材積生長的速生期在25~40年,年生長量近0.04 m3。14年生速豐林,樹高9.5m,年平均0.68m,胸徑13.6cm,年平均0.97cm,單株材積0.08982m3。
主要價值
園林價值
材質優良,是南方石灰岩山地造林用材樹種。枝葉濃密,樹姿優美,也常栽作園林綠化及觀賞樹種
藥用價值
藥用部位:球果,根,枝葉;
藥用功能:發熱煩躁、小兒高燒、吐血藥用主治:發熱煩躁、小兒高燒、吐血。
繁殖方法
播種繁殖。種子沙藏後可以提高發芽率。扦插繁殖常在冬季進行。
植物文化
通派盆景
通派盆景的造型形式,以規則式的“兩彎半”為主。現在盆景藝人在規則式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對傳統技術進行了一些 改進,創作出了一批自然型的盆景作品,如站飄式、懸崖式、直 林式、斜乾式等多種形式。傳統的“兩彎半”形成造型方法如下:
加工“兩彎半”時,首先將樹木向一邊斜栽,如向右斜栽5厘米處截去上部。截口下留1~2個小枝條,促其生長形成新 的主幹。所截部位不能平滑,要高低不平,若干年後,傷口癒合 包.住新的主幹基部,形成上部細枝嫩葉,枝葉繁茂,基部粗壯,替老古樸。此為“釘頭柱尾”式,通派稱此為上品,頗具“老當益壯”之勢。
茶壺嘴
此式是將起手乾與出手乾按照一定的角度紮成茶壺嘴形式。
通派盆景傳統扎法以“棕絲法”為主,其棕法有頭棕、躺 棕、抱棕、懷棕、回棕、飄棕、豎棕、攏棕、懸棕、套棕、平 棕、側棕、帶棕、扣棕、勾棕等。“兩彎半”扎法第一彎(坐地 彎)在根部(足)下棕,樹高2,3處收棕,形成第一彎。第二彎 在第一彎頂部下棕,樹高2,3處收棕。半彎收頂。
通派盆景的另一特色是,兩盆一對,講究對稱造型,陳設在門廳左右。但也有三盆、五盆、七盆一堂(或稱一組),一盆陳 設在中間,三盆者在其左右各設一盆,五盆者在左右各設兩盆, 七盆者在其左右各設三盆。中問的一盆主木稱“文樹”,株形高 大,在其左右兩側各對樹木稱為“武樹”。造型左右對稱,中間 的高大,向兩側順次漸小。文樹為主體,武樹用來烘托文樹,猶 如眾星托月。此形式能增加環境的莊重、威嚴之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