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酥

瓊酥

1.即瓊蘇,酒名。 隋 薛道衡 《和許給事善心戲場轉韻》:“共酌瓊酥酒,同傾鸚鵡杯。” 宋 晏幾道 《玉樓春》詞:“瓊酥酒面風吹醒,一縷斜紅臨晚鏡。” 元 張可久 《落梅風·席上為真士陳玉林作》曲:“銷金 党家 何處也,攪瓊酥 惠船 明月。”參見“ 瓊蘇 ”。

2.酥酪的美稱。 元 無名氏 《百花亭》第一折:“端的是膩胭脂紅處紅如血,潤瓊酥白處白如雪,比玉呵軟且溫,比花呵花更別。”

瓊酥酒素有“三杯下肚渾身爽,一滴沾唇滿口香”的讚譽。向有“名酒之鄉”美稱的四川省宜賓市,是宜賓瓊酥酒的故鄉。1928年,“利川永”烤酒作坊老闆鄧子均,又採用紅高粱大米、糯米、麥子、玉米為原料,釀造出了香味純濃的“瓊酥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瓊酥
  • 外文名:qiong shu
  • 解釋:酒名
  • 出處:隋 薛道衡 《和許給事善心戲場轉韻》
歷史嗍源,釀製工藝,

歷史嗍源

宜賓,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雜居的地區。聚居此地的各族人民依託世代承傳的習俗和經驗,曾經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釀製出了各具特色的歷史美酒。目前有史可考的,諸如先秦時期僚人釀製的清酒、秦漢時期僰人釀製的蒟醬酒、三國時期鬏鬏苗人用野生小紅果釀製的果酒等,都是當時宜賓地區少數民族的傑作,無不閃爍著古代中國人對釀酒技術的獨到見解和聰明才智。
到了南北朝時期(公元420年-589年),彝族人採用小麥青稞玉米等糧食混合釀製了一種咂酒,從此開啟了採用多種糧食釀酒的先河。咂酒因其飲酒的方式而得名,釀時先將糧食煮透、晾乾,再加上酒麴拌勻,盛於陶壇中,用稀泥將壇口密封,並用草料覆蓋,讓其發酵,十餘天即成。飲用時,揭開泥封,往罐內注水,飲酒者每人持一根竹管直接從罐內吸飲,一邊喝一邊加,直到沒有酒味為止。在唐代,戎州官坊用四種糧食釀製了一種“春酒”。唐代大詩人杜甫大約在公元743年到了宜賓,當時的戎州刺史楊使君在東樓設宴為他洗塵。杜甫嘗到了春酒宜賓的特產荔枝,即興詠出“重碧拈春酒、輕紅擘荔枝”的佳句。春酒後來便改名為“重碧酒”了。
到了公元1368年的明朝初年,宜賓人陳氏繼承了姚氏產業,總結出陳氏秘方,瓊酥用的就是“陳氏秘方”。此酒兩名,文人雅士稱之為“姚子雪曲”,下層人民都叫“雜糧酒”,這就是而今瓊酥的直接前身。保留至今的明朝老窖,已有600多年的歷史,現仍在使用。

釀製工藝

在瓊酥的釀製工藝成形過程中,最為重要、最具影響的當數“姚子雪曲”。它是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宜賓紳士姚氏家族私坊釀製,採用玉米大米高粱、糯米、蕎子五種糧食。“姚子雪曲”是瓊酥最成熟的雛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