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誘變

凡是能引起生物體遺傳物質發生突然或根本的改變,使其基因突變或染色體畸變達到自然水平以上的物質,統稱為誘變劑。當各種誘變劑被人為地強加於地球環境中之後,生物基因的情報系統由於誘變劑的作用受到損傷而發生紊亂,不能正確地傳遞遺傳信息,具體地說就是發生了突變。那么這類誘變劑則被認為是環境誘變劑。未經人工處理而發生的突變稱為自發突變;經過人工處理而發生的突變稱為誘發突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環境誘變
誘變劑,環境誘變劑的種類,環境誘變劑的利弊,環境誘變劑對人體健康的潛在危害,

誘變劑

凡是能引起生物體遺傳物質發生突然或根本的改變,使其基因突變或染色體畸變達到自然水平以上的物質,統稱為誘變劑。當各種誘變劑被人為地強加於地球環境中之後,生物基因的情報系統由於誘變劑的作用受到損傷而發生紊亂,不能正確地傳遞遺傳信息,具體地說就是發生了突變。那么這類誘變劑則被認為是環境誘變劑。未經人工處理而發生的突變稱為自發突變;經過人工處理而發生的突變稱為誘發突變。

環境誘變劑的種類

一般來說環境誘變劑可以分為3大類型:物理性環境誘變劑(例如,電離輻射、紫外線、電磁波等)、化學性環境誘變劑(主要是一些人工合成的化學品,包括藥品、農藥、食品添加劑、調味品、化妝品、洗滌劑、塑膠、著色劑、化肥、化纖等)和生物性環境誘變劑(真菌的代謝產物、病毒、寄生蟲等)。除了上面所說的外源性環境誘變劑之外,還有一些內源性的環境誘變劑。內源性的環境誘變劑是在人體健康異常的情況下產生的,如遺傳因素、內分泌紊亂等。在各種不同的環境誘變劑中,最令人不安的是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

環境誘變劑的利弊

1927年,美國遺傳學家H.J.Muller首次利用x射線成功地誘發了果蠅突變,開拓了誘發突變的新領域。從此以後,人們利用誘發突變進行育種工作,取得了極大的成功,並在農學、工業微生物學、生物學、醫學等領域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績。然而,當時的人們並不明白環境誘變劑也會對人體產生“三致”(致癌、致畸、致突變)的嚴重後果,故人類也為此承受了不少的傷害。目前,在深入研究、積極監測、嚴加防護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環境誘變劑仍然可以造福於人類。例如,隨著太空科技的發展,利用太空飛行器搭載作物種子進行“太空育種”已經操作了一段時間;核能的和平利用,已為人類做出了卓著的貢獻;最近我國又計畫利用“核爆炸”實現藏水北調,將雅魯藏布江的水引到位於青藏高原東北方向的青海、新疆與甘肅,以改變我國大西北的生態環境。

環境誘變劑對人體健康的潛在危害

從接觸誘變劑到產生有害後果。有時需要很長時間;如果是作用於生殖細胞的話,那么要在下一代,甚至幾代以後才表現出來。例如,長期遭受日光照射的海員、漁民、牧民,在身體暴露處發生皮膚癌的幾率較大,發病期可以在10~40年以後,平均發病年齡在70歲以上,開始是色素沉著和角質增生,繼之發生癌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