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規範和指導環境監測信息傳輸工作,制定本標準。 本標準規定了環境監測信息的傳輸模式、傳輸流程,傳輸的數據格式和代碼定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環境監測信息傳輸技術規定
- 外文名: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formation Transferring
- 發布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
- 標準號:HJ:660-2013
- 發布時間:2013-09-18
- 實施時間:2013-12-01
目次
- 前 言
1 適用範圍
2 規範性引用檔案
3 術語和定義
4 縮略語
5 環境監測信息傳輸模式
6 環境監測信息數據類型與數據傳輸頻度
7 環境監測信息傳輸流程
8 環境監測信息傳輸的數據檔案格式 - 附錄A(規範性附錄)環境監測信息Schema 描述
- 附錄B(規範性附錄)污染物代碼及單位
- 附錄C(資料性附錄)環境監測信息傳輸XML 檔案示例
前 言
適用範圍
- 本標準規定了環境監測信息的傳輸模式、傳輸流程,傳輸的數據格式和代碼定義。
- 本標準適用於國家各級環境監測站、各級自動監測站和有關單位之間環境監測信息的傳輸活動。
- 標準不限制擴展本標準規定之外的環境監測信息傳輸的相關內容,但擴展的內容不得與本標準的規定相衝突。
規範性引用檔案
- GB 2312 信息交換用漢字編碼字元集 基本集
- GB 3095 環境空氣品質標準
- GB 3096 聲環境質量標準
- GB 3838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
- GB 15618 土壤環境質量標準
- GB 16297 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
- GB/T 16705 環境污染類別代碼
- GB/T 16706 環境污染源類別代碼
- HJ 524 大氣污染物名稱代碼
- HJ 525 水污染物名稱代碼
- HJ/T 75 固定污染源煙氣排放連續監測技術規範
- HJ/T 212 污染源線上自動監控(監測)系統數據傳輸標準
- HJ/T 352 環境污染源自動監控信息傳輸、交換技術規範(試行)
術語和定義
- 3.1 自動監測站(Automatic Monitoring Station)
指環境監測中連續線上自動監測各環境要素或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監測終端及其附屬設施。如水質自動監測站、空氣自動監測站、水污染源自動監測站等。 - 3.2 環境監測信息(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formation)
指環境監測過程中,對環境監測對象(如各環境要素、污染源等)實施監測(包括手工監測和自動監測)所產生的觀測和測量數據。
縮略語
- 下列縮略語適用於本標準。
- FTP 檔案傳輸協定(File Transfer Protocol)
- XML 可擴展標記語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 VPN 虛擬專用網路(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
環境監測信息傳輸模式
環境監測站網路結構及信息傳輸模式
- 5.1.1 國家四級環境監測站網路結構:國家四級環境監測站網路結構從底層逐級向上分別是:區(縣)環境監測站、地(市)環境監測站、省(市)環境監測站、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 5.1.2 環境監測信息傳輸模式:環境監測信息由下一級站逐級向上一級站傳輸,最終到達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如圖1所示。
自動監測網路結構及信息傳輸模式
- 5.2.1 自動監測網路結構
自動監測網路結構從底層逐級向上分別是:區(縣)環境監測站、地(市)環境監測站、省(市)環境監測站、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 5.2.2 自動監測信息傳輸模式
a) 逐級傳輸:自動監測數據由下一級站逐級向上一級站傳輸,最終到達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b) 跨級傳輸:自動監測數據可以由區(縣)環境監測站直接向省(市)環境監測站或者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傳輸,也可以由地(市)環境監測站直接向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傳輸,如圖2 所示。
圖1 國家四級環境監測站網路結構及信息傳輸模式 |
圖2 自動監測網路結構及信息傳輸模式 |
環境監測信息數據類型與數據傳輸頻度
環境監測信息數據類型
業務類型 | 數據類型 | 代碼 |
環境空氣 | 環境空氣監測數據 | AQ |
降水 | 降水監測數據 | AR |
地表水 | 地表水水質監測數據 | WQ |
飲用水 | 飲用水水質監測數據 | WD |
地下水 | 地下水水質監測數據 | WG |
近海海域 | 近岸海域海水水質監測數據 | WS |
土壤 | 土壤環境質量監測數據 | SQ |
噪聲 | 噪聲監測數據 | NQ |
廢氣 | 氣污染源監測數據 | AW |
廢水 | 水污染源監測數據 | WW |
生物 | 生物監測數據 | SW |
環境監測信息數據傳輸頻度
環境監測信息傳輸流程
環境監測信息傳輸運行環境要求
- 7.1.1 數據傳送方
- 數據傳送方可接入國家環境保護業務專網,通過專網來進行傳輸;或者安裝有線或無線路由上網設備,提供VPN 加密網關所需的上網鏈路,安裝VPN 數據加密網關,以組成基於Internet 的VPN 數據傳輸網路。
- 7.1.2 數據接收方
- a) 數據接收方須與數據傳送方一致,或者接入國家環境保護業務專網,通過專網來進行傳輸;或者安裝有線或無線路由上網設備,提供VPN 加密網關所需的上網鏈路,安裝VPN數據加密網關,以組成基於Internet 的VPN 數據傳輸網路。
- b) 部署FTP 數據接收和資料庫軟硬體環境。
- c)在數據接收方開通FTP 服務的基礎上建立已分享資料夾,已分享資料夾結構描述如下:
- 1)一級目錄為FTPROOT;
- 2)在一級目錄下建立二級目錄,二級目錄用於接收上傳的各環境監測業務類型的XML檔案,二級目錄以6.1 中表1 所列業務類型對應的代碼命名。
- 3)每個目錄都分別設定用戶名和密碼,並設定對應讀寫許可權。
環境監測信息數據傳輸方式
- a)數據接收方每日零時在“FTPROOT\[對應業務類型資料夾]”目錄下建立當日日期的目錄,目錄名稱採用年月日“YYYYMMDD”格式表示(如20090101 表示2009 年1 月1 日)。
- b)數據傳送方將需上傳的數據生成規定格式的XML 檔案傳送至以上目錄。
- c)數據接收方掃描“FTPROOT\[對應業務類型資料夾]”目錄下的當日日期目錄,將其下的數據XML 檔案解析並導入資料庫。
環境監測信息傳輸數據檔案命名規定
檔案名稱組成 | 說明 |
數據類型 | 2個字元,描述該數據檔案數據類型,數據檔案數據類型參見表1。 |
數據產生時間 | 14 個字元,採用年月日時分秒“YYYYMMDDhhmmss”的格式表示,其中時間採用24 小時制(如20090101123015 表示2009 年1 月1 日12 點30 分15 秒)。 |
行政區號 | 6個字元,數據採集點所屬的行政區劃代碼。 |
順序號 | 4個字元,為該行政區所屬的數據採集點的不重複編碼,以0001 起始。 |
環境監測信息傳輸的數據檔案格式
數據檔案格式及組成
聲明部分
包體部分
圖3 傳輸數據包體部分組成圖 |
屬性 | 含義 | 標識 |
傳送方 id | 數據傳送方的節點編號,由六位行政區號和四位該行政區 內監測點的順序號組成(不重複編號)。 | fsfid |
接收方id | 數據接收方的節點編號,由六位行政區號表示。 | jsfid |
檔案生成時間 | 為本檔案產生的時間,採用“YYYYMMDDhhmmss”格式 表示,其中時間採用24 小時制。 | wjscsj |
記錄數 | 顯示上傳的記錄數量。 | jls |
屬性 | 含義 | 標識 |
業務類型 | 傳輸數據的業務類型、代碼見表1。 | ywlx |
數據產生起始時間 | 為<Data> 標記內數據產生的起始時間, 採用“YYYYMMDDhhmmss”格式表示,其中時間採用24小時制。 | sjcssj |
數據結束時間 | 為<Data> 標記內數據產生的結束時間, 採用“YYYYMMDDhhmmss”格式表示,其中時間採用24小時制。如果為實測值、瞬時值則該項可為空;如果為統計值,則應註明數據的結束時間。 | sjjssj |
屬性 | 含義 | 標識 |
污染物代碼 | 污染物代碼表詳見附錄B。 | pollutant_code |
數值 | 污染物對應的數值。 | value |
數據傳輸結果及格式 |
環境監測信息傳輸 XML 檔案的Schema 描述
附錄(規範性附錄)
附錄A
附錄B
附錄B:1 | 附錄B:2 | 附錄B:3 |
附錄B:4 | 附錄B:5 | 附錄B: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