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瑪斯納維
- 又名:瑪斯納維·瑪納維
- 作者:賈拉爾丁·魯米
- 原版名稱:Mathnawi
- 類別:敘事雙行韻詩體
- 卷數:6卷
- 行數:27000行
- 語言:波斯語
簡介,詩篇作者介紹,主要思想,影響,參考評價,
簡介
“瑪斯納維”系敘事雙行韻詩體,“瑪斯納維”意為“內涵”、“意義”。成書於1258~1270年間。詩篇編為6卷,總計27000行,為波斯文。詩作以故事形式展開,採取夾敘夾議的表現手法,穿插以大量傳聞、軼事,借每一個故事闡明一個哲理。全書寓言故事和哲理箴言相同,抒情與思辨錯致,借比與寓意交融,博學多識與華美的文采交相輝映,使詩集增添風韻。
詩篇作者介紹
魯米的全名是莫拉納·賈拉爾丁·魯米(Molana Jalaluddin Rumi)。當時的土耳其人稱東羅馬帝國為魯姆(Rum),魯米(Rumi)的意思就是來自東羅馬帝國。他的出生地是在巴爾赫(Balkh,位於今阿富汗斯坦境內),所以他還有一個名字叫巴爾黑(Balkhi),但魯米這個名字更為常用。他是塔吉克人,原名叫穆罕默德,賈拉爾丁則是他的稱號,意思是宗教聖人,後來他也被尊稱為莫拉維,意思是大師、長老。
魯米出生於1207年9月30日。他父親是一位有學識的神學家。為了躲避當時蒙古人的入侵,他們全家逃往麥加,在穆斯林地區幾經輾轉之後,最終在土耳其的科尼亞(Konya, Anatolia)定居。魯米自幼受父親的教育和薰陶,在伊斯蘭教神學、哲學和文學等方面打下堅實的功底。父親去世後,魯米在1231年繼承父業,成為一名伊斯蘭教的學者。
將他引入神秘主義之門的人是一個名叫大不里士的沙姆斯(Shamsi of Tabriz)的苦修僧人。與沙姆斯在1244年的相遇,使魯米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用魯米自己的話來說:“我從人類身上看到了從前認為只有在真主身上才有的東西”。他開始成為一位神秘主義詩人。魯米把他的抒情詩集命名為《沙姆斯·大不里士詩歌集》。這部詩集收錄了三千二百三十首抒情詩,總計三萬五千詩行。詩中運用隱喻、暗示和象徵等藝術手法,通過對“心上人”、“朋友”的思念、愛戀和追求,表達修道者對真主的虔誠和信仰,闡發了“人神合一”的蘇菲之道。
八年之後,沙姆斯去世。為了紀念這位摯友,魯米創立了蘇菲派莫拉維教派,也即西方所熟知的“旋轉的苦修僧(WirlingDervishes)。魯米通過詩歌、音樂和旋轉舞將蘇菲們引向對真主的愛、最終進入與真主合一的境界。
魯米在生命的最後十三年中,創作了詩歌巨作——敘事詩集《瑪斯那維》(Mathnawi),共六卷,五萬一千餘行。這是應他最喜歡的學生胡撒姆·恰拉比(Husam Din Chalabi)的要求而寫的。在這部鴻篇巨製中,魯米將蘇菲教義以詩歌的形式傳達出來,更易於蘇菲們的理解和記憶。整部詩集都是由魯米口述,胡珊聽寫而成。
此外,魯米還有《講道集》和《書信集》等著述傳世。
主要思想
全書以蘇菲主義的“愛”為核心,闡述了造物主與宇宙、人與真主、理性與信仰、靈魂與肉體的關係,描述了蘇菲主義的內心精神修煉途徑和靈性感受,論證了神秘主義的靈性、理性和人間倫理道德應達到完美的統一。在宇宙的起源的問題上,魯米認為,宇宙間的一切存在物(或生物)都以聖靈流溢的形式從真主那裡流出。一切存在的基礎是靈魂,宇宙靈魂是真主的第一創造。真主是一切存在的本源,也是一切存在的歸宿,而人生本身則是尋求慰藉和歸宿的活動。關於神秘主義的“愛”(Eros),魯米認為,愛源於真主,人們通過愛歸向真主。宇宙萬物是一個愛的王國,愛是一切生命和歷史的動力因,是愛促進了宇宙的各種和諧運動,促進了人的精神和靈魂的升華。宗教信仰的本質是一種創造性的愛(即愛真主)。在靈魂和肉體的關係問題上,魯米認為,宇宙靈魂是不朽的、永恆的,而人的肉體隨著其生命的死亡而滅亡,個人的靈魂將返本歸真到宇宙靈魂。魯米認為,人的生命應追逐真主創造的宇宙靈魂,不斷地趨向至善至美,達到理想的“真人”。“真人”應是超越了世俗的“自我”,通過不同階段直覺的內心精神修煉,獲得認主的靈知,使個人靈魂純淨,與真主合一,歸向真主。
影響
《瑪斯納維》被蘇菲派奉為經典,被譽為“波斯文的《古蘭經》”、“人類知識的海洋”、“蘇菲主義的百科全書”。最早被譯成阿拉伯語、土耳其語,在伊斯蘭世界廣泛流傳,後被譯成多種文字。在中國穆斯林中流傳有波斯語手抄本。新疆依禪派將《瑪斯納維》的選段作為念“迪克爾”的內容。
參考評價
享譽世界的波斯蘇非大師賈拉爾丁·穆罕默德·穆拉維,在蒙古大軍西侵、攻克巴格達與阿拉伯帝國的戰亂年代,嘔心瀝血,用10餘年時間精心創作的長篇敘事詩《瑪斯納維》,可謂集以往數百年波斯蘇非神秘詩之大成,繼往開來,不愧為里程碑式的伊斯蘭經典名著。這部鴻篇巨製凝聚了詩人的全部智慧和學識,被蘇非派奉為稀世珍寶,稱讚它是“知識的海洋”、“波斯的《古蘭經》”。之所以譽稱《瑪斯納維》是“知識的海洋”,是因為它內容豐富,涵蓋面極廣。諸如《古蘭經》詮釋、聖訓學、教義學和教法學,以及伊斯蘭各教派和學派的不同觀點,詩中或多或少或詳或略均有所涉及。當然,更主要的還是因為作者以別具一格的詩歌語言,藉助取象於自然景物的各種象徵,及從日常生活中提煉出來的精當譬喻,活靈活現、深入淺出地講解和闡發了他獨創的以“人主合一”為核心的“靈智論”。所謂“知識”,在蘇非看來主要是指“靈智”——神靈智識和心靈智識。據初步研究,筆者認為穆拉維的“靈智論”,旨在論述真主的獨一存在(世界萬有皆為“幻在”)、人心的兩面性(靈與肉的對立統一)和個體靈魂的返本歸原(生與死的辯證關係)。這三大主旨要義,即穆拉維的神論、人論和神人關係論,構成極為抽象、複雜而神秘的理論體系。其中的“人主合一”,即個體靈魂終將復歸於真主本質,更是玄之又玄的核心教義。在穆拉維看來,個體靈魂要實現復歸於主的終極目標,則必須經過長期刻苦的修煉,濾淨內心,使靈魂得以擺脫肉體束縛,獲得充分的自由。為此,信徒就要具備對真主的無私忘我的“愛”,並以真主恩賜的“智”,抵制魔鬼的誘惑,克服“私慾邪念”,進行脫胎換骨的改造,完善自我,達到超塵拔俗的高度,力求接近能與神相通的聖徒的水平。據此,他提出“神愛”、“神智”、“完人”和“復歸”四說,作為“人主合一的四種境界,從情感、理智、道德上要求修行者嚴以律己,做到“愛主”、“認主”、“近主”,最終實現靈魂“歸主”的理想,完成自己的人生抱負。穆拉維關於“靈智”的“三論四說”,無疑是唯心主義的思想體系,典型的宗教神秘主義,屬於“顛倒的世界觀”,但在詩作的字裡行間卻閃耀著辯證法的光輝。諸如“透過現象看本質”、“貧中見富”、“苦中求樂”和“死中求生”等有關人生哲理的說教,對處於異族統治下、災難深重的勞苦大眾來說,還是富於教益、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