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藝術(瀛洲古調派)

琵琶藝術(瀛洲古調派)

琵琶藝術(瀛洲古調派),上海市崇明區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瀛洲古調派琵琶形成於明末清初時期,發源並長期流傳於上海市崇明島,其演奏指法要求“捻法疏而勁,輪法密而清”,主張“慢而不斷,快而不亂,雅正之樂,音不過高,節不可促”。其輪指以“下出輪”見長,音色細膩柔和,善於表現文靜、典雅的情感,顯現出閒適、纖巧的意趣。瀛洲古調派取北派琵琶剛勁雄偉之長,收南派琵琶優美柔和之精,形成雋永淳樸、清新綺麗的特色,是音樂界公認的四大琵琶流派之一。

2008年6月7日,琵琶藝術(瀛洲古調派)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Ⅱ-119。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琵琶藝術(瀛洲古調派)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音樂
  • 申報地區上海市崇明區
  • 遺產編號:Ⅱ-119
歷史淵源,基本特徵,演奏特點,曲目特點,代表作品,傳承保護,傳承狀況,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明末清初,賈公達、范正奎、李連誠、宋慧玉等糅合南北琵琶演奏風格,承襲古曲而自出新意,逐漸形成了瀛洲古調派。
清代道光、鹹豐年間,崇明島上出現了王東陽、盧明章、蔣泰、黃秀亭等琵琶藝人,通過他們承上啟下,不斷發展出新,使瀛洲古調的曲調和技法得到了完善和提高,奠定了自成一派的基礎。
清代末年至民國初期,瀛洲古調派出現了王東陽、黃秀亭、沈肇州等代表傳人。
1916年,沈肇州編撰出版了《瀛洲古調》曲譜,由此開始,瀛洲古調派在傳承過程中不斷擴大影響。
20世紀40年代,崇明縣瀛洲古調派傳人楊序東、周念文、趙志山並稱為“琵琶三傑”。
20世紀50年代初期,崇明島上民間自發的瀛洲古調派琵琶的演奏活動較多。
20世紀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這一歷史時期,由於種種原因,崇明島鄉村難聞琵琶聲。
20世紀80年代初期,瀛洲古調派琵琶的民間傳承人朱士達、龔同培、徐君殿、李鴻才等又開始了演奏活動。

基本特徵

演奏特點

從演奏風格來看,瀛洲古調派琵琶取北派琵琶剛勁雄偉、氣勢磅礴之長,收南派琵琶柔和纏綿、婉轉舒展之精,高古幽雅與雄渾磅礴相得益彰,兼具南北兩派特點,形成了雋秀、淳樸、清新綺麗的演奏風格。
從演奏技巧來看,瀛洲古調派琵琶在演奏時,會大量使用極為講究的推拉弦、柔和的打音以及力度較弱的勾音。彈擻、絞三弦、絞四弦、摭掃等特色技法也使琵琶演奏的音響更加細膩柔和。瀛洲古調派琵琶指法要求“捻法疏而勁,輪法密而清”,主張“慢而不斷,快而不亂,雅正之樂,音不過高,節不可促。”尤其輪指以“下出輪”見長,故而音色細膩柔和,善於表現文靜、幽雅的情感,具有閒適、纖巧的情趣。同時“重夾輕輪”,偏愛單音與夾彈,認為“輪指雖易入耳,然多則犯低而失雅”。

曲目特點

從傳譜來看,瀛洲古調派的作品大多短小精悍,可以獨立演奏,也可以連級演奏。瀛洲古調曲都是篇幅短小的作品,即使是傳統的大曲《十面埋伏》,也不像其他琵琶流派那樣氣勢雄渾。雖然樂曲較短小,但卻常常連綴演奏,成為瀛洲古調派琵琶演奏的一大特色。在連綴演奏時,也有約定俗成的套法。
從題材來看,瀛洲古調派琵琶樂曲大多來自生活,多是狀物抒情,表現閒適的生活情趣。題材相近,曲風相似,也是瀛洲古調派琵琶曲目之所以能夠連綴演奏的重要原因。

代表作品

《瀛洲古調》曲譜中收曲目45首部,由22首慢板、17首快板、5首文板以及一首武板組成。其具體劇目為:
慢板:《飛花點翠》《美人思月》《梅花點脂》《月兒高》《小銀槍》《後小銀槍》《蜻蜓點水》《寒鵲爭梅》《魚兒戲水》《獅子滾繡球》《雀欲回巢》《纏珠簾》《蘇堤春曉》《三潭印月》《柳弄春暉》《美女春思》《三仙橋》《秋月穿波》《嬌花映日》《臨風柳翠》《梅梢月》《玉如意》。
快板:《訴怨》《鸝鳴深樹》《矮子上扶梯》《脫紅袍》《雙躲》《扳散手》《小十面》《金橋勒馬》《一馬雙駝》《金湖龍》《平沙潑浪》《三通鼓》《雲里雁》《平沙落雁》《天鵝反掌》《沙湖撩石》《雙飛燕》。
文板:《思春》《昭君怨》《泣顏回》《傍妝檯》《漢宮秋月》。
武板:《十面埋伏》。

傳承保護

傳承狀況

瀛洲古調傳人日漸稀少,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30多人銳減至8人,其中能演奏套曲的僅有1人。在中國音樂界,教學中演奏的瀛洲古調派樂曲僅8至10首,對有45首曲目的瀛洲古調派來說,其完整的風采根本得不到應有的展現。在此情勢下,對瀛洲古調派琵琶演奏藝術的搶救保護工作迫在眉睫,必須迅速著手。

傳承人物

殷榮珠,女,1941年8月出生,2009年5月26日入選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琵琶藝術(瀛洲古調派),上海市崇明縣申報。

保護措施

崇明縣文化館請趙洪相將其祖父的傳譜全部譯成簡譜,編輯成《瀛洲古調派琵琶·趙氏傳譜》,供傳承學習瀛洲古調派琵琶時使用。
2007年3月,崇明縣文化館專門在新河鎮文化站建立了瀛洲古調派琵琶傳承基地,並在新河鎮中心幼稚園建立了瀛洲古調派琵琶培訓基地。
新河鎮和崇明縣的領導都比較重視瀛洲古調派琵琶的傳承工作,共下拔十餘萬元傳承經費,購置傳承培訓用的琵琶,聘請瀛洲古調派琵琶傳人陳忠信為專職教師,從新河鎮少年之家的少兒器樂演奏培訓班中挑選出一批有一定琵琶演奏基礎的學員,組成瀛洲古調派琵琶培圳班。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上海市崇明區文化館獲得“琵琶藝術(瀛洲古調派)”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琵琶藝術(瀛洲古調派)項目評估合格,上海市崇明區文化館獲得該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07年10月,瀛洲古調在崇明灶花藝術節文藝專場中進行了展示演出。
2010年,瀛洲古調在崇明縣元宵文藝專場、“2010牛態崇明衣莊文化游”開幕式進行了演出,並赴上海參加了“城市文化廣場”崇明專場演出。
2012年4月1日, 瀛洲古調派琵琶傳承基地新河民樂隊在“瀛洲暢響”民樂大師音樂會中進行了演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