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血藥

理血藥

理血藥凡能調理血分,治療血分病證的藥物,稱為理血藥,以理血藥物為主組成的方劑,稱為理血方。血分疾病包含血虛、血熱、血瘀、出血等四個方面的症證,治療時血虛宜補血,血熱宜涼血,血瘀宜活血,出血宜止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理血藥
  • 外文名:Neo blood
  • 解釋:能調理血分,治療血分病證的藥物
  • 拼音:lixueyao
醫學含義,活血化瘀,川芎,丹參,紅花,桃仁,益母草,三棱,莪術,乳香,沒藥,牛膝,五靈脂,止血藥,三七,仙鶴草,白及,蒲黃,地榆,側柏葉,小薊,白茅根,茜草,方劑,血府逐瘀湯,失笑散,小薊飲子,十灰散,補血藥,涼血藥,

醫學含義

血分疾病包含血虛、血熱、血瘀、出血等四個方面的症證,治療時血虛宜補血,血熱宜涼血,血瘀宜活血,出血宜止血。補血藥和涼血藥分別列入補益藥和清熱藥詞條,本節主要介紹活血、止血藥物和方劑。
活血藥和方也稱活血化瘀藥物和活血化瘀方劑。適用於血瘀證;止血藥和方適用於各種出證 。

活血化瘀

活血化瘀藥具有疏通經脈,促進血行、消散瘀血的作用,適用於跌打損傷、月經不暢、產後惡露瘀滯不淨、腫塊等閼血阻滯之證。
形成瘀血證的原因頗多,諸如外感風寒,或熱灼營血,或痰濕阻滯,以及跌打損傷等,皆可造成血行障礙,導致血滯瘀阻。而且瘀血的部位、程度也有不同,故運用活血化瘀藥物時,應辯證求因,選擇適當的藥物,並作適宜的配伍。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凝,臨床使用活血化瘀藥物時,常加理氣藥同用,以加強行血散瘀的作用。
本類藥物不宜用於婦女月經過多者,對於孕婦,尤當慎用或忌用。

川芎

《本經》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芎的根莖。
別名:芎窮、大川芎、大芎、撫芎、京芎。
處方用名;川芎、炒川芎、酒川芎。
藥用部分:根莖。
性味:辛、 溫。
歸經:入肝、膽、心包經。
功能: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主治與套用:
1、本品功能活血行氣,為血中之氣藥,可下行血海。常用於血瘀氣滯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產後瘀阻腹痛等病症,常與當歸、白芍、香附、益母草等同用;用治難產、胞衣不下,可與牛膝、龜板等配合使用。
2、本品能上行頭目,為頭痛之藥,治風寒頭痛,常與細辛、防風、白芷等同用; 風熱頭痛,常和蔓荊子、菊花、生石膏等配伍;治風濕頭痛,每和蒿本、白芷、羌活、蒼朮等同用;血虛頭痛,每和當歸、白芍、首烏、天麻等配伍;治頭風頭痛,常與白僵蠶、全蠍、防風等配伍;治血瘀頭痛,常和赤芍、丹參、牛膝等同用。
3、用於風濕痹痛,常與牛膝、細辛、秦艽、獨活等配用。
4、近代用治心血瘀阻之冠心病,常與丹參、赤芍、紅花等同用;治療腦血栓形成,腦動脈硬化症,腦血管痙攣,單用或用川芎嗪靜脈滴注,或與葛根、丹參等藥同用。
用量:6-9克。
使用注意:陰虛火旺,月經過多,出血性疼痛者不宜使用。
參考資料:
1、鎮靜作用:有抑制大腦的活動、對抗咖啡因興奮性的作用。
2、擴張血管作用:所含川芎嗪有明顯擴張冠脈血管、降低動脈壓及冠脈阻力等作用。
3、降壓作用:對麻醉犬有明顯的降壓作用。
4、對抗平滑肌痙攣作用:川芎所含魏酸及中性成分抗平滑肌痙攣;10%川芎流浸膏水溶液,小劑量使動物子宮肌收縮增強,大劑量則使子宮麻痹。
5、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川芎嗪抑制ADP誘導的血小板凝集,降低血小板的表面活動性,對已聚集的血小板有解聚作用。
6、抗生作用:對傷寒桿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宋氏痢疾桿菌、霍亂弧菌及多種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此外尚有抗維生素E缺乏的作用。

丹參

《本經》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參的根。
別名:紫丹參、赤丹參、血丹參。
處方用名:丹參、酒炒丹參、炒丹參、丹參炭。
藥用部分;根。
性味:苦、微寒。
歸經:入心、心包、肝經。
功能:活血祛瘀、涼血消癰、除煩安神。
主治與套用:
1、本品活血祛瘀而不傷血,前人曾有“一味丹參、功同四物”之說,廣泛用於臨床各科的多種血瘀證。如治血滯經閉,月經不調,產後惡露不盡及瘀阻腹痛,常與川芎、紅花等同用;治症瘕積塊,常與三棱、莪術、鱉甲等配伍,治瘀血氣滯之胃脘痛,常和檀香、砂仁配伍。
2、用於溫熱病熱入營血證,常與生地、玄參、黃連等配伍,如清營湯。
3、用於癰腫瘡毒,常和銀花、連翹、山甲等藥配伍,如消乳湯
用量:3~15克。
使用注意:反黎蘆。
參考資料:
1、鎮靜止痛,減少動物自發活動,延長環已巴比妥的作用時間。
2、對心血管的作用:增加冠脈充量,減慢心律,改善心臟功能,對心肌梗塞的心肌缺血有明顯改善作用。能擴張周圍血管使血壓下降。
3、抗凝作用:作用於多種凝血因子,提高cAMP,有抗血液凝固作用,激活纖溶酶原一纖溶酶系統,促進纖維蛋白原的溶解作用。
4、抗菌作用:對葡萄球菌、藿亂弧菌、結核桿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傷寒桿菌、志賀氏及福氏痢疾桿菌及某些皮膚真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此外,尚有降血糖、抗癌(艾氏腹水癌)、促進組織修復與再生、降血脂、護肝、抗炎、降溫、輕度抑制腸吸收等作用。

紅花

《開寶本草》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紅花的筒狀花冠。
別名:紅藍花、杜紅花、散紅花、草紅花、本紅花。
處方用名:紅花
藥用部分;花。
性味:辛、溫。
歸經:入心、肝經。
功能:活血祛瘀,通經。
主治與套用:
本呂活血祛瘀之功甚佳,古代多用於婦科、外科血瘀病證,近年廣泛用於臨床各科多種瘀血阻滯或血行不暢之證,常與桃仁相須配伍使用。用治血瘀經閉、痛經、產後瘀阻腹痛、症瘕積聚、跌打損傷瘀痛等證,常與桃仁、當歸、川芎、赤芍、地黃同用,即桃紅四物湯;治療熱鬱血滯之斑疹,可與當歸、紫草、大青葉等配伍,如當歸紅花飲;治療胸痹心痛,可與丹參、川芎等同用;治療脫疽證屬氣滯血瘀者,常與桃仁、當歸、乳香、沒藥同用。
用量;3-9克。
使用注意:孕婦忌用。
參考資料;
1、興奮子宮作用:紅花煎劑可興奮小鼠、家免、貓、鼠、狗等在體及離體子宮。小劑量可使子宮發生緊張性或節律性收縮,大劑量可使子宮緊張性興奮性升高,自動收縮增強,甚至痙攣。此現象對已孕子宮較未孕子宮明顯。
2、對心臟和血管的作用:大劑量紅花煎劑對離體蟾酥心臟有抑制作用,小劑量卻有輕微的興奮作用,使心跳有力。紅花水浸液有一定的擴張冠狀動脈作用。但維持時間較短。
3、降血壓作用:紅花煎劑及乙醇提出液均可降低動物血壓,且維持時間較長。
4、可使全血凝固時間及血漿(缺血小板)復鈣時間顯著延長。

桃仁

《本經》為薔薇科落葉小喬木桃或山桃的種仁。
別名:核桃仁、單桃仁。
處方用名:桃仁、桃仁泥、炒桃仁。
藥用部分:種仁。
性味:苦、平。
歸經:心、肝、大腸經。
功能:活血祛瘀,潤腸通便。
主治與套用:
1、本品祛瘀之力較強,用於瘀血阻滯所致的多種病證。用治血瘀經閉、痛經、症瘕等,常與紅花、川芎、當歸等配伍;治療跌打損傷之瘀血作痛,可與紅花、酒大黃、川芎等同用;治療腸癰、肺癰初起屬熱郁瘀滯者,常配大黃、丹皮或葦莖,冬瓜仁等同用。
2、用於腸燥便秘,常配伍火麻仁、瓜萎仁等同用。
用量:6-9克。
使用注意:孕婦忌用。

益母草

《本經》為唇形科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益母草的全草。
別名:茺蔚、益母蒿。
處方用名:益母草、坤草。
藥用部分;全草。
性味:辛、苦、微寒。
歸經:入肝、心、膀胱經。
功能:活血祛瘀、利尿、解毒。
主治與套用:
1、本品是婦科經產要藥。常用於婦女血脈阻滯之月經不調、經行不暢、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等證,可單味熬膏內服,也可與當歸、川芎等藥配伍使用,增強療效。
2、利尿作用,用於小便不利,水腫,可單味水煎服,也可與白茅根、車前草等同用。
3、清熱解毒,用於瘡癰腫毒,可與銀花、連翹等配伍內服,也可將本藥(鮮品)洗淨、搗爛後外敷。
用量:9-15克,大劑量可用30克。外用適量。
參考資料:
1、興奮子宮作用:對豚鼠、免及狗的受孕和未孕的離體子宮試驗證明,益母草流浸膏對於子宮肌的伸縮性,緊張性均呈顯著的增強作用。其作用與腦垂體後葉素相似,但效力較弱。對免在體子宮(靜滴給藥)和子宮瘺管(灌胃給藥)實驗,亦證明益母草對子宮有興奮作用,緊張度與收縮力增強,頻率加速。
2、利尿作用:給麻醉家免靜注益母草鹼1mg/kg數分鐘後,尿量增加2-3倍。
3、益母草鹼有降血壓和擴張血管作用。
4、益母草水浸液(1:4)在試管內對多種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

三棱

《本草拾遺》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的塊狀根莖。
別名:山稜、京三棱、荊三棱。
處方用名:三棱、炒三棱、酒三棱、醋三棱。
藥用部分;塊狀根莖。
性味:辛、苦、平。
歸經:入肝、脾經。
功能:破血祛瘀,行氣止痛。
主治與套用:
1、常用於症瘕積聚及血瘀兼氣滯之經閉,每與莪術相須配伍使用。
2、用於食積氣滯之胸腹脹滿疼痛,常與莪術、青皮、麥芽等同用,如三棱煎
用量:3-9克。
使用注意:孕婦忌用。

莪術

《藥性論》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莪術的根莖。
別名:蓬術、蓬莪茂、蓬莪述、文術。
處方用名:莪術、炒莪術、醋莪術。
藥用部分:根莖。
性味:苦、辛、溫。
歸經:入肝、脾經。
功能:破血祛瘀,行所止痛。
主治與套用:
與三棱相似。三棱的破血作用較強,本品的行氣止痛作用較佳。兩藥常相須為用。
用量:3-9克。
使用注意:孕婦忌用。

乳香

《別錄》為橄欖科小喬木植物卡氏乳香樹的滲出樹脂。
別名:熏陸香、滴乳香。
處方用名:乳香、明乳香、制乳香。
藥用部分:滲出樹脂。
性味:辛、苦、溫。
歸經:入心、肝、脾經。
功能:活血止痛,消腫生肌。
主治與套用:
1、本品既可活血化瘀,又可行氣散滯。臨床內、外、婦、傷諸科見有瘀滯疼痛之證,皆可套用。用治胃痛,可配高良姜、木香;治療脅痛,可配川楝子、延胡索;治療痹痛,常配羌活、秦艽、治療損傷瘀痛,可配沒藥、紅花、麝香;治療癰疽腫毒之堅硬疼痛,常配沒藥、雄黃、麝香。
2、用於瘡瘍潰破久不收口,本品與沒藥共研細末,外敷患處。
用量:3-9克,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本品味苦,入煎劑湯液混濁,胃弱者多服易致嘔吐,故用量不宜過多,對胃弱者尤應慎用。無瘀滯者及孕婦不宜用。

沒藥

本品為橄欖科小喬木沒藥樹和愛倫堡沒藥樹皮部滲出的油膠樹脂。其歸經、功能、主治與套用、用量及注意事項諸條項與乳香相同,兩藥常相須配伍使用。

牛膝

《本經》為莧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牛膝及川牛膝的根。
處方用名:牛膝、炒牛膝及川牛膝的根。
處方用名:牛膝、炒牛膝、酒牛膝。
藥用部分:根。
性味:苦、酸、平。
歸經:入肝、腎經。
功能:活血祛瘀、引血下行、利尿通淋、補肝腎。
主治與套用:
1、用於血滯經閉、產後瘀阻腹痛等證。常與川芎、紅花、益母草等藥同用。
2、用於難產、胞衣不下,可單用本品酒蒸服,也可與川芎、龜板等配伍使用。
3、用於血熱妄行之吐血、鼻衄、齒衄等上部出血證,常配白茅根、梔子等同用。
4、用於尿血、小便不利、尿道澀痛,可與瞿麥、通草、小薊等同用。
5、用於肝腎不足之腰膝酸痛、下肢無力等證,常與杜仲、續斷、桑寄生等同用。
6、用於陰虛陽亢、肝風內動之頭痛、眩暈,常配代赭石、生龍骨、生牡蠣等同用。
用量:6-15克。
使用注意:孕婦忌用。

五靈脂

《開寶本草》為哺乳動物鼯鼠科橙足鼯鼠或其近緣動物的糞便。
別名:靈脂、糖靈脂、靈脂米
處方用名:五靈脂、酒靈脂、醋靈脂、炒五靈脂。
藥用部分:糞便。
性味:鹹、溫。
歸經:入心、肝經。
功能:散瘀止痛。
主治與套用:
本品可用於一切血瘀之痛證,每與蒲黃相須為用,即失笑散。
用量:3-9克。
使用注意:布包煎。

止血藥

止血藥具有加速血凝、制止體內外出血的作用。適用於各種出血證,如咯血、吐
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及創傷出血等。
止血藥有涼血止血、收斂止血、化瘀止血、溫經止血等不同作用機理。涼血止血藥用於血熱妄行之出血證;化瘀止血藥用於瘀血阻滯、血不歸經之出血證;溫經止血藥用於陽(氣)虛不攝之出血證;收斂止血藥用於虛證出血和日久不止之出血病證。
使用涼血止血和收斂止血藥物時,要注意防止過用留瘀,變生他患。

三七

《本草綱目》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三七的根。
別名:參三七、田七、山漆、旱三七、廣三七。
處方用名:三七
藥用部分:根。
性味:甘、微苦、溫。
歸經:入肝、胃經。
功能: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主治與套用:
1、本品止血作用甚佳,具有止血不留瘀的特長。適用於人體內外各種出血證,對出因兼有瘀滯者尤為適宜。可單獨套用,研末吞服;也可配伍蕊石、血餘炭等同用;研未外敷,可治創傷出血。
2、用於跌打損傷之瘀滯腫痛。可單獨套用,也可配伍乳香、沒藥等藥同用。
3、近代用本品研粉內服治療冠心病心絞痛。
用量:3-9克。研粉吞服,每次1-1.5克。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本品性溫,凡出血而見陰虛口乾者,須配滋陰涼血藥同用。
參考資料:
1、止血作用;三七有縮短動物的凝血時間及縮短凝血酶元時間作用。
2、增加冠脈流量、加強和改善冠脈微循環、增加營養性心肌血流量的同時,能降低動脈壓,略減心率,使心臟工作量減低,從而明顯減少心肌的耗氧量,可治療心肌缺血、心絞痛及休克。
3、護肝作用:能促進肝糖元的積累。
4、抗生作用:對多種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

仙鶴草

《滇南本草》為薔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龍芽草的全草。
別名:脫力草
處方用名:仙鶴草
藥用部分:全草。
性味:苦、澀、平。
歸經:入肺、肝、脾經。
功能:收斂止血、解毒療瘡,殺蟲。
主治與套用:
1、本呂味澀收斂,止血作用較佳。廣泛套用於各種出血證,常隨證配伍相應的藥物。如用治血熱妄行之出血證,常配鮮生地、側柏葉、地榆等涼血止血之品;治療虛寒性出血證,常與炮姜、艾葉等溫攝止血藥同用。
2、用於瘡癤腫瘍、痔腫,可用莖葉熬膏調蜜外塗,並同時水煎內服。
3、用於滴蟲性陰道炎所致的陰部濕癢證。可用本品煎濃汁沖洗陰道。
用量:9-30克,大劑量用60克。外用適量。
參考資料:
1、止血作用:仙鶴草浸膏及仙鶴草素有促進血液凝固作用,收縮周圍血管,縮短出凝血時間,還能增加血小板數量。
2、驅蟲作用:仙鶴草根及冬芽有較強的驅絛蟲作用,主要作用於頭節,對頸節及體節也有作用;仙鶴草莖葉可抑制陰道滴蟲。
3、抗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白及

《本經》為蘭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及的地下塊莖。
處方用名:白芨、白及、白芨粉。
藥用部分;塊莖。
性味:苦、苦、澀、微寒。
歸經:入肺、胃、肝經。
主治與套用:
1、主要用於肺胃出血證。可單用本品研末,用糯米或涼開水調服。也可隨證配伍相應的藥物,如治肺陰不足、乾咳咯血證,常與百合、麥冬、阿膠、楷杷葉等藥配伍;治療潰瘍病出血,常與烏賊骨同用,即烏芨散。
2、用於外傷出血,可單用或配煅石膏研末外敷。
3、用於瘡癰腫毒,手足皸烈。治瘡癰初起未潰破者,常配銀花、天花粉、皂角刺等;治瘡癰已潰,久不收口,常研末外用;治手足皸烈,可研末用麻油調塗。
用量:9-15克。研粉吞服,每次1.5-3克。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反烏頭。肺有實火,外邪盛時不宜早用。

蒲黃

《本經》
為香蒲科水生草本植物狹葉香蒲或香蒲屬其它植物的花粉。
處方用名:蒲黃、炒蒲黃、酒炒蒲黃、蒲黃炭。
藥用部分:花粉。
性味:苦、酸、微寒。
歸經:入肝、心經。
功能:收澀止血, 活血祛瘀,利尿。
主治與套用:
1、本品止血則不留瘀,生用或炒用止血作用均顯著,傳統認為炒用為佳。廣泛用於衄血、咯血、便血、尿血、崩漏、產後出血不止及創傷出血等證。蒲黃尚有利尿作用,故用於血淋證更為適宜。單用水煎服或粉末吞服均可,臨床上多隨證配合相應藥物同用。
2、用於產後瘀痛、痛經及瘀血阻滯引起的心腹疼痛證,常與五靈脂相須配伍使用,即失笑散。
用量:3-9克。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孕婦忌服。入煎劑宜包煎。

地榆

《本經》為薔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榆的根。
處方用名:地榆、地榆炭。
藥用部分;根。
性味:苦、酸、微寒。
歸經:入肝、大腸經。
功能:涼血止血,收斂,解毒。
主治與套用:
1、可用於諸種出血證,尤適宜於下焦血熱所致的便血、痔血、血痢及崩漏等證。治便血、痔血,常與槐花合用;治血熱崩漏,可與生地、黃芩、炒蒲黃、小薊等配伍;治血痢、常與黃連、木香等同用。
2、是治療燒、燙傷的要藥,常用生地榆研細粉末麻油調敷。
3、用於濕疹,皮膚潰爛症,單用本品煎濃汁,紗布浸濕外敷。
用量:9-15克,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對於大面積燒傷,不宜使用地榆製劑外塗,以防它所含水解型鞣質被身體大量吸收而引起中毒性肝炎。

側柏葉

《別錄》
為柏科常綠喬木植物側柏的嫩枝及葉。
別名:柏葉、扁柏葉。
處方用名:側柏葉、側柏炭。
藥用部分:嫩枝及葉。
性味:苦、澀、微寒。
歸經:入肺、肝、大腸經。
功能;涼血止血,止咳祛痰,烏鬚髮。
主治與套用:
1、主要用於血熱妄行之各部位出血證。可單用本品水煎服,也可配伍生地、生艾葉等同用。
2、用於肺熱咳嗽,或痰粘稠不易咳出者,可用側柏葉末與紅棗濃煎代茶或製成片劑。
3、用於血熱之頭髮早白,常與制首烏、生地、女貞子等合用。
用量:9-15克。

小薊

《別錄》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刺兒萊的全草及地下莖。
處方用名:小薊、鮮小薊、小薊炭。
藥用部分:全草及地下莖。
性味:甘、涼。
歸經:入心、肝經。
功能:涼血止血,消散癰腫,利尿。
主治與套用:
1、用於血熱妄行所致的咯血、衄血、吐血、尿血及崩漏等證。因本品尚有利尿之功,故擅治尿血,常與蒲黃、木通、滑石等南用。
2、用於熱毒瘡癰。可單用內服,也可取鮮品搗爛外敷。
用量:10-15克,鮮品可用30-60克。外用適量。

白茅根

《本經》為禾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茅的根莖。
處方用名:茅根、白茅根、鮮茅根。
藥用部分:根莖。
性味:甘、寒。
歸經:入肺、胃、膀胱經。
功能:涼血止血,清熱利尿。
主治與套用:
1、用於血熱妄行之衄血、吐血、尿血、尤以尿血為佳,單用力弱,常配伍生地、側柏葉、小薊、蒲黃等同用。
2、用於熱淋、小便不利、水腫及濕熱黃疸等證。治腎炎水腫,常與茯苓、澤瀉、車前子等同用;治膀胱濕熱之尿頻、尿急、尿痛、常與車前草、木通、瞿麥等配伍;治濕熱黃疸,可與茵陳、金錢草、梔子等配伍使用。
3、用於熱病煩渴、胃熱嘔噦及肺熱咳嗽等證,每與蘆根合用。
用量:15-30克。鮮品30-60克。

茜草

《本經》為茜草科多年生蔓生草村植物茜草的根。
別名:茹蘧、活血草。
處方用名:茜草、茜草根、茜 草 炭。
藥用部分:根。
性味:苦、寒。
歸經:入心、肝、肺經。
功能:涼血止血,活血化瘀。
主治與套用:
1、用於血熱妄行之多種出血證,尤以血熱崩漏最為常用,常與大薊、烏賊骨等藥配伍同用。
2、用於血滯經閉,單用力薄,常與當歸、紅花、牛膝等配伍使用。
3、用於跌打損傷瘀痛及痹證骨節疼痛等,常與川芎、赤芍、桂枝等藥配伍。
用量:9-15克。

方劑

血府逐瘀湯

《醫林改錯》血府逐瘀湯
組成:當歸9克 生地黃9克 桃仁12 紅花9克 枳殼6克 赤芍6克 川芎5克 柴胡3克 桔梗5克 牛膝9克 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行氣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暢所致的胸痛、頭痛、日久不愈,痛如針刺而有定處,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內熱煩悶、心悸失眠、入暮漸熱。舌質暗紅、有瘀斑或瘀點,脈澀或弦緊。
方解:方中桃仁、紅花、川芎活血祛瘀為主藥;當歸、赤芍養血活血,牛膝祛瘀通脈並引血下行,3藥助主藥以活血祛瘀為輔藥;生地黃配當歸養血和血,使祛瘀而不傷陰血,柴胡、枳殼、桔梗寬胸中之氣滯,治療氣滯兼證,並使氣行血亦行,共為方中佐藥;甘草協調諸藥為使。合而用之,使血行瘀化諸症之愈。
臨床套用:
1、以胸痛、舌暗紅、脈澀或弦緊為辯證要點。
2、血瘀經閉、痛經,可用本方去桔梗加香附、茺蔚子、澤蘭等;脅下痞塊屬血瘀者,本方加鬱金、丹參等;兼有氣虛見症加黨參。

失笑散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失笑散
組成:五靈脂、炒蒲黃各等分。
用法:共為細末,每服6克,用黃酒或醋沖服;也可水煎作湯劑,用量酌定。
功用:活血行瘀,散結止痛。
主治:血瘀內阻所致之月經不調,小腹急痛,以及產後惡露不行。
方解:五靈脂、蒲黃活血祛瘀、通利血脈以止痛,用黃酒或醋沖服,加強活血止痛作用,並調製五靈脂的腥氣。本方藥性平和而效佳,服藥者每於不覺之中諸證悉消,不禁欣然失笑,故名為“失笑散”。
臨床套用:
本方是治療血瘀小腹急痛的常用方。治療產後瘀痛常加益母草、當歸、川芎。

小薊飲子

《濟生方》小薊飲子
組成:生地黃24克、小薊15克、滑石15克、木通6克、淡竹葉6克、炒蒲黃9克、藕節9克、當歸6克、梔子9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涼血止血,利尿通淋。
主治:下焦熱結。症見血淋尿血,小便頻數、赤澀熱痛、舌紅、脈數。
方解:方中小薊、生地黃涼血止血、清下焦熱為主藥;蒲黃、藕節止血消瘀為輔藥;因病勢下迫,宜因勢利導,故佐以滑石、木通、淡竹葉、梔子清下焦熱結,利下通淋,當歸活血和營,共為佐藥;甘草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為使。合而用之,共奏涼血止血,利尿通淋之功。
臨床套用:
1、本方是治療血淋證的常用方劑,以小便赤澀熱痛、舌紅脈數為辯證要點。
2、若血淋尿道劇痛,可加琥珀、海金砂以通淋止痛;熱盛小便赤澀灼痛甚者,可加石葦、黃柏、桃仁以清熱祛瘀。

十灰散

《十藥神書》十灰散
組成:大薊、小薊、荷葉、側柏葉、白茅根、茜草、梔子、大黃、牡丹皮、棕櫚皮各等分。
用法:各藥燒炭存性,研為細末,藕汁或蘿蔔汁磨京墨適量,調服9克;也可外敷治外傷出血;也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用:涼血、止血。
主治:血熱妄行之嘔血、咯血等。
方解:方中大薊、小薊、荷葉、茜草、白茅根、側柏葉涼血止血;棕櫚皮收澀止血;梔子清肝瀉火,大黃導熱下行以治病因;丹皮配大黃涼血祛瘀,使血止而不留瘀。本方炒炭存性用,可加強收澀止血作用;用藕汁或蘿蔔汁京墨調服,意在增加清熱止血作用。綜觀全方。以涼血止血為主,兼有清降及祛瘀作用。
臨床套用:
1、本方以治標為主,是臨時止血之方。血止之後,當審因圖本。虛寒證出血忌用。
2、對熱邪較盛的出血,藥物生用水煎服,此時大黃、梔子當作主藥。

補血藥

又叫養血藥,就是用於治療血虛病症的藥物。
血虛的症狀,主要是,面色萎黃、嘴唇及指甲蒼白,沒有紅潤的顏色,並且有頭暈、耳鳴、心悸、健忘、失眠等症;女子還有月經不調的症狀。
在使用養血藥時,如遇血虛兼氣虛的,需配用補氣藥;血虛兼陰虛的,需配用滋陰藥。
養血藥中,不少兼有補陰的功效,可以作為滋陰藥使用。
養血藥性多粘膩,凡濕濁中阻,腕腹脹滿,食少便搪的不宜套用;脾胃虛弱的,應與健胃消化的藥物同用,以免影響食慾。
藥物成份
主要藥:熟地首烏當歸阿膠白芍

涼血藥

涼血就是用藥性寒涼的藥物,來使血分有熱而運行過速的血恢復正常運行,以避免血行過速而造成出血等。
血熱乃體內陽盛陰虛。血熱導致人體發燥,火氣大,使人發熱,會出現出血症狀,如皮膚斑塊,鼻衄、齒衄等出血症狀。這種情況下需涼血,象牡丹皮犀角赤芍生地黃玄參紫草青黛等中藥具有上述作用,清熱而涼血。
涼血也是治療學術語。系清熱法之一。是清血分熱邪的治療方法。適用於熱性病熱入血分,迫血妄行,或熱擾心神。症見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皮膚紫斑,或神昏譫語,舌絳脈數等。常用藥物有玄參、生地黃、丹皮、赤芍、犀角等,方如犀角地黃湯。
中醫里的相關概念
中醫里“涼血”和“活血‘是相悖的嗎?  
不是,比如:
丹參,味苦性微寒,一味丹參頂四物,既能養血活血,又能涼血安神。  
赤芍, 苦、涼,能清熱涼血、祛瘀止痛。方劑有犀角地黃湯,清營湯等。
涼血食物
鴨肉、赤豆、荸薺、冬瓜、鮮藕、薺菜、蓮子、茄子、大棗、薏米、生地黃、茯苓、山藥、鮮魚、鮮茅根等。
涼血藥物
犀角:苦、鹹,寒 歸心、肝、胃經。  
1、涼血止血:血熱吐衄(犀角地黃湯)  
2、解毒化斑:熱毒熾盛;斑疹紫暗(化斑湯,犀角大青湯)  
3、安神定驚:邪入營血,神昏譫語,驚厥抽搐(清營湯,清宮湯,紫雪,至寶丹)  
生地黃  
甘、苦、寒 歸心、肝、腎經。  
1、清熱涼血:溫熱病熱入營血(清營湯),熱迫血溢之出血證(四生丸,犀角地黃湯,消風散)  
2、養陰生津:熱病傷陰(益胃湯,青蒿虌甲湯,增液湯),消渴證(滋膵飲),腸燥便秘  
細生地滋陰力較弱,但不甚滋膩,大生地滋陰之力較強,生地酒炒可減弱寒涼膩滯之性,炒炭多用於止血,脾虛有濕及腹滿便溏者忌用。  
玄參 
苦、甘、鹹,寒 歸肺、胃、腎經  
1、清熱養陰:熱入營分,傷陰口乾(清營湯,清宮湯),肺燥乾咳(百合固金湯)  
2、解毒散結:熱病發斑(化斑湯,玄參升麻湯),咽喉腫痛(玄麥甘桔湯,養陰清肺湯),癰腫瘡毒(四妙勇安湯),瘰癧痰核(消瘰丸)  
脾胃寒濕者忌用,反藜蘆。  
牡丹皮  
苦、辛、微寒 歸心、肝、腎經  
1、清熱涼血:血熱發斑疹,吐衄(犀角地黃湯),月經先期,經前發熱(宣郁通經湯),陰虛發熱(青蒿虌甲湯,丹梔逍遙散)  
2、活血散瘀:血滯經閉(桂枝茯苓丸),症積,外傷內癰(大黃牡丹皮湯)  
生用長於清熱涼血,酒炒長於活血散瘀,炒炭多用於止血,血虛有寒,孕婦及月經過多者不宜用。  
赤芍   
苦,微寒 歸肝經  
1、清熱涼血:血熱發斑疹及吐衄(犀角地黃湯,紫草快斑湯),熱淋,血淋  
2、祛瘀止痛:血滯經閉(滋血湯),痛經,跌打損傷(血府逐瘀湯,膈下逐瘀湯,通竅活血湯,補陽還五湯),癰腫(仙方活命飲)  虛寒證忌用。  
紫草  
苦,寒 歸心、肝經  
1、涼血活血透疹:麻疹不透;溫熱病發斑疹(紫草快斑湯,紫草消毒飲)  
2、解毒療瘡:瘡瘍;濕疹;陰癢;燙傷(生肌玉紅膏) 本品性寒滑,脾虛便溏者忌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