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犯的錯:日常生活中的6大思維謬誤(理性犯的錯)

理性犯的錯:日常生活中的6大思維謬誤

理性犯的錯一般指本詞條

《理性犯的錯:日常生活中的6大思維謬誤》是現代行為經濟學的領路人、社會心理學界泰斗、美國康奈爾大學心理系著名教授托馬斯·吉洛維奇代表作。看起來最合理的結論往往都是錯的,心理學大師解密人們認知世界的“思維習慣”,勿讓“理性”的推理矇騙了自己。一本撥雲見日的頓悟之書。從認知、動機和社會三方面探討了生活中常見的思維謬誤,幫助我們繞開思維陷阱,抵禦錯誤、可疑觀念,培育正確的思維習慣。書中列舉了大量實驗和事例,從如今炙手可熱的都市傳說切入,讓各種無根據、不可靠觀念的來龍去脈無可遁形。適合學生和廣大心理學愛好者。

作者托馬斯·吉洛維奇 (Thomas Gilovich)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理性犯的錯:日常生活中的6大思維謬誤
  • 外文名:How We Know What Isn't So: the Fallibility of Human Reason in Everyday Life
  • 作者:托馬斯·吉洛維奇
  • 譯者:楊光
  • 語言:簡體中文
  • 出版時間:2014年2月1日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頁數:229 頁
  • ISBN:9787300181929, 7300181929
  • 開本:16 開
  • 類型:心理學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圖書序言,圖書後記,名人推薦,

內容簡介

《理性犯的錯》在籃球比賽中,找到手感的球員總能連續命中?德軍轟炸倫敦選擇了特定的攻擊區域?一洗車天就下雨?領養了孩子的不育夫婦,更容易生育自己的孩子?超能力真的存在嗎?人們往往樂於在隨機事件中發現規律,只注意對自己有利的證據,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事物。本書作者托馬斯·吉洛維奇是現代行為經濟學和社會心理學界泰斗,美國康奈爾大學心理系最優秀的教授之一,作為懷疑調查委員會的成員,他致力於審視風行一時的重大社會現象,破解謠言背後深刻而廣泛的思維陷阱。
一本平實、嚴謹、豐富、真誠的非虛構類科普讀物,從遍布身邊的普通心理現象寫起,你也可以從中看到自己。湛廬文化出品。

圖書目錄

前言你以為的不一定是你以為的
第一部分:思維謬誤的認知因素
第1章無中生有——對隨機數據的錯覺
“看到”秩序,在原本偶然的信息中找尋含義。
在籃球比賽中,找到手感的球員總能連續命中嗎
德軍轟炸倫敦是選擇特定攻擊區域還是隨意亂炸
為什麼奧運冠軍一成為封面人物就會丟了金牌
關鍵字:熱手效應聚集性幻覺因果理論回歸謬誤
第2章管中窺豹——對不完整、不典型數據的誤解
選拔考試真能預測一個人的實際表現嗎
東德和西德、斯里蘭卡和尼泊爾之間,哪兩個國家更相似
關鍵字:自我應驗式預言
第3章先入之見——對模糊、不一致數據的偏頗評價
為什麼我一洗車天就下雨
為什麼身穿黑色隊服更容易被判犯規
關鍵字:巴納姆效應蔡格尼克效應消極重大行動
第二部分:思維謬誤的動機因素和社會因素
第4章觀念的動機決定因素——對自身自利,對世界自欺欺人
為什麼94%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比別人強
評估自己的潛力和別人的潛力為何有雙重標準
為什麼輸球者比贏球者更優秀
關鍵字:稟賦效應優勢幻覺烏比岡湖效應
第5章被曲解了的二手信息——相信別人告訴我們的事情
為什麼小艾伯特的故事被歪曲了
定居賓夕法尼亞的德國人為什麼變成了荷蘭人
關鍵字:恐懼的準備理論故事的信息性和娛樂性基準率數據
第6章言過其實的社會支持印象——別人也相信我們所相信的
什麼樣的信息會容易讓人信服
不同意對方意見時人們傾向公開質疑還是默許點頭
關鍵字:錯誤共識效應缺乏負面反饋
第三部分:生活中思維謬誤的典型實例
第7章為什麼江湖游醫和保健品會大行其道
吃什麼真的能補什麼嗎
喝醋能減輕關節炎帶來的僵硬感嗎
關鍵字:順勢療法整體醫學
第8章為什麼人們對社交技巧的作用深信不疑
同學們怎么看待那些聲稱自己從不讀書成績卻很好的學生
拍馬屁這招管用
關鍵字:自我設障抬出名人以提高自己身價諂媚與逢迎
第9章為什麼人們相信超感官知覺
杜克大學的學生真的預言到了兩架747客機的相撞嗎
隨手翻開報紙看到熟人去世的機率有多大
關鍵字:心靈感應讀心術心靈致動
後記讓理智更理性
致謝
譯後記

作者簡介

(美國)托馬斯·吉洛維奇(Thomas Gilovich),美國康奈爾大學心理學教授,同時擔任該校行為經濟學與決策研究中心聯合主任,在行為經濟學和社會心理學領域享有盛名,被稱為“完美學者”。他與行為經濟學鼻祖阿莫斯·特沃斯基以及諾貝爾獎獲得者丹尼爾·卡尼曼長期合作,研究了“熱手效應”等為人深信的認知現象,並與卡尼曼合作編寫了《啟發與偏見:直覺判斷的心理學》。身為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美國心理學學會成員等組織的一員,他最近的研究得到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和美國國家心理健康研究所的支持。

圖書序言

引言 你以為的不一定是你以為的
令我們身陷困境的不是那些我們不懂的事,而是那些我們自以為理解的事。
——阿特穆斯·沃德(Artemus Ward),美國著名演講家、幽默作家
一直以來,人們普遍認為,那些領養了孩子的不育夫婦比沒有領養的最終更有可能誕下自己的兒女。對這一神奇的現象,人們常常解釋為,不育夫婦通過領養減輕了精神壓力。據說,那些領養了孩子的夫婦不再因為不能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而困擾,而他們重拾身心安寧提高了受孕成功的機率。
不過,在仔細審視之後,我們發現,真正需要解釋的神奇現象不是領養行為如何提高不育夫婦的生育能力,臨床研究已經證明,領養行為無助於提高生育能力。真正需要解釋的是為什麼很多人會相信這明顯不正確的觀念。
那些負責著名學府、研究機構或者高級培訓項目招新活動的評審都會認為,通過對每個候選人進行簡單的面試,就能做出更正確的錄取決定。事實上,他們不能。研究表明,評審僅基於候選人客觀資料而做出的錄取決定,和他們通過面試與候選人接觸、形成主觀印象後做出的錄取決定,兩者並沒有本質上的差別。但是,為什麼人們相信面試能夠帶來更多信息呢?
在婦產科病房工作的護士們相信,月圓時會有更多嬰兒出生,這種想法也是錯誤的。那么,如果這不是真的,他們為什麼會相信呢?
這本書就是要嘗試解答這些問題。本書仔細研究了這些不可靠及錯誤的觀念是如何形成,又是怎樣流傳下來的。弄明白這些之後,我們就需要對某些特定觀念為何流傳如此之廣、影響如此之深作出解釋。如今,更多人情願相信超感官知覺,卻不相信進化論。在美國,占星學家的人數是天文學家的 20 倍之多。無論正式的民意調查還是非正式的訪談結果都顯示,人們普遍認為靈魂出竅、“通靈”現象是真實存在的,水晶具有影響精神和心靈的價值。本書嘗試提高我們對此類觀念與實踐的理解能力,進而為人類判斷和推理方面的研究中更廣泛的問題提供一些清楚的闡釋。
一開始有幾個問題是很明確的。首先,人們之所以堅信那些不可靠的觀念,不是因為他們沒有掌握相關的證據基礎。錯誤的觀念在折磨普通民眾的同時也折磨著專業人士。招新評審們和婦產科的護士們都是專業人士,他們應該更明事理、更有頭腦,而且他們能經常接觸相關的數據資料,但他們還是錯了。
其次,人們堅信錯誤觀念也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愚蠢輕信,恰恰相反。進化賦予了我們強大的智慧工具,讓我們有能力精確地處理大量信息。而且,我們所持有的這些不可靠的觀念主要源於我們對某些有效認知技巧的誤用或過度使用。正如我們易受錯覺的影響主要是因為我們具有非凡的感知力,我們認知上存在的這些缺陷也與我們人類最大的優點密切相關。正像學者對錯覺的研究已經闡明了知覺的普遍原理、對精神病理學的研究提高了我們對人格知識的了解一樣,對人類持有的這些錯誤觀念進行研究同樣能提升我們對人類判斷和推理方式的理解。所以,這本書有意地把關注點放在了人們所持有的那些錯誤觀念上。不過我要提醒讀者,一定不能忘記我們還有很多正確的時候。
很多不可靠或錯誤的觀念有其純粹的認知根源,這與我們人類在處理信息、得出結論的能力方面存在瑕疵有關。換句話說,我們堅信一些不可靠、有問題的觀念,不是因為它們滿足了我們某些重要的心理需求,而是因為它們看起來是最合理的結論,與我們能夠接觸到的有效證據相符。用羅伯特 · 默頓(Robert K. merton)的話說就是,人們持有這樣的信念是因為它們看起來是 “人們自身經歷不可抗拒的產物”。它們不是完全不合理的產物,而是有缺陷的合理產物。
對於前文提到的領養孩子的不育夫婦最終更有可能生育這個錯誤觀念而言,情況就是如此。我們的注意力被自動地吸引到那些領養後生育的夫婦身上,而沒有注意到那些領養後最終沒有生育的夫婦,同樣,我們也沒有注意到那些沒有領養但最終也生育了的夫婦。因此,對很多人而言,領養了孩子的不育夫婦最終生育能力提高了,這就是他們每天都在親身經歷的事實。人們相信這樣的說法,不是因為他們對此有太多的感情因素;大多數人相信這種說法,是因為它看起來是最合理的結論,與他們能掌握的最有效的證據一致。在理想條件下,我們的認知和推理能力上存在的這些缺點也許永遠不會顯露(就像很多錯覺只有在山窮水盡的情況下才會出現),但是,世界不總是公平的。它沒有給我們提供清楚的信息,讓我們能夠“知道”得深入。它給我們提供的是混亂的數據,這些數據是隨機、不完整、不典型、模稜兩可、反覆無常、讓人不快或是二手的。正如我們將要看到的,這往往是我們因為企圖精準地處理世界給我們的各種難題而做了錯誤的嘗試,結果暴露了我們推理能力的缺陷,進而使我們相信了看似正確的錯誤判斷。
還是回到前面提到的不育夫婦的例子,結合這個例子,我們就能很容易地看到世界是怎樣不公平了。那些領養後生育的夫婦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媒體在報導他們的好運氣,親友、鄰里在四處傳播他們的好訊息,於是他們也更容易引起我們的注意。而那些領養後最終也沒能生育或者沒有領養也生育了的夫婦卻不那么容易進入我們的視線。因此,就算撇開人類的認知和推理缺陷不談,我們對那些構成某些觀念的數據基礎也存在著與生俱來的偏見。為了得出合理的判斷和正確的觀念,我們必須認識並克服這些偏見。
在研究不可靠和錯誤的觀念這個主題時,我沿著許多位社會和認知心理學家的足跡繼續前行,在過去的幾年裡,他們一直在試圖解釋人類信息處理的有限理性問題。本書的第一部分包含 3 個章節,主要分析了我們在處理現實世界中的混亂數據時所使用的那些不完善的策略。第 1 章主要探討隨機數據,以及我們在主要由變幻莫測的偶然性主導的環境下傾向於看出規律和秩序。第 2 章主要研究不完整和不典型的數據,以及我們在發現和糾正固有偏見時的能力缺陷。第 3 章討論了人類如何依靠自己擅長的理論和由因及果的期待,迫切渴望解釋那些含混不清、不一致的數據。
雖然對這些認知偏差的研究能夠極大地幫助我們理解這些不可靠和錯誤的觀念,但這些錯誤觀念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也提醒我們,在研究過程中還要仔細考慮一下,除了認知偏差之外是否還有其他因素導致我們相信了錯誤的觀念。接下來,在本書的第二部分,我們主要探討不可靠觀念的動機因素和社會因素,本部分同樣包含 3 個章節。在第 4 章,我們將探尋錯誤觀念如何在人們對現實進行一廂情願、自私自利的曲解的土壤中茁壯成長。這一章將研究我們的動機如何與認知過程相勾結進而製造出一些錯誤而利己的觀念,為動機效應提出了一個修正主義的解釋。在第 5 章,我們將研究二手信息的陷阱所在以及傳播者所造成的信息扭曲,這裡的傳播者包括大眾傳媒,他們被迫做著總結、概括及娛樂大眾的工作。在第 6 章,我們將心理學上的一條真理“我們傾向於相信那些我們認為他人都相信的事物”倒置:我們傾向於認為他人也相信我們所相信的事物。這一章將研究一系列認知、社會歷程及動機形成的過程,這些都使我們高估了他人對我們所持觀念的認同程度,從而導致我們更加輕信。本書第三部分採用個案研究的方式,把前兩部分中介紹的所有原理放在一起,嘗試去分析幾個被廣泛相信,但通過經驗判斷卻都站不住腳的觀念,分析它們的起源及其發展過程和持續程度。其中包括堅信某些未經測試或根本無效的保健活動有效(本書第 7 章)、某些弄巧成拙的人際交往技巧有效(本書第 8 章)以及超感官知覺存在(本書第 9 章)。在這幾章中,我們在探討這些觀念的過程中有時需要非常謹慎,因為我們不是總能很肯定地說,這些經過我們研究的觀念都是錯誤的。儘管如此,在所有的案例中,在觀念和證據之間確實存在一個明顯的空白地帶,本書這幾章就試圖解釋這些空白地帶。
我們以後記來結束本書的全部內容,主要探討我們應該怎樣改進對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證據的評價方式,進而規避各種錯誤觀念。
我們為什麼對錯誤觀念如此擔憂
如今,像犀牛這樣壯美的生物都瀕臨滅絕,這簡直是人類的恥辱。在 20世紀上半葉,犀牛的數量由於人類文明的大舉入侵而急劇減少,如今它們面臨著人類蓄意屠殺的威脅。在過去的 15 年裡,非洲大陸上 90% 的犀牛被偷獵者捕殺,被割下的犀牛角在黑市上出售。犀牛角在遠東地區的價格很高,在那裡,它們被研成粉末,用以退燒、治療頭疼以及增強性能力(這個用途比較少見)。在這種無情的殺戮下,目前非洲大陸上的黑犀牛僅剩幾千頭,在亞洲和印尼更少。
不幸的是,犀牛並不是這場危機中唯一受害的物種。在過去的 3 年裡, 600 頭黑熊在大霧山被獵殺,黑熊膽被出口到韓國,那裡的人們相信熊膽有助於消化(他們的邏輯是,熊是雜食性動物,而且很少生病)。一直以來,大霧山區域內黑熊的總數也不過在 600 頭左右,可以想見這場屠殺的嚴重性。最近,在對舊金山的一家黑市倉庫進行的突擊搜查中,警方發現了 40 000 余條海狗鞭,可以預見,這些海狗鞭將被製成春藥出售。中華綠毛龜已經被捕殺得幾近滅絕,部分原因在於台灣人相信它能治癒癌症。因為人類的迷信而被屠殺的物種名單可以列幾千尺長。
我提到這些令人沮喪的事實,是想為“幾個不可靠的觀念有什麼錯”、“一點迷信有什麼好擔心的”這些我們非常熟悉的問題提供一個非常規的答案。這些無情的屠殺已經清楚地表明,人類迷信的代價是真實而嚴峻的,它不僅要由我們人類來承擔,還會涉及其他物種。人類對春藥和癌症治療的錯誤觀念把一些物種推向了滅絕的邊緣,這一事實向人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堅持更清楚地思考,堅持努力探索關於這個世界的更正確的觀念。“一點迷信”是我們不該擁有也負擔不起的奢侈品。
當然,對於“幾個不可靠觀念有什麼錯”這樣的問題,還有一些更為常規的答案。這些答案往往與錯誤觀念擁護者們自身所付出的代價有關。這其中最觸目驚心的我們時有耳聞,比如某人因為放棄明確有效的正規醫療措施而偏信某些江湖郎中的療法而丟了性命。讓我們看看 7 歲的瑞亞 · 薩林斯(Rhea Sullins)的命運。她的父親曾是美國自然衛生協會的主席,該協會倡導“自然”療法,如採用禁食法和只吃水果、喝蔬菜汁來代替藥物以及其他常規治療。瑞亞生病時,父親給她安排了 18 天只能喝水的禁食療法,接下來是 17 天的果汁療法。在這套療程最後,瑞亞死於營養不良。我相信讀者已在他處得知了許多類似的案例。一個人因為服從並不正確的觀念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還有什麼比這更可悲的嗎?
當人們理解了瑞亞這樣的悲劇,就會明白,準確感知和認識世界具有無可辯駁的益處,而容忍錯誤則會讓人類付出可怕的代價。
如果我們容忍錯誤的思考方式和迷信觀念,還會付出一些看似與這些觀念沒有直接關係的其他代價。這和滑坡謬誤(slippery slope)有點相像:我們通常會如何防止偶然接受的錯誤推理和觀念影響自己一貫的思維方式?清醒地思考世界是一個寶貴而困難的過程,我們必須仔細培養這種能力。試圖隨意開啟或關閉我們的批判性思維,可能會使我們徹底失去它,從而損害我們準確認識世界的能力。
此外,如果人類的批判能力不能獲得充分開發,我們就易於受到那些意圖不善的理論和勸誘的影響。用著名古生物學家、科普作家史蒂芬 · 傑伊 · 古爾德(Stephen Jay Gould)的話來說,就是 “在人們只是追隨自己的希望而沒有學會判斷的時候,政治運作的種子就已經播下了”。無論是個體還是社會,我們都應該避免接受迷信和不嚴謹的思想,努力發展那些能使我們更準確地認識世界的“思維習慣”。

圖書後記

“不洗車不下雨,一洗車準下雨”,“不要輕易把東西扔掉,因為馬上就會發現它還有大用處”,“棍棒底下出孝子”,這些想法讀者也許並不陌生。
托馬斯·吉洛維奇告訴我們,這些想法都是錯誤的。托馬斯·吉洛維奇是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主要研究決策學和行為經濟學,他在這一研究領域出版了多部暢銷書,深受讀者喜愛。他的《理性犯的錯》(How We Know What Isn't So:TheFallibility of Human Reason in Everyday,Life)在1991年由美國自由出版社出版發行。作者以幽默的筆觸,風趣卻不失嚴謹地為我們講述了人類理性在日常生活中易犯的錯誤,以及它們又是如何導致我們產生並頑固地堅持一些錯誤觀念的。
初從編輯手中拿到這本書,簡略地閱讀了一遍,我發現作者描寫的很多觀念(當然都是錯誤的)我自己也曾經有或正在持有。帶著極大的興趣和對自己的觀念進行批判的決心,我開始了此書的翻譯工作。然而下筆翻譯時卻一度遭遇譯不下去的窘境。事後總結,作者批評的觀念,也就是那些我們堅信不疑的觀念,比如籃球場上的“熱手效應”,就如作者所講的那樣,是無法通過反覆檢查來消除的。就像聖路易斯拱門給人帶來的視覺錯覺,如果不親自動手拿尺子量一下,無論怎么看、看多少次,這個大拱門的跨度和寬度就是不一樣的。也許在另一種語境下,對自己頑固持有的觀念進行審視,這其中需要進行的語言轉換還包括“認知”的轉換,這也許是造成翻譯困難的主要原因。希望我為大家提供的中譯本能夠降低讀者理解作者觀點的難度。
作者從錯誤觀念的認知決定因素和動機、社會因素這兩大方面出發,分析了人們錯誤和不可靠觀念產生的原因,正是人類理性的一些錯誤傾嚮導致人們形成和持有了文章開頭提到的那些錯誤的觀念。當然,持有某些錯誤觀念可能無傷大雅,對我們自己也不會造成傷害,但有些錯誤觀念卻是致命的,讓我們人類以及其他物種面臨危險和傷害。作者在文中第三部分以案例的形式分析了人們的3個錯誤觀念,建議讀者仔細閱讀。在本書的後記中,作者提出了令社會科學工作者興奮的觀點:在抵禦錯誤和不可靠觀點、培養正確思維習慣方面,社會科學處在最有利的位置。在讀這本書的時候,讀者會發現,作者在書中列舉了很多例子,對問題進行說明,這些小例子能更好地幫助讀者閱讀和理解作者的觀點。希望您能充分利用。
文字工作是一項特別辛苦的工作,特別是對歷史學專業出身的我來說,雖然對心理學有著濃厚的興趣,但這方面知識的不足讓自己在翻譯和文字處理過程中也吃盡了苦頭。不過,儘管翻譯過程波折不斷,看著完成的譯稿,心中的快樂也是不言而喻的。
在這裡我要感謝齊東海老師,通過您我接觸了翻譯這項全新的工作,讓我……

名人推薦

這是一本充滿真正智慧的著作,因為它真正地建立起了非虛構類科學讀物這一門類。
——喬納·萊勒(Jonah Lehere)《連線》雜誌特約作者
吉洛維奇的這本《理性犯的錯》內容充實豐沛,敘事科學嚴謹,寫法引人人勝。為什麼我總認為別人都是認同自己觀點的?為什麼即便在事態危急、急需援手的緊要關頭,我還是不願意與名人或權貴交換生活?現在,我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了。
——埃利奧特·阿倫森(Elliot Aronson)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
一本精闢、豐富、準確、睿智、清晰的科普傑作。每個人都應該讀一下作者關於替代性醫療實踐的闡述。
——馬丁·加德納(Martin Gardner)《靈巧的宇宙》(The Ambidextrous Universe)作者
吉洛維奇的書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著作。他的文字賦紙墨以力量。
——麥可·齊默曼( Michnel Zimmermann)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哲學教授、人類學與藝術學研究中心主任
這部非凡的著作極好地詮釋了出現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糟糕至極的推理,並從認知與社會心理學家已經發現的思維謬誤中找到了其產生的根源。
——理察· E·尼斯貝特(Richard E.Nisbett)密西根大學心理學教授、《人類的推理》(Human Inference)作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