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電子戰系統導論

現代電子戰系統導論

《現代電子戰系統導論》是2014年9月1日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圖書,作者是[美]A·馬蒂諾(Andrea De Martino)。

基本介紹

  • 書名:現代電子戰系統導論
  • 又名:Introduction to Modern EW Systems
  • 作者:[美]A·馬蒂諾(Andrea De Martino)
  • 譯者:姜道安
  • ISBN:9787121241468 或 7121241463
  • 類別:科技
  • 頁數:310
  • 定價:49.00
  •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9-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審校:胡來招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圖書簡介,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圖書簡介

本書共6章, 第1章: 電子戰場景介紹, 描述了對稱與非對稱的衝突場景及其電子戰系統在其中的套用; 第2章: 信號輻射源感測器的發展, 闡述了雷達射頻雷射制導武器以及通信設備等現代系統的最新發展; 第3章:電子戰射頻波段的感測器系統, 描述了新型無源電子戰裝備架構需求及其性能; 第4章: 射頻測向與輻射源定位技術, 論述了ESM系統中的射頻測向與輻射源定位技術; 第5章電子對抗系統及第6章電子對抗技術和感測器反電子對抗, 分別論述了對現代射頻和紅外有源對抗裝備的需求、 架構、 所採用的技術以及對射頻有源裝備和紅外/光電飛彈導引頭實施的主要對抗技術。本書另有5個附錄, 附錄A: 感測器接收機的信號檢測; 附錄B: 估計理論概念簡介; 附錄C: 天線與相控陣天線; 附錄D: 模擬調製方法; 附錄E: BFSK通信系統中噪聲與單音干擾提高誤碼率的估計。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現代電子戰系統導論》由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AndreaDeMartino博士1970年畢業於羅馬大學電子工程學院,1970年到1971年在該校從事大系統理論和自動控制領域的研究,1977年獲得自動控制系統博士學位。1971年到1972年,在義大利空軍服役,擔任上尉,隨後進入義大利Selenia公司,從1972年1985年,主要從事雷達系統開發,職位從雷達系統工程師到總工程師,業務範圍從監視雷達和跟蹤雷達到多功能相控陣雷達,然後被任命為地面和艦載電子戰系統部的負責人。

圖書目錄

第1章電子戰場景介紹1
1.1電子戰的定義以及在軍事中的作用1
1.2電子戰相關的主要武器系統2
1.2.1火炮系統5
1.2.2飛彈系統5
1.2.3主動尋的飛彈9
1.2.4通過飛彈跟蹤的系統9
1.2.5無源紅外製導飛彈10
1.2.6掠海飛彈10
1.2.7反輻射飛彈11
1.3對稱衝突中的電子戰12
1.4非對稱衝突中的電子戰16
參考文獻17
第2章信號輻射源與感測器的發展18
2.1引言18
2.2感測器電磁頻譜與大氣傳播18
2.3雷達原理與類型21
2.3.1雷達方程23
2.3.2雷達結構25
2.3.3雷達信號處理基本原理29
2.3.4自動檢測38
2.3.5脈衝壓縮42
2.3.6監視雷達49
2.3.7LPI雷達51
2.3.8脈衝都卜勒雷達58
2.3.9跟蹤雷達65
2.3.10合成孔徑雷達79
2.3.11雙基地雷達81
2.4通信88
2.4.1接入方式90
2.4.2信號數位化90
2.4.3保密通信94
2.4.4通信信號編碼94
2.4.5典型的軍事通信系統96
2.5衛星導航系統98
2.6電光熱像儀101
2.6.1最低可分辨溫度106
2.6.2紅外飛彈導引頭108
2.6.3飛彈逼近告警器114
2.7雷射雷達系統115
2.7.1雷射目標指示和測距116
2.7.2雷射雷達接收機116
2.7.3雷射雷達距離方程式117
2.7.4目標探測119
參考文獻120
第3章電子戰射頻波段的感測器系統122
3.1引言122
3.2電子戰雷達波段感測器122
3.2.1RWR架構123
3.2.2ESM架構124
3.2.3ELINT架構124
3.3電子戰感測器的靈敏度126
3.3.1結論130
3.4截獲機率130
3.5雷達波段電子戰感測器架構135
3.5.1上一代截獲接收機的架構135
3.5.2新型的電子戰雷達波段感測器的架構143
3.5.3DSP技術150
3.6低截獲機率雷達的探測和分類153
3.7輻射源去交錯和分選159
3.8輻射源識別160
3.9通信支援測量(CESM)162
3.9.1CESM162
3.9.2通信情報(COMINT)167
3.10信號情報(SIGINT)170
3.11結束語171
參考文獻171
第4章射頻測向與輻射源定位技術172
4.1引言172
4.2比幅法測向172
4.3單脈衝比相法測向178
4.3.1相位相關法測向181
4.4時差法測向185
4.5輻射源定位191
4.5.1三角交叉定位法191
4.5.2三距交叉定位法192
4.5.3到達頻差無源定位技術195
4.5.4逆無源定位198
4.6結束語203
參考文獻203
第5章電子對抗系統204
5.1引言204
5.1.1典型的RECM需求和任務205
5.1.2預警雷達干擾方程206
5.2雷達ECM結構209
5.3數字射頻存儲器(DRFM)212
5.3.1相位採樣DRFM214
5.4雷達ECM發射機217
5.5箔條226
5.6通信ECM系統227
5.7紅外ECM系統231
5.7.1曳光彈235
5.8結論236
參考文獻236
第6章電子對抗技術和感測器反電子對抗238
6.1引言238
6.2對抗監視雷達的ECM原理和技術以及相關的ECCM238
6.2.1發射中的頻率捷變239
6.2.2脈衝重複間隔(PRI)捷變239
6.2.3超低副瓣239
6.2.4多副瓣對消器240
6.2.5旁瓣匿隱器243
6.2.6自適應陣列244
6.2.7噪聲干擾245
6.2.8虛假目標246
6.3對抗跟蹤雷達的ECM原理和技術及其相關的ECCM246
6.3.1距離跟蹤環路欺騙247
6.3.2用於對抗雷達都卜勒跟蹤的雷達ECM技術249
6.3.3用於對抗雷達角度測量的雷達ECM技術251
6.4有關雷達ECM技術的總結265
6.5通信對抗的ECM原理和技術266
6.5.1噪聲干擾268
6.5.2跟隨干擾270
6.6ECM技術小結272
參考文獻272
附錄A感測器接收機的信號檢測273
附錄B估計理論概念簡介280
附錄C天線與相控陣天線284
附錄D模擬調製方法299
附錄EBFSK通信系統中噪聲與單音干擾提高誤碼率的估計303
縮略語307

序言

本書是義大利電子公司首席技術官Andrea De Martino博士新近撰寫的一本電子戰技術專著。
全書共6章。第1章是電子戰場景介紹, 其中提出了電子戰在對稱和非對稱衝突中的套用。對稱衝突中的電子戰套用和作用, 大家都比較熟悉, 但如果對抗是非對稱的, 那么對抗的另一方, 雖然處於弱勢, 但是它卻具有很多變數, 而且大量行動是隱蔽在民用套用之中的, 並不完全是用於現有的偵察、 干擾技術和裝備可以應對的。第2章介紹了電子戰的作戰對象, 重點講述了射頻輻射源和感測器的發展, 其比重超過全書的三分之一。作者用大量篇幅論述對抗對象, 似乎是想說明, 要想搞好對抗, 清晰地把握對象的發展是必需的。當前雷達最重要的發展是, 用一個各陣元由不同信號驅動的陣列向空間發射信號, 充分利用時空兩維特性, 向用戶提供儘可能多的信息。該新技術的一個基點是, 信號將表現為沒有簡單規律可循的低截獲特性, 從而向電子戰提出了截獲、 分選、 跟蹤、 干擾上的挑戰。通信更是明確地提出需要使用安全信號, 其三個要素是: 沒有參數、 沒有周期、 統計不平穩。於是, 電子對抗同樣就面對沒有參數和低截獲的問題。儘管作者沒有深入闡述這些新技術的發展, 但是, 第2章的篇幅已經充分展示了輻射源的新形態, 特別是時間、 空間兩維均不保證平穩, 這無疑是當前電子戰發展必須予以高度重視的。
第3章講的是偵察系統。不過與其說是在講述提高靈敏度和信號分選、 識別的具體機理, 不如說是提出了這方面存在的問題。讀者必須深入考慮並回答這樣的問題: 對於必須對抗的對象, 到底能在多遠的距離上有效地截獲它們?當存在多個這樣的對象, 特別是混雜在大量非敵對信號背景中時, 用怎樣的機制能將它們分選出來, 並在大部分時間上跟蹤它們?第4章講的是測向和定位。歸根到底, 輻射源的位置是極為有用的軍事信息。雖然這部分的篇幅只約占全書的十分之一, 但是連同第2章的部分內容, 它顯示出電子戰要千方百計地給出目標位置, 這是電子戰技術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第5章和第6章講述的是干擾技術, 但是同時展開的、 甚至更為深入論述的是抗干擾技術。同時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闡述是本書一個不錯的切入點。正是由於兩方面的論述, 讓我們看到, 研究干擾, 提出實際有效的干擾方法才是我們的目標。但是, 偵察和鎖定對象已經很困難, 要獲得干擾是否有效的反饋更不容易, 這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本書由姜道安主譯, 胡來招主校。參加全書翻譯、 校對等工作的還有王燕、 朱松、 秦平、 彭華、 李錚。希望本書能為國內電子戰界同行帶來更多的思考。
電子戰還面臨著許多挑戰, 需要我們去解決,
電子戰還有許多新疆域, 有待我們去開拓。

譯者2014年4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