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工科微生物學教程》是由謝暉主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於2018年8月出版的高等院校生物技術和生物工程專業“十三五”規劃教材。該書可作為工科大專院校微生物學教材,也可供有關綜合院校師生及微生物學愛好者學習參考。
該書共11章內容,分上下兩篇,從工科套用實踐角度闡明微生物的六大重要規律,從細胞、分子或群體水平上講清概念、理順脈絡、闡述規律。
基本介紹
- 書名:現代工科微生物學教程
- 作者:謝暉主編,陳丹、曾琦副主編
- 類別:高等院校生物技術和生物工程專業“十三五”規劃教材
- 出版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8月
- 頁數:312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60649627
- 字數:475千字
- CIP核字號:2018141970
成書過程
編寫背景
編寫情況
出版工作
策劃編輯 | 責任編輯 | 封面設計 |
---|---|---|
高櫻 | 閻彬、雷鴻俊 | 倚天 |
內容簡介
教材目錄
第1章 緒論 1 1.1 什麼是微生物——初識微生物 1 1.2 人類對微生物世界的認識 1 1.2.1 微生物學發展的萌芽階段 1 1.2.2 微生物學的發展歷程 2 1.2.3 近現代微生物學發展的歷史大事件 5 1.3 微生物學對生物學科發展的巨大作用 6 1.4 學科拓展——工科套用型微生物學發展與人類發展的密切關聯 7 1.5 微生物學的分類 8 1.6 微生物的特點及五大共性 8 複習思考題 14 上篇 經典微生物學 第2章 微生物的形態和結構 16 2.1 典型原核微生物的形態和結構 16 2.1.1 細菌的巨觀形態和結構 16 2.1.2 細菌的微觀結構組成 19 2.1.3 細菌的繁殖 30 2.1.4 細菌大量增殖後的菌落形態 30 2.1.5 拓展閱讀——細菌的實際套用 32 2.2 其他原核微生物的形態和結構 32 2.2.1 放線菌 32 2.2.2 支原體、衣原體和立克次氏體 35 2.2.3 黏細菌 37 2.2.4 蛭弧菌 37 2.2.5 藍細菌 38 2.3 古生菌的形態和結構概述 40 2.3.1 古生菌的發現 40 2.3.2 古生菌的形態 40 2.3.3 古生菌與細菌結構成分的差異 40 2.4 真核微生物的形態和結構及舉例 40 2.4.1 真核微生物的細胞構造 41 2.4.2 真核微生物舉例——黴菌 44 2.4.3 真核微生物舉例——酵母菌 48 2.4.4 知識拓展——蕈菌概述 52 複習思考題 53 第3章 微生物的營養及實踐套用 54 3.1 微生物的六大營養要素 54 3.1.1 水 54 3.1.2 無機鹽 55 3.1.3 碳源 55 3.1.4 氮源 56 3.1.5 能源 56 3.1.6 生長因子 57 3.2 微生物營養類型概述 57 3.3 微生物培養基的種類 59 3.4 營養物質進入微生物的方式 61 3.5 微生物培養基的設計及其工程套用 63 3.5.1 設計培養基的原則和工科套用方法 63 3.5.2 採用正交最佳化分析法快速精準設計培養基 66 3.5.3 工程套用拓展——微生物培養基正交試驗設計案例 67 複習思考題 71 第4章 微生物的產能、耗能代謝及套用 72 4.1 微生物的產能代謝 72 4.1.1 化能異養微生物的能量代謝 72 4.1.2 電子傳遞鏈 76 4.1.3 自養微生物產ATP和產還原力 79 4.2 微生物的分解代謝和合成代謝之間的聯繫概述 81 4.2.1 兩用代謝途徑 81 4.2.2 代謝物回補順序 82 4.3 微生物合成代謝途徑 82 4.3.1 微生物結構大分子——肽聚糖的合成 82 4.3.2 CO2的固定 83 4.3.3 生物固氮 85 4.3.4 工學套用拓展——微生物次級代謝物的合成 87 4.4 微生物的代謝調控與發酵生產 87 4.4.1 酶合成的調節 88 4.4.2 酶活性的調節 91 4.4.3 深度科研拓展——微生物代謝調控途徑機制 93 複習思考題 94 第5章 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及工程控制 96 5.1 微生物的生長規律 96 5.1.1 細菌的個體生長和同步生長 96 5.1.2 細菌群體生長繁殖及其相關數學模型 98 5.1.3 真核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概述 101 5.1.4 微生物的連續培養及工科微生物學套用 103 5.2 影響微生物生長繁殖的主要因素 105 5.2.1 氧及與氧有關的微生物 105 5.2.2 溫度 106 5.2.3 pH值 108 5.3 微生物的培養、保藏及工程套用 109 5.3.1 實驗室培養法 109 5.3.2 菌種保藏套用理論及技術 111 5.3.3 工科套用拓展——微生物培養裝置 115 5.4 測定微生物生長繁殖的常用技術 方法 116 5.4.1 測定生長量 116 5.4.2 計繁殖數 117 5.5 控制微生物生長繁殖的理化因素 120 5.5.1 微生物生長控制基本知識 120 5.5.2 物理因素的代表 121 5.5.3 化學殺菌劑或抑菌劑 124 複習思考題 128 第6章 病毒學基礎 129 6.1 病毒概述 129 6.1.1 前期發展 129 6.1.2 病毒的發現 130 6.1.3 病毒粒子的分析時期 131 6.1.4 病毒的分子時期 131 | 6.2 病毒的結構和功能 133 6.2.1 病毒的形態構造和化學組分 133 6.2.2 病毒的種類及其繁殖方式 138 6.2.3 套用拓展——病毒研究方法 148 6.3 經典亞病毒舉例 149 6.3.1 類病毒 149 6.3.2 擬病毒 150 6.3.3 朊病毒 150 6.4 病毒的工科微生物學實踐 151 6.4.1 噬菌體與發酵工業的關係 151 6.4.2 人類和脊椎動物病毒病的有效防治 152 6.4.3 常見植物病毒病的農業套用防治 152 6.4.4 昆蟲病毒用於生物防治 153 6.4.5 經典病毒在生物工程中的實際套用 154 複習思考題 156 下篇 微生物交叉學科及套用 第7章 微生物遺傳學 158 7.1 遺傳變異的生物學基礎 158 7.1.1 利用微生物證明遺傳物質基礎的經典實驗 158 7.1.2 遺傳物質在細胞內的存在部位和方式 160 7.2 微生物的基因突變與育種套用 164 7.2.1 微生物基因突變 164 7.2.2 育種的微生物工程理論基礎 171 7.3 微生物基因重組 176 7.3.1 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組 176 7.3.2 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組 181 7.4 微生物學與基因工程的關係 183 7.4.1 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驟 184 7.4.2 微生物基因工程的套用和發展前景 185 7.4.3 工科套用拓展——功能性基因克隆的生物信息學分析 187 複習思考題 191 第8章 微生物生態學 193 8.1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與菌種資源的開發 193 8.1.1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廣泛性分布 193 8.1.2 套用方法研究拓展——微生物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208 8.2 微生物與環境間的互作關係 209 8.2.1 共生 210 8.2.2 互生 212 8.2.3 拮抗 214 8.2.4 捕食 214 8.2.5 寄生 215 8.3 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質循環中的作用 216 8.3.1 碳素循環 218 8.3.2 氮素循環 219 8.3.3 磷的循環 221 8.3.4 硫素循環與金屬的細菌瀝濾 222 8.3.5 鐵的循環 224 8.4 工科微生物工程實際套用舉例 224 8.4.1 微生物工程和污水清潔 224 8.4.2 微生物工程與沼氣利用 229 8.4.3 工科套用拓展——環境污染的微生物監測 231 複習思考題 232 第9章 微生物進化分類學 233 9.1 微生物常規分類 233 9.1.1 主要系統分類單元 233 9.1.2 微生物物種學名 234 9.1.3 亞種以下的分類單元 235 9.2 生物界中微生物的地位 237 9.2.1 生物的界級分類學說 237 9.2.2 微生物的系統進化 239 9.3 各大類微生物的分類系統綱要 243 9.3.1 原核生物分類系統綱要 243 9.3.2 真核生物——真菌的分類系統綱要 244 9.4 微生物的分類鑑定及信息學套用 244 9.4.1 巨觀經典分類鑑定方法 245 9.4.2 微觀現代水平分類鑑定方法 246 9.4.3 科研套用拓展——構建微生物系統進化樹 250 9.5 科研拓展——微生物進化的爭論 262 複習思考題 264 第10章 微生物與免疫學 265 10.1 感染 265 10.1.1 感染的概念 265 10.1.2 決定感染的因素 265 10.1.3 感染的三種典型狀況 269 10.2 非特異性免疫 270 10.2.1 機體屏障 271 10.2.2 細胞因素 271 10.2.3 免疫炎症反應 274 10.2.4 體液及組織中的抗菌物 274 10.3 特異性免疫 278 10.3.1 特異性免疫概述 278 10.3.2 免疫器官 279 10.3.3 免疫細胞的作用 282 10.3.4 免疫相關分子在體液免疫中的作用 286 10.4 免疫學方法及其套用 295 10.4.1 抗原抗體反應的一般規律 295 10.4.2 抗原及抗體的核心反應 296 10.4.3 現代免疫標記技術 298 10.5 免疫生物製品及工程套用 300 10.5.1 人工主動免疫的經典生物製品 300 10.5.2 人工被動免疫生物製品 302 複習思考題 304 第11章 專題拓展——微生物發酵工程概述 306 11.1 微生物發酵工程 306 11.2 微生物發酵工程歷程 306 11.3 微生物發酵工程自身的特性 308 11.4 微生物發酵工程生物反應過程的簡要分類 309 11.5 微生物發酵工程對人類社會的重要作用 309 主要參考文獻 312 |
教學資源
- 課程資源
課程名稱 | 建設院校 | 授課平台 | 授課教師 |
---|---|---|---|
現代工科微生物學 | 中國大學MOOC | 謝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