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現代分子生物學(第5版)
- 作者:朱玉賢,李毅,鄭曉峰,郭紅衛
- 出版時間:2019年6月19日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頁數:504 頁
- ISBN:978-7-04-051304-2
- 類別:“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
- 定價:7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版面字數:700千字
成書過程
成書背景
修訂過程
內容簡介
教材目錄
前輔文 | |
第 1 章 緒論 | 6.2.3 植物基因敲除技術 |
1.1 引言 | 6.2.4 基因組編輯技術 |
1.1.1 創世說與進化論 | 6.3 蛋白質及 RNA相互作用技術 |
1.1.2 細胞學說 | 6.3.1 酵母單雜交系統 |
1.1.3 經典生物化學和遺傳學 | 6.3.2 酵母雙雜交系統 |
1.1.4 DNA的發現與基因學說的創立 | 6.3.3 蛋白質相互作用技術 |
1.2 分子生物學簡史 | 6.3.4 染色質免疫共沉澱技術 |
1.3 分子生物學主要研究內容 | 6.3.5 RNAi技術及其套用 |
1.3.1 重組 DNA技術(基因工程) | 6.4 在酵母細胞中鑑定靶基因功能 |
1.3.2 基因表達調控研究 | 6.4.1 酵母基因轉化與性狀互補 |
1.3.3 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功能研究(結構分子生物學) | 6.4.2 外源基因在酵母中的功能鑑定 |
1.3.4 基因組、功能基因組與生物信息學研究 | 6.5 其他分子生物學技術 |
1.4 展望 | 6.5.1 凝膠滯緩實驗 |
第 2 章 染色體與 DNA | 6.5.2 噬菌體展示技術 |
2.1 染色體 | 6.5.3 蛋白質磷酸化分析技術 |
2.1.1 染色體概述 | 6.5.4 蛋白質免疫印跡實驗 |
2.1.2 真核細胞染色體的組成 | 6.5.5 細胞定位及染色技術 |
2.1.3 原核生物基因組 | 6.5.6 全基因組關聯分析及套用 |
2.2 DNA的結構 | 第 7 章 原核基因表達調控 |
2.2.1 DNA的一級結構 | 7.1 原核基因表達調控總論 |
2.2.2 DNA的二級結構 | 7.1.1 原核基因表達調控分類 |
2.2.3 DNA的高級結構 | 7.1.2 原核基因表達調控的主要特點 |
2.3 DNA的複製 | 7.2 乳糖操縱子與負控誘導系統 |
2.3.1 DNA的半保留複製 | 7.2.1 酶的誘導——lac 體系受調控的證據 |
2.3.2 DNA複製的一些基本概念 | 7.2.2 操縱子模型及其影響因子 |
2.4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DNA複製的特點 | 7.2.3 lac 操縱子DNA 的調控區域——P、O區 |
2.4.1 原核生物 DNA複製的特點 | 7.2.4 lac 操縱子中的其他問題 |
2.4.2 真核生物 DNA複製的特點 | 7.3 色氨酸操縱子與負控阻遏系統 |
2.4.3 真核生物 DNA聚合酶 | 7.3.1 trp 操縱子的阻遏系統 |
2.4.4 端粒酶與 DNA末端複製 | 7.3.2 trp 操縱子的弱化作用 |
2.4.5 真核細胞 DNA的複製調控 | 7.3.3 trp 操縱子的其他調控機制 |
2.5 DNA的突變和修復 | 7.4 其他操縱子 |
2.5.1 DNA的突變 | 7.4.1 半乳糖操縱子 |
2.5.2 DNA損傷的修復 | 7.4.2 阿拉伯糖操縱子 |
2.6 DNA的轉座 | 7.4.3 阻遏蛋白LexA 的降解與細菌中的SOS 應答 |
2.6.1 轉座子的分類和結構特徵 | 7.4.4 二組分調控系統和信號轉導 |
2.6.2 真核生物中的轉座子 | 7.4.5 多啟動子調控的操縱子 |
2.6.3 轉座作用的遺傳學效應 | 7.5 固氨基因調控 |
2.7 SNP的理論與套用 | 7.5.1 固氮酶 |
2.7.1 SNP概述 | 7.5.2 與固氮有關的基因及其表達調控 |
2.7.2 SNP的檢測技術 | 7.5.3 根瘤的產生以及根瘤相關基因的調控 |
2.7.3 SNP的套用 | 7.6 轉錄水平上的其他調控方式 |
第 3 章 生物信息的傳遞(上)——從 DNA到 RNA | 7.6.1 σ 因子的調節作用 |
3.1 RNA的結構、分類和功能 | 7.6.2 組蛋白類似蛋白的調節作用 |
3.1.1 RNA的結構特點 | 7.6.3 轉錄調控因子的作用 |
3.1.2 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 7.6.4 抗終止因子的調節作用 |
3.1.3 RNA的功能 | 7.7 轉錄後調控 |
3.2 RNA轉錄概述 | 7.7.l mRNA 自身結構元件對翻譯的調節 |
3.2.1 RNA轉錄與 DNA複製的比較 | 7.7.2 mRNA 穩定性對轉錄水平的影響 |
3.2.2 轉錄機器的主要成分—— RNA聚合酶 | 7.7.3 調節蛋白的調控作用 |
3.2.3 啟動子與轉錄起始 | 7.7.4 小RNA 的調節作用 |
3.3 RNA轉錄的基本過程 | 7.7.5 稀有密碼子對翻譯的影響 |
3.3.1 模板識別 | 7.7.6 重疊基因對翻譯的影響 |
3.3.2 轉錄起始 | 7.7.7 翻譯的阻遏 |
3.3.3 轉錄延伸 | 7.7.8 魔斑核苷酸水平對翻譯的影響 |
3.3.4 轉錄終止 | 第 8 章 真核基因表達調控 |
3.4 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的轉錄及產物特徵比較 | 8.1 真核基因表達調控相關概念和一般規律 |
3.4.1 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轉錄過程比較 | 8.1.l 真核基因表達的基本概念 |
3.4.2 原核生物 mRNA的特徵 | 8.1.2 真核基因的斷裂結構 |
3.4.3 真核生物 mRNA的特徵 | 8.1.3 基因家族 |
3.5 原核生物 RNA聚合酶與 RNA轉錄 | 8.1.4 真核基因表達的方式和特點 |
3.5.1 原核生物 RNA聚合酶 | 8.1.5 真核基因表達調控一般規律 |
3.5.2 原核生物啟動子結構 | 8.2 真核基因表達的轉錄水平調控 |
3.5.3 原核生物啟動子中 -10區域 -35區的最佳間距 | 8.2.1 真核基因的一般結構特徵 |
3.5.4 原核生物 RNA聚合酶對啟動子的識別和結合 | 8.2.2 增強子及其對轉錄的影響 |
3.5.5 原核生物 RNA轉錄周期 | 8.2.3 反式作用因子 |
3.6 真核生物 RNA聚合酶與 RNA轉錄 | 8.3 真核基因表達的染色質修飾和表觀遺傳調控 |
3.6.1 真核生物 RNA聚合酶 | 8.3.l 真核生物DNA 水平上的基因表達調控 |
3.6.2 真核生物啟動子對轉錄的影響 | 8.3.2 DNA 甲基化與基因活性的調控 |
3.6.3 轉錄起始複合物的組裝 | 8.3.3 組蛋白乙醯化對真核基因表達的影響 |
3.6.4 增強子及其功能 | 8.3.4 組蛋白甲基化對於真核基因表達的調控 |
3.7 RNA轉錄的抑制 | 8.3.5 RNA 水平修飾對基因表達的影響 |
3.7.1 嘌呤和嘧啶類似物 | 8.4 非編碼 RNA對真核基因表達的調控 |
3.7.2 DNA模板功能抑制劑 | 8.4.1 干擾小RNA |
3.7.3 RNA聚合酶抑制劑 | 8.4.2 miRNA |
3.8 真核生物 RNA的轉錄後加工 | 8.4.3 長鏈非編碼RNA |
3.8.1 真核生物 RNA中的內含子 | 8.5 真核基因其他水平上的表達調控 |
3.8.2 真核生物 tRNA前體的轉錄後加工 | 8.5.1 蛋白質磷酸化對基因轉錄的調控 |
3.8.3 真核生物 rRNA前體的轉錄後加工 | 8.5.2 蛋白質乙醯化對轉錄活性的影響 |
3.8.4 真核生物 mRNA的剪接 | 8.5.3 激素對基因表達的影響 |
3.9 RNA的編輯 | 8.5.4 熱激蛋白對基因表達的影響 |
3.9.1 RNA的編輯 | 8.5.5 翻譯水平調控 |
3.9.2 RNA的再編碼 | 第 9 章 疾病與人類健康 |
3.9.3 RNA的化學修飾 | 9.1 腫瘤與癌症 |
3.10 mRNA轉運 | 9.1.1 反轉錄病毒致癌基因 |
3.11 核酶 | 9.1.2 原癌基因(細胞轉化基因)產物及其分類 |
3.12 RNA在生物進化中的地位 | 9.1.3 原癌基因的表達調控 |
第 4 章 生物信息的傳遞(下)——從 mRNA到蛋白質 | 9.1.4 基因互作與癌基因表達 |
4.1 遺傳密碼——三聯子 | 9.2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 |
4.1.1 三聯子密碼及其破譯 | 9.2.1 HIV 病毒顆粒的形態結構及傳播 |
4.1.2 遺傳密碼的性質 | 9.2.2 HIV 基因組及其編碼的蛋白質 |
4.1.3 密碼子與反密碼子的相互作用 | 9.2.3 HIV 的複製 |
4.2 tRNA | 9.2.4 HIV 基因表達調控 |
4.2.1 tRNA的三葉草二級結構 | 9.2.5 HIV 的感染及致病機制 |
4.2.2 tRNA的 L -形三級結構 | 9.2.6 愛滋病的治療及預防 |
4.2.3 tRNA的功能 | 9.3 B型肝炎病毒(HBV) |
4.2.4 tRNA的種類 | 9.3.1 肝炎病毒的分類及病毒粒子結構 |
4.2.5 氨醯 tRNA合成酶 | 9.3.2 B肝病毒基因組及其所編碼的主要蛋白質 |
4.3 核糖體 | 9.3.3 HBV 的複製 |
4.3.1 核糖體的結構 | 9.4 人禽流感的分子機制 |
4.3.2 核糖體的功能 | 9.4.1 人禽流感病毒特點及分型 |
4.4 蛋白質合成的生物學機制 | 9.4.2 禽流感病毒的主要感染過程 |
4.4.1 胺基酸的活化 | 9.4.3 禽流感病毒感染人類的機制 |
4.4.2 翻譯的起始 | 9.5 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的分子機制 |
4.4.3 肽鏈的延伸 | 9.5.l 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的結構與分類 |
4.4.4 肽鏈的終止 | 9.5.2 SARS-CoV 的基因組結構 |
4.4.5 多核糖體與蛋白質合成 | 9.5.3 SARS-CoV 的侵染過程 |
4.4.6 蛋白質前體的加工 | 9.5.4 SARS-CoV 病毒的起源及變異 |
4.4.7 蛋白質的摺疊 | 9.6 基因治療 |
4.4.8 蛋白質合成的抑制劑 | 9.6.1 基因治療的主要途徑 |
4.5 蛋白質運轉機制 | 9.6.2 基因治療中的病毒載體 |
4.5.1 翻譯運轉同步機制 | 9.6.3 基因治療中的非病毒載體 |
4.5.2 翻譯後運轉機制 | 9.7 腫瘤的免疫治療 |
4.5.3 核定位蛋白的運轉機制 | 9.7.1 主動免疫治療 |
4.6 蛋白質的修飾、降解與穩定性的影響 | 9.7.2 被動免疫治療 |
4.6.1 泛素化修飾介導的蛋白質降解 | 9.7.3 非特異性免疫調節劑治療 |
4.6.2 蛋白質的 SUMO化修飾 | 第 10 章 基因與發育 |
4.6.3 蛋白質的 NEDD化修飾 | 10.1 果蠅的發育與調控 |
4.6.4 蛋白質一級結構對穩定性的影響 | 10.1.1 卵子發育與卵裂 |
第 5 章 分子生物學研究法(上)——DNA、RNA及蛋白質操作技術 | 10.1.2 胚胎髮育 |
5.1 重組 DNA技術史話 | 10.1.3 果蠅的末端系統及背-腹極性基因與發育調控 |
5.2 DNA基本操作技術 | 10.1.4 果蠅的同源域基因 |
5.2.1 基因組 DNA的提取 | 10.2 高等植物花發育的基因調控 |
5.2.2 核酸凝膠電泳 | 10.2. l 植物的花器官結構 |
5.2.3 聚合酶鏈式反應技術 | 10.2.2 調控花器官發育的主要基因 |
5.2.4 重組載體構建 | 10.2.3 花器官發育的“ABCE“ 模型 |
5.2.5 實時定量 PCR | 10.2.4 啟動花發生的分生組織決定基因 |
5.2.6 基因組 DNA文庫的構建 | 10.3 控制植物開花時間的分子機制 |
5.3 RNA基本操作技術 | 10.3.l 光周期途徑 |
5.3.1 總 RNA的提取 | 10.3.2 春化作用 |
5.3.2 mRNA的純化 | 10.3.3 植物激素對開花過程的表觀調控 |
5.3.3 cDNA的合成 | 第 11 章 基因組與比較基因組學 |
5.3.4 cDNA文庫的構建 | 11.l 人類基因組計畫 |
5.3.5 基因文庫的篩選 | 11.1.l 遺傳圖 |
5.3.6 非編碼 RNA研究 | 11.l.2 物理圖 |
5.4 基因克隆技術 | 11.1.3 轉錄圖 |
5.4.1 RACE技術 | 11.1.4 全序列圖 |
5.4.2 RAMPAGE技術 | 11.2 高通量 DNA 序列分析技術 |
5.4.3 Gateway大規模克隆技術 | 11.2.1 Sanger DNA 序列測定基本原理 |
5.4.4 基因的圖位克隆法 | 11.2.2 基因組 DNA 大片段文庫的構建 |
5.4.5 熱不對稱交錯多聚酶鏈式反應克隆 T-DNA插入位點側翼序列 | 11.2.3 鳥槍法序列測定技術及其改良 |
5.5 蛋白質與蛋白質組學技術 | 11.2.4 Sanger 測序法的改進及新一代測序技術 |
5.5.1 雙向電泳技術 | 11.3 新測序平台的套用 |
5.5.2 螢光差異顯示雙向電泳技術 | 11.3.l 單核昔酸多態性 (SNP) 研究 |
5.5.3 蛋白質質譜分析技術 | 11.3.2 高通量測序在染色體構象俘獲技術上的套用 |
第 6 章 分子生物學研究法(下)——基因功能研究技術 | 11.3.3 核糖體圖譜測序和多核糖體圖譜測序 |
6.1 基因表達研究技術 | 11.4 其他代表性基因組 |
6.1.1 轉錄組測序分析和 RNA-Seq | 11.4. l 大腸桿菌基因組 |
6.1.2 RNA的選擇性剪接研究 | 11.4.2 酵母基因組 |
6.1.3 原位雜交技術 | 11.4.3 擬南芥基因組 |
6.1.4 基因定點突變技術 | 11.5 比較基因組學研究 |
6.2 基因敲除技術 | 後記 |
6.2.1 基本原理 | 名詞解釋 |
6.2.2 高等動物基因敲除技術 | 索引 |
教學資源
作品名稱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內容提供者 |
---|---|---|---|
“現代分子生物學(第5版)”數字課程 | 2019年6月 |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 | 俞嘉寧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