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學課程是武漢大學建設的慕課、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於2015年04月02日在中國大學MOOC首次開課,授課老師是劉青珍。據2021年11月中國大學MOOC官網顯示,該課程已經運行14個學期。
該課程共14周,包括緒論、基因組結構、染色質和核小體(一)、基因組結構、染色質和核小體(二)討論、DNA與RNA的結構、DNA的複製(一)、DNA的複製(二)、討論課、RNA剪接、基因組的表達中的重要一步——翻譯、基因組的調控、真核生物的基因表達調控、特殊的RNA - 調控RNA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分子生物學
- 建設院校:武漢大學
- 授課平台:中國大學MOOC
- 類別:慕課、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 授課教師:劉青珍
- 開課時間:2015年04月02日(首次)
課程建設
課程性質
課程背景
課程定位
課程簡介
課程大綱
第一周 緒論 | 第九周 |
第一周-1:幾句與基礎理論無關的話——旨在使學生明白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很重要 | 第九周-1:RNA 聚合酶和轉錄周期—RNA 聚合酶的結構特徵、轉錄周期的大致過程 |
第一周-2:傳統課堂教學中本課程的做法——使學生直觀體會本課程教學方法和目的 | 第九周-2:細菌的轉錄周期(1)—σ70啟動子及其與啟動子的關係 |
第一周-3:希望和鼓勵 | 第九周-3:細菌的轉錄周期(2)—細菌轉錄的起始、延伸、終止;終止子 |
第一周-4:課程介紹(1)—— 本課程的建設歷史、教材、輔助教材和參考資源 | 第九周-4:真核細胞轉錄(1)—RNAPⅡ核心啟動子、RNAPⅡ轉錄的起始過程 |
第一周-5:課程介紹(2)—— 本課程的教學內容、日曆、方法、目的和考核方式 | 第九周-5:真核細胞轉錄(2)—RNAPⅡ的延伸、終止 |
第一周-6:第1章、第3-5章內容,使學生體會什麼是科學研究和良好的學術表達 | 第九周-6:RNA 聚合酶Ⅰ和Ⅲ催化的轉錄 |
第一周-7:第2章中的經典實驗,使學生體會什麼是科學研究和良好的學術表達 | 第九周作業 |
第一周-8:本周總結 | 第十周 RNA剪接 |
第一周作業 查閱文獻資料,完成小論文 | 第十周-1:RNA 剪接的化學基礎 |
第二周 基因組結構、染色質和核小體(一) | 第十周-2:剪接體 |
第二周-1: 本章前言—核小體的結構及調控對調控真核細胞中涉及DNA 的多數過程至關重要 | 第十周-3:剪接過程(1)—剪接過程 |
第二周-2:基因組序列和染色體多樣性(1)—環狀和線性染色體面臨的問題、每個細胞都維持特定的染色體數目 | 第十周-4:剪接過程(2)—剪接的準確性 |
第二周-3:基因組序列和染色體多樣性(2)—基因組大小、基因數目、基因密度及其與生物複雜度的關係 | 第十周-5:選擇性(可變)剪接 |
第二周-4:基因組序列和染色體多樣性(3)—真核基因密度降低、假基因 | 第十周-6:RNA 編輯 |
第二周-5:染色體的複製和分離(1)—細胞分裂中真核染色體正確複製和分離至關重要的幾個DNA 元件 | 第十周-7:mRNA 轉運 |
第二周-6:染色體的複製和分離(2)—真核染色體的複製和分離 | 第十周-8:遺傳密碼—遺傳密碼的特點、抑制突變 |
第三周 基因組結構、染色質和核小體(二) | 第十周作業 |
第三周-1:核小體—核小體的組成和結構 | 第十一周 基因組的表達中的重要一步——翻譯 |
第三周-2:染色質的高級結構—組蛋白H1和組蛋白N端尾巴與30 nm 纖絲結構 | 第十一周-1:本章概要 |
第三周-3:染色質結構的調控—核小體修飾、核小體重塑、DNA 的可接近性 | 第十一周-2:信使RNA |
第三周-4:核小體的組裝—核小體的組裝、組蛋白在子代染色體中的分布 | 第十一周-3:轉移RNA |
第三周作業 | 第十一周-4:胺基酸在tRNA上的載入 |
第四周 討論 | 第十一周-5:核糖體 |
第四周-1:介紹本周討論1—老師介紹本周討論1的背景 | 第十一周-6:翻譯起始 |
第四周-2:本周討論1—學生討論:DNA複製中兩條鏈分開 | 第十一周-7:翻譯延伸 |
第四周-3:介紹本周討論2—老師介紹本周討論2的背景 | 第十一周-8:翻譯終止 |
第四周-4:本周討論2—學生討論:多肽合成方向是從氨基端到羧基端 | 第十一周-9:依賴翻譯的mRNA和蛋白質穩定性調控 |
第四周-5:本周總結—老師總結本周討論 | 第十一周作業 |
第五周 DNA與RNA的結構 | 第十二周 基因組的調控 |
第五周-1:DNA的結構(1)—DNA的基本組成和結構 | 第十二周-1:本章概要 |
第五周-2:DNA的結構(2)—鹼基翻出、DNA雙螺旋 | 第十二周-2:轉錄調控的原理 |
第五周-3:DNA的結構(3)—DNA變性和復性 | 第十二周-3:轉錄起始的調控:細菌中的實例(1)—乳糖操縱子 |
第五周-4:DNA 拓撲學(1)—DNA 拓撲學的基本知識 | 第十二周-4:轉錄起始的調控:細菌中的實例(2)—通過使用不同的s 因子進行的調控 |
第五周-5:DNA 拓撲學(2)—拓撲異構酶 | 第十二周-5:轉錄起始的調控:細菌中的實例(3)—NtrC和MerR |
第五周-6:RNA 的結構—RNA 的組成和結構特點 | 第十二周-6:轉錄起始的調控:細菌中的實例(4)—araBAD 操縱子 |
第五周作業 | 第十二周-7:λ 噬菌體的調控 |
第六周 DNA的複製(一) | 十二周作業 |
第六周-1:DNA 合成的化學基礎—DNA複製的底物、產物以及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 第十三周 真核生物的基因表達調控 |
第六周-2:DNA 聚合酶的作用機制 (1)—DNA聚合酶識別4種dNTP及dNTP和rNTP的機制 | 第十三周-1:本章概要 |
第六周-3:DNA 聚合酶的作用機制 (2)—DNA聚合酶的結構及其在催化DNA合成中的作用機制 | 第十三周-2. 從酵母到哺乳動物轉錄調控的保守機制 |
第六周-4:DNA 聚合酶的作用機制 (3)—DNA聚合酶的延伸性和校正功能 | 第十三周-3. 真核生物活化子募集蛋白複合物到基因上 |
第六周-5:複製叉(1)—複製叉上兩條鏈同時合成;RNA引物的產生和去除 | 第十三周-4. 信號整合與組合調控 |
第六周-6:複製叉(2)—在複製叉處多種蛋白協同工作 | 第十三周-5. 轉錄抑制子 |
第六周作業 | 第十三周-6. 信號轉導與轉錄調控蛋白的控制 |
第七周 DNA的複製(二) | 第十三周-7. 組蛋白與DNA 修飾導致的基因“沉默” |
第七周-1:DNA聚合酶的特化—不同DNA聚合酶、滑動夾和滑動夾裝載器 | 第十三周-8. 基因的表觀遺傳調控 |
第七周-2:DNA 在複製叉上的合成—DNA是如何在複製叉處被合成的 | 十三周作業 |
第七周-3:DNA 複製的起始—DNA複製起始相關元件 | 第十四周 特殊的RNA - 調控RNA |
第七周-4:複製起始位點的選擇和激活(1)—大腸桿菌DNA 複製起始的模型 | 第十四周-1:本周內容 |
第七周-5:複製起始位點的選擇和激活(2)—真核染色體每個細胞周期複製一次的機制 | 第十四周-2: 細菌中RNA 介導的調控 |
第七周-6:結束複製—DNA 末端複製問題及解決方法 | 第十四周-3:干擾是真核生物的主要調控機制 |
第七周作業第八周 討論課 | 第十四周-4:miRNA 的合成與功能 |
第八周-2:小結—第六、七章小結 | 第十四周-5:介紹“DNA 末端複製問題”背景 |
第八周-3:討論介紹—老師引出討論內容 | 第十四周-6 :討論:DNA 末端複製問題 |
第八周-4:討論—Mixing or Not Mixing | 第十四周-7: “DNA 末端複製問題”小結 |
第八周-5:討論小結—老師對本周討論的小結 | 第十四周-8:課程總結 |
第八周-1:課程討論—課程教學方法、教學目的和學習方法的討論 | 十四周作業 |
開課信息
開課次數 | 開課時間 | 授課教師 | 學時安排 | 參與人數 |
第1次開課 | 2015年04月02日~2015年07月23日 | 劉青珍 | 1-2小時每周 | 10135 |
第2次開課 | 2015年11月05日~2016年01月31日 | 7353 | ||
第3次開課 | 2016年04月15日~2016年06月30日 | 2-3小時每周 | 5173 | |
第4次開課 | 2016年10月12日~2016年12月30日 | 3-5小時每周 | 6106 | |
第5次開課 | 2017年03月21日~2017年07月11日 | 2-4小時每周 | 11202 | |
第6次開課 | 2017年10月09日~2018年02月10日 | 2-3小時每周 | 11690 | |
第7次開課 | 2018年03月29日~2018年06月29日 | 2-4小時每周 | 11409 | |
第8次開課 | 2018年09月06日~2018年12月07日 | 3-5小時每周 | 7411 | |
第9次開課 | 2019年03月01日~2019年05月31日 | 9841 | ||
第10次開課 | 2019年09月27日~2019年12月31日 | 13133 | ||
第11次開課 | 2020年03月06日~2020年06月06日 | 18601 | ||
第12次開課 | 2020年11月03日~2021年01月05日 | 5819 | ||
第13次開課 | 2021年03月05日~2021年06月18日 | 6792 | ||
第14次開課 | 2021年10月30日~2022年01月10日 | 待定 |
教學目標
學習預備
預備知識
學習資料
書名 | 作者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Gene (第六版)》 | James Watson, Tania A. Baker, Stephen P. Bell, Alexander Gann, Michael Levine, Richard Losick | 2007年 | Cold Spring Harbor Press |
書名 | 作者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
《基因的分子生物學(第6版)》 | 楊煥明 (譯者) 等 | 2009年7月1日 | 科學出版社 |
書名 | 作者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
《現代分子生物學(第五版)》 | 朱玉賢、李毅、鄭曉峰,郭紅衛 | 20019年6月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基礎分子生物學(第4版)》 | 鄭用鏈主編 | 2021年4月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分子生物學 (原書第四版)》 | 鄭用鏈主譯 | 2010年1月 | 科學出版社 |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Gene (第七版)》 | James Watson, Tania A. Baker, Stephen P. Bell, Alexander Gann, Michael Levine, Richard Losick | 2016年 | Cold Spring Harbor P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