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80年,九州港由珠海市政府投資興建。
1983年3月,珠海市政府建成九洲客貨碼頭,以後進行一期擴建。
1989年,珠海市政府提出了“大港口、大工業、大經濟、大發展、大繁榮”開發東西兩翼的戰略決策,西部地區和
橫琴島納入了廣東省20世紀90年代重點發展計畫。
1982年12月至1984年,九洲港區按萬噸級船舶進出標準進行港池和航道疏浚,長18千米,水深8米,寬100米。
1985年,九洲港區擴建,建設2個萬噸級泊位。
1986年至1987年,九洲港區再次進行了兩次維護性疏浚。
1993年以後,珠海港建設重點向高欄港區轉移,並逐步建設和完善高欄、九洲、桂山、唐家、香洲、前山、井岸、斗門等港區。
1994年6月,珠海港被國務院批覆為貨運港口。
1995年4月,珠海港實施生產性試航。
1996年7月,珠海港正式對外開放。
1996年10月至1997年12月,高欄港區經廣州航道局各類型挖坭船施工,完成疏浚港池和航道工程。
區位環境
位置境域
珠海港位於珠江三角洲南部沿海珠江口西側,毗鄰澳門,地理坐標為東經114°20′,北緯21°44′。水路可通中國沿海各港及珠江水系港口,陸路可連線京珠和西部沿海高速公路。珠海港港區範圍東至珠江口,西至虎跳門。全港分沿海港區和內河港區。直接經濟腹地為珠海市,間接腹地為毗鄰的中山、江門市等部分地區。
珠海港的經濟腹地為珠海市轄區、
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區。珠海南與
澳門陸地相連,東與
深圳、
香港隔海相望,西隔虎跳門、崖門與台山新會相望,北與中山接壤。全市7660平方千米,其中海域面積6030平方千米,擁有146個海島,陸域面積1630平方千米。海岸線總長691千米,距離大西國際水道僅1海里,通過西江可實現江海聯運。全港的規划水域面積為695平方千米,規劃陸域面積為118平方千米。
截至2000年,珠海港已形成西區以高欄港區為主,東區以
桂山港區為主,市區以九洲、
香洲、唐家、
前山、井岸、
斗門等港區為主的三個港口群體,其中高欄和桂山為深水港區,其它為中小泊位區。
氣候條件
珠海港常風向東南及東南偏東,最大風力42米/秒;春季多東北風,風力12米/秒;夏季多東南風,風力24米/秒;秋季多南風,風力22米/秒;冬季多北風,風力11米/秒;颱風季節為6-10月,平均風力大於30米/秒;平均降水量2015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年平均
降水日數136.8天。;一般霧天發生在12月-次年4月,每年2-3月為多霧天;年平均氣溫22.4攝氏度。
水文特徵
珠海港屬不規則半日潮,有日潮不等現象。最高潮位2.27米,最低潮位-1.90米,平均最高潮位0.4米,平均最低潮位-1.7米,漲潮流速0.36米/秒,落潮流速0.2米/秒。
硬體設施
截至2000年,珠海港有碼頭泊位109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8個,泊位總長6937米,最大靠泊能力8萬噸;倉庫總面積32764平方米,堆場總面積490490平方米;起重裝卸機械219台,最大起重能力50噸。全港有錨地5處,總面積為3539萬平方米。其中高欄港區錨地位於高欄島南側,面積1400萬平方米;桂山港區錨地桂山島以西,面積為774萬平方米;港澳小型船舶引航錨地在九洲列島以南;引航錨地和大頭洲候潮、裝卸錨地在大頭洲附近。
2012年,珠海港共擁有碼頭泊位129個碼頭總長13479米。其中生產用碼頭萬噸以上匯位18個。泊位年通過能力7787萬噸,貨櫃吞吐能力147萬TEU,客運吞吐能力937萬人次。
2013年底,珠海港共有生產性泊位148個,泊位長度17098米,其中深水泊位27個,綜合通過能力13515萬噸/年(含貨櫃181萬TEU/年)。
截至2014年,九洲
港區共有錨地四處,高欄港區錨地位於航道口門東側,面積為8325萬平方米。
珠海港高欄港區航道均為人工航道,分主航道和通至各作業區的分航道,九洲港區進港航道底寬100米,走向329度-149度。截至2014年,唐家港區進港最大船舶為3000噸級,最淺處為-4米。
運營情況
主營業務
珠海港主要從事港口碼頭的投資及運營,以及船舶運輸等業務;九洲港區的功能定為,以貨櫃和客運為主,重點開展向香港、深圳港口的貨櫃餵給運輸以及至香港、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快速客運服務;香洲港區的功能定位是為陸島交通和海島旅遊運輸服務;唐家港區的功能定位是,逐步將現有的油氣碼頭遷至規劃的油氣品港區,改建成船舶修造業服務的港區;桂山港區的功能定位是,以油品為主的大宗散貨水——水中轉港區,兼顧船舶維修、發展倉儲、保稅和加工業務;高欄港區的功能定位為珠海港的主體港區,以外貿貨櫃和乾散貨、石油等大宗物資運輸為主,相應發展臨海工業、倉儲等綜合性的深水港區;前山港區保留客運岸線外,將貨運搬至上游北岸,原址建集貿市場供應碼頭;井岸港遷至黃楊河東岸、殼塘涌以北新港址:主要功能定位為接卸三角洲地區建築材料、農副產品等內河港口;斗門港區的功能定位為接卸三角洲地區建築材料、農副產品等內河港口。
客貨運量
2000年,珠海港完成貨物吞吐量1239萬噸,貨櫃吞吐量31.4萬標準箱,旅客進出口量450萬人次。
2003年,珠海港實際完成貨物吞吐量1227.1萬噸,約占全港吞吐量的50%。
2004年,珠海港客運傳送能力771萬人次,實際完成貨物吞吐量3203萬噸,其中貨櫃45萬TEU;旅客吞吐量521萬人次。
2012年,珠海港完成貨物吞吐7745萬噸,比上年增長8.03%。其中煤炭1622萬噸,比上年增長9.3%;成油品836萬噸,比上年沂少21%;化工原料383萬噸,比上年減少1.2%;礦石66萬噸,比上年增長107%;礦建材料3023噸,比上年增長8.8%。完成貨櫃吞吐量81萬TEU,與2011年基本持平。旅客吞吐量583萬次,比上年增長7.3%。
2016年,珠海港貨櫃吞吐量位列全國第14名,同比增長47.56%,在全國百萬標箱以上大港中增速第一;貨物吞吐量超過1.23億噸,位列全國第15名,較上年前進2名,同比增長達到36.22%,在全國吞吐量億噸以上大港中增速第一。
2017年,珠海港貨櫃吞吐量突破200萬標箱,達230.2萬標箱;同時,其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1.3億噸,同比增長15.3%,在全國億噸級沿海主要港口中增速名列第二。
交通配套
珠海市各港的交通便捷,幹線公路可直達
中山、
江門、
廣州市,前山港區有兩條公路通香洲港區。水路前山港區至中山港77千米,距廣州港231千米;桂山港區距香港僅3海里;珠海港區距澳門23海里,距離香港45海里。
價值意義
珠海港發展為內外貿結合、客貨運並重的綜合性港口。(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