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環保局2009年工作總結及2010年工作計畫

2009年來,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建設生態城市的目標,堅守藍天白雲、青山綠水這一條底線,完成好節能(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減排(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兩大指標,貫徹落實“三嚴”方針(嚴格控制土地、嚴格控制人口、嚴格控制環境)中的任務,實施生態建設“四個百分百”行動計畫(新增工業項目百分百進入園區、污水垃圾百分百達標處理、裸露山體百分百恢復綠化、節能減排百分百實現目標)。主要情況匯報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況
今年(2009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重點工作:
(一)加強環保管理,致力維護環境質量。
環境質量是生態城市的重要指標。為此,我局致力維護城市環境質量。通過強化管理,我市大氣環境優良水平保持在100%,區域環境噪聲、道路交通噪聲達到國家標準,建有自然保護區10個,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高達45.03%,綠地覆蓋率達到39.89%,人均綠地面積達到了12.84平方米,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均有所提高,成功摘掉“重酸雨區”帽子,環境質量總體保持較好水平。
(二)提升能力建設,提高環境管理水平。
環保法制建設取得突破。在市人大的領導下,我局完成了《珠海市環境保護條例》修訂的草擬工作,新條例經省人大常委會批准,市人大頒布,於今年(2009年)5月1日正式實施,新條例明確和完善了環境影響評價、機動車污染防治等有關制度。我局積極組織開展了《珠海市環境保護條例》的宣傳工作,在各種媒體進行多方位的宣傳,並組織現場諮詢和答疑;全面貫徹實施《珠海市環境保護條例》,確保條例落到實處,為加強我市環境管理工作提供堅實的法律保障。環保條例實施後,我局根據條例規定,轉變職權下放形式,各功能區環保局從接受委託轉變為直接獲得授權,行使環境監督管理職權,使職權管理更加順暢,推進了我市經濟的發展。
推進“數字環保”建設成效明顯。加強環境污染減排監測、統計、考核三大體系建設,初步建成了珠海市環境安全預警監控系統,該系統包括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機動車排氣檢測監控、河流水質安全預警、噪聲自動監測、空氣自動監測、污染源管理信息、12369環保熱線等子系統,覆蓋全市各重點污染源企業、區域,實現了對污染物全方位的監測監控,為環境安全監督和污染事故防範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省環保廳李清廳長在我市考察中,對我局環保信息化成果表示了充分肯定。
(三)落實責任,全力推進三項環保考核任務。
連續三年實現“百分百”完成減排目標。通過加大污染減排推動力度,建立健全減排機構,實施總量減排問責制,初步建立減排的統計體系、監測體系和考核體系,積極推動重點減排工程,拓寬減排資金籌措渠道,圓滿完成污染減排年度任務,先後通過了國家環保部和省環保局的污染減排核查。據今年(2009年)省環保廳公布的2008年污染減排考核結果顯示,我市在GDP增長9%的情況下,污染負荷有所下降。化學需氧量減排0.10萬噸,二氧化硫減排0.21萬噸,分別同比上年下降3.50%和5.40%,順利完成國家、省下達的目標。目前,我市已連續三年“百分百”實現減排目標。
“環保目標責任考核”獲全省優秀稱號。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我局與市有關職能部門一起,全力推進環保目標責任考核和迎檢工作,推進了污染治理工程的建設,確定36項“迎檢重點工程”、制定工程倒推進度表、啟動“問責制”,市監察局、市府督辦室、市迎檢辦和市城管委辦積極發揮協調、督辦作用,36項迎檢重點工程已見成效。
“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總分名列全省前茅。因為以上考核成績突出,我局並榮獲廣東省“環境保護責任考核先進集體”和“污染減排先進集體”稱號。
(四)推進試點,生態示範創建初見成效。
我市成為國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按照試點城市的要求,結合我市生態文明新特區的部署,我局今年(2009年)年初開展了《珠海生態市建設規劃》修編工作,珠海市政府將此項工作納入了今年政府重點工作,計畫明年(2010年)上半年完成報告編寫。我局開展了一系列生態示範創建活動,一批“綠色社區”、“優美村鎮”、“清潔生產企業”被國家和省命名和表彰,新創建了一批示範樣板。
今年(2009年)我市有6所學校獲廣東省第六批綠色學校稱號,2個社區獲廣東省第四批綠色社區稱號,建成22個市級生態示範區。目前,我市共創建各級“綠色學校”88所,其中“國家級綠色學校”2所,“省級綠色學校”31所;各級“綠色社區”23個,其中“國家級綠色社區”1個,“省級綠色社區”7個,生態園區和基地3個;建成了環境教育基地7個。
(五)解決難點,全力保障民眾的環境權益。
我局以新修訂的《珠海市環境保護條例》為契機,與相關職能部門聯手開展多次執法檢查,在專項執法行動中,重點對新修訂的“環保條例”進行專項檢查,先後開展了“兩高一資”、鋼鐵、放射裝置等專項執法行動,加強了對污染行業和重點企業的監管力度,著力解決危害突出的環境問題,保障飲用水源安全,打擊違法排污行為,促進污染減排工作的順利實施。今年1-10月,共出動5398人次,夜間巡查675人次,現場檢查企業2275家。立案查處近200家,發出行政處罰告知90餘宗,作出行政處罰決定近60宗,共處罰款人民幣130萬元。處理了民眾環境信訪2640件,結案率達到98%,解決了一批環境糾紛。
(六)貫徹《綱要》精神,廣泛開展環境區域合作。
為貫徹落實《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精神,5月26日,我局在淇澳島紅樹林舉辦了“珠中江環保區域合作簽約”和種植紅樹林活動,與中山市環境保護局、江門市環境保護局共同簽訂了《珠中江環境保護區域合作協定》,達成環境區域合作共識。
《協定》在區域水環境、大氣環境聯防聯治,環境設施資源及信息共建共享,應急機制聯動等方面作了規定。協定加強珠中江飲用水源保護區協調管理機制,共同保護跨市河流水質,確保交界斷面水質達標管理,建立珠中江區域環境事故協調機制,加強環境應急資源的合作與共享,提高區域環境應急水平。
三市環保部門通過簽署“協定”,進一步深化合作,充分發揮各地區的環境優勢,加強區域環境綜合群防群治、增進互補融合,形成具有特色、協調發展的整體優勢。
(七)服務民眾,抓好機動車污染治理。
按照全省的要求,今年(2009年)5月開始,我局在全市範圍內全面實施機動車環保分類標誌發放,減低機動車的排氣污染。為方便廣大車主申領市機動車環保分類標誌,我局在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車管所、各區行政服務中心等地設定了19個發放點,方便車主就近申領環保分類標誌,並公布了申領環保分類標誌的方式和諮詢服務電話。截至10月份,共發放環保分類標誌28000張。同時,繼續與交警部門一道,加大道路的檢查力度,啟用機動車自動監測系統,使機動車排氣監管和治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軌道。
此外,我局還開展了油氣回收綜合治理工作,成立了油氣回收綜合治理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負責該工作的領導、組織協調和具體工作。根據《廣東省油氣回收綜合治理工作方案》,制定了《珠海市油氣回收綜合治理工作方案》,並報請市政府審批同意,目前,油氣回收綜合治理工作進展順利,各項工作有序展開,有望在2010年底之前,完成我市油氣回收綜合治理任務。
(八)加強環境突發事件處理,保障環境安全。
加強環境事故應急預案。我局不斷完善環境事故應急預案,加強環境突發事故應急演練,提升了實戰能力。今年(2009年),我局先後啟動環境事故應急預案,和有關部門一起妥善處置了高欄港油輪泄漏重油污染、苯乙烯槽罐車側翻事故、金灣區生活污水污染養殖水體事件、有機氣體揮發等近10件環境突發事件,由於處理迅速,措施得當,及時有效的控制了勢態發展,保障了公眾環境權益和我市的環境安全,確保了我市無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發生,環境監管秩序良好。
妥善處置醫療廢物防控甲流。今年(2009年)6月初,我市發現H1N1流感病例,我局立即啟動了應急三級回響二級準備和《應對甲型H1N1流感疫情醫療廢物管理預案》。組織開展了專項執法檢查工作,採取有效措施加強對流感病例的醫療垃圾的監管和分類處置,要求醫療處置單位增加對醫療廢物的收集頻次,減少醫療廢物貯存時間,做好收集、運輸、處置過程中的污染防治工作;對收治甲流疑似病人的醫院進行了重點檢查,開展了醫療廢水的監測工作;每天對醫療垃圾的處理情況上報,確保醫療廢物得到及時、有序、高效、無害化處置。通過以上措施,有效防止了H1N1流感病的傳播,確保珠海市環境安全。
(九)加強放射源管理,杜絕輻射事故的發生。
隨著我市西部地區工業的不斷發展,放射源安全性隱患在不斷上升,尤其是探傷作業的移動放射源進入我市的頻率逐漸增加。為確保我市的經濟發展,同時要確保我市的輻射環境安全,我局抓住移動放射源作為監管重點,對進入我市的每個移動放射源進行了積極有效的監管,做好源的確認、現場存放安全檢查、施工範圍的確認以及施工期安全和施工完成後的安全轉移等,並對全市的核技術套用單位特別是放射源使用單位加大了檢查力度。
今年(2009年)國慶、澳門回歸前夕等重點時期,全年共進行了5次全市輻射安全大檢查,檢查企業和相關單位230家次,確保了我市節日期間環境工作。
(十)做好重大項目的服務工作,推動經濟發展。
今年(2009年),為落實《珠三角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實現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戰略目標,我市一批重大項目、工程急待上馬,我們急項目所急,全局總動員,積極主動地對全市的重大項目進行跟蹤服務,對重大項目在報批和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困難,積極地提供幫助和指導,為推動項目的環評審批不遺餘力。一是專人跟蹤督辦服務,及時掌握每個重大項目的環保進展情況;二是建立“綠色通道”,提高審批效率,簡化環評審批(查)程式。接到有關單位按規定程式報送的資料完備、符合審批要求的環境影響報告書後,在12個工作日內予以批覆。三是提前介入,最佳化服務。在項目初步選點或選線階段提前介入,確保符合環保規劃要求,加快建設進程。並建立重點項目建設聯繫制度,指導企業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協助做好環評檔案的編制工作。今年(2009年)以來,我局共完成環評審批的重點建設項目32項。
(十一)注重宣傳,培育生態文化。
為紀念“六·五”世界環境日,進一步提高公眾環保意識,推進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順利完成今年(2009年)我市的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複查迎檢工作。我局制定了《2009年環境保護宣傳月活動方案》,並經珠海市政府批准實施,圍繞“建設生態文明,營造綠色家園”的主題,先後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其中既有市、區政府舉辦的紀念活動,又有環保部門舉辦的“珠中江環保區域合作簽約和保護紅樹林活動”。此外,還有社會各團體舉辦的公益活動:如珠海特區報等媒體組織的“讓市民走進生態珠海”的體驗活動;珠海環科所組織的“企業回收廢棄電池”的公益活動;由大學園區各院校開展的晚會、展覽等紀念活動。全市各界紀念“六·五”世界環境日的熱情高漲,營造了濃厚的綠色文化氛圍。此外,我局與市教育局聯合籌備了“珠海市中學生環保演講比賽”,選拔出優秀選手參加廣東省環保演講比賽;與中大環保團體協商,建立了大學生環教長效和獎勵機制,長期在我市中國小校開展各類環教活動。
通過以上一系列活動的開展,提高了公眾對環保的認知度和意識,讓市民更加了解我市生態和環境保護工作,逐步形成健康、良好的環保習慣,培育了健康的綠色文化,營造了濃厚的環保氛圍,為“建設生態文明,營造綠色家園”奠定思想基礎。
二、存在困難
(一)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於經濟發展。尤其是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生活污水和垃圾的處理率偏低,影響我市建設生態市目標的實現。
(二)個別污染治理重點工程建設推進緩慢。我市將迎接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第三次複查。由於環保模範城指標要求大大提高,對照國家環保模範城32項指標的考核要求,我市一些指標與複查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
(三)環境保護管理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環保管理手段及執法力量不足,日常監管壓力增加,污染事故的防範風險不斷增大。
三、2010年工作計畫
(一)積極開展生態文明示範創建活動。
按照建設生態文明試點城市的目標,積極開展各項示範創建活動,力求把高欄港和高新區打造成“全國生態工業園區”。在全市範圍內,新建一批全國、全省的“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優美村鎮”、“清潔生產企業”等,力求將創建成果惠及社區、海島、村鎮和企業。
(二)落實污染減排目標任務。
以環保目標責任考核為龍頭,實施總量減排問責制;完善“十一五”污染總量控制的實施方案,落實總量減排計畫;完善線上監控系統建設,強化對重點污染源的監督管理;加強推進企業的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的治理工程,督促企業推進脫硫、脫硝等工程建設,確保完成污染減排年度目標和任務。
(三)全力迎接環保模範城複查。
大力協助各責任單位推進環保模範城迎檢工程的建設,和職能部門一起加強督辦、協調工作;按考核要求規範地做好環保模範城市考核指標的分析和匯總工作;加強環保模範城市考核的宣傳工作,進一步提高公眾對環境的滿意率。
(四)探索環境管理模式創新
結合珠海新一輪機構改革,創新環境保護管理新模式,積極探索政府與社會組織、公民團體共同管理的環境保護管理新模式。在環境保護管理中引入社會組織,藉助專業團隊、社會團體特有的優勢,有效實現堵疏結合、社會化管理。探索一條政府購買服務、社會組織介入、共同參與環境管理的有效路徑。為珠海建設生態文明、實現科學發展提供堅強的保障。
(五)開展珠中江和珠澳環境合作。
以《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為載體,積極開展珠海、中山、江門的環境一體化合作,推動珠海與澳門的環境管理與生態治理的合作。通過對珠澳跨境區的鴨涌河治理、前山河水浮蓮治理等項目的開展,與中山市共同推進對前山河的治理,推進兄弟城市的環境一體化合作。
(六)加強環境執法能力建設。
建立健全環境污染突發事件應急體系,推進環境污染事故控制和環境監測預警中心建設;組織應急演練,提高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嚴防環境污染事故;進一步推進污染源線上監控系統的建設。抓好“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民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工作,加大查處違法排污力度,防範重大污染事故的發生。
(七)強化危險廢物污染防治。
開展珠海市危險廢物轉移過程線上監控系統的建設,抓好危險廢物安全妥善處置。進一步規範輻射安全許可證的核發工作;落實實時監控放射源使用、閒置和轉移情況的技術措施,籌建珠海市輻射管理可視GPS監控系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