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海洋和農漁局2010年度責任白皮書

《珠海市海洋和農漁局2010年度責任白皮書》是珠海市海洋和農漁局於2010年發布的相關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珠海市海洋和農漁局2010年度責任白皮書
  • 頒布時間:2010年
  • 頒布單位:珠海市海洋和農漁局
根據市政府辦公室《關於編制和發布政府部門責任白皮書的通知》要求,為進一步推進行政效能建設、提高行政執行力,我局編制了珠海市海洋和農漁局2010年度責任白皮書,歡迎廣大市民新聞媒體以及社會各界進行監督。
一、當前的形勢及存在問題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市海洋、水務和農漁業部門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認真落實中央、省和市各項政策和措施,全市海洋、水務和農業農村經濟呈現科學穩步發展的好勢頭。
雖然全市海洋、水務和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當前仍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和挑戰,要實現海洋、水務和農業農村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仍存在一定的困難和問題。一是海洋經濟發展仍有不少薄弱環節,全市海洋經濟發展的規模、質量、水平與發達地區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二是全球金融危機仍影響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三是災害性天氣和重大動植物疫病威脅農業生產安全;四是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依然存在;五是水務工程和城鄉防災減災工程因征地拆遷等因素建設進度較慢。
二、2009年度工作目標及任務完成情況
珠海市海洋和農漁局(原市農業局、市水務管理局)2009年度責任白皮書規定了全年工作任務,每一類任務又細分具體工作事項並逐項列出。我局將部門職責和工作任務、工作目標科學、明確地分解落實到各科室、直屬單位及各個崗位、各承辦人員,建立主體明確、層級清晰、具體量化的崗位責任制。白皮書規定的工作任務及承擔的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均按要求完成,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一)海洋經濟強市建設加快。一是在全國地級市中率先啟動編制《珠海市海岸保護與利用總體規劃》,並結合重大用海項目推進工作,加快了《珠海市海洋功能區劃》編制速度,海洋保護和開發利用得到進一步規範。二是抓住“海十條”、“省十條”實施的有利時機,千方百計開展用海審批服務,推進了全市21個重大用海項目的報批。三是加強海洋監察,查處違法用海,組織開展城區沿岸養殖清理整治工作,至2009年11月22日,情侶路沿岸繒網養殖23100畝、蚝樁10749.8畝,提前全面清理完畢。四是強化海洋與漁業技術支撐體系和監視監測系統建設,爭取了省海域使用金3400多萬元用於我市海洋綜合管理,並組建了珠海市海洋科學研究中心,海洋信息化、科技化水平不斷提高。五是參與組織舉辦農業部南海生物放流活動和全國首屆海洋博覽會,進一步強化了珠海的海洋大市地位,全市海洋意識進一步增強。
(二)現代生態農業特色彰顯。一是大力推進生態農業園區建設,打造珠海特色農業園區。積極推進了斗門北部生態農業園區建設,宏林循環農業生態園和蓮洲鎮蓮江村生態農業園兩個生態農業項目已動工,農產品加工區建設用地已落實。台灣農民創業園建設進展順利,出台了《廣東珠海金灣台灣農民創業園優惠政策》和《廣東珠海金灣台灣農民創業園建設年度目標考核暫行辦法》,完成了台創園總體規劃初稿修編工作,全年共完成投資10986.8萬元,整合核心區土地資源1500畝,改造低產魚塘5000畝,已有14家企業落戶園區,總投資超過4.2億元,另有在談項目10多家;市農發行1.3億元的貸款資金已經獲得總行批准,核心區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將大大加快。這是我市第一次大規模貸款用於農業園區建設,獲省農業廳的充分肯定並擬向全省宣傳推廣。二是不斷完善農漁業基礎設施。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水稻機耕率91%,機插率10.25%,機收率86.8%,均超額完成年度任務。全市已落實標準農田整治項目建設資金2733萬元,完成標準農田整治面積1.66萬畝,並安排專項資金1000萬元繼續推進我市低產魚塘綜合整治工作,農漁業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提高。三是進一步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新增2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2個省級農業名牌產品和1個省級農業類著名商標,通過工商登記成立並掛牌運作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有43家,入社成員1165人,輻射帶動農戶5710多戶,農業和農民的組織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四是有序運行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全市大型生產基地、省級農產品批發市場蔬菜農藥殘留監測覆蓋率達到100%,違禁藥物殘留監測年平均合格率均達到92%以上;全市定點生豬屠宰場“瘦肉精”污染監測覆蓋率達到100%,生豬肉品“瘦肉精”檢測年平均合格率達到99%以上;全市大宗水產品抽檢合格率達95.1%;全市光禽檢疫標識佩戴率到達100%。深入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暨執法年活動,累計出動執法人員6191人次,檢查農業生產經營場所2356個。五是大力加強動植物疫情防控。規模養禽場禽流感免疫率達到100%,應檢奶牛檢疫率達到100%,定點屠宰場生豬檢疫率達到100%,家禽批發市場檢疫率達到100%,紅火蟻疫情防控處理率達到100%,紅火蟻平均防治效果達92%,重點敏感地區防治效果達96%以上。六是加大農業科技推廣和培訓力度,引進推廣了一大批優良品種和先進適用農業科學技術。
(三)水務工作成效明顯。一是積極應對災害天氣,構築城鄉防災減災體系。切實加強防汛搶險救災工作,全面落實各項防汛責任制,組織開展了全市水利設施安全度汛大檢查,今年全市共安全轉移民眾8.84萬人次,通知和落實海上船舶回港避風2.39萬艘,發布和傳送防風信息近2萬條次,較好地保障了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積極應對鹹潮,出台了《2009-2010年度枯水期保障澳門、珠海供水安全工作預案》,緊緊圍繞“保流量,深挖潛,強節約”的鹹期供水工作方針,有效緩解了我市供水矛盾;加快竹銀水源工程的建設步伐,確保珠澳兩地供水安全。以加大資金籌集力度為重點,全面加快城鄉水利防災減災工程建設進度。二是加快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形成城鄉排水新格局。重點完成了拱北污水處理廠一、二期達標改造工程,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綜合利用項目,桂花路、白石涌排洪渠綜合整治工程,情侶路沿線排水口整治改造工程等年度建設工作任務。三是推動編制水務規劃,完成了《珠海市河流水功能區劃》和《珠海市水土保持規劃》初稿。
(四)扶貧開發工作順利推進。一是做好東西扶貧協作工作和對口廣東省揭西縣的幫扶工作。2009年市財政安排對口幫扶重慶巫山、巫溪、奉節三個國家級貧困縣和廣東揭西縣資金1700萬元,建設高山移民安置點3個,易地移民147戶、910人,改善發展安置點生產生活設施,受益人口近1萬人。整村推進建設3個村,完善了民眾飲水和生產生活設施建設。培訓農民工350人,提高種養技術和向二、三產業轉移的就業技能,大部份農民實現了轉移就業。扶持貧困農村主導農業產業發展,提高貧困戶的增收水平。二是積極開展扶貧開發“規劃到戶責任到人”工作,組織協調做好對揭陽市揭西、惠來、普寧三縣(市)扶貧開發工作。三是做好市內老區村的建設工作。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資金中安排500萬元,整村推進建設5個村,重點扶持老區村物業經濟發展,發展村集體經濟。四是做好社會扶貧工作。牽線搭橋香港道德會向重慶市捐贈港幣300萬元,援建10所希望學校,並向10所學校學生捐贈一大批校服。動員珠海社會熱心人士捐贈50萬元在重慶建1所希望國小。
三、本部門工作職責
根據珠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珠海市海洋和農漁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珠府辦〔2009〕70號),珠海市海洋和農漁局是主管全市海洋、水務和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門。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海洋、水務、水政、種植業、農牧漁業管理、農業機械化和農村經濟發展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擬訂海洋、水務、水政、農牧漁業生產和農村經濟戰略規劃並監督實施。
(二)調查研究海洋、農牧漁業和農村動態,掌握和提供信息,反映情況,推廣典型經驗,指導協調農村基層工作。
(三)綜合管理、協調和指導海洋開發利用和保護,負責海岸帶開發利用和保護的有關工作;承擔海洋經濟運行監測、評價及信息發布的責任,組織實施海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統計,擬訂最佳化海洋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布局的計畫,組織開展海洋領域節能減排的工作;組織實施海水利用和海洋可再生能源研究、開發、套用。
(四)承擔海域使用管理的責任;承擔海域使用項目審核和海域使用權屬管理及海上人工構築物管理,組織海域界線、海岸線勘定和管理,監督管理海底管道鋪設、海上人工構築物設定,負責涉海工程項目的有關工作。
(五)承擔海島生態保護和無居民海島開發利用監督管理的責任;擬訂海島保護與開發利用規劃,組織實施無居民海島的使用管理。
(六)承擔海洋與農漁業環境保護和修復的責任;組織海洋環境與資源調查、監測;組織實施重點海域排污總量控制制度,監督海洋傾廢、陸地污染物排海等造成海洋環境污染以及漁業水域生態的環境保護工作;負責保護修復典型性、代表性海洋生態系統;負責管理海洋自然環境和珍稀水生野生動物。
(七)擬訂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和節約用水及污水防治的中長期計畫與年度計畫,提出水功能區劃分和水環境治理建議,並負責組織實施;建立健全水價格補償機制,向市政府及有關部門提供制定供、排水價格的依據,保障水資源的質量與水生態環境的平衡。
(八)負責全市水務行業管理,組織實施取水、排水、入河排污口、河道采砂、水土保持及河道占用許可制度,依法徵收水資源費、污水處理費等行政事業性收費,負責供水企業資質審核發證;負責全市河道、河口灘涂、城鄉供水、污水處理(污泥處置)、節約用水與再生水利用及其他水務產業的監督管理,並組織整治、開發和利用;指導水政監察和水行政執法。
(九)負責全市水務工程建設項目基本建設程式的管理和監督;負責全市水源、供水、節水、防洪排澇、排水、污水處理(污泥處置)與再生水利用、水土保持及其農田水利等重點水務工程建設的組織與協調。
(十)會同有關部門擬訂農業投入和農業生產、流通、分配、勞動力管理等農村經濟改革方案,並組織落實;引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業資源的合理配置;負責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督管理;負責組織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指導有機、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生產、認證和管理;開展名牌產品的培育工作;指導農村社會化服務和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組織協調和實施“菜籃子”生產基地規劃、建設和發展;推動農村商品生產的發展,組織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
(十一)指導農村雙層經營體制以及經濟組織的建設和發展;協助農村集體所有土地、承包契約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管理工作;指導農村股份合作制工作;指導監督管理減輕農民負擔,指導農村各項經濟利益的分配。
(十二)組織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範和推廣套用;組織農村科技項目的實施和成果評審工作;指導協調農業科技的教育培訓以及農民職業教育工作,會同有關部門指導管理農業科技人員和農業專業技術職稱的評定、晉升工作;承擔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有關工作,提出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建議;負責扶貧開發、老區建設工作。
(十三)負責農田基本建設和指導農業優質、高產、高效的基地建設,農業資源的管理以及農業環境保護工作;指導農業機械化推廣工作;配合有關部門服務指導鄉鎮企業發展工作以及鎮村建設規劃工作。
(十四)負責種畜禽管理、獸醫衛生、獸藥藥政及藥檢工作,組織實施對市內動植物的防疫和檢疫工作,組織對疫情的監測、控制和疫病的撲滅工作;負責指導管理飼料工作。
(十五)承擔海洋監察、漁政管理、漁港監督和漁業船舶監督、檢驗的責任,查處相關違法活動;負責全市漁港規劃建設;管理海洋與漁業系統的基礎設施;指導漁船管理工作;管理淺海灘涂水產養殖業,協調、指導水產品加工和流通工作;負責伏季休漁制度的實施。
(十六)負責全市“防汛、防風、防旱”工作,承擔市“三防”指揮部辦公室的日常工作。
(十七)承辦市人民政府和上級有關部門交辦的其他事項。
四、擬推行的公共政策
(一)海洋經濟強市建設公共政策。貫徹執行《國家海洋局關於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做好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提出的十項政策措施(簡稱“海十條”)和《廣東省十項用海服務保障措施》,貫徹落實《國家海洋事業發展規劃綱要》和《廣東省實施〈國家海洋事業發展規劃綱要〉方案》。根據省第六次海洋工作會議精神,組織編制《珠海市海岸保護與利用總體規劃》和《珠海市海島保護與利用總體規劃》及《珠海市海洋功能區劃》。發布《珠海市2009年度海洋環境質量公報》。貫徹《關於印發<廣東省海洋與漁業資源環境損失賠償款收繳使用管理費暫行辦法>的通知》。繼續落實省海洋與漁業局《關於扶持沿海漁民轉產轉業保持漁區穩定議案的實施辦法》,推進捕撈漁民轉產轉業。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規範海域使用權管理,維護海域使用秩序,保障海域使用權人的合法權益。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島保護法》。
(二)現代農業公共政策。貫徹執行《關於印發廣東珠海金灣台灣農民創業園優惠政策的通知》(珠府〔2008〕85號)和《廣東珠海金灣台灣農民創業園建設年度目標考核暫行辦法》。按照《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畜牧法》等有關規定,制定並實施珠海市2010年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相關方案。制定並實施2010年重大動物疫病監測方案。聯合市國土資源局制訂《珠海市基本農田補償辦法》。貫徹《珠海市技術標準戰略實施綱要(2006年—2010年)》,實施農業技術標準戰略。
(三)水務公共政策。貫徹落實《珠海市供水用水管理條例》《珠海市河道堤防管理辦法》《珠海市排水管理條例》《珠海市污水處理費徵收管理辦法》《珠海市污水處理費徵收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完成《珠海市排水管理實施細則》編制,做好2009年度水資源年報。
(四)三防公共政策。貫徹各項自然災害預案,落實三防應急預案。
(五)新農村建設公共政策。珠海市新農村建設“整村推進”的工作方案。
(六)扶貧開發公共政策。落實“規劃到戶責任到人”,貫徹執行《關於加強珠海市革命老區建設工作方案》(珠府辦〔2009〕56號)。
五、本年度工作目標和工作任務
(一)海洋經濟強市建設工作
1.全力推進爭取在我市設立珠三角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的工作。發揮珠海市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優勢、毗鄰港澳的區位優勢、多層次的海洋產業優勢、完善的海陸空交通網路優勢,以《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和《橫琴總體發展規劃》的實施為驅動力,繼續跟蹤,力爭早日落實。
2.積極跟蹤服務我市重大項目用海報批工作。重點推進珠海航空產業園、海洋裝備製造基地、中海油南海天然氣陸上終端項目等重大用海項目,做好服務工作,做到提前介入、及時跟蹤,主動服務,提高我市海域使用審批效率。
3.擬定並組織實施海洋發展規劃。加快組織《珠海市海洋功能區劃》編制,加快《珠海市海岸保護和利用總體規劃》、《珠海市海島保護與利用總體規劃》及《珠海市海洋環境保護規劃》的編制報批工作,堅持規劃先行,加快完善海洋生態保護措施,促進海洋資源科學有序利用。
4.加快以動態監測監視系統為主的“電子海洋”建設。實施海域現代信息管理,提高現代裝備水平,建立海域開發利用與保護的動態監測監視和信息反饋系統。參與海洋基礎地理信息和綜合調查。推進我市海域使用動態監視監測管理系統建設,保障系統業務化運行。
5.積極開展海洋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工作。組織編制完成《珠海市2009年度海洋環境質量公報》,並向社會發布。穩步推進竹洲—橫洲人工魚礁建設,積極做好廟灣人工魚礁區建設的前期準備工作。認真組織並做好2010年度增殖放流工作。
6.加強海島綜合管理。對發展潛力大的海島進行高標準規劃,提升海島利用的檔次,促進海島經濟發展。
7.繼續開展圍填海造地先行試點。編制《珠海市海洋功能區劃》,並爭取將《珠海市海岸保護與利用總體規劃》的圍填海面積納入《廣東省海洋功能區劃》中。配合省海洋與漁業局完成航空產業園三灶片區(填海)和海洋深水工程裝備基地荷包片區(填海)海洋功能區劃局部調整報告。抓緊上報高欄港陸上終端項目用海申請,啟動秦發二期填海工程、西灘物流園、大突堤棄土岸壁工程的填海申報工作。
8.大力發展現代漁業。加快水產良種體系建設,爭取1-2家苗種生產企業通過省級水產良種場評定,引進1-2個水產新品種進行試驗、示範和推廣。扶持水產品加工流通業發展,支持萬山區做好海產品中轉暫養基地建設,拓寬水產品銷售渠道。扶持發展休閒觀光漁業,做好休閒漁船發展方案和漁船船網工具指標申報,爭取在現有休閒漁船的基礎上,發展新型的玻璃鋼休閒漁船。
(二)水務工作
1.加強水資源規劃。以區域生態綠網、河湧水系整治等規劃建設為重點,推進生態保護主體功能區建設。繼續完善水務規劃體系建設,完成河流水系生態建設規劃、市江河流域綜合規劃、分質供水規劃及水土保持規劃的報批工作。組織好2009年度水資源公報工作。
2.推進竹銀水源工程建設。竹洲頭泵站和輸水管線年底前進行調試,力爭建成通水。爭取竹銀水庫庫區年底具備階段蓄水條件。移民安置點年底完成過半。
3.推進城鄉水利防災減災工程建設。上半年開工建設白蕉聯圍新八頃險段,汛後開工建設乾務赤坎大聯圍平沙西堤和小林聯圍木乃南堤段,年底前完成中珠聯圍珠海段和白蕉聯圍主體工程建設任務。
4.推進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設。完成前山河清淤二期工程廣昌涌前山河界至廣昌水閘、廣昌涌洪灣涌界至洪灣水閘段全線清淤。加快G105 國道輔道給排水系統工程、金鳳路翠屏段污水管道工程建設,完成工程量的80%以上,基本貫通G105 國道輔道—金鳳路翠屏段污水管網。推進西區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綜合利用項目前期工作,落實建設選址方案。
5.加快治污保潔的生態整治。協同各區加快城鎮污水、垃圾等環保設施建設。全面完成桂花路、白石涌排洪渠綜合整治工程河段岸線修復、截污分流、閘壩蓄水、渠底硬化等建設內容,基本完成情侶路沿線排水口整治改造工程。組織開展《珠海市排水管理實施細則》編制工作。
(三)三防工作
1.健全防範突發重大自然災害等預警和應對機制,提高處理各種突發事件的能力。
2.督促落實“巨爵”颱風水毀工程除險加固和竣工驗收等工作,落實險工隱患工程安全度汛措施。
3.加強相關部門的溝通和聯繫,提升防風、防汛應急搶險聯動、處置能力,拓展與周邊城市的合作,與中山、江門兩市三防建立漁船避風機制。
4.及時落實與珠委防總枯水期水量調度方案,全力確保珠澳枯水期供水安全。
(四)現代農業工作
1.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動建立基本農田補償機制,加快推進現代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繼續做好低產魚塘整治工作。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認真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加快推進農業信息化,加強各部門和農漁民的信息互動,為農民致富提供更加優質的信息服務。
2.加快建設生態農業園區。大力推進珠海台灣農民創業園建設,完成總體規劃報市政府審批,推進園區核心區配套工程建設,督促高欄港區用好市農發行貸款,完成核心區部分土地資源整合,組織舉辦招商推介會,並協助落實市級園區專項扶持資金。積極推進斗門北部生態農業園區建設,組織開展園區調研工作,督促斗門區成立相關工作機構,並協助落實園區建設項目資金。
3.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繼續實施農業龍頭企業和品牌帶動戰略,培育1個省級農業名牌或1個名標產品。引導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強農業科技推廣和培訓,大力引進推廣良種良法,組織科技入戶工作。繼續做好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工作。
4.認真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推進農業標準化,會同相關部門共同制定市級農業地方標準,繼續推進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建設。開展食用農產品標識管理試點工作。大力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認證工作。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力度,開展專項整治活動。
5.加強動植物疫病防控。集中春秋免疫,強化基礎工作。根據疫病的流行特點,開展針對性監測,加強疫情監測,及時掌握動態。加強屠宰場檢疫,嚴格查證驗票,嚴防無檢疫證及疫區畜禽進入市場。
(五)新農村建設工作
1.推進新農村示範點建設。以新農村建設為主線,結合扶貧開發、老區建設,整合資源,整村推進我市新農村示範點建設。
2.推進農村土地承包流轉經營工作。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健全流轉市場,在依法自願有償流轉的基礎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繼續開展農用地土地流轉工作。
(六)扶貧開發工作
1.以“一體兩翼”為重點,繼續做好對口幫扶重慶三縣工作。加大實施“整村推進”步伐,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加大對農村勞動力的培訓轉移力度,增加農民的非農收入。加強發達地區與貧困地區的經貿合作,謀求雙贏。
2.按照“規劃到戶責任到人”的要求,紮實推進揭陽三縣扶貧開發工作。完善貧困村貧困戶脫貧規劃措施。加大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力度。加大經貿合作,構築產業化扶貧特色體系,發展特色集體經濟和增加貧困戶收入。發揮社會平台作用,加大社會幫扶力度。發揮企業參與扶貧的優勢,拓展社會扶貧工作領域,實現“造血式”扶貧。
3.深入開展市革命老區村幫扶工作。實施市加強珠海市革命老區建設工作方案,立足發展農業主導產業,重點整治村容村貌。
4.加大市內34個欠發達村扶持力度。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扶貧開發“規劃到戶、責任到人”工作的實施意見》,通過整村推進、產業化扶貧、勞動力培訓等措施提高欠發達村和貧困戶自我發展能力。
5.加大社會幫扶力度。搭建社會扶貧平台,建立社會扶貧愛心網站,幫助貧困村(戶)實現脫貧致富。鼓勵珠三角地區、港澳地區、華僑同胞等社會各界積極參與貧困地區開發建設,開展多層次、多渠道的“大扶貧”工作。
六、保障措施
責任目標白皮書所提到的年度工作目標和任務將在2009年底前全面完成,它既是指導我局今年工作的重要綱領,更是對廣大市民的鄭重承諾。全市海洋和農漁業(水務)部門要嚴格按照白皮書的要求,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工作責任,嚴格管理,狠抓落實,確保各項目標任務穩步推進,務求取得實效。
(一)加強組織領導。根據白皮書的部署,由局督查小組負責統籌、協調、檢查、督辦各項工作任務完成情況;繼續實行檢查督辦制度和定期匯報制度,狠抓工作進度的落實。
(二)明確實施步驟。各部門要根據白皮書的要求,提出切實可行的落實措施和實施步驟,對各個階段的目標、任務和工作進度,每個時期抓什麼,都要有明確的要求和有力的保障,要確保各項工作有計畫、有步驟、有條不紊地向前推進。
(三)落實工作責任。按照整體工作部署,進一步明確工作責任,層層落實責任制。把每一項工作任務分解落實到科室(單位)、崗位和責任人,確保白皮書的每項任務、每個環節、每項措施都有人負責抓落實。
(四)實施責任追究。全面實施責任追究,對責任不到人、措施不到位、行動不落實的,將嚴格按照市有關規定和我局管理制度,堅決予以處理。
(五)大膽探索創新。堅持從實際出發,圍繞責任目標白皮書的實施,繼續解放思想,加強調查研究,把握任務要求,明確工作著力點,創造性提出新思路,不斷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