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珠江口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始建於1999年10月(粵辦函[1999]583號),2003年6月升級為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辦發[2003]54號),主管部門是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珠江口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始位於
珠江口北端,屬珠海市水域範圍內,北至內伶仃島,南至牛頭島,西至淇澳島,東至香港大嶼山,與香港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接壤,東界線為粵港水域分界線,西界線為東經113°40′00″,南界線為北緯22°11′00″,北界線為北緯22°24′00″,總面積460平方公里,核心區面積140平方公里,緩衝區面積192平方公里,實驗區面積128平方公里。
區域範圍
保護區總面積460平方公里,核心區面積140平方公里,緩衝區面積128平方公里,實驗區面積192平方公里。
核心區:面積140平方千米,是原生自然景觀最好的地方,是遺傳 基因庫的精華所在,需採取絕對的保護措施,免受人為的干擾破壞。核心 區作為深入研究生態系統自然演化的場所,可為人們提供各種標準的“本 底”資料。因此,禁止任何船隻進入該區域內從事可能對資源造成直接危 害或不良影響的活動;若確因科學研究需要進入該區域的,須向保護區管理局。
緩衝區:面積128平方千米,位於核心區的周圍,其作用是保護核心區免受外界的影響和破壞,起到一定 的緩衝作用。經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批准,在保護區管理局統一規劃和引導下,可有計畫的組織經濟開發活動。
實驗區:面積192平方千米,位於保護區的邊緣,以發展本地區特色的生產經營為主,如發展自然保護區 野生動物飼養與馴化等,建立資源多層次綜合利用的生態良性循環體系。經保護區管理局批准,可在劃定範圍內 適當組織生態旅遊、科學考察、教學實習等活動,但不得危害資源和污染環境。
保護目標
珠江口中華白海豚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主要保護對象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包括中華白海豚棲息活動區域即保護區的自然環境,水質環境,海底環境,漁業資源和生物多樣性。在珠江口的中華白海豚數量是我國資源數量最大的中華
白海豚群體,種群世代完整,且具有一定的繁殖規模。
珠江口水域是中國
中華白海豚分布最密集和擁有資源數量最多的區域。這裡能成為海豚
棲息活動的密集區,主要得益於珠江口得天獨厚的環境資源,為中華白海豚提供了生息、繁殖的有利條件。
珠江口水域水溫和鹽度條件適中、水質肥沃,適宜中華白海豚的生存繁衍。珠江是中國華南地區最大的河流,年逕流量達3124億立方米。珠江出海口所在的伶仃洋水域寬廣,氣候溫和。這裡的自然條件,尤其適合習慣於在熱帶和亞熱帶河口地區生活的中華白海豚。豐富的生物資源給多種魚類生物提供了天然產卵和繁育環境。珠江口伶仃洋水域屬熱帶和南亞熱帶河口區,水產資源非常豐富。根據南海水產研究所對珠江口的漁業資料,在一項周年調查中就鑑定了154種魚類,1993年的海島海域漁業資源調查顯示,珠江口水域出現的槍烏賊類有15種,甲殼類30餘種。大鏟島以南萬山群島以北一帶水域中游泳生物資源蘊藏量可達1萬噸以上,為中華白海豚的棲息繁衍提供了充足豐富的餌料基礎。
中華白海豚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海洋
哺乳動物,雖然分布較廣,但由於人們對海洋資源的破壞,變得越來越稀少和珍貴。作為珍稀海洋哺乳類動物,其進化史、生活史、生理和生態特徵都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有“海上大熊貓”、“海上國寶”的美譽。在中國主要集中分布在珠江口和廈門海域。初步認定珠江口擁有中華白海豚的種群數量大約為1000頭左右。
為建設好珠江口白海豚保護區,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先後投入了幾百萬資金,組織中國水產科學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和省海洋與漁業環境監測中心在珠江口開展了中華白海豚資源和分布的周年調查,取得二萬多張現場照片等第一手資料,為自然保護區邊界的劃定和今後的工作奠定了基礎。同時,撰寫了珠海口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報告和自然保護區建設規劃;組織成立了閩、粵、港、台保護中華白海豚工作交流協調會,開展交流、學習經驗,使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工作有序的進行。通過長時間的探索、學習、觀察,不斷提高科學管理水平,進一步實現對該珍稀瀕危物種的有效保護。工作人員還多次走訪海島、漁村,向漁民解釋和宣傳國家、省及保護區的有關法規、條例、辦法等,並開展了一系列中華白海豚保護專項活動。
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建立不但最大限度的減少了人為干擾,在挽救瀕危的白海豚種群同時,也保護了珠江口水域自然環境的生物多樣性,修復了海洋生態系統,增殖了漁業資源,為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
建設規劃
機構功能
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基地設在珠海市的淇澳島,基地建設將集保護、研究、救護、馴養、科普、宣教、觀賞和生態旅遊等功能於一體。其職責和任務是貫徹執行國家有關自然保護區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擬定自然保護區的總體規劃和各項管理制度,統一管理自然保護區;調查自然資源並建立檔案,組織環境監測保護自然保護區內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組織或協助有關部門開展自然保護區的科學研究工作;進行自然保護的宣傳教育。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和《海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為了更好地實施監測和管理,保護好中華白海豚及其自然環境資源,本保護區劃分為核心區、緩衝區和實驗區。
核心區
面積140平方千米,是原生自然景觀最好的地方,是遺傳基因庫的精華所在,需採取絕對的保護措施,免受人為的干擾破壞。核心區作為深入研究生態系統自然演化的場所,可為人們提供各種標準的“本底”資料。因此,禁止任何船隻進入該區域內從事可能對資源造成直接危害或不良影響的活動;若確因科學研究需要進入該區域的,須向保護區管理局提出申請。
緩衝區
面積128平方千米,位於核心區的周圍,其作用是保護核心區免受外界的影響和破壞,起到一定的緩衝作用。經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批准,在保護區管理局統一規劃和引導下,可有計畫的組織經濟開發活動。
實驗區
面積192平方千米,位於保護區的邊緣,以發展本地區特色的生產經營為主,如發展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飼養與馴化等,建立資源多層次綜合利用的生態良性循環體系。經保護區管理局批准,可在劃定範圍內適當組織生態旅遊、科學考察、教學實習等活動,但不得危害資源和污染環境。
保護區中華白海豚種群概況
截至2004年,據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關人員介紹,受環境污染、漁業資源明顯
衰退等因素影響,中華白海豚的生存空間越來越窄,死亡事件屢有發生,已處在瀕危狀態。對此,專家指出,如果不儘早採取果斷措施加以有效保護,被譽為“海洋大熊貓”的中華白海豚很可能從珠江口消失。
另據時任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陳加林說,中華白海豚常在河口的近海灘休息和聚集,並沿岩礁海域捕食魚類。珠江口海域盛產青鱗魚、白姑魚、鯔魚等為其喜食之物,因此招引中華白海豚來此活動覓食。白海豚一般喜歡跟隨出海的漁船,捕食漏網之魚,有時也因搶食網中之魚而被誤捕。
專家認為,海上頻繁的交通運輸引發噪聲污染問題,噪聲妨礙了中華白海豚等動物的交流,影響到白海豚的出沒和遊行速度。而且來往的船過於頻繁,增加了白海豚意外死亡的幾率。據悉,從1993年至1998年間,香港海域有3頭中華白海豚被確診為受船舶撞擊致死,另有1頭也被懷疑為受到船舶的撞擊致死的。
中山大學生命科學院助教陳裕隆指出,海上船舶的行駛和排污,也會間接影響到中華白海豚的生活空間,如油類污染,給海洋生態環境帶來了很大破壞。據統計,從1996年起,廣東省平均每年污水排放量達到39億噸,大部分沒有得到處理就直接排放到江河海,最終匯集在大海。珠江口等海域重金屬、氮、磷等多項指標都超過國家四類海水質標準,污染物總量十分巨大。這些污染嚴重影響了白海豚的生存環境。
據陳加林介紹,中華白海豚主要分布在東南部沿海,截至2004年,經調查,在珠江口約有1000~1400頭左右,廈門的九龍江口約有百頭,還有人曾在汕頭、湛江、饒平、南澳等地發現白海豚。
截至2004年,由於種種原因,有關珠江口中華白海豚的研究基本上還處於空白。對此,專家建議,應該掌握海豚的生存狀況,實地觀測和連續跟蹤,研究白海豚的種群;利用死亡白海豚作為標本進行解剖研究,以便研究如何減少現有海豚的破壞和毒害。同時建立擱淺白海豚的拯救方案和應急措施,並建立中華白海豚的基因庫。
對於海洋生物以及中華白海豚的保護一定要有計畫,有組織的開展生態旅遊,不能有太多的船過度密集地去追趕白海豚,以免使它受到驚嚇。同時,當地應該儘快出台嚴格的政策,對入海河流的工業污染物排放嚴格控制,建設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遏制漁業養殖盲目擴大的趨勢,同時給船隻劃定航線,這些對保護海水環境和生物多樣性至關重要。
管理措施
由於珠江口環境污染,白海豚的生存環境受到嚴重的威脅。1999年10月,廣東省政府批准成立了珠江口中華白海豚省級自然保護區,劃定珠江口伶仃洋里從內伶仃島至牛頭島之間的460平方公里水域為保護區。這次珠江口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成為國務院新批准的29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之一,從而使廣東省有了惠東國家級海龜自然保護區和珠江口國家級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2個國家級海洋野生動物保護區,全省的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達到了9個。為了做好白海豚保護區的工作,廣東省將聯合港澳三地力量,共同保護中華白海豚這一珍稀物種,擬定以下發展目標:(1)堅持依法管理,形成自然保護區的科學管理體系,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漁農署協調一致,保護好該區域內的白海豚資源,海洋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2)負責解釋、落實國家和省頒布的相關法規、條例、辦法等,向廣大漁民和行船人員宣傳普及法律條文;(3)堅持日常巡航視察與突擊聯合執法行動相結合,有效制止對白海豚資源的破壞行為;(4)維護保護區的合法權益,加強對保護區域內海洋建設工程項目的監管,避免或減少對白海豚資源及其生存環境的威脅。
生態價值
在珠江口現存有中國資源數量最大的中華白海豚群體,種群世代比較完整,是中國數量最大的中華白海豚棲息地。珠江口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管理基地設在珠海市的淇澳島,基地建設將集保護、研究、救護、馴養、科普、宣教、觀賞和生態旅遊等功能於一體。其職責和任務是貫徹執行國家有關自然保護區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擬定自然保護區的總體規劃和各項管理制度,統一管理自然保護區;調查自然資源並建立檔案,組織環境監測保護自然保護區內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組織或協助有關部門開展自然保護區的科學研究工作;進行自然保護的宣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