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光圖

珠光圖

近代寫意中國畫大師吳昌碩善於以花卉作品來抒發自己的情懷,《珠光圖》一畫為設色紙本立軸。吳昌碩作畫用“草篆書”以書法入畫;線條功力異常深厚。作品色墨並用,渾厚蒼勁,再配以畫上所題寫的真趣盎然的詩文和灑脫不凡的書法,並加蓋上古樸的印章,使詩書畫印熔為一爐,對於近世花鳥畫有很大的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珠光圖
  • 材質:設色紙本立軸
  • 特點:色墨並用,渾厚蒼勁
  • 作者:吳昌碩
作品介紹,作者介紹,

作品介紹

吳昌碩最擅長寫意花卉,受徐渭八大山人影響最大,由於他書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書法、篆刻的行筆、運刀及章法、體勢融入繪畫,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獨特畫風,他自己說:“我平生得力之處在於能以作書之法作畫。”他常常用篆筆寫梅蘭,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筆力老辣,力透紙背,縱橫恣肆,氣勢雄強,布局新穎,構圖也近書印的章法布白,喜取“之”字和“女”的格局,或作對角斜勢,虛實相生,主體突出。用色上似趙之謙,喜用濃麗對比的顏色,尤善用西洋紅,色澤強烈鮮艷。名重當時的畫家任伯年對吳昌碩以石鼓文的篆法入畫拍案叫絕,並預言其必將成為畫壇的中流砥柱。吳昌碩作畫用“草篆書”以書法入畫;線條功力異常深厚。雖然從狀物繪形的角度看其線條的質感似乎不夠豐富、切實,但恰恰是捨棄了形的羈絆,吳昌碩的繪畫才步入了“意”的廳堂,從而形成了影響近現代中國畫壇的直抒胸襟,酣暢淋漓的“大寫意” 表現形式。
吳昌碩繪畫的題材以花卉為主,學畫較晚,40歲以後方將畫示人。前期得到任頤指點,後又參用趙之謙的畫法,服膺於徐渭朱耷揚州八怪畫家的畫藝,從中受惠甚多。他酷愛梅花,常以梅花入畫,用寫大篆和草書的筆法為之,墨梅、紅梅兼有,畫紅梅水分及色彩調和恰到好處,紅紫相間,筆墨酣暢,富有情趣,曾有“苦鐵道人梅知己”的詩句,借梅花抒發憤世嫉俗的心情。又喜作蘭花,為突出蘭花潔淨孤高的性格,作畫時喜以或濃或淡的墨色和用篆書筆法畫成,顯得剛勁有力。畫竹竿以淡墨輕抹,葉以濃墨點出,疏密相間,富有變化,或伴以松、梅、石等,成為“雙清”或“三友”,以寄託感情。菊花也是他經常入畫的題材。他畫菊花或伴以岩石,或插以高而瘦的古瓶,與菊花情狀相映成趣。菊花多作黃色,亦或作墨菊和紅菊。墨菊以焦墨畫出,菊葉以大筆潑灑,濃淡相間,層次分明。晚年較多畫牡丹,花開爛漫,以鮮艷的胭脂紅設色,含有較多水分,再以茂密的枝葉相襯,顯得生氣蓬勃荷花、水仙、松柏也是經常入畫的題材。菜蔬果品如竹筍、青菜、葫蘆、南瓜、桃子、枇杷、石榴等也一一入畫,極富生活氣息。

作者介紹

吳昌碩,浙江省孝豐縣鄣吳村(今湖州市安吉縣)人,是晚清著名畫家、書法家、篆刻家,為“後海派”中的代表,是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 吳昌碩與虛谷蒲華任伯年齊名的“清末海派四傑”。
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碩,又署倉石、蒼石,多別號,常見者有倉碩、老蒼、老缶、苦鐵、大聾、石尊者等。
吳昌碩年表:
1844年 甲辰 1 歲 9 月12日(農曆八月初一) 出生於浙江省安吉縣鄣吳村(當時隸屬孝豐縣)。
1865年 乙丑 22歲 是年中秀才。
1866年 丙寅 23歲 與父遷安吉城內居住。
1869年 己巳 26歲 赴杭州,就學於詁經精舍, 從名儒俞樾習國小及辭章。本年編成《朴巢印存》。
1872年 壬申 29歲 赴上海,得識高邕之
1873年 癸酉 30歲 在安吉從縣教諭潘芝畦學 畫梅。再赴杭投詁經精舍。 在杭識吳伯滔
1874年 甲戌 31歲 秋,赴嘉興客杜筱航(文瀾)曼陀羅館,識鐵老金 樹本,與談詩及識古器之法。
1875年 己亥 32歲 赴試武林。
1879年 己卯 36歲 集拓所作印成《篆雲軒印存》。攜往杭州就教於俞樾,俞極讚許,為之署端並題辭。
1880年 庚辰 37歲 寓吳雲(平齋)兩礨軒, 以《篆雲樓印存》請教,吳云為之刪削,更名為《削觚廬印存》。識吳秋農金心蘭、顧茶村、胡 三橋、方子昕等。與楊峴(見山)訂交。
1882年 壬午 39歲 居蘇州。友人薦作小吏以 維持生計。與虞山沈石友訂交。
1883年 癸未 40歲 因公赴津沽,在滬識任伯年。在析津(今河北大興縣)識楊香吟。由析津回滬,與虛谷、任阜長締交。任伯年為作《蕪青亭長小 像》。是年在蘇州由潘瘦羊之介,與收藏家潘祖蔭納交。
1887年 丁亥 44歲 至滬,任伯年為作《棕蔭 納涼圖》。
1889年 己丑 46歲 在蘇州。時伯年來訪,為 之作《酸寒尉像》,自題詩。施旭臣、譚復堂為《缶廬詩》作序。
1890年 庚寅 47歲 居上海。識吳大澄。
1891年 辛卯 48歲 日本國書法家日下部鳴鶴(名東,字子暘,江州人,1838--1922)來華,與先生納交。
1892年 壬辰 49歲 任伯年又為作《蕉蔭納涼 圖》。
1893年 癸巳 50歲 在上海編選壬辰以前所作 詩三卷刊行,題名《缶廬 詩》。
1894年 甲午 51歲 在北京以詩及印譜贈翁同龢。中日戰爭爆發,參佐 吳大澄戎幕,北上抗日。
1895年 乙未 52歲 任伯年為作《棕蔭憶舊圖》、《山海關從軍圖》。十一月,任伯年病歿滬上,作詩哭之並撰聯。
1899年 己亥 56歲 十一月,得同里丁葆元保 舉,任安東縣令,一月即 辭去。
1900年 庚子 57歲 日本河井仙郎投先生門下。
1903年 癸卯 60歲 自訂潤格。編選壬寅以前所作詩為《缶廬詩》第四卷,連同前刊三卷,又《別存》一卷合為一冊。
1904年 甲辰 61歲 移居桂和坊19號,名其齋 曰“癖斯堂”。趙子云投 入門下。
1909年 己酉 66歲 在滬與高邕之、楊東山發 起成立上海豫園書畫善會。
1912年 壬子 69歲 至杭州與西泠諸友宴集。本年始以字行。
1913年 癸丑 70歲 西泠印社成立,任社長。秋,梅蘭芳來會。重訂潤 格。王一亭投拜門下。遷 住北山西路吉慶里923 號。
1914年 甲寅 71歲 參入九老會。上海書畫協會成立,任會長。
1915年 乙卯 72歲 上海“題襟館書畫會”推 先生為名譽會長。
1920年 庚申 77歲 日本長崎首次展出其書畫,東京文求堂繼刊《吳昌碩 畫譜》,長崎雙樹園刊行《吳昌碩畫帖》。諸樂三 列為門弟子。
1921年 辛酉 78歲 赴杭西泠印社宴集。《漢 三老碑》被日商購去,與西泠同仁奔走呼籲,作畫義賣,終募款八千大洋將碑贖回。日本朝倉文夫為 范銅像。
1923年 癸亥 80歲 潘天壽由諸聞韻引見來謁, 撰聯以贈。門弟子陳師曾 卒。
1925年 乙丑 82歲 沙文若(孟海)由王賢引列為門弟子。
1927年 丁卯 84歲 11月29日逝於滬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