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珞珈山,原名羅家山,亦名落袈山。珞珈山現在這個名字,是
國立武漢大學首任文學院院長
聞一多先生改的。珞,是石頭堅硬的意思;珈,是古代婦女戴的頭飾。“落駕”與“
珞珈”二字諧音,
寓意當年在落駕山篳路藍縷、辟山建校的艱難。
文化底蘊
珞珈山名副其實遍地是名勝。國共合作抗日時期,武漢的戰略地位極為重要,它一度成為全國抗戰中心。蔣介石、
周恩來那時都在武漢,就住在這珞珈山。如今,他們的舊居都保存完好。珞珈山腰,有十幾棟小別墅,住過很多名人。郭沫若、
郁達夫的別墅離蔣介石的別墅很近,僅幾步路。軍政界要員離開武漢後,這些別墅就還給了從樂山歸來的武大教授們。現今,教授們嫌住在山上不方便,這幾年都下山住新公寓了,別墅大多空了下來。我每次爬山,都要從周恩來的別墅經過,荒草萋萋,蛛網殘破,只一個紅燈籠仍然十分奪目,大概是以前的主人掛上的,不知出於何種想法。不過,有它,倒的確凸現出它的卓異不凡,讓人聯想到那火紅的年代。 珞珈山下是教授們的公寓。於是,這珞珈山就成了教授們每日鍛鍊的寶地。我每日至少要上山一次,山腰有一條環山砂石路。在這條道行走,你不會感到你是在一個學校中,在一座鬧市中,因為它給你的感覺與許多著名風景區給你的感覺是一樣的。我在山腰上散步,總是聯想到在南嶽衡山從磨鏡台到
南台寺去的那條林間小道,完全是一樣的林木森森,一樣的鳥語花香,一樣的幽靜中略帶幾分荒涼。 珞珈山的山頂倒別具一番滋味,山頂有十幾個大坑,據說是抗日時中國軍隊挖的掩體。山上多奇石,我在黃山、
雁盪山、
嶗山看到過的那些奇石,在珞珈山上似乎都能看到,但是它太小了,引不起人們的注意。你如果不在乎它的大小,就能發現無窮的意味。差不多每一塊石頭都能看出點什麼,有的如獅虎蹲踞,有的如神龜
嘯天,有的如情侶相對,有的如旌旗獵獵,有的如錦書插架,有的如
天門洞開。 珞珈山頂有一塔,為水塔,但採用佛教寶塔形,倒也成了一景。塔下十數步,有一處是眺望東湖的最佳處。縱目望去,水天空闊遠山隱隱,帆影點點,讓人心競神馳,物我兩忘,不知身在何處。珞珈,武大人最大的福。
《珞珈賦》
珞珈有山,雄峙東湖之南,遙踞大江之陰。東臨碧水,磨山依稀弄影;西起洪岳,寶塔巍然可登;南極通衢,達中南之樞紐;北攬湖光,仰屈子之行吟。登斯山也,無車馬之喧,有奇瑰之景;濤聲約若,清風可飲。醉山色,嘆古今,其樂也陶陶,其情也欣欣——已焉哉!陶令倘在,敢無厚羨之情?
憑闌極目,遠山含碧,近樹扶疏。天際橫江,輕紗一帶;地盡屹樓,奇綺幾何?一橋飛臥,挽龜蛇成一體;數舸直下,逐江渚幾欲飛。東湖浩渺,雲水籠煙;長堤戲波,一水繞碧。湖鷗點點,喧聲響遏行雲;遊子搏浪,意氣浩振九霄。善哉!斯水有樂如此耳!
樹聳山間,草肥谷底。林蔭蔽日,鬱鬱蔥蔥;花繁滿樹,嫣嫣灼灼。千蟲鳴唱,百鳥吟歌,山富芳草之鮮美,地耀落英之繽紛。春桃秋桂,夏榴冬梅——賞奇花一樹,感徹肺腑;嗅清香幾脈,沁透心脾。櫻花賽雪,始發仲春之際;梅朵勝緞,笑傲歲寒之末。亭台樓閣,綠蔭掩映;簫簧琴瑟,歌舞悠揚。芬芳馥郁兮最美校園,今夕何夕兮最美時光!
仁者樂山兮智者樂水,山高水長兮流風甚美!學堂名自強,多難圖興邦。篳路藍縷,朴誠有勇,育復興之國士;顛沛流離,玉汝於成,培干城之棟樑。風霜雨雪途,弦歌不輟;困苦憂患時,奮發圖強。壯哉!學大漢,武立國,鐵肩擔道義;自強魂,弘毅氣,豪情兮一何滔滔!
珞珈蒼蒼,東湖湯湯。山川壯美,泱泱兮養天地之氣;澄嵐秀潤,昂昂兮結青雲之志。從來大師雲集,兼容並包,豈分東西南北;始終樹木樹人,英才輩出,皆為珞珈榮光。桃李滿園,皆時代之驕子;學子盈室,俱一世之英華。淑女窈窕,書山跋涉;少年英俊,學海遨遊。其意氣一何綽綽兮,彼神彩一何風流!——異兮!斯人斯地,無乃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哉!
嗚呼!有山美如斯,有水秀如斯,更兼有人風流如斯,珞珈無仙亦名耳!居中樂樂,快不可言,欣然命筆,為賦珞珈是也!
歷史文化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江夏縣誌》:邏迦山在縣東北二十里湖濱。―邏迦‖名字的來源似與佛教寺廟有關。公元十四、五世紀,還尚有此地名,明代楊士廳游東湖(原名沙湖)時,由洪山穿過此山,記有松林、清澗而未提出山名。1929年
武漢大學在邏迦山勘查新校址,建校負責人之一的
聞一多, 鑒於山石崢嶸,山色秀麗,有如仙女之項鍊,將―邏迦‖兩字按諧音改為―珞珈‖,象徵堅硬的寶玉,以此標示武大是當時兩湖的最高學府,於是,珞咖山名沿用至今。
民國時期,20年代末至30年代,不少達官巨賈來此修建山莊別墅,較有名者如夏斗寅的“養雲山莊”,俗稱夏家花園,占地70餘公頃;曹祥泰號老闆的“種因別墅”,即曹家花園;茶商黃某的黃家花園;還有張難先、李書城、耿仲釗等的花園住宅。武漢大學建校後,重視園林綠化,更把此地區裝飾成叢林茂密、繁花點點,成為遊人喜愛的風景勝地。歷經戰火摧殘,至解放時,武大校舍雖存,而校園荒蕪,花園多已湮沒,僅存曹家花園(該園1950年由中南軍區價購,60年代改為軍區第四招待所)。
解放後,
珞珈山地區建設迅速,發展很快。坐落在山谷兩邊崗嶺上的
武漢大學,校舍儼然,校園多姿,是國內著名的具有光榮革命歷史的最高學府之一。1938年周恩來、鄧穎超、郭沫若、董必武、陳譚秋等曾在此從事革命活動。周恩來曾居住在教授住宅區的1區27號,郭沫若住在1區20號。1947年6月1日,武漢國民黨反動當局為鎮壓學生運動,製造了震驚全國的“六·一慘案”,遺址在武大圖書館下“老齋舍”的台階上。同年8月,為紀念3位死難同學,武大在體育館側修建“六·一”紀念亭,並立碑紀念。1983年,武漢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文物保護單位。
1950年興建東湖風景區時,該地區被列入風景區範圍。1985年武漢市人民政府批准了東湖風景區建設規劃,與洪山一併列為珞洪景區24景中之“珞珈書鄉”。經數十年的發展建設,該地區已成為交通方便、名勝聚集的文化薈萃地區。
周圍環境
珞珈山坐落在在湖北武昌東郊。巍峨橫亘,岡巒連綿,花木蔥蘢,建築明麗,地處
東湖之濱,山光水色,交相輝映,成為一組勝景,遠近傳聞。海拔93米。其東部山腳高低起伏,吞吐曲折,湖水拍擊,噴珠濺玉;山腰佳木交碧,房舍雅致;每年櫻花盛開時,落英繽紛,令人陶醉。從山腰至山頂,
林深茂密,搖蒼飛翠,遮日蔽月,深幽秘邃。珞珈山之上下,巨岩層現,奇石峭立,小徑曲繞,異鳥時鳴。
特色景物
武漢大學坐落在珞珈山之西部,依山構造,建築富麗。近山湖水中有
浪淘石,累累羅列,附近還有六一紀念亭、六一
烈士墓等革命紀念建築物和航海俱樂部、游泳池等體育設施,使此山更顯輝煌瑰麗,益增遊人欣賞雅興。武漢大學的
櫻花道,位於前理學院和老圖書館的下方。道兩旁的櫻花樹枝幹壯實、排列整齊。每年的3月至4月初,
繁花滿枝。櫻花花期僅為一周,每到落花時節,落英繽紛的櫻花又為大地鋪上了一層淺淺的“花毯”。每年開花時節,賞花的遊人絡繹不絕。
植物
珞珈山植物茂盛。大部分種類的植物都是
國立武漢大學建立後引種的。
1933年9月
武漢大學植物園開始籌建,植針葉樹19種,闊葉樹215種,並得到美國
哈佛大學Arhold樹木園、英國皇家植物園、日本農林省林業試業場等惠贈的800多種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因抗戰形勢所迫,1938年武漢大學西遷四川
樂山,果樹和林場大量荒蕪。直至1946年遷回珞珈山,再次引進湖北
神農架、安徽黃山,江西廬山,雲貴地區等地的大量種苗並進行培育。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珞珈山有種子植物120科558屬800多種,其中11科17種為珍稀瀕危植物。此外,還有大量小灌木,野生草本植物,藥用植物和岩生植物。
開發沿革
1928年以前,珞珈山(原名落駕山、羅家山等)為武昌
老城郊外的一座荒山,無大型人工建築和公路。山上綠樹成蔭,山腳除北臨東湖外其餘皆為大片田野。上山者多是來採摘草藥、打獵和祭祖拜墳。1928年8月,以地質學家李四光為委員長、以林學家
葉雅各為秘書的國立武漢大學新校舍建築設備委員會決定在珞珈山修建武大新校舍,邀請畢業於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系、對中國建築藝術頗有研究的建築師開爾斯(FHKales)先生從上海來武漢設計校園總體布局和規劃,聘請同樣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
繆恩釗先生任新校舍監造工程師。1929年,開始修築武昌街道口至珞珈山的公路。武漢大學新校舍一期工程於1930年3月開工,1932年1月完工;二期工程於1932年2月開工,1937年7月完工。1938年3、4月間,武漢被日軍三面包圍,武大被迫西遷至四川樂山,武大珞珈山校園成為國民政府領導
武漢會戰的軍事指揮中樞。1938年期間,每次日機的航路都經過珞珈山上空卻從未進行過轟炸。同年10月武漢淪陷後,日軍將珞珈山校園闢為其中原司令部,“本親善之旨”“以資保全原貌”。因此珞珈山校舍極為難得的整體保存至今。
觀光旅遊
櫻花
武漢大學的
櫻花道,位於前理學院和老圖書館的下方。道兩旁的櫻花樹枝幹壯實、排列整齊。每年的3月至4月初,羅迦山繁花滿枝。櫻花花期僅為一周,每到落花時節,落英繽紛的櫻花又為大地鋪上了一層淺淺的“花毯”。每年開花時節,賞花的遊人絡繹不絕。 1982年11月,被國務院審定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武漢東湖風景區的十個遊覽區之一。
由於武漢大學早期建築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作為首批中國大學校園內歷史建築群現址於2001年6月25日被中國國務院正式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珞珈山南麓和北麓均有公共汽車站點,可直通
武漢三鎮。
村南麓車站有:勸業場、珞珈山(武漢大學)、廣八路(武大附中)、
東湖新村、東湖村;北麓車站有:水生所;西麓車站有:茶港小區;東麓車站有:
風光村。
珞珈山南麓:413路,515路,515路短途,519路,552路,564路,572路,587路,591路,608路,724路,806路。
珞珈山北麓:公交402路(環城旅遊觀光巴士)。
珞珈山西麓:522路,587路,606路
珞珈山東麓:413路,515路,515路短途
美食
珞珈山地處武大,沒有什麼特別的美食,但是位於珞珈山武大校園裡的小觀園餐廳中有一道名菜---紅燒豬蹄髈。
服務小姐端上一個白瓷大花盤,盤中擺著一隻香味撲鼻、白裡透紅的大蹄髈,看上去完整無缺,四周擺著精心雕刻紅綠相映的菜花,還有蕃茄果醬和湯汁。
只要用筷子或小刀一撥劃,即刻四分五裂,入口肉不膩,瘦肉香甜可口,回味悠長,色香味俱佳,且價格合理。
有關傳說
傳說在春秋戰國時期,
楚莊王平定了叛亂以後,見死傷的人數不多,國家的元氣未傷,決定繼續出征,並將
大營移到東湖南岸一座風景秀麗的小山上,對參加平定叛亂的人論功行賞,還赦免參與叛亂的人。這樣一來,全軍上下鬥志昂揚,楚軍在戰鬥中又接連獲勝。後來,人們就把楚莊王設營的這座山叫做落駕山。另外,傳說吳王
孫權巡視江夏,因天降大雨,停車駕於此暫避。還有一個傳說:觀音菩薩有一次路過此山,露下袈裟一件,於是人們就把這座山取名為落袈山。也有人說,這座山的山主原是一家姓羅的,所以又叫羅家山。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在1928年於此建造國立武漢大學的時候,山名為落袈山,以建校時平面總圖為證,而圖載於
李曉虹著《
武漢大學歷史建築》標識圖部分。
交通信息
乘公交413、515、552、564、572路,在“八一路珞珈山”站下車可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