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體積血

玻璃體積血是眼外傷或視網膜血管性疾病造成視力危害的一種常見併發症。出血不僅使屈光介質混濁,而且能對眼部組織產生嚴重破壞作用;在不同的病例,玻璃體出血的後果有很大不同,應根據原發傷病、出血量的多少、出血吸收的情況及眼部反應的表現等,適時給於臨床處理。

基本介紹

  • 別稱:玻璃體出血
  • 英文名稱:vitreous hemorrhage
  • 就診科室:眼科
  • 常見發病部位:玻璃體
  • 常見病因:眼外傷或視網膜血管性疾病
  • 常見症狀:自發性出血,眼前暗影飄動,或似有紅玻璃片遮擋,視力明顯下降,眼底無紅光反射,視力下降至光感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1.外傷
在眼外傷中,眼球穿通傷眼球鈍挫傷都可造成外傷性玻璃體積血。在角鞏膜穿孔傷、鞏膜穿孔和眼後節的滯留性異物傷,玻璃體積血的發生率很高。眼球鈍挫傷造成的眼球瞬間形變可致視網膜脈絡膜破裂而出血;前部玻璃體積血可由睫狀體部位損傷所致。
2.自發性
自發性玻璃體積血的疾病較多,包括脈絡膜視網膜的炎性、變性或腫瘤性疾病。
3.糖尿病病人
糖尿病病人,眼底出現新生血管是玻璃體積血的一個先兆。如果不作任何處理,5年內約有27%發生玻璃體積血。因出血引起的視力下降,不能靠血液自行吸收而恢復的病人約占60%。
4.手術
可見於白內障手術、視網膜脫離復位手術、玻璃體類手術等。

臨床表現

自發性出血常突然發生,可以是很少量的出血,多者形成濃密的血塊。少量出血時,病人可能不易察覺,或僅有“飛蚊症”;較多的出血發生時,病人發覺眼前暗影飄動,或似有紅玻璃片遮擋,反覆出血的病人可自覺“冒煙”,視力明顯下降。眼科檢查,在出血較少,不致影響裂隙燈觀察時,可以看到紅細胞聚集於玻璃體凝膠的支架中,呈檸檬色塵狀。中等量的新鮮出血可呈緻密的黑色條狀混濁。大量出血致眼底無紅光反射,視力下降至光感。
隨著時間的推移,玻璃體內的血液彌散,顏色變淡,玻璃體逐漸變得透明。較多血液的吸收需要6個月或長達一年以上。在沒有明顯眼底病變時,視力可能完全或大部分恢復。在眼後段外傷合併大量玻璃體積血時,可能有半數的病人喪失有用視力。

檢查

1.眼科檢查
在出血較少,不致影響裂隙燈觀察時,可以看到紅細胞聚集於玻璃體凝膠的支架中,呈檸檬色塵狀。中等量的新鮮出血可呈緻密的黑色條狀渾濁。大量出血致眼底無紅光反射,視力下降至光感。
2.超音波檢查
對玻璃體積血有較大的診斷價值,尤其在不能觀察到眼底時。少量彌散性的出血用B型超音波檢查可能得到陰性結果,這是因為在玻璃體內缺乏足夠的回聲界面。而A型超聲掃描對此可能顯示出低基線的回聲。玻璃體出血較緻密時,無論A型或B型超聲檢查都可看到低度到中度振幅的散在回聲。

診斷

根據病史、體徵、輔助檢查即可做出診斷。

治療

1.藥物治療
在大多數病例,玻璃體出血的自發吸收需要4~6個月時間。因此,在開始治療之前,一般應觀察3~4個月,如果在這期間玻璃體混濁沒有明顯減輕,說明自發吸收緩慢或完全吸收的可能性較小。
由於玻璃體積血的病例各不相同,難以進行隨機對照的臨床試驗來評價某一藥物或非手術療法的效果。文獻中報告較多的是尿激酶玻璃體內注射。玻璃體注射可在散瞳、局麻下進行,作2條直肌的牽引縫線固定眼球,術前給醋氮醯胺口服以降低眼壓,在注射前也可行前房穿刺軟化眼球,然後通過睫狀體平部向玻璃體內注射尿激酶。在6~8周后,如果玻璃體仍不透明,可再重複注射一次。玻璃體內注射尿激酶後常引起前房積膿,需要3~6天才能消退。眼壓也可能有一過性升高,可在術後1~2周內口服醋氮醯胺,每日4次。其他藥物,包括具有活血化淤作用的複方中藥製劑,如複方丹參液、複方樟柳鹼也在臨床中套用,其療效有待進一步評價。
2.物理療法
曾有報告用超音波治療玻璃體積血,但實驗表明,完全劑量的超音波無加速血液吸收的作用。
3.手術治療
玻璃體切除術最適宜於眼外傷引起的玻璃體積血病例。
(1)眼外傷性玻璃體積血的早期玻璃體切除術,傷後1~2周內手術較為適宜,此期切除眼的血塊和炎性產物,能避免血液對創傷修復過程的過度刺激,減少眼內纖維組織增生和牽拉性視網膜脫離發生的機會,視力恢復的可能性較大。
(2)術中或術後出血的處理有報告說明在灌注液中加入凝血酶能降低出血的發生率。6-氨基已酸對預防術後出血有一定作用。少量術後玻璃體積血可不作特殊處理,一般能很快吸收;較多時,可採用灌吸法或氣液交換將血塊吸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