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電影,基本資料,主要演員,劇情介紹,幕後故事,影片評價,電視劇,基本資料,演員表,劇情介紹,淮劇,基本資料,劇情介紹,唱詞,孤舟偏要渡銀河,不朽的典故,滾滾紅塵,相關劇評,電影,淮劇,比較,性格,
電影
基本資料
電影名:《一江春水向東流》年 份:1947年
王麗珍由省淮陳芳飾演
![王麗珍由省淮陳芳飾演 王麗珍由省淮陳芳飾演](/img/0/e84/cGcq5iZ2UTMlRTMzcjMkNWOhRDMmFzMlJTO5E2LptWa3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片 長:210分鐘
類 型:劇情
地 區:中國
語 言:漢語國語色 彩:黑白
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
![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 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img/6/b32/cGcq5CZ5QzYwgTYjNTNhVWO5UjNxEzYhNjYhZ2LptWa3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混 音:單聲道
制 作:中國崑崙影業公司
編 劇:蔡楚生 鄭君里
主要演員
陶 金飾張忠良
電影中麗珍的扮演者舒繡文
![電影中麗珍的扮演者舒繡文 電影中麗珍的扮演者舒繡文](/img/1/782/cGcq5yNxMjN3MmYzITZ5EDOzkDO5ATO3Y2NldzLptWa3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白 楊飾素 芬
舒繡文飾王麗珍
上官雲珠飾何文艷
吳 茵飾婆 婆
周伯勛飾龐浩公
高 正飾張忠民
劇情介紹
現代陳世美和秦香蓮的故事。導演以一家人的生活變遷,表現了十年的社會圖景。
上海某紗廠的女工素芬和夜校教師張忠良相識並相愛。張忠良為宣傳抗日,給義勇軍募捐,引起紗廠溫經理的不滿。沒多久,素芬和忠良結婚了,一年後有了一個兒子。
抗戰全面爆發以後,忠良因參加救護隊離開了上海,與親人告別。素芬帶著孩子、婆婆回到鄉下。但農村已被日寇侵占。
忠良的弟弟忠民和教師婉華參加了抗日游擊隊。父親因向日寇要求減少徵收糧食,被吊死。素芬又和兒子、婆婆回到上海,到了難民事務所。
忠良在參加抗戰過程中歷盡磨難,好容易逃出到了重慶,但無依無靠,為生活所迫,他去找在抗戰前認識的溫經理的小姨王麗珍。已成交際花的王麗珍在乾爸龐浩公的公司里給忠良找了份工作。漸漸地,忠良經不起墮落生活的誘惑,終於和王麗珍結了婚。
這時,素芬和婆婆則過著艱難的生活。忠良當上了龐浩公的私人秘書,終日來往穿梭於上層社會的人群中,將素芬等早已拋置腦後。而抗戰勝利後,素芬還盼望著得到丈夫的訊息。忠良回到上海後又和王麗珍的表姐何文艷發生了關係。素芬為養家餬口,到何文艷家做了女傭。
一次在何文艷舉行的晚宴上,素芬認出了丈夫忠良,當她說出真相時語驚四座。後素芬收到忠民的來信,忠民已與婉華結婚,並祝兄嫂全家幸福。這時,素芬才將實情告訴婆婆。張母找到兒子,當面痛斥忠良,但懦弱的忠良仍不悔改,素芬萬般無奈,投河自盡了。
幕後故事
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拍攝於1947年,雲集了當年紅極一時的明星,如白楊、陶金、舒繡文、上官雲珠等。影片在1947年10月在上海公映後反應極為熱烈,出現“成千萬人引頸翹望,成千萬人踩進戲院大門”的壯觀景象。影片連映3個多月,創下解放前國產片的最高上座紀錄。觀眾的人數達70多萬人,占全市人口的14.39%,即上海市無論老幼貧富,平均每7個人中就有一個人看過此片。這樣的成績就是當年的好萊塢大片《出水芙蓉》也無法與之比肩的。劇作家田漢曾評論道:“在中國電影界今天這樣貧弱簡陋的物質條件下,而有這樣的成就,算是電影工作者最高的成就了。”好萊塢華裔攝影師黃宗沾更贊道:“這是我所看到的國產片中最好的一部。”
影片《一江春水向東流》分為《八年離亂》和《天亮前後》上下兩集,將抗日戰爭前後十多年的歷史濃縮在一個普通的平民家庭里,通過這個家庭破碎的生活和情感的悲歡離合細膩地刻畫出當時的社會景況。該片融合了經典大片所具備的一切成功元素:宏大的歷史背景,曲折的人物命運,深刻的人性洞悉,嚴密的敘事結構,強大的演員陣容……,影片中四大主角張忠良、素芬、王麗珍、何文艷齊聚舞會的一齣戲更是被當作教學的典範,在各影視學院的課堂上一講再講。
《一江春水向東流》曾遭到國民黨刁難,禁止上映。可當鄭君里給國民黨電影檢查官送去一束鮮花之後,這部影片終於獲準上映了。原來,鄭君里在花束中放了幾塊金表。
影片評價
影片把抗戰前後將近十年間的複雜社會生活,濃縮到一個家庭的遭遇之中,形成了一個曲折動人的故事。影片以如火如荼的感情,揭示了民族危難關頭,整個社會處於紛繁動亂之中,強烈地表達了人民的正義吶喊。
影片將中國古典小說、詩歌、戲曲、繪畫等藝術的表現技巧,融匯於電影藝術的表現形式之中,創造了為廣大觀眾所喜聞樂見的藝術風格。
對抗戰前後中國社會現實的反思,是戰後中國電影的重要內容。如果說《八千里路雲和月》偏重於對戰爭的反思,那么蔡楚生、鄭君里導演的《一江春水向東流》則通過一個家庭的悲歡,以更為廣闊的人生畫面,將中國人民在抗戰中的苦鬥和受難,在抗戰後繼續忍受的欺壓與凌辱訴之於銀幕。讓人們去清醒地認識,這究竟是為什麼?
影片中三條情節線交織發展,對比描寫,構成了抗戰前後中國現實生活的真實畫卷。這部影片最後讓素芬自盡前給兒子留下了“不要學爸爸要學叔叔”的遺言。這一簡短的話語,大大地深化了主題,是作者對現實生活的思考的結果。
電視劇
基本資料
電視劇名:《一江春水向東流》
出品人:任仲倫、高健明、施泉明、張少俠
總監製:李建、許朋樂、高克明、周莉、汪天雲、陳之勝、鄒曉利
監製:張明璣、韓國強、嚴曉琴、王春莉、趙征、張惠建、黃著誠
藝術顧問:莊紅勝
編劇:程蔚東、金一鳴
攝影:沈興浩、高根榮
美術:張成明
作曲:居文沛
執行導演:趙新
導演:江海洋
演員表
劇情介紹
這個故事要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江南水鄉——烏鎮說起自幼成為吳家少爺家祺陪讀的張忠良和丫環素芬青梅竹馬,感情甚篤。吳老爺一心向道,娶了八房姨太只為練成“九轉還陽大功”。
因為當年強占了兒子家祺的心上人紫綸,父子二人反目成仇,致使家祺離家出走。大管家吳寶聯合四姨太幾度暗害紫綸,紫綸想逃離吳家卻連累素芬遭毒打後患上失語症,為了不讓素芬重蹈覆轍地成為吳家九姨太,紫綸行刺不成被綁上了絞刑架,幸而被及時趕回的家祺救下。最後,一場大火成全了忠良和素芬,兩人連夜乘船來到上海。
上海是忠良夢想中的天堂,它的繁華和殘酷令重新能開口說話的素芬無所適從。忠良帶著素芬欲參加王麗珍表姐何文艷的訂婚宴,卻在風雨之夜受盡羞辱。何文艷的未婚夫溫漢仁早知未婚妻和龐浩公關係曖昧,但為了事業前途也只能忍氣吞聲。好在他自己也會暗渡陳倉,在會樂里置下了安樂窩,對方就是當年被賣入妓院的紫綸。紫綸懷孕了,為了能生下孩子,她不惜以命相拼。只是善良的紫綸識不破何文艷的偽善和狠毒,在溫與何的新婚之日慘遭一幫麻風病人的輪姦。
同樣為了生活,忠良瞞著素芬在“九能藥行”為昔日的仇人吳寶做假帳,素芬得知實情後憤然出走。誰知來到上海的吳寶依舊惡習難改,攜款逃遁後,反而嫁禍給忠良,這一變故使得忠良和素芬在戰亂中才得以意外重逢。只是這一切對於忠良的知己吳家祺來說卻是一無所知,他在北方農村救下了“鐵血除奸團”成員陳曼秋,因此而引發了將來一系列的“麻煩”。
從日本人魔爪下僥倖逃脫的家祺帶著張母回到上海,在忠良和素芬的婚禮上,凇滬戰爭爆發了。不久後,已經成為救護隊大隊長的忠良帶著懷孕的素芬隨部隊上了前線,素芬在炮火中生下了抗兒,夫妻二人失散。素芬母子流落到了異鄉。
被好心人收留的素芬,終於在數年後帶著已經會走路的抗兒回到了久別的上海。在家祺的小屋裡,張母見到了日思夜想的兒熄與孫子。素芬承受著沉重的生活壓力,她幫人洗衣,送外賣,也在飯館洗過碗,可是來自於精神上的重壓更讓素芬傷神,張母因為家祺的種種關心而心生嫌隙,素芬苦苦等待著忠良的歸來。
忠良流浪在重慶街頭,他雖然是被授予過“青天白日”勳章的抗日英雄,卻因為不滿重慶政府的腐敗而被關進了監獄。出獄後的張忠良因為當年在上海的捨命相助,從而得到了王麗珍的收留。一封封被退回的家信,使他誤以為家人已死,在麗珍超乎尋常的溫情下,張忠良倒入了她的懷抱。麗珍對他進行了全面的改造,忠良憑藉著自己的智慧和膽識連續在商場上打了幾場漂亮的戰役,逐漸得到了龐浩公的器重。張忠良為了“現實”而改變了,也許只有在圓月之時,才會令他想起曾經立下誓言不離不棄的素芬。
素芬搬了新家,竟然巧遇已經當了野雞的“紫綸”。紫綸介紹素芬到咖啡館當女招待,卻又冤家路窄地碰上了溫漢仁。這幾年,溫依仗著日本人大發國難財,卻始終忘不了當年的紫綸,他把紫綸接出了貧民窟。聞風而動的何文艷設計陷害素芬,紫綸為救素芬重溫了當年的噩夢,只是這回麻風病人變成了叫花子。
一向嫉恨王麗珍的何文艷又想到利用素芬的痴情,告知素芬丈夫未死的訊息,欣喜若狂的素芬千里迢迢地趕到了重慶,誰知已經春風得意的忠良害怕素芬的到來,令自己失去今天的一切,他安排了老龔用謊言將素芬哄回了上海,而他只能面對素芬留下的全家照潸然淚下。
回到上海的素芬面臨著更加困苦的生活,為了販米差點死在日本人的刺刀下。日本軍隊在戰場上節節敗退,他們開始了最後的瘋狂,紫綸慘死在慰安所里。家祺終於答應曼秋去接近奧平,為了一份漢奸的名單,曼秋犧牲,家祺被抓,更因為失去了曼秋這個唯一的證人,家祺將難逃“漢奸”的厄運。
抗戰勝利了,溫漢仁進了監獄。張忠良作為特派員風風光光地回到了上海,在成功接受了溫的逆產後,張忠良與何文艷苟合了。為了達到獨占忠良的目的,何幾次破壞忠良和麗珍的婚事。並將素芬招進溫公館當女傭,終於在一次宴會上,素芬認出了忠良,徹底明白之前老龔帶來的種種託辭甚至死訊都是他們一手策劃的,她的忠良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原來這個世界上真的有比死更可怕的事情。萬念俱灰的素芬縱身跳入了滔滔江水中。眾叛親離的張忠良也得到了他應有的懲罰,應驗了當初的誓言:離開你就是離開我自己。
那滾滾而去的江水向人們講述著一個令人嘆息的故事,它淺唱低吟著: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淮劇
基本資料
劇名:一江春水向東流
編劇:袁連成 卞懷遠
作曲:宋吉華 張維俊
藝術總監:陳曉蓮
藝術監督:王東成 盛美開
陳芳飾演王麗珍
![淮劇《一江春水向東流》 淮劇《一江春水向東流》](/img/4/147/cGcq5SN1UmN5AjN2MTM1IDNkVDO2gTOilDOwQ2LptWa3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劇情介紹
力至今仍閃現著光芒。此劇通過張忠良從一個熱血青年直至走向沉淪的這一過程,揭示了人在命運軌跡中的不斷選擇,故事可看性很強。
張忠良原為上海某職工夜校的一名教師, “淞滬抗戰”時,他帶領著“上海抗日宣傳抗日、募集錢款,當十九路軍撤離戰場時,又毅然告別年邁的母親和新婚的妻子,要前線抗日。此時正遇同窗好友王麗珍,麗珍邀忠良一起去陪都重慶避難,尋找機會發展事業。遭到一腔報國熱情的張忠良斷然拒絕,二人分道揚鑣各奔東西。然而,隨著“國軍”的節節散退,歷盡磨難、潦倒不堪的張抵達“陪都”重慶沿街行乞之時,不期遇見昔日的同窗好友麗珍。
王公館一派燈火輝煌,映照著光彩嫵媚的王麗珍,審時度勢婉言相勸,款款柔情時而帶嗔含怨,時而循循善誘,終於面對冷酷的現實,飽嘗艱辛的張忠良放棄了曾經的抱負理想,依附於麗珍,對人生做了另番擇抉,由此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抗戰勝利後,已成為“新權貴”的張忠良搖身一變,又成了“國民政府”派往上海的“接受大員”、自以為“憑著自己的奮鬥終於有了今天,“躊躇滿志”的張忠良榮歸故里,風光無限。但他也有剪不斷理還亂的煩惱。他舍不下使他脫離困苦躋身上流,榮華風光的嫵媚又柔情的麗珍,又難於擺脫何文艷的糾纏,又愧對淪為女傭的結髮之妻素芬…… 麗珍又豈能容下這樣一個背叛自己,到上海瞞著自己接收個何文艷,一片深情輕拋,一腔心血空耗,她反手給了張忠良下記響亮的耳光頭也不回地走下台去。素芬苦等八年盼回不認結髮之妻的張忠良,悲憤地投了黃浦江,張忠良飲彈自盡。
本劇,給人們留下了人生、命運、成敗的深層思索。
唱詞
演唱:陳芳等
作詞:袁連成 卞懷遠
作曲:宋吉華 張維俊
藝術總監:陳曉蓮
藝術監督:王東成 盛美開
孤舟偏要渡銀河
麗 珍:愛情啊愛情是什麼?
猶如那酸甜苦辣酒一壺。
龐浩公有錢有勢喜歡我, (點擊查看動畫↘)
孤舟偏要渡銀河
![孤舟偏要渡銀河 孤舟偏要渡銀河](/img/c/bd6/cGcq5yNyEWNzMDOkFGO4ETMmdzNzIWMxATMmlzLptWa3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我卻是佯裝歡笑強附和。
張忠良無情無意拒絕我,
我卻是孤舟偏要渡銀河。
明知紅塵覓愛苦,
不做落葉任飄零。
今日重逢豈錯過?
好事尚需慢慢磨,
慢慢磨。
不朽的典故
麗 珍:愛是月下坎坷的小路,
愛是書中不朽的典故
![愛是書中不朽的典故 愛是書中不朽的典故](/img/b/0fd/cGcq5SM1MGMzETYjNWO3QGOxAzN4EWYyEjMkVzLptWa3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愛是船頭無盡的長河。(點擊查看動畫↘)
愛是書中不朽的典故,
愛是夢裡甜蜜的南柯。
愛是風前搖曳的花朵,
愛是田間不落的牧歌。
心中有愛鵲橋不會斷,
心中有情銀河泛清波。
滾滾紅塵
人生在世求什麼
榮華富貴誰不謀
活它個百年也是短
莫讓時光任磋跎
滾滾紅塵
![滾滾紅塵 滾滾紅塵](/img/b/1cc/cGcq5iYwkjYxUDMiZzM4UmMxETY3czNiN2YyczLptWa3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激流險灘當轉舵
後退一步前途寬
從此後
滾滾紅塵我作伴
可知我
愛你多年的心一顆
我雖是個弱女子
大千世界任漂浮
我卻是真心的喜歡
託付終身不糊塗
你是那發霉變味
膽小如鼠
裹著小腳的老太婆
真正的愛
是生命中曾經擁有過
決非那捆綁一生任折磨王小姐
淮劇中的王麗珍
![淮劇中的王麗珍 淮劇中的王麗珍](/img/0/385/cGcq5iYzQzN0M2YkVTNwkjNzgTO0YGMxEWNzQ2LptWa3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你為何如此愛上我
喜歡喜歡
固執地喜歡
忠良
我有金碧輝煌的王公館
我有前呼後擁的仆與奴
我有財富
我有門路
我漂在陪都遊刃有餘
只要你跟著我
峰迴路轉幸福多
進商界 進官府
任我乾爹細籌謀
一帆風順無坎坷
功名利祿享不完
享不完
相關劇評
電影
傷逝-寫給麗珍 by:棲寒
關於一江春水的故事,最早的印象要數從家裡翻出的一本小連環畫,是四十年代的老電影畫面。當時很小很小,只拿它做故事書看,也不懂得人生的悲歡與無奈,以至於後來對情節都有些淡忘,只記得是“關於一個男人和三個女人的故事”。
認真看老電影是在國中的時候,白楊、陶金、舒繡文、上官雲珠……隔著年代的黑白印象。分明當初是不喜歡麗珍的,從相貌上、性格上,她都並不那么令人喜歡(當然我不是說舒繡文老師的演技不好,在老電影中,麗珍本就是以一個非正面形象出現的),電影中的素芬很美,很善良,身世遭遇也很讓人憐惜,可以毫不猶豫地說,那個經典的版本里,素芬比麗珍要可愛上許多。
淮劇
淮劇版的出現讓我感到很驚訝,不明白省淮為什麼要採用這樣一個和傳統戲曲表演形式比較難以融合的題材,尤其是得知陳芳要在裡面扮演麗珍時更是驚訝,因為就我個人來說,是不希望芳去演心目中那個“壞女人”的,雖然我太了解芳的演戲天賦,她完全有能力把任何一種性格塑造得真實可感,但還是很不希望,只因她在我心中太純、太美……不容任何假惡醜去玷污。
驕橫、跋扈、嫉妒……無數次地想像,直到戲友從網上發來各版的劇照,直到珍貴的影像寄到我手中(特此感謝淮芳論壇斑竹,聽說此影像資料 十分罕見,就連省淮也只是該劇主要演員才有),竟然漸漸開始發現,這個麗珍,和原版裡面形象迥異,她那么美,美得奪目,雖是戲分不多,卻儼然全劇最光彩最有個性的人物。她高傲卻不傲慢,八面玲瓏卻不隨波逐流;她身處繁華場中,卻有一顆最純真的追求幸福和真愛的心,而這一點,又和芳從前塑造的那些女子何其相似!
麗珍第一次亮相時張忠良正當血氣方剛,迫不及待要上前線去和鬼子打仗,對於麗珍的好言相勸,他並未放在心上。他一心惦記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張的心是好的,這點不可否認,但從當時的現狀看,上前線確是不明智的選擇。麗珍並非不愛國,她只是太明白“識時務者為俊傑”的道理,也深知在這樣不可逆轉的戰亂形勢下,她一個小女子所能做的,也只有“獨善其身”而已,也許,你可以認為她不高尚,但卻不得不承認她的明智,麗珍並不是一個完人,也許也正因為此,她才顯得那么近、那么真實。
審時度勢
![審時度勢 審時度勢](/img/c/4e7/cGcq5yMyE2MxEjNlBjZmJ2YlRWOyYjYjNDOlRzLptWa3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點擊查看動畫)
比較
與電影不同,這裡的麗珍,與張是同窗好友的情分,在那個年代,一個富家女子,竟有膽量走進學校,與男子同習新文化,由此細節,也可看出麗珍是一個有個性更有才華實力的人,她要去重慶開闢新的事業,大方而直接地向張表達了自己對他才幹的欣賞,卻在那句“我喜歡你”時,輕輕走上去拉住張的胳膊,聲音驟然溫柔而又有些羞澀地低了下去,不知為什麼,一剎那心裡竟浮現出藍齊:女兒家說心事全仗膽大,為幸福顧不得羞羞答答~
而書生意氣十足的張卻不為此所動,加上後來何文艷一番冷嘲熱諷,更是令張堅定了上前線的念頭,但是,何文艷有一句話說得很對:論長相、論文化,我表姐哪一點比不上她喲!這話雖帶不友善,卻也是實話,麗珍的心中,定也曾如此想過,所以,她才會有些委屈的低下頭去。張的拒絕,一定很傷她的心吧,一句“張忠良,你……你會後悔的!”看似指責,卻包含了多少不甘與不捨,戲裡未加渲染,仔細品味,卻是餘味無窮。
不大喜歡戲裡的素芬,是的,她很苦,也很善良,但戲裡渲染太多,反而讓人覺得拖沓。以至於看完全劇以後,印象不深,或者說,印象單調。偶爾在網上被問及素芬是個什麼形象,考慮良久,說:訴不完的苦與相思,僅此而已。
麗珍的第二次出場也極有特點,悠悠的歌聲從幕後傳出,真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醉里唱出,更透出麗珍內心的淒涼,重慶的這幾年,麗珍憑自己的過人姿色與交際能力,依舊過著上層社會的豪華生活,但她的內心,卻定是越發孤獨。這四句唱,並非單純的淮劇聲腔,想來芳的老歌,定也唱得十分好吧~~ 張的一句“老成!”使麗珍一驚,多么熟悉的聲音啊!她停下腳步,回身細細打量,立刻便認出了那個令她愛過也心痛過的人,她驚呼他的名字,接著便是一陣眩暈,是酒力發作、是狂喜、還是驚訝於他的潦倒境遇,說不清,也許,這便叫做百感交集吧。
接下來是我最喜歡的一場戲,浪漫的西洋樂曲、浪漫的舞台,一束幽藍的燈光打在喝著酒的麗珍身上,她邊歌邊舞,顧盼有神,好難得好難得,能看到這樣開朗活潑快樂的麗珍,好希望好希望,她永遠都可以這么快樂下去……
愛情啊愛情是什麼
猶如那酸甜苦辣酒一壺
龐浩公有錢有勢喜歡我
我卻是佯裝歡笑強附和
張忠良無情無意拒絕我
我卻是孤舟偏要渡銀河
明知紅塵覓愛苦
不做落葉任飄零
今日重逢豈錯過
好事尚需慢慢磨
慢慢磨
久歷歌舞風月之場的交際花麗珍,對愛情的體驗與感知不可謂不深矣!正因為此,她才會把自己的真愛看得那樣珍貴。她不像何文艷,會為了利益不惜一切代價,對於權貴的態度,她是“佯裝歡笑強附和”,她的內心,一直惦念著當年那個“同窗好友”、那個固執的不聽她好言相勸的人,她“孤舟偏要渡銀河”,這是一種怎樣的孤傲與執著啊!“明知紅塵覓愛苦,不做落葉任漂浮”,如果說之前,我對編劇的意圖、麗珍的形象定位還有所猜測的話,那么到了這裡,我再沒有任何疑惑,因為麗珍的形象,已經那么鮮活地立在了舞台上,好一個有個性的女子,好一個麗珍!
“孤舟偏要渡銀河”是全劇中我最喜歡的一段,但聽說後來刪掉了,真是惋惜得很~~同時,贊一下省淮的樂隊,在游上林等傳統戲裡,是悠揚婉轉的民樂合奏,而這一段的伴奏,卻是地地道道的西洋樂伴奏,完全聽不出任何紕漏,這樣高素質的樂隊,真的不多見了。
性格
後面的對話,也很能見麗珍的性格,她雖愛張,卻不似傳統女性一般,低聲下氣,唯唯諾諾,她先是讚揚張的風度氣質“重慶無人能比”,又揶揄說是“人靠衣裝”,迎著張心虛的目光,她故意舊事重提,“我早就說過,你會後悔的,忠良,我沒有說錯吧!”不愧是交際花的口才,在張執意要回上海時,她半是認真半是揶揄地分析了上海的形勢:你如今回去只有死路一條。接著又一步步深入,讓張明白當初的莽撞,“理想與現實差之千里,可理想與地獄卻只一步之遙啊!”可看出,張在此時已是方寸大亂,忙不迭扯開話題,問麗珍過得可好,麗珍笑道:“國家有難,絕非我一個小女子所能承擔……在你老同學衝鋒陷陣的這幾年裡,我也就擁有了這一切……忠良,要我們這些手無寸鐵的老百姓上前線,那國民政府幹什麼,那些拿著軍餉、吃著皇糧的國軍又乾什麼?人哪,決不能意氣用事,逞一時之勇而留下終身遺恨哪!”當然了,這番話顯得國民政府很無能,個人來說是不怎么認同的,國民政府在抗戰,或者說治國方面的成績,其實遠高過我們在大多官方書本中看到的那樣。但戲者戲也,不必過於追究,不可否認的是,這番話是使張轉變的關鍵,如他自己所說“似傾盆大雨當頭潑”。在張的內心苦苦掙扎的同時,麗珍卻是悠閒的斟酒、點上一支煙,迷醉的氣氛隨著煙霧彌散開來,她看出了他的掙扎,她知道,自己離目標已經不遠,於是,她用熾熱的愛展開了又一輪的攻勢。“愛是月下坎坷的小路(這句的調子聽上去好親切,想到映雪的“又是一度春光美”,還有玉蓮的“願你長一雙好慧眼”),愛是船頭無盡的長河,愛是書中不朽的典故,愛是夢裡甜蜜的南柯,愛是田間不落的牧歌……”多么浪漫的比喻,雖然她也說過“猶如那酸甜苦辣酒一壺”,但她的內心,還是有著這么美好的憧憬,是虛言、是實話?是為了得到忠良所採取的策略、還是內心深處情感的無意中流露,也許,麗珍自己都分不清楚了。(點擊↓查看動畫)
多少深意在那回眸一顧
![多少深意在那回眸一顧 多少深意在那回眸一顧](/img/3/b77/cGcq5iZjFjYjFzMiljZyUmZ0MmYkVGN1UjZiR2LptWa3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可以說,面對這樣的麗珍,任何男人都會動心的吧,雖然,張後來也有過一剎那的猶豫,可面對那一聲深情的“忠良,叫我麗珍!”和那一個熱烈的擁抱,他也不禁心意動搖。至於後面的“你就忍心看我人老珠黃,老死在閨中嗎?”和關於幫助張飛黃騰達、不攔阻他尋找家人的諾言,可以看作是麗珍的小小心計,她很聰明,知道他在擔心什麼,也知道他想要的是什麼,終於終於,她成功了,張抱住了她,留下來和她在一起了,她最後離開時的回眸一笑里,包含了多少深意,高傲、欣喜……可我,卻不禁有些失落了,那不是她的良人,苦苦追求了這么久,卻未看透那個男人的內心,最終仍不免黯然神傷。也許,麗珍真正所愛的,只是當年同窗時那個有才幹有抱負的青年,也許,愛本身就是一種錯覺呢……
接下來的戲很長一段沒有麗珍,大段大段素芬的戲,在我看來,素芬的戲感動人之處也並非沒有,山城旅社那一場戲,澄礦配合得很好,把素芬對於丈夫的深切盼望和張忠良矛盾微妙的心情表現得很到位,其實,若編劇能把其他地方素芬的戲改一改(比如江邊盼夫那段,完全可以壓縮,最後跳江前的那段,也顯過長。更何況,若是如她所唱,她已經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死後老老小小不易生存,在此種情況下還要去自盡,便顯得太無責任感,是誰說的,死去,其實比活著更容易一些~~),她也可以是一個塑造得很成功的人物,期待,復排的時候能夠考慮到這些。
(點擊↓查看動畫)溫公館禮堂婚禮的一場戲,我也極喜歡,據說,電影版的這一場戲是經典中的經典,多次在學此專業的學生課堂上作為教材播放。而淮劇版的燈光舞美等諸多元素,在這場戲中也結合得很完美,很西洋化的音樂,一對對貴族男女在其中翩翩起舞,而麗珍,一身婚紗,眾星捧月一般站在舞池的正中央,笑得那么溫柔,滿心滿眼都沉浸在喜悅中。可以說,若不是何文艷的一手導演,若不是素芬的出現,這將是一個上層社會裡很平常很隆重的婚禮,她在今夜之後,也將成為一個柔情而幸福的妻子,不幸的是,她在這婚禮上傷得太深,幾年來苦心織就的夢想化為了泡影,一切的一切,只緣她未想到張已變成了那樣卑鄙的小人。在素芬出現時,她尚看重自己新婚的“丈夫”,怒不可遏地質問這個不速之客、這個突兀的拉住她丈夫的女人,直到何文艷把張所作的醜事全部抖出,麗珍終於承受不住這來得太快的打擊,她扯下頭上的裝飾,跌跌撞撞、傷心欲絕……但,麗珍終究是麗珍,她很快抑制住了內心的悲傷與憤怒,冷冷地問張: “你還愛不愛我?”為了利益和地位的張諂媚的答“愛,我永遠愛你……”只是麗珍終於看透了他的內心,不再相信他的謊言,一陣大笑後就是反手一記響亮的耳光:“滾!”之後便頭也不回地走下台去。
一陣縱聲大笑後反手一記耳光&#39
![一陣縱聲大笑後反手一記耳光&#39 一陣縱聲大笑後反手一記耳光&#39](/img/f/08f/cGcq5CMzUmYhdzNzUzMjR2YmRjNxUTZhFWNyI2LptWa3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