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雜丁自然村隸屬於白濟汛鄉碧羅村民委員會,屬於山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雜丁自然村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白濟汛鄉碧羅村民委員會
- 面積:3.47 km
- 氣候條件:年平均氣溫14.4℃,年降水量1121.6毫米
- 人口數量:200人
王雜丁自然村隸屬於白濟汛鄉碧羅村民委員會,屬於山區。
王雜丁自然村隸屬於白濟汛鄉碧羅村民委員會,屬於山區。村情概況位於鄉西北邊,距離村委會1.00 公里,距離鄉政府駐地17.50公里。國土面積3.47平方公里,海拔1,740.00米,年平均氣溫14.40 ℃,年降水量1,1...
黃土嘴自然村位於一小山咀下,南有傅橋港,背靠竹山,村西有座土地廟,通往鎮村公路穿村而過。歐陽氏宗譜載,歐陽耀直、歐陽耀光兩兄弟於明末清初從廟前下灣陽家遷此。傳說,歐陽氏兄弟遷來後人丁欠旺,幾代都有寡婦,怎么辦?族們一合計,提議求助風水先生,先生一看便說,你們看,村西邊是前虎山,猶如餓虎撲...
全村有12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1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2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2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2個自然村已通行動電話;沒有自然村通路燈。有1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3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
福建省龍巖市武平縣十方鎮高梧村下轄的一個自然村。又名黃栢自然村。地理位置 該村位於十方鎮高梧村,十方至武東、中堡的公路穿村而過。公路未開通以前,這兒有石砌路右越金雞嶺,左去陳埔、六甲、中堡、上杭等處,是武東南的要衝之地。不居黃姓人 黃柏之黃,與六甲大洋田黃氏族人的姓氏有很深的淵源,據黃...
翁丁村,雲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鄉下轄自然村,中國傳統村落,位於滄源佤族自治縣西南部,村域面積6.3平方千米。翁丁村是中國佤族歷史文化和傳統建築保留最完整的原生態村落,“翁丁”在佤語中的意思是雲霧繚繞的地方,又有高山白雲湖之靈秀的意思。翁丁大寨坐北朝南,整個寨子形似大椅子,周邊...
世喬村是一個自然村,位於湛江市麻章區湖光鎮政府西南,雷州半島東面沿海,靠近廣東海洋大學、華南熱帶植物研究所、湖光岩風景旅遊勝地。。有多條小村組成分別是內房園、鵝頭、新屋、中村、後籠等。村委管理區,學校,文化中心在中村。以農業為主對蝦養殖、淡水魚養殖、發財樹、火龍果、桉樹、富貴竹。大部份以種富貴竹...
丁門口村位於偃師市西部的一個自然村。其東2500米與西蔡莊村以溝為極,西1000米與趙坡村以溝為限,南3500米與首陽山鎮以嶺為界,北600米與孟津縣以溝為線。村域面積3734畝,村莊面積710畝,耕地面積3024畝。全村670戶2700人,男1310人,女1390人。 丁門口村東西北三面皆溝,且與孟津縣頂對,故曰頂孟溝,...
建議從泗州、華泉這邊走,可以直接開到很近山頂的張家、楊家或半山腰的方桿竹(自然村),當然,你也可以從山腳爬起,更具挑戰性喔,所以,從華泉這邊上,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捷徑(如上),另一種是挑戰方式從山腳開始爬。另外從華泉這邊上風景更險峻更美妙,比從光明那邊上好多了。不論你採取那種方式,險峻...
2007年10月,經河南省政府批准成立鄭州航空港區管理委員會,為鄭州市政府派出機構,先後2次代管新鄭市薛店鎮、孟莊鎮和龍王鄉,共32個村民委員會,42個自然村;代管中牟縣張莊鎮和三官廟鎮,共10個村民委員會,20個自然村。2010年10月24日,經國務院批准成立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被河南省政府命名為省級產業集聚區。
1984年5月,政社分設,改公社建制為鄉鎮建制。全縣設14個鄉、3個鎮,下轄225個村,762個居民組(自然村)。2015年06月28日,陝西省人民政府入口網站發布《陝西省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公告》中顯示撤銷永壽縣監軍鎮,設立監軍街道;撤銷永太鎮,併入渠子鎮;撤銷儀井鎮,併入店頭鎮;撤銷御駕宮鎮,併入馬坊鎮;撤銷...
“崮山後社區”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平度城北約十公里處,因社區的前面是海拔200多米的崮山而得名。社區自西向東有:丁家村、臧家村、西鄭家村、河窪村、韓家村、王家村六個自然村組成,總計常住人口約5000人。六村房屋連線緊密,所以自古就有崮山六村是一家的說法。地理環境 崮山的山 崮山後社區被群山環抱。南面...
相傳風水形如臥地梅花,能目目發芽,創鄉必聚,人丁興旺。自明清兩代以來,雖歷經離亂遷界,人口繁衍仍增長迅猛,據《海陽縣誌》所載,最遲至清末光緒年間,已形成黃厝尾、堤邊、王厝隴、高園、新鄉、墩上、隴仔、內畔、後巷、橋頭、東厝、洋東、蔡厝頭、田邊、張厝尾、下園、花樓、下吳總共十八個自然村...
輝山村名380於戶,總人口1200多人,其中:南區400於人,北區800於人,由丁、於、王、劉、胡、張等姓氏組成。輝山村 輝山村位於輝山崮東側、汶河之畔,地屬沂南縣張莊鎮,是張莊鎮最東北角的一座村落,距沂南縣城3公里。輝山村由後輝山和中輝山兩個自然村組成,迎賓大道貫穿其中,大道南北各一社區。汶河以西有一座...
另據,清光緒《永嘉縣誌》載:清代溫州衛右營游擊所在茅竹嶺寨建有牌樓,使之東麓一村牌樓下,後來諧音改為白樓下,沿用至今。解放前後初期屬永嘉縣濱江鄉,永新鄉,公社化時永新管理區,龍灣公社,龍灣區成立後為龍灣鎮,行政區劃調整後為瑤溪鎮瑤溪街道。茅竹嶺處於狀元街道茅竹橋(自然村)東面與瑤溪街道白樓下村...
【筆咀沖】Bǐzuǐchōng 村建沖內,因沖內山咀似筆尖,故名筆咀沖。【肖家屋場】Xiāojiāwūchǎng 【珍美塘】Zhēnměitáng 此系片村,以珍美塘自然村而名。【兵乾村】Bīnggàn cūn 位於長青鄉東南部。與長碧、竹山、萬豐、梅木及白果紫樓等5個村交界。距鄉機關駐地7公里。有公路通033縣道。新橋...
王特選生活在300年前的康乾盛世,品格高雅,博學多才,他的所見所記,特別是以詩文描述漢司隸校尉蓋寬饒死後葬在蓋村一事,應當是真實可信的。”世事變遷,千年古村蓋村現分為西蓋村、東蓋村、後蓋村,隸屬於滕州市濱湖鎮。1957年之前,這三個村隸屬於鳧山縣。後蓋村是在1944年之後逐漸形成的自然村,過去人們...
全鄉轄行政村22個,自然村119個,生產隊206個。全鄉總人口8587人(2017年),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06人。人口民族 2003年舒橋鄉人口和經濟狀況 8587人(2017年)。經濟 舒橋鄉位於青田的西部,近鄰麗水,地理環境適宜,是青田縣的農業大鄉。全鄉主要的經濟作物有蠶豌豆、鮮玉米、柑桔、茶葉、西瓜等。2003年,實現...
民國6年(1917),南砂林氏又於頭沖河瀕臨出海口的濱海沙灘上創村,取名“敬業里”,民國11年(1922)8月2日,因遭颱風海潮襲擊,房屋掃蕩殆盡,僅仔幾十根石柱直指蒼天,故名石丁,現稱石丁村。明德、石丁、寨內、大洲、溝內、四份等自然村都隸屬南砂鄉,1954年從南砂鄉劃出,與南畔洲合稱新聯鄉。1961...
(二)丁莊組 該自然村原有丁、王、吳三大姓老戶人家,因丁姓人家由村南新城來此居住最早,故名丁家莊。1949年有耕地1100畝,村民22戶,127口人。1958年-搞“一平二調”時,把部分土地劃撥給了鄰村。2010年有耕地840畝,村民100戶,460口人。丁姓人家一支三門,屬“渭北十八戶丁家”之一,與車門丁、灣里...
廣州市白雲區鐘落潭鎮鐘落潭村的聯合莊,有100多戶約450人講潮汕話,花都區花東鎮有4個村以潮汕話為主要方言。粵北 清遠市清城區(少數),英德市浛洸鎮的華壩、花管灘、魚咀壩3個自然村的人口原籍潮汕,現內部仍使用潮州話;連州市九陂鎮風衝口村及保全鎮程下坪村部分人使用潮州話,使用人口500多人。韶關...
開放的丁河鎮歡迎您來投資經商辦企業!好客的丁河人,誠邀您來共謀經濟發展大計!丁河村 丁河村位於塘棲南部,南臨丁山河洋,北靠西苑村。水陸交通便利,素稱“江南魚米之鄉”。現在的丁河村是由丁河、朱家角兩個村合併而成,下轄10個自然村,22個村民小組,全村總面積1201畝。常住人口2548人,總戶數806戶,有112...
經過考古發掘,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朱寨鎮三河村白莊自然村台家寺遺址位,是商代早中期淮河流域的高等級聚落。確定了以台家寺遺址為代表的淮河流域的商文化屬於中原商文化系統。研究機構 中國殷商文化學會理事會名單 會長 王宇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博導)常務副會長 李 民(鄭州大學殷商文化研究所所長、...
410184202:~201高夏村 ~202墳後呂村 ~203棗陳村 ~204苗莊村 ~205東王馬村 ~206王家莊村 ~207灣左村 ~208劉店村 ~209八千村 ~210河南王村 ~211呂槐村 ~212丁莊村 ~213雙樓村 ~214君趙村 ~215小合莊村 ~216小李莊村 ~217香爐朱村 ~218花園村 ~219沙張村 ~220路莊村 ~221二郎店...
錢圩為水網地區,縣、鄉兩級20多條骨幹河道構成了水上交通網路。舊時陸路交通閉塞,1961年築金張公路支線,在雙圩、塔港、東圩3個村過境,水陸交通暢通。歷史上是血吸蟲病重感染區,全鄉患者達11182人,幾占總人口的80%。解放後,採取防治結合,消滅了血吸蟲病。錢圩鄉首創以自然村為單位,集中糞坑,搭棚加蓋,...
來佛寺,位於南陽社旗縣丁莊鄉安莊村委張莊自然村東北200米,苗丁路與安程路交叉口南190米處。據碑文記載,始建於隋唐時期,重建於1976年。來佛寺,大殿兩側有兩個橢圓形花壇,壇內奇花異草、滿院幽香,大殿東側金剛館內,供奉有釋海慶法師金剛不腐之體,端坐如初,體膚完好無損,為打坐誦經狀,栩栩如生,...
後王圈王姓過河東形成王海子地段,韓祠以西一部分與韓家交情不錯的原居戶仍沿用韓圈名,演變成三家旗號,但依然築成一村,混居一塊沒有界線,自古團結對外,分則力衰,合則力強。解放後的說法是三個自然村,還發了三塊石碑,三塊石碑背面簡史沒一個是正確的,進一步造成意識形態混亂。鑒於此,對於梳理村莊歷史...
林氏家廟崇燕堂:始建於明朝,址在東庵村路下自然村,祀奉著開基始祖“大用公”夫婦神主和其七子之神位,至今保存完好。祠堂前原有一組旗桿石,現僅存底座。據稱開路下祖之時,請一位“三元地理大師”經過幾年尋龍找穴,發現丹山(灶山)下脈,俗名叫“龍臍下脈”、“龍臍乾方。水從東南巽方而出,從乾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