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人物考證,武藝,容貌,被害,
人物生平
王阿從出身貧苦,幼年父母,深受地主官吏的欺壓,因行巫治病,被稱為“囊仙”(布依語“仙姑”);南籠農民起義另一領袖韋朝元與之聯絡,借行醫聚眾,於清嘉慶二年(公元1797年)在南籠發動反清農民起義,被擁為領袖,稱“皇仙娘娘”;義軍湧向普坪,縱火焚燒地主莊園,高喊“霧騰騰,燒普坪,南籠吃早飯,殺上雲南城”等口號,攻下普坪後,直取興義府城(即今安龍縣城),義軍人多勢眾,嚇得知府曹廷奎撞牆自殺。
“南籠起義”的烽火震驚朝野,清廷緊急在雲貴和兩廣調兵遣將,聚集了近萬大軍進行圍剿。同時,南籠各地的地主在清廷重金誘惑下相繼組建了39支地主武裝,配合清軍鎮壓義軍。王、韋二人組織起義軍英勇反擊,但雙方力量過於懸殊,起義軍不斷收縮兵力,最後退到南籠府據守;王、韋二人一面在洞灑、當丈兩地加緊修築木城,加強指揮中心的防禦,一面抽調兵力到普安、捧乍等地進行增援。
八月十五日,清軍和各路地主武裝推進到洞灑和當丈,起義軍在王、韋的指揮下,揮舞大刀、長矛、梭鏢同清軍進行殊死搏鬥。清軍仗著人多勢眾,武器精良,攻陷了洞灑、當丈的義軍營寨。戰鬥十分慘烈,戰場上血流成河,屍體堆積如山;在木城被攻破時,義軍將士臨死不屈,點火自焚,王囊仙和韋朝元受傷後被俘,與王化明、韋抱堵共四名義軍首領被押解到京城凌遲處死,其餘大小首領及義軍被勒保就地“全行斬決”;義軍村寨成片成片變成廢墟,白骨隨處可見,百業凋蔽;此後,嘉慶清廷將南籠改名為興義府,把義軍的各式武器運往貴陽,鑄成一根大鐵柱,樹立於貴陽甲秀樓旁。
人物考證
武藝
在《興義府志》中記述見到她在女將環侍下指揮攻城;在《中國少數民族文化大辭典》中稱她自幼習武,近年國內研究文章也說她臨陣作戰,奮勇當先;以一個青年女子行走江湖,又能組織武裝起事,會武藝應是可能的。但她的主要作用應是用宗教發動民眾,鼓舞士氣與堅定信心,在此點上上法國青年女英雄貞德有相似之處。
容貌
被害
在《興府縣誌》內則稱王囊仙是被郡人馬韜與張定邦,劉紫玉等共擒,近年周春元在《貴州古代史》中有關南籠布依族起義的的專著中則有不同說法:稱當勒保圍攻洞灑時,王囊仙奮勇當先,指揮義軍,包圍勒保軍。在王囊仙痛擊下,清軍大敗,勒保幾乎被擒,倉皇撤退。但義軍放鬆了警惕,以致當夜被勒保偷襲得手,“王,韋夢中驚醒,衣不及衣,赤身接戰”,結果王囊仙被土司龍躍之妹所擒(原文引自《興仁縣誌》。
王囊仙被擒後檻送北京,清廷將她鐐銬加身,緊鎖囚車中,用重兵押送,還下令她經過各州縣的知府,知縣連同當地武官必需“親身接替受解,以貼慎重”。她每進出一省,總督,布政使還必需專摺奏明她進出的日期及交接地點,可見對她的重視(見河南布政使吳璥十一月初四日《王囊仙過境日期專折》與直隸總督梁肯堂的《王囊仙入境日期專折》。
民間傳說《南籠兵反歌》中說她是在京城用五馬分屍的酷刑處死,此說法似不可信,因清朝己無此刑,即或在邊遠地區會有法外施刑,在京城必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