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913年8月2日出生於湖南省東安縣。1934年,畢業於長沙雅禮中學,畢業後考入北平
燕京大學 歷史系,師從著名歷史學家
洪煨蓮 (洪業)、
鄧之誠 、顧頡剛諸大師,從此開始了漫長的歷史研究之路。當時,王锺翰深受
洪煨蓮 提出的“把漢學中心搶回到北京來”這一口號的薰染和影響,開始自覺地思索自己的人生道路和學術方向,努力將它與國家、民族的命運聯繫起來,並決心專攻清史,研究東北地區的歷史,以恢復歷史的真相,粉碎某些別有用心的日本學者假借歷史掠奪中國領土,分裂中國的陰謀。
大學時期的王鐘翰
1938年、1940年,他分別獲得北平
燕京大學 歷史系學士和碩士,他的大學畢業論文《清三通之研究》及碩士論文《清代則例及其與政法關係之研究》就是出於愛國義憤和弘揚民族學術文化為己任而撰寫的。
1946年,赴美國
哈佛大學 進修兩年。在哈佛,不受嗟來之碩士,向世人展示了中國人的錚錚鐵骨精神。回國後,在
燕京大學 歷史系任副
教授 ,兼任
哈佛燕京學社 引得編纂處代副主任。
1956年,王鐘翰發表《滿族在努爾哈齊時代的社會經濟形態》和《皇太極時代滿族向封建制的過渡》兩文,基本理清了滿族入關前的社會發展過程,在學界產生很大影響。王鐘翰的治學方法也由單純考據上升到理論與分析相結合,達到新的境界。
1957年,他的第一本論文集《清史雜考》面世,代表著當時中國清史研究的最高水平。七十年代,他參與點校《清史稿》,獨力點校《清史列傳》,凡400餘萬言。65歲之後,王鐘翰撰寫論文近百篇,多篇被譯成英、德、意、日等國文字,刊於《清史問題》、《當代滿洲》、《東亞史研究》等雜誌。擔任《滿族簡史》定稿通纂,主編《中國民族史》、《四庫禁毀書叢刊》等書。經其整理點校的清史、滿族史典籍達上千萬字。其中,《清史新考》、《清史續考》、《清史余考》三部論文集,凡百萬言,視野覆蓋了清史、滿族史研究的各個領域,成為清史、滿族史研究領域不可多得的力作。
所任職務 2007年12月12日,王鐘翰去世,享年95歲。
研究領域 歷史學與清史、滿族史。
主要論著 論文集:《辨紀曉嵐手書簡明目錄》《清世宗奪嫡考實》《
胤禛 西征紀實》《滿族在努爾哈齊時代的社會經濟形態》《皇太極時代滿族向封建制的過渡》以及《清史雜考》《清史新考》《清史續考》《清史余考》等。
王鐘翰著《清史余考》
參與點校:《清史稿》。
獨立點校:《清史列傳》。
對《滿族簡史》進行定稿通纂。
出版圖書
作者名稱:王鐘翰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2015年1月
《二十五史說略》是2015年1月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鐘翰、安平秋。
所獲榮譽 《滿族簡史》《清史新考》獲國家級著作優秀獎、日本滿州學協會個人著作成果優秀獎;
王鐘翰著《中國民族史》
《中國民族史》獲1995年中國圖書獎。
1997年獲
中國人民大學 吳玉章獎金歷史學一等獎,同年獲上海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
2007年獲國家民委突出貢獻專家獎。
學術履歷 1948—1949年,王鐘翰撰就《清世宗奪嫡考實》及其姊妹篇《
胤禛 西征紀實》,其中前文雖基本觀點與
孟森 先生相同,但引用材料和研究方法不完全一樣。另外,
孟森 先生把奪嫡與殺
年羹堯 、殺
隆科多 、收拾他的兄弟們這幾件事分開講,而王锺翰則認為這幾件事都是互相聯繫的,不是孤立的,這就在孟森研究的基礎上,將
雍正 即位一案的研究提升到新的水平,並在清史研究領域一鳴驚人。
王鐘翰
新中國成立後,於1952年實行院系調整,王锺翰調入新成立的中央民族學院,主要研究滿族史。從此,他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以新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武裝自己,指導自己的科研實踐活動。這就使他成為中國老一輩學者中較早利用
歷史唯物論 研究少數民族歷史的學者之一。
1956年,王鐘翰發表《滿族在努爾哈齊時代的社會經濟形態》和《皇太極時代滿族向封建制的過渡》兩文,對史學界某些學者持有的滿族在努爾哈齊時代處於氏族社會末期的家長奴役制階段的觀點提出了質疑,認為滿族在努爾哈齊時代已到了奴隸制階段,入關前已向農奴制過渡;皇太極時期是滿族社會從奴隸制生產關係過渡到封建制生產關係的一個急劇而又十分複雜的重要階段。此後,他還有《清初
旗地 性質初探》一文認為,一般旗地從1644年
清軍入關 之際起,已經走上以地主土地所有制為主導形式的地主經濟的道路,到了18世紀下半期,皇莊和王莊幾乎全部都被納入與一般旗地性質相同的地主經濟範圍之內。
1957年,王锺翰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論文集《清史雜考》,該書由
人民出版社 出版,集中收錄了他1948年以來的論文8篇、附錄2篇,凡30萬字,代表著中國當時清史研究的最高水平。不過,在此後的“整風反右”、“
文化大革命 ”中,王鐘翰雖都受到嚴重衝擊,失去了發表著述的權利,但他仍在暗中收集資料,進行學術積累與準備。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他被調往瀋陽,利用業餘時間,對清朝的發祥地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實地考察,獲取了豐富的感性認識和第一手資料,又便閱《李朝實錄》,從中輯錄出《朝鮮李朝實錄中之女真史料選編》。70年代,王锺翰借調中華書局,參與《清史稿》點校,隨後又獨立點校《清史列傳》,凡400餘萬言。
1978年以後,隨著和煦春光的到來,王鐘翰充滿活力,發表的學術論文有如雨後春筍。此外,他還完成了《滿族簡史》通纂,參與編纂《中國歷史地圖集·東北卷》和《中國歷史地圖集釋文彙編·東北卷》,並主持《
滿族史研究集 》,主持大型《中國民族史》和《四庫禁毀叢刊》等多項工作。其中《滿族簡史》一書是一部歷經20餘年的社會調查、研究和反覆修訂的集體著作,王锺翰在其中做出了很大貢獻,該書曾獲得1984年愛國主義優秀通俗讀物獎。《中國民族史》自1988年擬定提綱,歷時四、五年時間完成,共140萬字。該書從內容結構上,力爭要打破以漢族為主的傳統的封建皇朝的體系,而是按以少數民族為主貫穿全書來寫,以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在歷史舞台上產生重要影響的少數民族為主線,從而告訴人們,我們今天看待歷史問題,應該以民族平等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兄弟民族,不能說匈奴侵略漢族,那樣匈奴族豈不成了外國民族了?這都是一個國家內部民族間的矛盾,兄弟之間還打仗嘛!看待歷史上的民族問題要具體分析。
王鐘翰與夫人塗蔭松
王锺翰在這一時期還撰寫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論文,在學術界獲得廣泛好評。如
1992年 發表於《
中國社會科學 》上的《清代民族宗教政策》一文,文章的核心,是講清代的民族宗教政策為我們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論文還從五個方面歸納了清代滿族統治者民族政策的成功。該文發表後被學界稱為“對清代300年間對各地區的
民族宗教 政策的特徵和演變作出精確的概括,文章高屋建瓴,氣勢磅礴,實為先生晚年精心之作”。在如1985年寫的《論袁崇煥與皇太極》一文,通過袁崇煥與皇太極兩個歷史人物的合而論之,說明兩人都是值得肯定的歷史人物,而他們的一成一敗,主要原因不在於個人的智慧、能力的高下,而是一方是腐朽的明王朝,另一方是新興的滿族政權,以此證明,明朝的滅亡和清朝的建立都具有歷史的必然性,都不是偶然的。
進入20世紀90年代,王鐘翰先後出版了《清史新考》《清史續考》《清史余考》三部論文集,凡百餘萬字,研究視野幾乎覆蓋了清史、滿族史的各個領域,足令學者們輒發望塵之嘆。這一時期,他的研究方法是注意從整體把握清史、滿族史的發展階段和特徵,闡述了滿族史和清史的發展規律;研究視野擴大,不僅注意社會政治、經濟,而且擴展到思想、文化、社會風俗的研究;注重理論研究,論文的理論分析成分明顯增強
人物評價 當年他服膺天下興亡的古訓,恥史與國之偕亡,憤然立志專攻清史,志向之堅,用力之勤,為師友輩所讚賞……他又涉足民族史,不自滿假,筆耕不輟,時有所獲,獨張一幟。
―― 白壽彝 (著名歷史學家) 鐘翰學長已是我國滿族史、清史專家,一代名師,筆耕不輟,著述等身,為中國史學事業培養了很多新人,至今仍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他一生不忘曾教誨、指導過他的鄧之誠、洪業、顧頡剛、陳寅恪等國學大師,深深的敬師情誼,今日實屬罕見,對我教育極大。
―― 洪範 (王鐘翰恩師洪業之侄女) 先生數十年來心地坦蕩,以德報怨,上下求索,未曾少懈,不覺已入九秩之年……我在清史研究中每每遇到難題,亦常向先生請教,師生之誼日厚。我雖未曾位列授業弟子,但受益於先生的不亞於其門生弟子。
―― 朱誠如 (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 王先生對學生關愛有加,他不顧自己高齡,親自奔波為學生解決實際問題,令人感佩。他對學生講做人,授治學,以身示範,言行一致。數十年來,他以其飽滿滄桑之軀在人生和學界中篳路藍縷,登上了人生和學術之巔而不居功自傲,實為人生典範,師道楷模。
―― 余梓東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 著作年表 1937年
《辨紀曉嵐手書簡明目錄》①,1937年4月23日《大公報·史地周刊》第133期1938年
王鐘翰
《談軍機處》①,《史學年報》1938年 《祭父文》,1938年手稿
1939年
《清三通之研究》,《史學年報》1939年,後改名《清三通纂修考》①
《讀張孟劬先生史微記》⑤,《
燕京大學 圖書館報》第128期
《遁堪文錄序》,《史學年報》1939年
《張孟劬的先生遁堪書題》⑤,《史學年報》1939年
《清史稿纂修之經過》⑤,《史學年報》1939年,後被收入
朱師轍 之《清史述聞》
《清律纂修奏疏序》⑤,《
燕京大學 圖書館報》第120期
1940年
《與人書五首》,1940年單行本
1945年
《三國志裴注考證》⑤,《中國文化研究彙刊》第5卷
1948年
The Authorship of You-an-ku(遊仙窟著者考)⑤,Harv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哈佛亞洲學志)No.1-2.June 1948.
《清世宗奪嫡考實》①,《燕京學報》第48期
1950年
1951年
《北京訪書記》,《慶祝周叔弢先生六旬論文集》,後改名《北京廠寺訪書記》②
1956年
《明代女真人之分布》②,《中國民族問題研究集刊》第5期,後被收入《清史論文選集》第1期
《滿族在努爾哈赤時代的社會性質》①,《中國民族問題研究集刊》第6期,後被收入《清史論文選集》第1期
1957年
《清史雜考》,人民出版社,1957年9月1961年
王鐘翰主編《中國民族史概要》
《五石先生墓碑文》,刻石
1963年
《清史雜考》,中華書局再版,1963年9月
1977年
《清史稿》(點校者之一),中華書局,1977年12月
1979年
《滿族簡史》(通纂之一),中華書局,1979年8月
《朝鮮李朝實錄中之女真史料選編》,遼寧大學歷史系,1979年12月
《清代旗地性質初探》②,《文史》第6期
1980年
《雍正西南改土歸流始末》②,《文史》第10輯
《瀋陽錫伯族家廟碑文淺釋》,《清史論叢》第2期,後改名《瀋陽太平寺錫伯碑文淺釋》②
《對清前期歷史必須作綜合比較研究》,《清史研究集》第1期
1981年
《藤花會逸事》,《學林漫錄》第2期
《洪煨蓮先生傳略》(與翁獨健合著),《文獻》第10期
《洪業論學集序》(與翁獨健合撰),中華書局,1981年3月
1982年
《清國史館與清史列傳》②,《社會科學輯刊》第3輯
《對編修清史的一點意見》,《清史研究通訊》第2期
《清政府對台灣鄭氏關係之始末》②,《中央民族學院學報》第3期,後收入《鄭成功研究論文選續集》
《什麼是清初四大疑案》,《文史知識》第1期
1983年
《鄧文如傳略》(與鄧同合著),《中國當代社會科學家》第4期
《自傳》,《中國當代社會科學家》第5期
《清史研究中的幾個問題》,《清史研究通訊》第2期
《滿族之今昔》,《文史知識》第3期
《洪煨蓮先生與引得編纂處》,《學林漫錄》第8期1984年
王鐘翰主編《滿族歷史與文化》
《試論理藩院與蒙古》②,《清史研究集》第3期
The Qing History Bureau and Colletions of Qing Biographies Ch’ing-shih-wen-ti(清史問題) Vol.5,No.2.Decemberl984.
1985年
《洪煨蓮傳》(與翁獨健、
劉子健 合著),《中國史學家評傳》第3冊
《陳夢雷與李光地絕交書》②,《中華文史論叢》第5期
《論袁崇煥與皇太極》②,《社會科學戰線》1期,後收入《袁崇煥研究論文集》
Erkl arung der Sibe-Steinchrift im Tempel des Hochsten Friedens zu Shen-yan Trans by Prof,Givanni Stary(Geschichte der Sibe-Mandschuren,pp.54-72)Harraasowitz,wiesbaden
《從滿族的命名談起》,《滿族研究》創刊號
1986年
《清實錄與清史研究》③,《書品》第4期
《滿族簡史》(通纂之一),中華書局再版,5月
《清史稿》(點校者之一),中華書局再版,8月
《書道鹹以來朝野雜記後》②,《史學集刊》第1期
《悼獨健同志》,《民族研究通訊》
1987年
《滿文老檔中計丁授田商榷》③,《民族史論叢》第1期
《釋馬法》②,《中國民族史研究》創刊號
《釋汗依阿瑪》②,《滿族研究》第2期
《清聖祖遺詔考辨》②,《社會科學輯刊》第2期,後收入《清史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清實錄與清史研究》③,《文史知識》第3期
《清代官制簡述》③,《文史知識》1987-88年,第1-3期。後收入《
中國古代官制講座 》
《東北考察記》③,《歷史地理》第5期
A Bref Summary of Manchu studie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China Journal of Asian History,(亞洲史雜誌)27,l:68-77
《清史列傳》(校注),中華書局,1987年11月
《清鑒易知錄校刊敘言》,北京古籍出版社,8月
《初學清史必讀書目》,《文史哲》第3期
《談學》,《開拓》創刊號
《陳二廠先生雜憶》,《陳宦研究資料專集》1988年
《王鐘翰清史論集》
《康雍乾三朝滿漢京旗房地契約四種》③,《北方民族》創刊號,後收入《清代區域社會經濟研究》
《試析康熙之農本思想》③,《四平民族研究》第1期,收入《滿族研究文集》
《蒙古世系譜作者及其他》③,《蒙古史研究》第3期
《中國歷史地圖集釋文彙編·東北卷》(合著),
中央民族大學 出版社,9月
1989年
《柳如是與錢謙益降清問題》③,《紀念陳寅恪先生誕辰百年國際學術論文集》
《我和清史列傳》③,《書品》第2期
《陳寅恪先生雜憶》,《紀念陳寅恪先生國際學術討論會文集》
《世界民族風俗及其傳統文化序》,民族出版社,7月
1990年
《天聰諭奏校注》③,《歷史檔案》第3期
《內務府世家考》③,《鄭天挺紀念文集》3期
《滿族先世的發祥地問題》③,《歷史地理》第9期
《關於紅樓夢的時代歷史背景》③,《紀念顧頡剛學術論文集》
《清代八旗中的滿漢民族成分問題》③,《民族研究》3-4期,收入《中華民族研究新探索》
《滿族大辭典序》⑤,6月
《喜讀鄭天挺主編的清史》,《光明日報》5月23日第3版《史學》
《全面開展乾嘉歷史的研究》,《吉林師範學院學報》第2期
1991年
《清代各部署則例經眼錄》③,《
鄧之誠 學術紀念論文集》
《滿族貝子稱王考》③,《中央民族學院建校四十周年學術論文集》
Notes on Han i Ama TranS.by Prof.Nicola di Cosmo,Aetas Manjurica,Tornus2,OttoHarrassowitz, Wiesbaden The Question of the Place where the Manchu Ancestors Originated Central Asiatic Journnal Vol35,No.3-4
《評介韋慶遠、劉守治等編的清代的旗地》,《清史研究》第3期
1992年
《清代民族宗教政策》③,《中國社會科學》第1期
《清會典的官制史資料價值》③,《書品》第2期
《清帝東巡評介》,《中國史研究》第3期
《成都燕大雜憶》,《成都
燕京大學 復校五十周年紀念集》
《清代八旗駐防制度研究序》,天津古籍出版社,8月
《清太宗孝莊文皇后濟吉特氏》(中英文),同上
《清史續考》,台灣華世出版社
《魏源與聖武記》③,《社會科學戰線》第1期
《胤禎與撫遠大將軍王奏檔》,《歷史研究》第2期
《毛大將軍海上情形跋》④,台灣《淡江史學》第5期
《清朝前期的黨爭問題》④,台灣《歷史月刊》第70期
《跋前清誥封廣東省花市營都司章敏赫之母李氏為太恭人墓碑文》,日本《滿族史研究通訊》12月號
《有關民族史研究答記者問》,《治學與成才之道》,北京民族出版社,5月
《孔飛力
教授 新著〈叫魂者〉的評介》④,《清史研究》第4期
《明清史事論集刊序》,南京出版社,11月
《自述》,《北大人》創刊號
1994年
《中國民族史》(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2月
《康熙與理學》④,《歷史研究》第3期
《五石齋日記選鈔》④,《學術集林》卷二
《東北古代民族古代地理叢考序》,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月
《中華民族研究初探序》,知識出版社,11月
《清代滿洲土地制度研究序》,吉林文史出版社,12月
《東北旗地研究序》,吉林文史出版社,12月
1995年
《李光地生平研究中的問題》④,《燕京學報》新一期
《歪乃小考》⑤,《滿學朝鮮學論集》7月號
《左景伊新著〈左宗棠傳〉書後》④,《中國文化》第11期
《清代三姓B梆統衙門滿漢文檔案譯編序》⑤,遼寧古籍出版社,7月
《清代內務府刻書目錄題解序》,北京紫禁城出版社,9月
《無極甄氏族譜簡編序》,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9月
《滿族的部落與國家序》,吉林文史出版社,11月
1996年
《清朝滿族社會的變遷及其史料》④,《中國文化》第13期
《黃河上游地區歷史與人物評》,《西北史地季刊》第2期
《滿族在中華文化發展過程中的貢獻》④,《炎黃文化研究與中華民族》
《釋
阿其那 與塞思黑》④,《海峽兩岸中國少數民族研究與教學研討論文集》
《談清入關前滿族的社會分期問題》,《瀋陽故宮博物院院刊——瀋陽故宮博物院建院七十周年專輯》第1期
《洪承疇的歷史功過問題》④,《洪承疇研究》
《承前啟後新義不窮——何炳棣著〈中國歷代土地數字考實〉讀後》,《中國史研究》第3期
《喬治忠著清朝官方史學研究評介》⑤,《燕京學報》新二期
《我為什麼專攻清史和滿族史》④,《文史知識》第12期
《清宮鬥爭內幕序和前言》(合著),《滿族研究》第2期
《洪業傳序》(與侯仁之合撰),北京大學出版社,1月
《清宮鬥爭內幕序》,遼寧古籍出版社,6月
《滿族八旗制國家初探序》,北京燕山出版社,9月
《追憶麻園嶺二三事》,《雅禮中學九十周年紀念冊》10月
1997年
《清史新考》,遼寧大學出版社再版,9月
《滿文檔案與清史研究》④,《慶祝鄧廣銘
教授 九十華誕學術論文集》
《洪業先生小傳》,《中國現代學術經典·洪業》
《楊聯升先生小傳》,同上
《記半通主人藏半部史通》④,《燕京學報》新三期
《陳寶琛與末代皇帝》④,《陳寶琛與中國近代社會》陳寶琛教育基金籌委會刊行
《清代皇帝一家人叢書序》,遼寧大學出版社,7月
《四庫禁毀書叢刊》(主編)(出版至第2期30冊),北京出版社,11月
1998年
《清史研究與民族古籍》,巴蜀出版社,3月
《清代內務府序》,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6月
《再釋
阿其那 與塞恩黑與滿族傳統文化》,《瀋陽故宮博物院院刊》,8月
《我和清史滿族史研究》④,《文史知識》l月
1999年
《王鐘翰學述》,
浙江人民出版社 ,l月《三釋
阿其那 與塞思黑》④,《歷史檔案》,4月
《王鐘翰學術論著自選集》
《陳夢雷與古今圖書集成及助編者》④,《燕京學報》新八期,5月
《康熙敕諭撫遠大將軍王胤禎檔》④,《國學研究》,10月
《施琅的歷史功過問題》④,載《鄭成功研究論文選續集》,7月
《四庫禁毀與清代思想文化普及運動》⑤,收入《四庫禁毀書研究》,北京出版社,11月
《左景伊
教授 新著左宗棠傳讀後》④,北京華夏出版社,8月
《孟森先生與鄧、洪二師》④,《文史知識》,12 月
2000年
《中國民族大觀序》,《中國民族大觀序》編委,3月
《中國民族文字與書法寶典序》,《中國民族文字與書法寶典序》編委,3月
《中國民族史研究五十年》④,《明清論叢》,5月
《滿學研究中的幾個問題》④,《國學研究》,8月
《孟森與〈明清史論著集刊〉正續編》前言④,《二十世紀中國史學名著》,河北教育出版社,12月
2001年
《清史余考》,遼寧大學出版社,2月
《清前期八旗土地制度研究序》,民族出版社,4月
《乾隆八旗旗務總抄規例校注》⑤,《燕京學報》,新十期
2002年
《滿文檔案與清史研究》,吉林社會科學院,3月
《清史稿說略》⑤,載《經史說略·二十五史說略》,燕山出版社11 月
2003年
《清史補考》,遼寧大學出版社,7月
《王鐘翰清史論集敘言》⑤,《燕京學報》
各篇末注之數字:①為收入《清史雜考》,②為收入《清史新考》,③為收入《清史續考》,④為收入《清史余考》,⑤為收入《清史補考》者。
紀念文章 酒瓶里喝出的史學大家
作者:陳遠
1938年,王鐘翰從燕京大學本科畢業,旋入研究院史學部繼續攻讀碩士學位。說到6年讀書生活,自然有印象最深的事情,王鐘翰最深刻的記憶出人意料,既不是燕園裡面好讀書,也不是呼朋引伴,甚至不是大師們的諄諄教誨,而是喝酒。
“在當時的燕大,住著幾位美國老太太,每個周五晚上她們都到臨湖軒跟司徒雷登聊天,向司徒雷登匯報一些學校里的小道訊息。有一次,我在海淀同和居喝酒——那是當時在海淀很有名的一個小吃店,那裡最出名的酒就是蓮花白,我因為喜歡喝酒,就經常到那裡去。那一次我在同和居喝了蓮花白之後還嫌不過癮,又喝了不少白乾,結果喝醉了。出了同和居過馬路的時候,我暈暈乎乎地摔倒在馬路旁邊了。這個情形被那幾個美國老太太看到了。那時候我在燕大上學,除了第一年家裡給了一百大洋之外,其他的全靠獎學金和寒暑假打工掙的一點錢。從入學一直到‘
盧溝橋事變 ’爆發,我兩次得到學校的獎學金共四百大洋,後來戰爭爆發,學校也就不再提供獎學金了。那幾個老太太添油加醋地跟司徒雷登講述了一番,並提議取消我的獎學金。司徒雷登聽了,知道傳話會有誇張之處,沒有表態,之後他告訴了我的老師洪業先生,洪先生說:‘這好辦,王鐘翰最聽鄧之誠先生的話,我告訴鄧先生,讓鄧先生處理他。’鄧先生聽到這件事後,打電話到我的宿舍,讓我第二天早上到他家裡。那天我去了之後,鄧先生在桌子上準備了一小杯白乾,問我:‘你昨天喝醉酒了?’我‘嗯’了一聲,並不說話,心想這下要挨批了。鄧先生指了指桌子上的酒說:‘再喝這一杯。’然後解釋說,在喝醉酒清醒之後一定要再喝一點,壓整一下,以後再見了酒就不會害怕。我喝完那杯酒,鄧先生說:‘好了,你回去吧。’他是怎么跟司徒雷登交差的,我並不知道。不過,我喜歡喝酒而且能喝,從此在燕大有了一點小小的名氣。”
抗日戰爭 爆發之後的燕大,雖然在美國星條旗的保護之下,令日本人投鼠忌器,但也並非固若金湯,對燕大存覬覦之心的日本憲兵隊時常會到燕大“拜訪”。因酒得名的王鐘翰,因為一次和日本人的“酒戰”,上了當時北京的報紙:
“燕大關閉之前,日本憲兵隊總隊駐紮在西苑,統管著全北京的日本憲兵隊。總隊的隊長華田常常到燕大來,名義上是拜訪司徒雷登。華田來燕大的時候,只帶一兩個人,不帶侍衛隊,槍也是掖在衣服裡面的。司徒雷登對於這種拜訪,自然不好拒絕,不但不好拒絕,有時候到了吃飯的時間,善於處理關係的司徒雷登還會請華田在臨湖軒吃頓便飯。餐廳在臨湖軒的東頭,西頭則是司徒雷登的臥室,中間是個比較大的客廳。
“秋天的一天,華田忽然提出要跟燕大教職工比賽喝酒。司徒雷登知道我能喝酒,就讓洪業先生找到我。我去了之後,那個日本憲兵隊隊長華田擺了10瓶啤酒,並且說不用杯子,直接對著瓶兒喝!我當時正年輕,心想:打仗我可能打不過你,喝酒一定要把你喝倒。結果喝了不到9瓶,華田已經癱倒在桌子底下了,而我還在那裡要喝夠10瓶。當時在場的老師們表面上沒有顯露什麼,但是心裡確實歡欣鼓舞。那個日本人華田呢,只好灰溜溜地走了。當時北京一家報紙還對此事做了題為‘王鐘翰怒斗倭寇’的報導。
“後來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憲兵隊的大卡車闖進燕大校園,逮捕了很多師生。我雖然也多次參加抗日活動,卻沒有被逮捕,我想,也許是那個華田覺得見了我很沒有面子吧。”
王鐘翰在燕京大學發表的第一篇學術論文是《辨紀曉嵐(昀)手稿簡明目錄》。1936年,中國營造社印行《欽定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並認為那是清代大儒紀曉嵐的手跡。王鐘翰的業師洪業看了之後,感覺從字型及印文上看,並非紀曉嵐之作。這種大好題目,在洪業做來易如反掌,但是他卻把王鐘翰叫了去,對王鐘翰說了他的看法和思路。王鐘翰按照洪業的思路,拿印行的《欽定四庫全書簡明目錄》與紀氏審定的《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一一對照,發現疑點竟然有100多處。王鐘翰將這些發現一一整理成文後,又是洪業把文章推薦到當時鼎盛一時的《大公報》上發表。
初戰告捷,王鐘翰“喜不自勝”,呼朋引伴,又到飯館去“美餐一頓”。後來他把這篇在學術上起步的“第一桶金”拿給另一位他同樣尊重的老師鄧之誠看,不料卻引來“一盆冷水”。鄧之誠說文章本不必寫那么長,只要幾條過硬的例證就足以致其死命,何必多引?一正一反,體現了兩位大師學術思路的不同,但是對於初治清史的王鐘翰,他們正如嚴父慈母之於蹣跚學步的孩童。
1946年,王鐘翰被燕京大學委派到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初到美國的王鐘翰在哈佛碰到了楊聯升,楊聯升問他:“你這番到美國,是來求學,還是來拿學位?”王鐘翰覺得很奇怪,楊聯升接著說:“要拿學位,就得攢夠學分,故而選課要多,選易於學的,有了足夠的學分,才談得上做論文,所以在這裡拿學位就得做長期準備。至於求學問,那就得根據你自己的需要了。”果然,王鐘翰在遞交論文的時候遇到了麻煩,當時的哈佛燕京學社主任認為他的論文寫法不符合哈佛對論文的要求:“你的學期論文不行,下學期給你半年預備時間,你準備碩士論文答辯,取得碩士學位回國去吧。”王鐘翰不服氣:“我已有了燕大的碩士學位,不再需要哈佛的碩士學位。我是來念博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