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鑄(抗日民族英雄)

王鑄(抗日民族英雄)

王鑄(1901-1937),字鼎三,筆名鐵魂,抗日民族英雄,1901年3月1日出生於開原縣城南大白廟子村,8歲入本村私墊讀書,11歲入開原大山崗堡公學讀書,14歲考入華商會學校讀書。1917年春,王鑄入開原縣立舊制師範學校,1921年畢業後回鄉任國小教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鑄
  • 出生日期:1901
  • 逝世日期:1937
  • :鼎三
人物生平,人物軼事,人物評價,犧牲,

人物生平

1927年春,王鑄離開家鄉考入北平燕京大學教育系讀書。在校期間,他接觸和閱讀了一些反帝、反封建的進步書刊,如《響導》、《新青年》等,眼界大開,對中國社會和中國革命有了新的認識,覺悟也進一步提高,並積極參加了校內外的各種進步活動。
1929年冬,王鑄從燕京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開原縣,在家鄉積極普及教育,熱心辦學,由於缺少資金,便說服父兄變賣部分土地作為辦學經費。為了解決校舍,他把廟裡的泥像搬了出去,辦起一所平民國小。這件事遭到了祖母與全家人的極力反對,全村人也都議論紛紛,有的諷刺、譏笑。一些親朋好友勸他說,你這樣做是要得罪神仙的,將來會給你帶來災。可他卻說,佛像是人用泥做成的偶像,它不是神仙,如果說他們成了神仙,那么人不就是活神仙了嗎!
為了普及文化知識,提倡民眾教育,移風易俗,王鑄經常向民眾宣傳破除迷信,反對不合理的封建制度,號召婦女剪長發,不裹腳等,並首先說服動員家裡人放足,留短髮。他還組織了"從儉會",制訂不請客、不送禮、婚喪嫁娶一律從儉等制度,此間還經常同進步分子夜間去開原城裡塗寫和張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抵制日貨"等標語,用撒傳單、組織集會等形式開展進步活動。
是年,縣教育局和留日學生及東北大學、燕京大學的同鄉聯合在一起,召集農、工、商各界組織起國民簡易教育協進會,通過章程,選舉王鑄為主任幹事。1930年,王鑄被開原縣政府任命為教育局第一課長。1931年任教育會常任幹事,同年創辦育斌職業中學並任校長。"九·一八"事變前後,王鑄進行了一系列的抗日活動,引起日偽反動當局的注意,下令通緝·並準備逮捕他。王鑄聽到訊息後,連夜奔往哈爾濱市,通過關係,被安排在《哈爾濱新報》報社擔任編輯,後任社長。《哈爾濱新報》是在中共北滿特委領導下創辦不久的報紙,地址先是在道外正陽街路南十六道街口的東側,後又搬到二十道街路北,緊挨著公園。該報出版後,在哈爾濱市很有影響。報社經常邀請一些社會名流、專家、學者寫文章,揭露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罪行,號召各界民眾起來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和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積極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救國主張,還經常報導抗日義勇軍的抗日概況及各界人民的抗日呼聲,發表一些號召全民族起來抗戰的文章。不僅如此,他們還搞社會調查,如調查哈爾濱市道外毛毯廠女工生活、勞動等方面的悲慘境遇,控拆資本家的貪婪、剝削和虐待工人的種種罪惡,給當時社會以很大的影響。
該報社還經常聯絡其他報社的同行們交流工作情況,經常接觸的《國際協報》、《哈爾濱公報》、《東北紅旗》等報社的記者,由於在觀點上受到《哈爾濱新報》編輯人員的影響,這些報紙在抗日的宣傳上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931年11月,王鑄在傅希若、何耿先二人介紹下,加了中國共產黨。
1932年2月5日,哈爾濱市被日本帝國主義侵占,《哈爾濱新報》被迫停刊,報社人員根據中共北滿特委的指示立即解散,一些人員陸續到新的工作崗位,王鑄仍留在哈爾濱市。這時他的妻子、兒女都已遷到哈爾濱,他們先後在南崗、馬家溝、道外等地居住過。他們的每處住地,實際上就是中共地下秘密聯絡站和組織開會的地方,也是中共黨組織來往的同志住宿的場所。當時,中共滿洲省委的馮仲雲及其愛人薛雯等都在他家住過。在王鑄的影響下,他的愛人也積極協助他進行革命工作。組織是開會時,他愛人在外面站崗放哨,有時領著孩子以上街買菜、散步為名,給黨組織送信傳遞情報。
是年夏季,因工作需要,黨組織派王鑄去吉東地區任吉林自衛軍抗日游擊隊政委,冬季又被調回哈爾濱市,公開的職業是在"東省特別區立師範暨二、三中學校"(簡稱東特師中)作教諭兼二中語文課,在黨內是黨支部書記兼作省委秘書處工作。

人物軼事

1934年春,中共哈爾濱地下黨組織第一次遭到破壞(即"四·八"慘案),黨在"東特師中"的地下黨支部受到牽連。1935月,敵人的魔爪伸進了學校,日本特務與憲兵不斷到校內捕人。一天,王鑄領學生在南馬路實驗國小實習時被捕,之後有吳寶豐、蓋振國、張健等40餘名師生被捕。王鑄被敵人帶到哈爾濱偽第四軍管區司令部軍法處。敵人以拷打、過電、火燒等多種酷刑進行審問,王鑄受盡折磨,但他始終堅貞不屈,嚴詞以對,有關組織的秘密隻字未露。由於敵人沒有抓到足夠的證據,只好按一般政治犯判王鑄5年徒刑,押到哈爾濱市道里監獄。王鑄在獄中始終保持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對革命充滿必勝信心,他在獄中寫了一首《贈友人》:淒淒牢監、鏘鏘鐐聲,為了社會革命,那怕犧牲一生半生。我今天被捕,坐牢依然光榮。倘若不幸被殺,是為社會,也是為了大眾,是為民族,也是為了家庭。

人物評價

王鑄為人正直,平易近人,他的舉動對學生影響很大。該校學生雖然不多,但活動能量卻很大,愛國熱情很高,在學生中有"反日大同盟"的組織。他們組織學生集會遊行,在演講會上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等口號,每逢節日還常對外演出一些有宣傳鼓動性的文藝節目,在校刊上發表一些宣傳革命道理的文章。在王鑄的影響和教育下,這個學校的很多學生後來成為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或抗日戰士。

犧牲

這首詩鼓舞了獄中難友們的鬥志。傳到師範學校,學生們偷偷地傳抄吟誦著,從中受到了深刻的啟發和教育。
由於受到敵人極殘忍的酷刑折磨,王鑄在精神上、肉體上都遭到嚴重摧殘,身體極度虛弱,加之肺病復發,又無醫療條件,病情日趨嚴重。
王鑄被捕之後,其兄去哈爾濱將其妻子、兒女接回開原。在獄中,王鑄生命垂危,獲保外就醫,住在哈爾濱市一個小客棧里。當他妻子於1937年11月4日聞訊趕來探望他時,他只囑咐說:"你們記住我是怎么死的,讓孩子們靠勞動生產吃飯,將來你們找共產黨,繼承我的革命遺志吧!"說完不到兩小時,年僅36歲的王鑄便與世長辭。其棺槨浮厝在哈爾濱市極樂寺的後身,解放後移至哈爾濱市革命烈士陵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