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34年王酩出生在上海郊區一個貧苦的花農家,由於家境貧寒,他從小就隨哥哥外出打工。父親用賣花的錢供王酩斷斷續續地上完了國小。直到1947年,家境有所好轉,他才有機會考入上海交通中學。在學校里,他開始從反飢餓,反內戰的歌詠活動中接觸到音樂。1949年上海解放,被學校送到青年文工團組織的訓練班學習樂理、作曲和指揮。從此,他邁上了音樂之路。他的第一首歌《南下參軍歌》獲得了當時上海學生歌詠比賽創作一等獎。1953年,高中畢業的他因患病未能考上音樂學院,但他沒有放棄對音樂的追求。1954年至1959年任靜安區中心國小教師,這期間,他先後參加了工人業餘創作班和上海音樂學院夜大學的學習,並發表了混聲合唱《來聽情人唱山歌》等音樂作品。刻苦地努力,執著的追求,終於在1959年,王酩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五年的學院生活,王酩除了系統地學習中外音樂理論外,還刻苦鑽研民族民間音樂,為他以後的音樂風格打下了堅實地基礎。1964年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1953年隨
陳銘志學習作曲理論,並在上海工人文化宮音樂創作班學習作曲、在上海音樂學院夜大學學習鋼琴。1959年入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師從
丁善德。1964年畢業後入中央樂團創作組從事音樂創作。
1964年,王酩結束了勤苦的學院生涯,被分配到中央樂團從事音樂創作.王酩1973年給電影《
海霞》創作了插曲“漁家姑娘在海邊”,一曲“大海邊、沙灘上……”給自己帶來批判的同時,也給置身“文革”、“樣板戲”包圍之中的人們帶來了久違的悠揚與舒展。其後是電影《
黑三角》的主題歌“
邊疆的泉水清又純”、《
小花》的“妹妹找哥淚花流”、《櫻》的“媽媽看看我吧”、《淚痕》的“心中的玫瑰”、《第二次握手》的“ 祖國春常在”……
這些電影主題歌對於中國人來說意味著一個時代。伴隨著新時期文學和影視作品的繁榮,這些影視歌曲被傳唱四方,成為新時期第一批原創流行歌曲,它們的誕生更打破了港台歌曲紅極一時的局面,它們的演唱者中走出了中國第一批流行樂手。中國人因此難忘王酩。
八十高齡的老一輩作曲家
時樂蒙拄著拐杖前往醫院看望王酩,走的時候強作歡顏:“沒事兒,他的病比
施光南輕…… ”
曾幾何時、王酩、施光南、
王立平曾被譽為新時期青年作曲家“三駕馬車”。也因為此,作曲家王立平在記者深夜12點半給他家裡打電話採訪時說:“王酩是這一代里優秀的、有代表性的一個。”
去醫院看望的還有朱明瑛,十幾年前王酩的《角落之歌》使得剛從舞蹈演員轉行做歌手的她得以脫穎而出。她至今難忘王酩老師給予她的每一分支持和鼓勵。她說:“從醫院出來我迎著風哭了很久,我在想生命這么脆弱,而王酩老師卻活得精彩,他不僅托起了一代音樂,還托起了我們這許多人。”
王酩是中國最早開辦通俗音樂培訓班的音樂家之一。1987年他創辦的由中國音樂學院代培的通俗音樂培訓班走出了年輕一輩歌手
孫浩、李殊、
胡曉晴。在他昏迷期間,歌手孫浩幾乎天天前往,喋喋不休地跟他的老師說:“您醒過來吧,我帶您去染頭髮,我們漂漂亮亮精精神神地活下去……”
1988年,王酩一手創辦中國輕音樂協會,後又主編《音樂生活報》。他的第一部交響樂《長城》剛剛完成第一樂章。
“王酩把他的一切都給了音樂。”70歲的詞作家
喬羽感慨他們30多年的友情和合作。他們1984年合作的《
難忘今宵》至今仍在春節晚會的最後時分響起,只是到春節再聽這首歌時,王酩他會是在天國。
2005年10月7日晚,由海珠區人民政府、廣東省星海音樂廳、
中國音樂家協會創作委員會、中國音樂家協會表演委員會、中國大眾音樂協會主辦,廣州市海珠區教育局承辦,《小演奏家》雜誌協辦的"海珠之聲·
難忘今宵--王酩作品音樂會"在星海音樂廳交響樂廳隆重舉行。被譽為"旋律大師,樂壇李白"的王酩先生,才華橫溢,一生譜寫了大量佳作,是我國流行史上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大會邀請了我國著名歌唱家李谷一、李素華等眾多歌唱家出演和小天使樂團的首席指揮候丹平先生。
首先,《小演奏家》雜誌的主編凌紫女士述說了這次主辦王酩作品音樂會的緣起,並高度讚賞了作為少年樂團的小天使交響樂團的膽識和能力。此次音樂會是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心愿,因此得到了各大主辦單位和協辦單位的鼎立支持。
接著,在場的各界人士重溫了王酩的代表作品剪輯,當那陪伴著一代人成長的電影畫面出現的時候,現場的觀眾們不禁熱淚盈眶。電影《
小花》的插曲《絨花》和《妹妹找哥淚花流》,電影《
海霞》的插曲《漁家姑娘在海邊》等大家熟悉的歌聲再次響起,中國音樂所走過的路程也歷歷在目。回顧王酩和李谷一對一代音樂形式的創造,音樂作品給當時人們的精神和文化生活帶來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甚至是巨大的。
李谷一老師在觀看電影畫面以及聽到那熟悉的發自肺腑的歌聲的時候,懷念之情油然而生,並不時地擦去眼角的淚水。隨後,她滿懷感激之情對各主辦單位共同的努力表示感謝。當李谷一老師說起起與王酩公事的歲月時,她顯得非常的激動,甚至一度泣不成聲。當年,李谷一因為她那創新的演唱方法而遭受文藝界的批判,王酩一家給了她極大的支持和幫助,使這位堅強的歌唱家勇敢地在藝術道路上走到了今天。回憶到她以及祖國人民走過艱難歲月的時候,她還當場清唱了《絨花》的幾句,在場的人們無不為李谷一的深情所打動。
主要作品
器樂作品:1961年鋼琴作曲《墾荒作曲》
1962年單簧管協奏曲《天山之春》
1962年弦樂五重奏《秦娘美》
1964年小提琴協奏曲《農村新歌》
1975年交響樂《憶先烈》
1977年《海霞組曲》
1983年《沙鷗組曲》
1983年長笛協奏曲《與海的對話》
1984年琵琶協奏曲《霸王卸甲》
1984年管弦樂《小詩》
小型器樂作品:《
牧歌》《快樂的囉嗦》《南海漁歌》《孔雀迎春》《鋼琴賦格曲三首》(鮑惠芹演奏)CI、VC、ARPE、四重奏《果園盛開幸福花》
舞劇
1975年:執筆《重上井岡山》
1975年:祝中日恢復建交譜寫《沁園春》
1976年:創作《石油戰歌》
1978年:創作清唱詩《尹靈芝》
藝術歌曲
1985年:《送一數桃花寄給你》中央電視台
1986年:《面對未來走向世界》中央電視台
電影、電視、廣播劇、音樂作品
《
海霞》《
小花》《沙鷗》《櫻》《知音》《被愛情遺忘的角落》《有一個青年》《諸葛亮》《第二次握手》《紅衣少女》《紅綠燈》《前線行》《
黑三角》《小海》《劫持》《烽火僑女》《西廂記》《孔子》《旅程》《經理室的空座位》《包氏父子》《安娜和她的情人們》《九流局長》《招財進寶》《東方的莫斯科 東方的巴黎》《金仗與資俠》《柳城的故事》《他們在相愛》《並非桃色事件》《貼廊巷56號》《阿滿的故事》《金秋桂花香》《歷史從這裡走來》《白居易》《紅樓夢》《普通人家》《大虎》《姐妹倆》《少年魂》《七娘》《武當》《人猴》《綠蔭》《賴寧》《王昭君》《情深深》《小路》《法庭內外》《茶聖陸羽》《壯骨雄魂》《應聲阿哥》《五彩的希望在閃耀》《送你一片溫柔》《一個男人身邊的兩個女人》《卻難情絲》《絕處逢生》《古墓荒齋》《江湖妹2》《契約夫妻》《人與獸》《加州來客》《大莊人》《喔,石仡節》《情仇》《女人也是人》《名星之家》《借老婆》《派出所長》《飛翔》《野菊花》
歌曲作品
《杜鵑啊杜鵑》《可愛的杜鵑》《祖國啊我父母之邦》《怎能忘懷》《北京倒記時》《你像三月的水》《炎黃三帝》《呼喚》《或許是一個美麗的錯》《大家是朋友》《
派出所長》《敬愛的周總理》《相逢在心愛的北京》《森林與大象》《祖國紅梅正盛開》《玫瑰花、友誼花》《僑鄉美》《鳥兒斷翅怎能飛》《我呼喚你呀》《號子》《車站的燈光》《絕處逢生》《月總有陰晴圓缺》《一三五七八》《待時歌》《軍人的飯》《我和你》《思戀》《理解之歌》《旅途之歌》《啊,野花、野花》《賣花歌》《武當傳奇》《白雲飛少校》《金色的小路》《香港升起五星紅旗》《願你有顆水晶心》《童年的夢》《黃河》《烽火僑女》《繡花轎》《夏令營之歌》《當晚雲把海染紅》《血染的櫻花》《永恆的旋律》《好大一顆星》《鮮花似錦繡》《白茫茫》《什麼是苦什麼是樂》《並不奇怪》《彈起琴兒把歌唱》《未來屬於我們》《白蛇新傳》《牛背上的戀愛》《虎》《東方的星》《雄雞報曉》《黨的溫柔》《絲路之歌》《兩條小溪》《小小鞦韆板》《鹿鹿鹿》《春來早》《建力寶》《江湖妹子》《誰說大漠有條龍》《微山島》《故鄉的路》《唱燈》《生活在上海》《人生需要夥伴歌》《狗與人情》《我的駿馬》《小豬娃》《湖上國小》《紅河水》《小搖車》《泰山,我撲向你的懷抱》《採蓮歌》《湖上的貨郎》《連手朝前走》《琴島、海島》《湖上的婚禮》《生日的蠟燭》《敬你一杯泰山酒》《追趕太陽》《感情歌》《霓裳羽衣舞》《金陵離別》《思妹》《賦得古草原送別》《貝貝杯之歌》《中國祖先》《荷花》《織網謠》《昨天、今天、明天》《山東大漢》《春天的旋律》《金鑰匙》《質量之歌》《我們候馬》《滿庭芳》《曹雪芹在西山》《龍的節日》《採茶》《李秀蘭撫琴吟唱》《情系黃山》《黃山雁、黃山人》《煙廠小夜曲》《黃山路》《揮汗如雨的東海人》《一帆逢車煙塵里》《長恨秋》《赤子淚》《思妻》《潛別離》《琵琶行》《初貶宮過望秦嶺》
出版、廣播、專集
1979年:管弦樂《海霞組曲》總譜(人民音樂出版社)
1982年:器樂作品《孔雀迎春》(人民音樂出版社)《揚帆小路》(北京音像公司)
1984年:管線樂獻給建國三十五周年《
小詩》(中央電視台)
1985年:管弦樂《沙鷗組曲》(中央電視台)《阿成你好》(廣州時代音像公司)主要論著
1980年:在“電影藝術”上刊登“要允許探索”
1981年:人民音樂出版社音樂論叢第四輯 、
河北人民出版社“王酩歌曲“選轉載
1983年:電影出版社談《沙鷗》音樂
個人榮譽
1979年:聽眾喜愛的十五首歌曲中,其中四首:《妹妹找哥淚花流》、《絨花》、《青春啊青春》、《
邊疆的泉水清又純》兩首歌曲,一首器樂曲獲文化部建國三十周年獻禮優秀曲目創作一、二、三等獎。
歌曲:《一三五七八》是諷刺歌曲、《青春啊青春》
張丕基同志主持緬懷傑出音樂家王酩同志逝世十周年暨《王酩歌曲選》出版發行座談會
器樂曲:《牧歌》
1980年:“百花獎”電影《小花》榮獲最佳音樂獎
“歌曲”頒發的優秀歌曲獎《媽媽看看我吧》
《青春啊青春》獲文化部、中國音協頒發全國優秀民眾歌曲獎
1982年:《西馬姑娘》獲中國音協、上海文匯報等單位頒發的優秀民眾歌曲獎。
1984年:《森林與大象》獲林業部頒發的“綠葉獎”一等獎。
1985年:《紅燈綠燈》、《
難忘今宵》獲上海市文化局頒發的優秀通俗歌曲一、二等獎。
《春天的鐘》在上海通俗歌曲比賽中獲獎
《難忘今宵》《閃閃的珍珠》獲“晨鐘獎”
《故鄉下的中秋月》或“華聲獎”
1992年:《把愛埋進情懷》或“新作、新人”金獎
1996年:《呼喚》或“華聲杯”特等大獎
人物評價
王酩是為音樂而生的人。上帝把對音樂的熾愛和神童般的天賦給了一個窮孩子,可以想像出他求學、探索乃至走向成功的音樂之路是多么的坎坷泥濘,荊棘叢生。人們熟悉王酩動聽優美的音樂,熟悉功成名就之後笑容可掬的王酩,卻很少有人知道,他是如何用汗水和淚水,把心中對祖國,對生活的厚愛凝砌起來,築成一座高高的音樂山巒。記得彼時,常聽而且愛聽王酩吟唱自己的作品,儘管他說自己的嗓子有如“莎士比亞”,但依然愛聽愛看他的演唱。除去憨態可掬的相貌和舉手投足間透出的音樂靈性之外,還因為他的每一次演唱都是在傾訴積蓄在心裡的感情。無論是激情柔情哀情,未曾開口淚先流,朋友們都知道,王酩在吟唱自己的作品時總會眼含熱淚。那情景每每讓人想起艾青先生的那句名詩:“為什麼我的眼裡總是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王酩的音樂是真誠的,因為有情,也因為他首先感動了自己。
創新是藝術的靈魂。真正的藝術家不用誰人號召,都會傾注一生的心血,去不斷地突破自我,推陳出新。從王酩的早期作品,從電影《
海霞》、《沙鷗》、《
小花》的音樂到《青春啊青春》、《
邊疆的泉水清又純》、《角落之歌》、《
知音》,一直到《春天的鐘》、《
難忘今宵》等等歌曲,他創作的一部部一首首人們耳熟能詳的作品,無不閃現著追求、探索、創新的光彩。當然,任何藝術上的標新立異,在問世之初都不會被全部的人們所認可,總會有人以捍衛傳統的面目出現,品頭論足、批判指責。歷史上的
貝多芬、
柴可夫斯基等都遭遇過此類的尷尬與難堪。但最終歷史和人民大眾還是會給他們的作品以客觀公正評價。那些流傳至今,已經成為經典的作品便是最好的證明。王酩曾多次頗為自豪地言及
胡耀邦同志在一次小型音樂創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王酩,你是酩酊大醉,音樂醉人啊!”王酩和
施光南都以十分讚賞和崇敬的口氣,多次傳達過胡耀邦同志下面的這段講話:“不要以領導人的好惡來判斷決定一部文藝作品的命運。對文藝作品最高和最終的檢驗與評判是人民大眾,是時間、是歷史......”在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初期,耀邦同志的這段充滿哲理的講話,無啻於平地驚雷,震撼了藝術家們。這個觀點無疑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文學藝術上的延伸,是符合辯證唯物主義的藝術規律的。從此,衝破羈絆,放開手腳去進行多種藝術創新的探索與嘗試。應運而生的是改革開放初期湧現出的一大批優秀作品和藝術家。王酩、施光南、
谷建芬、
王立平,便是改革開放年代造就的一批傑出作曲家的代表。
藝術家的苦惱往往來自取得成功,形成風格之後。如何突破自我,更上層樓?如何從已經踩在腳下的山峰上重新起步,去攀登上另一座更高的山峰?這些嚴峻的課題,擺在從事藝術創作的人們面前。見證過王酩在衛生間裡放個小床頭櫃,鋪開譜紙創作出的喜悅。更見過從如醉如痴的音樂中醒來的人們稱讚他的輝煌時,他表現出的苦惱和憂慮。王酩有過沉思、有過鬱悶、有過憤怒、有過懊喪,有過淚流滿面的日子,也有過捶胸頓足的時候。這一切都源自他對自己難以進入嶄新的創作狀態不滿,對自己難以尋到嶄新的構思、嶄新的音樂語彙不滿。對自己不滿是極度痛苦的。王酩始終是在對自己創作的不滿足中跋涉、前進,直到為自己的生命劃上休止符。對於一個畢生求索創新的藝術家來說,即使沒有留下傳世之作,他也是一個成功的人,這個成功是人格自我塑造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