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樂蒙(1915—2008),中國文聯榮譽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顧問,中國音樂家協會第三、第四屆副主席,解放軍藝術學院原副院長,中國音樂“金鐘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著名作曲家、指揮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時樂蒙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中國河南
- 出生日期:1915
- 逝世日期:2008年6月16日
- 職業:作曲家、指揮家
人物生平,作品特點,成就及榮譽,社會評價,軍隊文化代表人物,如沐春風,幸福生活,平淡似水,養心養德,心不能老,相依相伴,
人物生平
1915年12月生於河南伊川縣酒後村。自幼受到民間音樂的薰陶,喜愛彈琴唱歌。1928年入開封師範學校藝術科學習音樂,在進步同學影響下,開始參加抗日救亡活動。
1938年到延安,11月入陝北公學 學習。
1940年5月畢業後留校任指揮。兼任延安女子大學及部隊藝術學校教員、
延安市音樂工作委員會主席等職。
1944年10月,調部隊從事政治工作,先後任重慶市軍管會文藝處長、
川東軍區文化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文工團藝術指導、中國人民
解放軍總政治部歌舞團團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副院長等職。
1979年被選為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
1980年任《歌曲》月刊主編。
2008年6月16日15點1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作品特點
時樂蒙的音樂創作活動始於40年代初。在延安魯迅藝術學院時,他寫了《保衛莫斯科》等歌曲,並參加了秧歌劇《血淚仇》、《周子山》的創作。這一時期他主要從事指揮和社會音樂工作。他的主要創作活動是在1949年以後。1950—1984年,他寫有歌曲500多首,並創作了大合唱《祖國萬歲》(魏風詞)、《長征大合唱》(陳其通詞),歌劇《兩個女紅軍》(陳其通編劇),舞劇《湘江北上》(與陸原、張赫合作)以及電影《探親記》、《五彩路》、《淚痕》(與陸祖龍合作)、《柳暗花明》(與陸祖龍合作)的配樂。1963—1964年和1982—1985年,他先後參加並主持了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及《中國革命之歌》的音樂創作。
時樂蒙的音樂創作深深植根於民間音樂的沃土之中。他善於將民間傳統音調加以選擇、變化、豐富、發展,使其為表現新的生活內容而煥發出異彩,獲得新的生命力。獨唱歌曲《三頭黃牛一套馬》是根據河南墜子“大起板”的兩個樂句發展而成。合唱曲《不朽的戰士黃繼光》則是將北方曲藝大鼓的音調,結合京劇的快板節奏,運用合唱的藝術手法而創作的。在大合唱《祖國萬歲》中,他選用了陝西“碗碗腔”的音調作為基本主題,並以此為基調貫穿全曲。《英雄們戰勝了大渡河》則吸收了四川民歌和川江號子的因素,賦於其高亢、豪放的性格。在豐富多彩的民間傳統音樂的基礎上,他寫出了許多旋律優美、個性迥異,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的歌曲,如《歌唱二郎山》、《小河淌水》、《花溪水》等為國內外人民所喜愛。
成就及榮譽
1952年,時樂蒙被總政治部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作曲家”稱號,他也是中國音樂“金鐘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
時樂蒙的音樂創作深深植根於民間音樂的沃土之中。他善於將民間傳統音調加以選擇、變化、豐富、發展,使其為表現新的生活內容而煥發出異彩,獲得新的生命力。獨唱歌曲《三頭黃牛一套馬》是根據河南墜子“大起板”的兩個樂句發展而成。合唱曲《不朽的戰士黃繼光》則是將北方曲藝大鼓的音調,結合京劇的快板節奏,運用合唱的藝術手法而創作的。在大合唱《祖國萬歲》中,他選用了陝西“碗碗腔”的音調作為基本主題,並以此為基調貫穿全曲。《英雄們戰勝了大渡河》則吸收了四川民歌和川江號子的因素,賦於其高亢、豪放的性格。在豐富多彩的民間傳統音樂的基礎上,他寫出了許多旋律優美、個性迥異,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的歌曲,如《歌唱二郎山》、《小河淌水》、《花溪水》等為國內外人民所喜愛。
社會評價
軍隊文化代表人物
時老師早在延安時期就是我們軍隊有代表的音樂家,在那時候就指揮過《黃河大合唱》。解放大西南的時候他寫了《英雄們戰勝了大渡河》,推動了戰爭勝利,在溝通人民子弟兵和老百姓的情感上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歌唱二郎山》到現在也是非常經典的。《東方紅》雖然是集體創作,但是他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人民戰爭離不開音樂,時老是軍隊文化的代表人物。他做過總政歌舞團的團長,也做過我們的系主任,我就是來接他的班的。他很早的時候就級別很高,但從不張嘴要官。
時老是一個非常好的父親和丈夫,他的夫人每次談到他的時候都非常感慨。我跟他有40多年的友誼。他離開的前一天,我突然想要去看看他,當時他看到我點點頭,略微地睜開了眼睛。
——李雙江(解放軍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
如沐春風
我剛知道這個訊息,真是沒想到,時老算是我的前輩,他一生都很樂觀、樸實,一顆心都給了中國音樂。時老最可貴的就是他始終有著昂揚、樂觀的精神,無論是在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年代,心態上很年輕,和他一起的感覺就是如沐春風,永遠覺得很有力量和活力。
“時老一生都很樂觀、樸實,一顆心都給了中國音樂,他始終有著昂揚、樂觀的精神。”著名詞作家閻肅如是說。時樂濛從1938年從事部隊文化工作以來,先後創作了500多首音樂作品。1954年至1956年,他接連創作了《黃繼光大合唱》、《邱少雲大合唱》、《長征大合唱》等大型合唱歌曲;建國10周年前夕,他創作了氣勢宏大的合唱《祖國萬歲》,受到世界音樂大師斯塔科維奇的稱讚。1963年到1964年初,大型音樂史詩《東方紅》搬上首都舞台,他的作品有7首被選用。合唱曲《英雄們戰勝了大渡河》,組歌《千里躍進大別山》,歌劇《兩個女紅軍》,由時樂濛創作的這些作品,共同點都是歌頌人民、歌頌英雄,具有鮮明的革命性、時代性、民族性和人民性,成為不同時期激勵人民奮勇前進的時代強音。音樂帶來激情,音樂就是生命。步入80歲以後,時老的身體一直不太好,其中有一次甚至停止了呼吸,是對音樂的執著和熱愛,使他又睜開了眼睛。1979年至2002年間,他依然一直兼任音協兩個部門的主管領導。無論是專業音樂,還是民眾音樂活動,他都熱情支持,音樂界的重要活動,準能見到他的身影。他說:“音協就是音樂家的家,為他們服務是應該的。”
——閻肅(詞作家)
幸福生活
平淡似水
時老的家在北京海淀區花園東路干休所的樓區里,天氣晴朗時,時老經常坐在輪椅上曬太陽,站在他背後的是陪他一起走過了55年的夫人王利軍。
總以為作為一名藝術家,必然會有一段浪漫的戀愛經歷,可時樂濛和王利軍的愛情故事,卻是那樣的平淡似水。
1949年2月,解放軍打過長江前夕,在豫西報社工作。年僅17歲的王利軍,投筆從戎,參加了豫西軍區文工團,而那時該文工團的團長正是時樂濛。在部隊首長的撮合下,時樂濛和王利軍借用老百姓的青磚向陽瓦屋,簡單布置成了花燭洞房,一對新人在這裡一牽手就是56年。
提起這段歷史,時老依然掩飾不住一臉的幸福:“我和她(王利軍)沒談戀愛就結婚了,但一直到現在我們從未吵過架,還撿了個金婚!”
養心養德
歲月悠悠,不知不覺他們走進了老年。由於年齡的關係,如今時老只能量力而行地選擇一些適合自己的輕微運動。
他認為養心養德是高齡老人的最佳養生之道。他指著腳下的草坪說:“人心也是塊綠草坪,必須經常清理、剔除雜草,才會變得美麗。這裡所說的雜草,是指容易淤積不化的某些煩惱和不快。清剔雜草的訣竅就是忘記。忘記,是驅散烏雲的清風,是清掃心房的能手,有了它,生活才會陽光燦爛,人生才能有爽朗、坦然的心境。學會忘記,是一種超脫、一種風度、一種堅強、一種信心和活力的顯示。當然,在清除那些該忘掉的事情的同時,還要善於記住那些真實的、美好的、能激勵自己前進的人和事,使心靈之園永遠充滿生機。這樣,做到不忘恩、不忘本、不忘義,就能過得輕鬆,過得瀟灑,過得自在……”
聽著時老的訴說,我覺得這是一首寫得很好的歌詞,一首人生感悟的心靈之歌。
心不能老
人要服老,但心不能老。
不久前,王利軍老人寫了一首歌詞:“輪椅輕推慢轉徐徐行,微風陣陣拂面草青青,推著坐著都是福,相依相伴暖融融……”時老很喜歡這首歌詞,很快為它譜了曲。
二老時常在一起吟唱這首歌,看得出他們仍陶醉在“先結婚後戀愛”的歲月中。
相依相伴
半個多世紀的接觸磨合,二老已經完全熟悉了對方,生活規律、飲食習慣更不必說了,就連情緒變化、發病前兆也十分了解,彼此互為保健醫,互相提醒對方按時體檢、按時服藥,相互依存,相互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