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明代禮部侍郎)

王道字純甫,號順渠,山東之武城人。正德辛未進士,選庶吉士。山東盜起,欲奉祖母避地江南,疏改應天教授,召為吏部主事,歷考功文選郎中。大學士方獻夫薦其學行淳正,可任宮僚,握春坊左諭德,引疾辭歸。嘉靖十二年,起南京祭酒,明年回籍。二十五年,起南太常寺卿,尋升南戶部右侍郎,改禮部,掌國子監事,又改吏部而卒。贈禮部尚書,諡文定。

基本介紹

  • 本名:王道
  • 別稱:王道
  • 字號:純甫
  • 所處時代:明
  • 出生地:山東之武城
簡介,明代學者,

簡介

先生所論理氣心性,無不諦當。又論人物之別,皆不錮於先儒之成說,其識見之高明可知。但以孟子執情為性,不足以服諸子。孟子指出惻隱、羞惡、辭讓、是非,是即性也。舍情何從見性?情與性不可離,猶理氣之合一也。情者,一氣之流行也,流行而必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善,無殘忍刻薄之夾帶,是性也。故《易》曰:“利貞者,性情也。”先生言情之善,原從性之善而來,但情之善可遷,而性之善不可遷。不知情之遷,遷於外物耳,當其無物之時而發之,何嘗不仍是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乎?其不遷也明矣。今必欲於四端之前,求其不可知、不容說者以為性,無乃復錮於成說乎?先生初學於陽明,陽明以心學語之,故先生從事心體,遠有端緒。其後因眾說之淆亂,遂疑而不信。所疑者大端有二,謂致知之說,局於方寸;學問思辨之功,一切棄卻。夫陽明之所以致知者,由學問思辨以致之,其萬死一問思辨也。先生既知心體之大,而以事心者為局心,其亦自相矛盾乎?謂良知是情之動,於本然之體,已落第二義。夫陽明之所謂良知,不曰未發之中乎?以念頭起處,辨其善惡者,此在門弟子之失,而以加之陽明,不受也。先生又從學甘泉,其學亦非師門之旨,今姑附於甘泉之下。

明代學者

王道,明代武城人,少時才畢出眾記憶超群,讀書一目十行,過目成誦,被稱為神童,與十五名同學赴省試,王道脫穎而出,一舉考中頭名解元。二十三歲初選翰林院庶吉士,後為南京國子監大教授。
嘉靖21年(公元1542年),王道擢升禮部侍郎兼國子祭酒,與嚴嵩同朝為官,以正義斗邪惡,多次設計鬥敗嚴氏父子,後因江南運書事,回故鄉開館講學。
王道入仕後,因看不慣朝廷內部的明爭暗鬥,曾三次告歸故里。其第三次告歸故里長達13年,在家中講學,培養出不少得意弟子,可謂桃李滿天下。
王道兩任南、北國子監祭酒,他在治學上不僅主張文化育人,更重視以德育人。《嘉靖武城縣誌》載:“王道任南監祭酒十餘年中,科條嚴肅,經義德行,各有章程,士類翕然宗之”。
王道的作品多是文學批註、論斷,亦有許多詩歌散文,地方志等多種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