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墓

王羲之墓

王羲之墓,位於浙江省嵊州市城東金庭鎮瀑布山,距城區32公里,該景點現為該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史載王羲之卒葬於此。附近景點有書聖殿、金庭觀王羲之故居等。王羲之(303-361),原籍琅琊人(山東臨沂),後遷紹興,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至會稽內史,史稱“王右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王羲之墓
  • 地理位置:浙江省嵊州市
  • 保護級別: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景點類型:人文景觀
基本概況,墓址之謎,人物介紹,

基本概況

嵊州市東部,四明山西南麓,有一聞名遐邇的古蹟——王羲之墓。這裡青山環抱,碧流婉轉,古人謂此“壯洞天之形勝,為福地之靈宗。”王羲之墓就在這景色秀麗的瀑布山上。 此處有古柏蔽日、瀑布掛潭,青山環抱,碧溪蜿轉,秀色可餐。
瀑布山腳有個小村叫後廠,本來是給照看王羲之墓地的人住的。村旁是一座古樸的石坊,橫額上鐫“王右軍墓道”六字。這位書法大家隨家從山東遷到紹興,官至會稽內史,領“右將軍”,人稱“王右軍”。後因與驃騎將軍王述不和,稱病辭官,遷來金庭。石坊是王氏後嗣於道光二十九年所豎。穿過石坊,是一條依稀可辨的鵝卵石鋪成的古墓道。循古墓道北行,左邊是幾家居民,右邊是依坡而下的山澗,日夜飛濺著白色的水花。村民們說,下雨天,在半山腰上還能看到龍潭瀑布,那瀑布轟隆隆地從龍潭掛下,象帘子一樣,是金庭一大景觀。正是這奇麗的山水風光,使游盡了越中山水的王羲之相中了金庭這塊福地,作為自己晚年的養生之處。
過了白石橋,便是新修的青石鋪成的寬廣墓道,墓道兩旁是蒼翠的塔柏,護衛著幽徑深處的王羲之墓。越過了幾十級石梯,在一個青石鋪成的平台上,可見右軍墓。墓用青石板砌成圓形,墓頂上青草搖曳。墓前是一座單檐挑角的方形石亭,亭中豎立著一塊青色墓碑,正面是“王右軍墓”,背面是“大明弘治十年三月二十五日吉旦浙江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右參議吳囗囗重立”。史載王羲之為人正直,是一個懷有用世之態的人,最傑出的成就在於他的書法,後人尊為“書聖”。
瀑布山對面有座五老峰,當地人稱筆掛峰。傳說王羲之每次寫字,後庭山上的狐狸精就化成一個美麗的少女,替“書聖”鋪紙、研墨,還把尾巴變成筆帚,讓“書聖”揮毫著墨,作神奇之筆,“書聖”作完書畫,就把筆掛在五老峰上,五老峰就成了筆掛山。這傳說是人們對“書聖”的神化。事實上,王羲之為了寫好字,日夜不停地練,,洗硯洗筆竟把碧清的荷花池都染黑了,荷花池變成了“墨池”。正因為他日夜苦練,筆力遒勁,能力透紙背。有一次,王羲之去看一位朋友,見朋友不在家,就留了幾個字,墨跡滲進紙下的茶几,朋友的父親怎么也擦不掉,成語“入木三分”由此而來。這些勤學苦練的傳說象珍珠一樣撒在民間,成了人們教育後人的美談。確實,“書聖”留下的何止是“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的字型啊!
墓道兩旁寬敝處栽著幾十棵櫻花,這是日本友人永保秋光、宮原敏子遠涉重洋從日本帶來並親手栽上的。他們仰慕備精諸體、研美流便的王派書法,不遠萬里來金庭拜謁王羲之墓,書法把不同國籍的人民的心拉近了。
離石坊幾十步有幾棵千年古柏,遮天蔽日。史載這一帶曾有過金庭觀、右軍祠、墨詔、鵝池,雖屢經修葺,但隨著歲月的流逝,這些古蹟好多隻剩下供人尋覓的斑斑遺蹟了。惟有“洞天福地”的勝景卻始終陪伴著書聖的仙魂。

墓址之謎

王羲之生於山東臨沂,永嘉年間(307-312)舉族南渡,後定居越州會稽,在會稽去世。他的墓地位置有好幾種記載:
一是在山陰蘭渚山下。唐何延之《蘭亭記》載:“自右軍之墳及右軍叔以下塋域,並置山陰縣西南三十里蘭渚山下。”何延之的依據是,辨才的弟子玄素親口所講。由於玄素向何延之回憶時已九十二歲,不知會不會有誤。
二是在諸暨薴蘿山。南宋嘉泰《會稽志》載:“王羲之墓在諸暨縣薴蘿山。孔曄云:‘墓碑孫興公文,王子敬書也。’而碑亡矣。”王子敬就是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但據《世說新語·賞譽》:“庾公云:‘逸少國舉。’故庾倪為碑文云:‘拔萃國舉’。”庾倪即庾倩,是庾冰的第五個兒子。因而如果按照《世說新語》,孫綽(興公)為碑文的說法可能有誤。
三是在雲門寺附近。唐代張彥遠的《法書要錄》記載:王羲之的七世孫智永與惠欣“兄弟初落髮時,住會稽嘉祥寺,寺即右軍之舊宅也。後以每年拜墓便近,因移此寺。”“此寺”即雲門寺。按照此說,是由於祖墓在雲門寺附近,智永與惠欣為了就近拜墓,從嘉祥寺轉到雲門寺。但這裡的“墓”不一定就是王羲之墓,也可能是他們父母的墓。
四是在嵊州金庭。《金庭王氏族譜》收有《嵊志列傳》的有關記載,內有王羲之“年五十九卒,葬金庭觀,乃其故宅。有書樓、墨池,墓亦在焉,隋大業間,沙門尚杲為志。”《族譜》附載隋沙門尚杲《金庭瀑布山展墓記》:文後署名“吳興永欣寺沙門尚杲識。大業辛未三月丁丑”。這裡有二處失誤:1.隋代時永欣寺在會稽,吳興永欣寺建於唐代以後。2.大業辛未年三月沒有丁丑日,二月、四月才有,可能是誤記。現在金庭有王羲之墓,為明弘治十五年重立,這裡曾出土梁大同年間的墓磚。
從現存遺蹟看,四處唯嵊州金庭這一處可供後人瞻拜紀念,其餘三處都沒有位置標識,不過也不會完全是空穴來風。很可能有的是衣冠冢,也可能原墓經過幾次遷葬。

人物介紹

王羲之像王羲之像
王羲之(303-361),原籍琅琊人(今屬山東臨沂),東晉初年北方士族大規模南遷時,王羲之隨家從山東遷到紹興,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至會稽內史,領“右將軍”(這是個文職,有榮譽稱號成分在內),史稱“王右軍”。後因與驃騎將軍王述不和,稱病辭官,遷來嵊縣(今嵊州市)金庭村,此處有古柏蔽日、瀑布掛潭,青山環抱,碧溪蜿轉,秀色可餐,晚年即在金庭養老,直至去世,也安葬在此。現有王氏後嗣於清代所建之家廟——金庭觀,觀右有一座古樸的石坊,橫額上鐫“王右軍墓道”六字。穿石坊上行山谷,是一條依稀可辨的鵝卵石鋪成的古墓道。盡頭處便是王羲之墓。
王羲之墓本身並不大,墓的制式與謝安墓相仿,也是青石條圍沿一土堆,類似杭州岳飛墓。墓前有大碑,鐫刻《蘭庭序》全文,碑體有些風化斑駁,許多地方字跡洇漫,只能依稀辨識。倒是相關的墓園規模相當大,大得叫人驚訝。王家也是大族,子侄、後裔不乏名人,其子獻之也是一代書法大家,與乃父親在我國書法史上並稱“二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