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楨(明朝國子監祭酒)

王維楨(明朝國子監祭酒)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號槐野。明朝華州平定里(今華縣)人。王維楨博學多才,少年時代廣泛涉獵古文辭,是為嘉靖十四年(1535)進士,選授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後授翰林院檢討,以後累任翰林院修撰、署南京翰林院事、南京國子監祭酒。在當時的文人中他有一定名氣,以博學強識著稱。曾多次擔任考官,號稱得士多人。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 參加《明會典》的續修。著有《槐野先生存笥稿》、《李律七言頗解》、《杜律七言頗解》等,對李白、杜甫的詩作有深入的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維楨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507
  • 逝世日期:1556
  • :允寧
相關事件,王維楨墓,

相關事件

王維楨雖然職掌文墨,卻志在經世,關心邊防兵備。他熟知各地關隘要塞,不看地圖就能歷歷指陳。當時,北有蒙古威脅,東南有倭寇騷擾,他對此十分關注。嘉靖二十九年(1550)春,王維楨指出,大同、宣府以東至山海關的防務空虛,應派一得力大臣在此防守。這年秋,蒙古軍隊果然從這一地區侵入到北京近郊。蒙古軍隊撤走後,朝廷才在此特設一總督大臣。嘉靖三十年(1551)冬,王維楨署南京翰林院事。他認為南京控江浙上游,為軍事重地,應早加戒備,以防不虞。每遇外地官吏過往,都詢問各地兵馬錢穀之事,被人笑為迂腐。不久,倭寇即侵擾江浙一帶。人們才知王維楨的先見之明。
王維楨自負有治一方之才,但長期供奉翰林,不得其志。他性格剛直,常當面拆人之過,小不如意,就指責謾罵。然而交友始終不渝,待人誠意懇切。他被任命為南京國子監祭酒後即回鄉探視母親,時逢華州大地震,於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公元1556年1月24日)遇難去世,終年49歲,時人為其早逝而嘆。

王維楨墓

位於華縣城南王家墳村。
王維楨墓前有碑二通,一通為嚴嵩祭文:
祭南京國子監祭酒王槐野先生文 嘉靖三十九年嚴嵩
“嗚呼?古有三不吊者,聞乎曲禮之篇。然君是遭也,豈非命焉?君既捧南雍之檄,以省母而西旋,其大變起於州閭也,辶西命目卒之禍延。所不可逃者數,所不可問者天。夫苟非其所自致也,則於君其溪衍?嗚呼?君之才之學,凌駕百代,自視無前。筆裹倒波瀾之峽,胸中羅星斗之纏;杞樟名材,宜明堂之巨棟,鳳鸞歲羽,方霄漢之高愆。夫何天異之才,遽奇其年,遭此凶聞,熟視其然?況乎君有慈母,桑榆已墓,君有遺嗣,襁褓誰憐?吾哀夫才矣而不獲用,用矣而不獲究,是以不勝甚忄卷忄卷即寓詞於一奠,悵杳于山川,君之情豈能無恨於重泉也耶?嗚呼尚饗?”
另一通是趙貞吉嘉靖壬戌(公元1562年)吊槐野先生墓詩:“檢取平生贈劍歌,扶雲虹氣豈消磨。我來涕淚傷心劇,正是墳前宿草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