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發越(1794—1858),字英齋,號蘭溪,黎城南委泉村人。出生貧苦農家,幼喪父母,依兄成人。清道光五年(1825)由拔貢舉於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發越
- 出生日期:1794年
- 逝世日期:1858年
- 字:英齋
人物生平,主要著作,
人物生平
道光六年(1826)中丙戌科士,選授山東省清平縣知縣。清平地接清河,漕運所經,歷任知縣嚴令民眾修築河堤,所耗人力資財甚巨,民眾負擔沉重,苦不堪言。王發越到任後,詳察民情,周密籌劃,邀集鄉紳、富戶集資,他首先捐錢五百緡,共籌資五千餘緡,放給商號以本生息,作為修堤經費,並親臨工地監督。河堤竣工,尚有餘資,以後年年照此辦理。道光二十年,調任高唐知州。高唐地處南北交通要衝,官員來往,公文傳遞,絡繹不絕,驛站支出甚巨,民眾負擔沉重。發越到任,破舊立新,嚴令驛站所需物資一次備足,清除承辦人員中的營私弊端。因而,政績卓著,山東巡撫保薦,送部引見,深受道光帝賞識,擢任雲南省曲靖知府。
道光二十六年(1846),升任貴州省貴西兵備道員。當地漢、徭雜處,經常發生民族糾紛,向為難治之區。王發越以安撫處之,漢徭兩族友好和睦。雲南省迤西一帶漢、回不和,經常械鬥,發越調任迤西兵備道員後,多方查訪,將挑動事端的鐵帽道人嚴加懲辦,脅從者解散不問,局勢得到緩和。
道光二十八年(1848),林則徐任雲貴總督,原迤西一帶騷亂者復聚眾擾亂,王發越在大理嚴守,遣長子元晉赴省告變,林則徐通令各道發兵會剿,發越隨軍參謀,剿撫並用,漢、回兩族的歷史糾紛,獲得解決。
鹹豐四年(1854),王發越調任廣東鹽運使,以年邁不適南方氣候呈準辭職回鄉。鹹豐八年(1858)病逝。
主要著作
遺著有《倚雲山房文集》12卷、《試貼詩》12卷、《南遊吟草》4卷、《勸民歌》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