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炎,1938年9月29日出生於天津市,中醫內科學、神經內科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名譽院長,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1962年從北京中醫學院畢業後進入北京中醫學院東直門醫院工作,先後擔任內科副主任、醫務處主任、副院長 、副教授;197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3年至1985年擔任北京中醫學院院長;1985年至1997年擔任北京中醫藥大學腦病研究室主任、第一副校長、學位委員會主席;1997年至1998年擔任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199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1998年至2001年擔任中國中醫研究院院長; 2001年擔任中國中醫科學院名譽院長、科技委員會主任委員;2002年擔任國家自然基金委重大計畫項目專家指導組組長;2012年被聘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王永炎主要從事中醫內科醫療、教學、科學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中醫藥防治中風病與腦病的臨床與基礎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永炎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天津市
- 出生日期:1938年9月29日
- 職業:教育科研工作者
- 畢業院校:北京中醫學院
- 主要成就:199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 代表作品:《臨床中醫內科學》《今日中醫臨床叢書》
人物經歷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 學術論著
- 承擔項目
項目名稱 | 項目來源 |
---|---|
缺血性中風早期康復和避免復發中醫方案研究 | 國家863項目 |
中藥上市後再評價技術規範及指導原則的研究 | 國家科技部“十一五”支撐計畫項目 |
中醫藥防治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與流行性乙型腦炎的臨床方案與診療規律研究 | 國家中醫藥行業科研專項 |
“新醫藥學科群”研究 | 北京市教委 |
“健康中國2020戰略規劃”編寫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
- 科研成果獎勵
時間 | 項目名稱 | 獎勵名稱 |
---|---|---|
1998年 | 臨床中醫內科學(科學專著) |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 |
1998年 | “中風病症候與診斷標準”及其推廣套用研究 | 教育部科學技術獎 |
2000年 | 中醫臨床診療術語的制定與推廣 | 湖南省科學技術獎 |
2003年 | 益腎化濁法治療老年期血管性痴呆的研究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
2006年 | 中醫臨床診療術語系列標準 | 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 |
2006年 | 方劑組分配伍關鍵科學問題的基礎研究 | 天津市科學技術獎 |
2014年 | 我國首次對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有效防控及集成創新性研究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
2015年 | 補腎益精法防治原發性骨質疏鬆症的療效機制和推廣套用 | 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
人才培養
- 教育思想
- 指導學生
- 團隊建設
榮譽表彰
時間 | 榮譽表彰 | 授予單位 |
---|---|---|
1997年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中國工程院 |
1998年 |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 何梁何利基金會 |
2001年 | 中醫藥現代化傑出科技成就獎 | 香港求是基金會 |
2014年10月 | 標準化終身成就獎 | 中國標準化協會 |
2016年 | 中醫藥高等學校教學名師 |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教育部 |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 ||
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
社會任職
時間 | 擔任職務 |
---|---|
1985年08月至2008年12月 | 中華中醫藥學會第三、四、五屆副會長 |
1986年05月至2007年11月 | 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科學會第二、三、四、五屆主任委員 |
1992年04月至2009年08月 |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中醫學與中藥學學科評議組第三、四、五屆成員召集人 |
1998年08月至2002年08月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生物醫藥顧問委員會第一、二屆委員 |
2001年06月至2011年05月 |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六屆、七屆常委 |
2003年03月至2008年03月 |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教科文委員會委員 |
2011年05月 |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榮譽委員 |
國家藥典委員會第六、七屆委員、第八、九屆執委 | |
中國中醫科學院臨床醫學基礎研究所所長 | |
北京中醫藥大學腦病研究室主任 | |
北京師範大學資源學院資源藥物與中藥資源研究所所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