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

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

廣州中醫藥大學於1972年開辦中藥班,1976年開始招收中藥學本科專業,1984年在中藥學專業的基礎上成立中藥系,1997年經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准更名為“中藥學院”。中藥學1981年獲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權,1998年獲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2004年9月,中藥學院將整體搬遷進入廣州大學城新校區。

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的前身是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藥班、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藥系,1997年經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准更名為“中藥學院”。

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藥學學院經過50年的發展歷程,在學科建設、專業建設、課程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形成了較為完整的中藥學高等教育體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
  • 時間:1972年
  • 前身: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藥班
  • 重點課程:藥理學、中藥學、方劑學
  • 位於:廣州大學城新校區
歷史沿革,重點課程,重點學科,師資,設施,實習基地,榮譽,中心,交通位置,

歷史沿革

1976年,首次開辦中藥本科專業
1977年,開始招收中藥學專業本科班
1984年,成立中藥系
1993年,成立新藥開發研究中心(簡稱新藥中心)
1997年,中藥系更名為中藥學院
2004年,中藥學院整體遷入廣州大學城
2006年,建立中藥學院與新藥中心合署辦公的管理機制
中藥學於1981年獲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權,1998年獲得中藥學博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建立中藥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在2000年、2003年和2006年連續三輪跨入廣東省重點學科行列,2003年成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製藥學重點學科牽頭單位,並於2006年滾動進入第二輪重點學科建設行列。“中藥學專業”、“製藥工程(中藥)專業”為廣東省高等學校名牌專業。

重點課程

中藥學院下設藥理學、中藥學、方劑學、中藥分析、化學、中藥化學、中藥藥劑學、中藥炮製學、藥植鑑定學等九個教研室以及實驗管理中心和中藥標本中心。與學院實行院所合一體制的“中藥研究所”下設四個研究室:中藥藥理、毒理研究室,中藥質量標準研究室,中藥資源研究室和中藥製劑工藝研究室。中藥學院是“國家中藥現代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教育部現代中成藥工程研究中心”、“砂仁等中藥材規範化種植(GAP)研究示範基地”等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廣東省建設“國家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基地”的重要組成單位。
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
中藥學院的中藥學(中藥製藥)學科1997年被確定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建重點學科,2000年被評為廣東省省級重點學科,2001年被確定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級重點學科。中藥學課程1997年被評定為廣東省高等院校省級重點課程,《方劑學》、《藥理學》課程為校級重點課程。

重點學科

中藥學院目前具有國家重點學科二級學科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1個、廣東省重點學科1個、承擔211工程建設項目子項目1項。
中藥製藥學科於2003年成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並於2006年滾動進入第二輪重點學科建設行列,2007年12月接受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專家組的現場驗收,專家組通過討論一致認為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藥製藥學重點學科建設達到或部分超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建設規劃書中的目標。
中藥學科於2000年被確定為省重點學科,2003年、2006年連續跨入廣東省重點學科行列。在2007年第八輪廣東省重點學科申報評估中,中藥學科再次被確定為廣東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
中藥學院承擔的“十五”期間“211工程”建設項目子項目 “南藥種質資源庫構建及綜合開發利用”於2003年開始建設,2006年以優秀成績通過驗收。

師資

目前全院教職工共有123人,其中正高職稱20人、副高職稱37人、中級職稱36人,具有博士學位的10人、碩士學位的33人。教師隊伍中有博士生導師11人、碩士生導師28人,有省部級學術帶頭人5名,廣東省“千百十人才培養工程”校級培養對象1人。學院還聘請了以王永炎院士、肖培根院士為主組成的院外專家組。
中藥學院自開辦以來一直開設中藥學本科專業,1995年~1997年增設中藥資源學本科專業,並開設中藥貿易大專,1998年開設製藥工程本科專業,2003年開設藥學本科專業,2004年開設藥物製劑學專業本科。目前在校學生達1648人,其中本科生1570人、碩士生49人、博士生29人。

設施

學院現有實驗教學相關用房總建築面積3254m2 ,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達1037萬元;有中藥標本館1間(面積750 m 2 ,陳列中藥標本2400多件,共10000多份)、藥圃2個(面積4100 m2 ,種植有藥用植物品種1200多種);學院公共資料室和各教研室共有藏書3070冊,校園計算機網路分布到每一間室,並實現了網路信息資源共享。

實習基地

到2004年12月止,學院已建立了平遠鴻運製藥公司、中山中智藥業集團等3箇中藥產學研示範基地;建立了包括廣東省藥品檢驗所、廣州市藥品檢驗所、廣州中一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廣州潘高壽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廣州敬修堂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東莞市醫藥總公司、廣州致信藥業有限公司、廣州市流溪河林場(藥用植物野外實習基地)、廣東順德康富來保健品有限公司、廣東177醫院、廣東康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廣州羊城藥業有限公司等12個正式掛牌的校外教學基地,並建立了中山大學生命科學院、廣東省藥物研究所、廣東省中醫研究所、廣州市醫藥公司等共51個教學、畢業實習單位,還建立了有15間“采芝林藥業連鎖店”的本科生連鎖藥店見習點。

榮譽

中藥學院主要承擔學校各層次、各專業的基礎課教學,中藥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專業課教學任務以及中醫藥科研工作。近3年共承擔41門課程的教學任務,全院年平均授課時數約11266學時;近3年主持的教學及科研項目49項,獲各級教學及科研成果獎22項(其中國家級1項、省級1項、廳校級20項)。編寫出版教材教參16部,學術專著43部,公開發表各級教學、科研論文313篇。集體獲得各級各類獎勵4次,個人獲得各級各類獎勵20人次。

中心

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2001年7月中藥學院實驗管理中心正式成立,中心不斷完善管理體制,最佳化教學隊伍,加快了實驗教學體系與內容的系列改革,淡化教研室管理為主體的實驗教學管理體制,初步形成了校、院二級的實驗教學管理體制,使得實驗教學資源基本實現了專管共享。
2005年學校主體搬遷進駐大學城新校區後,實驗管理中心進一步深化實驗室管理體制改革,在原中藥學院實驗管理中心基礎上構建了“中藥學實驗教學中心”,初步形成了校一級管理的實驗教學管理體系。2005年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藥學實驗教學中心被廣東省教育廳批准為“廣東省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並撥給專項經費予以重點建設。“廣東省中藥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對我校中藥類教學實驗室實行了人、財、物等實驗教學資源的統一管理。目前,中心已成為教學實驗室使用面積13000平方米、教學實驗儀器設備總值2897萬元,年實驗教學人學時約46萬的中藥類課程實驗教學平台和人才培養中心。
實驗管理中心的發展依託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藥學學科的發展和建設。中藥學學科1998年獲得中藥學博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建立中藥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000、2003和2006年連續三輪跨入廣東省重點學科的行列,2003年成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製藥學重點學科”牽頭單位。中藥學學科現有正高級職稱32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15人,其中中國工程院士1人(雙聘)、教育部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廣東省“跨世紀學術帶頭人千百十工程”省級培養對象1人,廣東省“千百十工程”校級培養對象5人。
在中藥學學科的支撐下,中心積極推動實驗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在人才培養和教學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承擔了4項國家級教改項目,11項廣東省教改項目;獲全國高等學校醫藥優秀教材二等獎1項。
經過多年建設,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藥學實驗教學中心教學儀器設備先進,實驗環境優美;實驗教學理念先進,教學研究活躍;管理科學,教師隊伍穩定。“中心”開放性和創新性特色鮮明,對廣東省、我國內地和港、澳、台以及國外的中藥學人才培養均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形成了良好的輻射和示範作用。
中藥資源科學與工程研究中心
“中藥資源科學與工程研究中心”由中國中醫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中醫藥大學“雙聘院士”王永炎教授擔任中心主任,由陳蔚文教授擔任常務副主任。“中藥資源科學與工程研究中心”承擔著“華南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教育部(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廣東省高等學校科研型重點實驗室—中藥資源科學重點實驗室”、 “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特色優勢學科實驗室—中藥種質最佳化與產業套用工程技術實驗室”、中央財政支持地方高校發展專項“南藥可持續利用研究與綜合開發利用技術平台”的建設任務。
“中藥資源科學與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有液質聯用儀(LC-MS)、HPLC、紫外分光光度計、TLC,以及六通道梯度實時螢光PCR儀、懸浮晶片系統、雙向電泳系統、凝膠成像系統、超低溫冰櫃、台式大容量冷凍離心機、雜交箱等儀器設備。實驗室可開展基因工程、蛋白質工程、植物細胞工程、化學與質量評價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中心致力於中藥材、中成藥等關鍵科學問題及相關重大工程技術課題的研究,目前以“道地、瀕危、珍稀中藥材種質資源的保護與生物工程最佳化研究”、“優質中藥資源的產業孵化和推廣套用”、“創新中藥研究與名優中成藥的二次研發”等為主要研究內容。近幾年中心來主持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子課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研項目、教育部科研項目、廣東省重大戰略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項目、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科技計畫項目等30多項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與華潤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廣藥集團、中山中智藥業集團、廣東南台藥業有限公司、廣東一片天製藥有限公司等醫藥企業開展著科技開發與平台建設等合作。
中心現有專業技術人員8名,其中留學歸國博士4名,博士後2名(其中包括與海王藥業聯合招收1名);博士研究生6名,碩士研究生19名。

交通位置

地址:廣州市番禺區廣州大學城外環東路232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