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村鎮(陝西省乾縣王村鎮)

王村鎮(陝西省乾縣王村鎮)

王村鎮位於乾縣南端,距縣城26公里處,是乾縣的南大門。從明朝至今有四五百年的歷史,素有“人傑地靈,物華天寶“之美譽。面積44.1平方千米,轄10個行政村,有人口31252人(2017),乾武路備戰路穿鎮而過,北接312國道,南接隴海鐵路和西寶高速,距楊凌農科城20公里,交通發達,運輸便利,寶雞峽乾渠在鎮內橫穿而過,土壤肥沃,水利條件優越,鎮內建有移動、聯通基站,擁有500多門電話,通訊發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王村鎮
  • 外文名稱:Wang cunzhen
  • 別名:大王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陝西
  • 下轄地區:大王村、北昌村、王呂村等
  • 政府駐地:大王村
  • 電話區號:029
  • 郵政區碼:713312
  • 地理位置:南鄰武功縣貞元鎮代甲鄉
  • 面積:44.1平方千米 
  • 人口:31252人(2017)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季風性氣候
  • 著名景點:王呂水庫、淡頭溝董家仰韶文化遺址
  • 機場:西安鹹陽國際機場
  • 火車站:乾縣火車站
  • 車牌代碼:陝D
鄉鎮概況,農村經濟,城鎮建設,教育事業,蛟龍轉鼓,文化名人,行政轄村,人口數據,

鄉鎮概況

王村鎮位於乾縣縣城南26公里處,南鄰武功縣貞元鎮代甲鄉,總面積44.1平方千米,全鎮轄10個行政村,總人口31252人(2017)。
本鎮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寶雞峽乾渠穿越而過,水利條件優越,農業連年豐收,使該鎮成為乾縣中南部的“糧、油、棉基地鎮”。1999年底,小麥產量1.3萬噸,玉米1.4萬噸,其他穀物0.1萬噸,油類作物456噸,棉花108噸,農業總產值3800萬元。
1999年底,大家畜存欄2389頭,其中良種奶牛1482頭,牧業產值983萬元。生豬存欄14628頭;家禽存欄7.3萬隻。鎮村企業238個,從業人員2860人,多種經營718萬元,企業總產值342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34元。
全鎮有1所初級中學,19所國小,2所幼稚園,在校學生6785人,教職工316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
鎮衛生院和高建堂偏癱衛生院以及18個村級衛生室均已達到初級保健標準,全鎮共有醫護人員62人,常規設備8部,病床44張,鎮計畫生育工作隊和計畫生育技術服務站有15名工作人員,有B超機、X光機、手術台等醫療設施,經常開展計畫生育工作,使全鎮人口自然增長率有效地控制在8‰。
王村鎮交通便利,戰備路、乾普路穿越而過,境內的10個行政村全部通公路,有公路里程23公里(含社村油路),所轄行政村(包括自然村莊)均已通電話。
乾縣王村鎮乾縣王村鎮

農村經濟

王村鎮是乾縣農業大鎮,有名的“屯糧田”和“萬畝豐產田”生產鎮。鎮黨委、鎮政府在穩糧基礎上,積極實施“強畜、優果、興菜”工程,截止2008年04月,糧食產量達3.2萬噸,優質奶牛5000多頭,果樹面積6000多畝,大棚菜300多畝,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合理,農民人均純收入2010元。鎮村企業異軍突起,總產值2823萬元。
陝西省乾縣王村鎮陝西省乾縣王村鎮

城鎮建設

商品貿易繁榮,民眾文化生活活躍,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二、五、八集市貿易繁榮,蛟龍轉鼓蜚名中外,多次參加中央、省、市電視台拍攝,一年一度民眾文化藝術節豐富多彩,民眾文化生活活躍。

教育事業

該鎮有21所中國小幼稚園,教育基礎設施完備,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質量穩定提高,2004年評為省級教育強鄉鎮。

蛟龍轉鼓

蛟龍轉鼓起源於明朝,是一種集舞蹈、鼓樂於一體的獨特陝西地區漢族民間鼓舞,由幾十人乃至幾百人同時表演,表演者頭戴金冠、身著古裝、足穿黑靴、臉罩面具、手敲鑼鼓鐃磬、口吹馬號,邊奏邊舞,能變化出“梅花”、“月牙”、“五星”等幾十種陣形,演繹出關中漢子的剽悍之美和中國鼓文化的磅礴氣勢。蛟龍轉鼓起源於明朝,是一種集舞蹈、鼓樂於一體的獨特陝西地區漢族民間鼓舞,由幾十人乃至幾百人同時表演,表演者頭戴金冠、身著古裝、足穿黑靴、臉罩面具、手敲鑼鼓鐃磬、口吹馬號,邊奏邊舞,能變化出“梅花”、“月牙”、“五星”等幾十種陣形,演繹出關中漢子的剽悍之美和中國鼓文化的磅礴氣勢。
蛟龍轉鼓的最大特徵是:鑼鼓聲韻鏗鏘有力,表演場面氣勢磅礴,秦鼓風韻剽悍,既鼓之舞之,又足以蹈之,既可以聆聽到震撼心弦的鼓樂聲,又可以看到騰躍旋轉、英姿颯爽的舞蹈動作。令人耳目一新,心曠神怡。
蛟龍轉鼓除具有鼓舞的表演特點外,其鮮明特色突出在“跳”和“轉”上,“人繞鼓轉,鼓繞鐃轉”跳的動作又分為異地跳和原地跳;轉的動作又分為自轉和公轉。鼓點仿佛驟雨急落,鐃鈸好像飛雪漫舞,節奏複雜洶湧澎湃,跳躍舞姿優美動人,已積澱凝結出中華文化藝術遺產特徵,毋庸置疑。[3]
蛟龍轉鼓作為視聽藝術具有顯明的音樂美感,節奏歡快,悅耳動聽,催人奮進,為廣大人民民眾所青徠,在活躍民眾文化生活、陶冶情趣、凝聚民心和文化交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作為舞蹈,從服飾到舞姿,它是中國保留較為完整的原生態形式的優秀民間廣場舞蹈,對研究中國鼓文化和地域民俗文化具有獨特價值。它是華夏五千年農耕文化的產物,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已被分別編入《中國民舞集成·陝西卷》、《中國戲曲音樂集成·陝西卷》和《中國民間文化》及《陝西省優秀民間文化名錄》等叢書。是鼓樂與舞蹈藝術的完美結合,鼓出了秦人的精神風貌,舞出了中華民族之魂,對振興中華民族和弘揚民族先進文化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其藝術魅力亦與“安塞腰鼓”相媲美,有望成為國際性文化品牌。乾州蛟龍轉鼓,歷史淵源,據史料記載,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屬明代嘉靖年間的宮廷樂舞。保存600多年的《梁氏族譜》佐證,乾縣王村鎮梁氏世祖梁世明,在第七代出了一個在朝為宦官的梁忠,在朝廷的51年裡梁忠學會了朝賀樂舞和轉鼓藝術。公元1593年(神宗萬曆21年),年愈古稀,告老還鄉,遂將鼓舞藝術帶到民間,以王村鎮為中心世代相傳。因鼓壁周圍飾有“蛟龍”圖案,並以鼓作舞,鼓之舞之,故名為“蛟龍轉鼓”
蛟龍轉鼓的樂器有鼓、鑼、鈸和二馬號等,表演者頭飾金冠,臉戴面具,身穿宮廷古裝,足蹬馬靴,雄姿英發,威風八面。表演起來氣勢磅礴,技藝精湛,催人奮進,耐人尋味,具有秦地之雄風,秦人之剽悍,秦韻之風采,倍受民眾喜愛。先後在各類文化藝術節上,展示了矯健的身姿和強烈的藝術魅力。
1958年榮獲陝西省第三屆民間音樂舞蹈大獎賽“一等獎”和“優秀表演獎”;1982年分別參加鹹陽市《秦都音樂會》和西北音樂團《長安音樂會》,受到文化藝術界廣泛關注和好評;1985年春節,中國舞蹈藝術研究所和陝西省民舞集成辦公室聯合錄製“蛟龍轉鼓”形象資料;1993年央視“民族風情”欄目組拍攝絲綢之路時特地前往乾縣拍攝蛟龍轉鼓的表演場面;1995年參加首屆“中國乾陵女皇菊花展”,受到海內外遊客的高度讚譽;同年又代表鹹陽市參加第六屆江蘇太湖藝術節;1999年參加鹹陽市春節晚會;2000年被省文化廳調赴參加“東晉桃源世紀游龍會”表演活動;2004年乾縣王村鎮被陝西省文化廳命名為民間藝術“轉鼓之鄉”;2004年8月央視《華夏文明》欄目組拍攝“乾州蛟龍轉鼓”,在央視國際頻道CCTV-4節目中全球播放,反響強烈。陝西文化信息網視頻點播欄目頭條線上,其點擊率之高,評論甚好。2005年在第三屆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研討會暨鹹陽市民間文化藝術展演開幕式上,乾州蛟龍轉鼓為晚會首演節目,閃亮登場,壯觀的場面和精彩的表演贏得觀眾雷雨般掌聲,受到許嘉璐副委員長及海峽兩岸與會文化專家的好評

文化名人

董生龍:淡頭村人。作家,筆名錢稹,原青海作家協會主席。
亓宏剛王呂西村人。小名:亓新庫。 字滋心,號潤琹軒主人。1983年出生,陝西乾縣人。畢業於青海師範大學美術系。編輯、記者、青年作家、書法家。現居武漢市,供職於書法報社,任《書法報·老年書畫》編輯部主任。
現系中國民族書畫院湖北分院院長、中國美術網執行主編、中國硬筆書法協會編輯出版委員會委員、《中國書畫導報》特約編審、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湖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青海省硬筆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青海東方書畫院副院長、中國鄉土藝術協會文化中心藝術顧問、陝西三秦書畫研究院藝術顧問、陝西三原白鹿書畫院名譽院長及全國多家藝術社團顧問、名譽主席等。
曾任中國藝術家新聞網總編輯、《中國硬筆書法年鑑》編委會委員、中國民族書畫院副院長、青海省青年書畫家協會理事、青海省硬筆書法家協會辦公室主任兼副秘書長、青海人民廣播電台導播、青海電視台編導、《青海經理人》雜誌編輯、青海《好作文》雜誌編輯、青海《東方書法藝術報》編輯部主任、《書法報·老年書畫》專題部副主任等。
在《成功之路》《吉林日報》等刊物發表小說、詩歌、散文等多篇文學作品;書論文章發表於《美術報》《中國收藏》等專業報刊;書法作品多次受邀參加“藝術無限 科技無限”全國書法名家作品邀請展等各類展覽,並被台灣博物館、青海文化館、廣西百色學院、溫州建設集團等單位及國外友人收藏。
《松原日報》《松原晨訊》等媒體對其個人藝術成就曾專題採訪。所負責主編的《書法報》子報——老年書畫報,深受書畫家及廣大老年書畫愛好者的喜愛,為人為藝謙虛平和,被讀者譽為“親民媒體人”。
李白穎:淡頭村人。畫家,鹹陽市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鹹陽市畫院名譽院長。
青年作家梁紀委青年作家梁紀委

行政轄村

大王
淡頭村
北昌
上座村
上官
南索村
王召村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30313

15570

14743
家庭戶戶數
6869
家庭戶總人口(總)
29612
家庭戶男
15352
家庭戶女
14260
0-14歲(總)
9309
0-14歲男
5182
0-14歲女
4127
15-64歲(總)
19613
15-64歲男
9775
15-64歲女
9838
65歲及以上(總)
1391
65歲及以上男
613
65歲及以上女
778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30216
總人口31252人(201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