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自1986年起,她開始致力於
掌紋醫學研究。1993年著有《現代掌紋診病》一書,博得眾家好評。同時從所收集手圖中,精選出上千幅拍攝錄製了40課時通俗易懂的目前國內外惟一的"實用掌紋診斷技術教學錄像帶";北京科教電影製片廠專門攝製科教片《
掌紋診病》,向世界宣傳、推廣這一新型診斷技術;1995年《現代掌紋診病》一書被譯成英文、西班牙文出版,在國外發行,引起強烈反響。2000年又集500餘幅真實的彩色掌紋手圖及實例使醫學界首本《
現代掌紋診病圖譜》問世,轟動各界。發表關於
掌紋診病及
藏醫藥學研究的論文數篇。《
王晨霞細說女人病》已由
北京磨鐵圖書有限公司策劃發行。
從事研究
事業介紹
1987年,王晨霞將破譯人類
掌紋作為自己終身事業。十多年來自費走遍祖國32個省、市、自治區,到過亞、歐、非洲30多個國家及地區,收集了15萬份手圖,並在中國雲南昆明成立了雲南晨霞掌紋醫學研究所。1993年出版《現代掌紋診病》一書,1999年又出版《現代掌紋診病圖譜》。此次出版《掌紋醫學實用秘籍》,並首次公布了珍藏的
愛滋病、性病、吸毒等疾病者手圖,以及多年來對癌症研究的成果。 王晨霞,14歲涉醫,後在
南京中醫藥大學深造,從醫已三十餘載,“掌紋醫學”是其事業之顛峰,並廣為社會各界的認肯與追崇。
研究意義
研究成果
王晨霞目前已發現並總結出了疾病與
掌紋的對應規律,被稱為"掌紋診療第一人"。她多次赴歐洲、東南亞各地講學診病,所到之處都受到熱烈歡迎。在第四次世界婦女代表大會、第二屆
人口文化博覽會、第七屆國際
中國科學史會議、歐華會第八屆國際學術研討大會、第五屆東協
中醫藥學術研討大會、第一屆國際傳統生命科學大會及首屆
世界中醫藥學術大會上,都有她的專題學術發言,同時受到與會專家學者們的充分肯定。作為中國衛生部主要代表,王晨霞先後參加了於1995年在
德國漢堡舉行的中國月活動及2000年衛生部出訪歐洲的考察學習交流團。
突出貢獻
王晨霞於2000年被評為國內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中國英才》、《中華兒女(第四次世婦會中國傑出女性特刊)》、《科學中國人·中國專家人才庫》、《華夏英才》、《世界優秀醫學專家人才名典》、《
世界名人錄》、《中國專家人才大辭典》、《世界華人英才錄》、《二十一世紀人才庫》等都收錄了她的事跡,並作重點介紹。中國專家人才信息資料庫、全球
尋醫問藥世界名醫資料庫都將她收錄在冊。
在
掌紋診斷趨於成熟、向縱深發展的同時,王晨霞也在不斷地潛心挖掘經方、驗方,試圖以經皮給藥和
內服給藥改變掌部紋理變化來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並巧妙地將
藏藥與中藥結合研製開發出多種治療效果奇絕的藥品。
王晨霞研製開發了新型外用型藏藥"章茨之呱--消得速軟膏",獲藥準字號,於99年由雲南盟生製藥廠生產面市,市場看好,受到患者好評。
雲南晨霞
掌紋醫學研究所所長王晨霞已在2007年12月5日正式辭去“世界掌紋醫學套用學會”名譽會長之職。該學會以王晨霞醫師名義進行宣傳的一切活動均屬“欺世盜名”。特此通告。
雲南晨霞掌紋醫學研究所
2007-12-03
所著書籍
書籍信息
作 者: 王晨霞 著
出版時間: 2007-12-1
版 次: 1
頁 數: 379
開 本: 16開
I S B N : 9787531722328
包 裝: 平裝
內容介紹
本書在1993年以《現代掌紋診病》為名出版,轟動全國,銷售上百萬冊。從大學生、銷售員到關注健康者幾乎人手一冊,學習參照自己的手圖,觀察自己的身體。這種最簡單、最易操作的方法早已深入人心。
如今再版本書,作者作了大量修訂,並首次增加了大量治病養生的內容。本書為使讀者便於學習,還附贈大容量VCD一張,其中詳細記錄了作者診病治病的方法。
本書匯集了現代
掌紋診療第一人王晨霞數十年的研究和探索成果。開篇主要介紹掌紋發展歷史,通過通俗淺顯的講解,使你對掌紋這門學科有一個整體巨觀的認識。上篇主要介紹
掌紋醫學入門基礎知識,書中展示了大量難覓的紋線,用圖解的方式幫你識別14條線和8種異常病理紋,了解掌紋的深、淺、消、長的變化情況,並通過掌紋與
臟腑對應區圖來判斷臟腑虛實、盛衰,判斷疾病的發生、發展,從而指導治療方法。中篇主要介紹了30種疾病的掌紋識別和防治,包括常見疾病、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和兒科疾病。針對每一種疾病從掌色、指甲、額頭、眼睛、耳朵、舌頭、牙齒、頸部等方面診斷解析,並結合病症,提供160種王晨霞獨家中醫
食補、
藥補調護方法和針灸、足穴按摩、
走罐等治療方法,就患者的常見問題集中答疑解惑。下篇主要介紹了9個典型醫學案例,通過
掌紋局部放大圖解析疾病,並提供治療方案,對症下藥。
本書權威、系統、實用、易操作。書中配有掌診、甲診、耳診、眼診、
舌診、齒診等400多幅圖片,是一本實用權威的掌紋醫書寶典。
掌上觀紋
主要內容:
第一碟:手掌上十四條與健康有關的線
1線與呼吸、消化系統的關係
2線與心、腦、神經系統的關係
3線與生命力的關係
第二碟:手掌上十四條與健康有關的線
4線與免疫力的關係
5線與心腦血管的關係
6線與近期身體狀況的關係
7線與血壓變化的關係
8線與生活規律的關係
10線與情緒變化的關係
12線與肝臟免疫系統的關係
14線與遺傳傾向的關係
第三碟:手掌上的八種病理紋
“十”字狀紋 預知早期病症
“井”字狀紋 辨識實質病變
“米”字狀紋 提示臟器淤血
三角形樣紋 顯示病症變化
方格形樣紋 代表病情穩定
島型樣紋 警示腫瘤癌變
五角星狀紋 關注腦部病變
環形樣紋 代表外傷撞擊
腦、心、肝、胃、膽、腸健康看2線
心肺功能、頸椎健康看
大魚際五臟六腑保養方
補腦方 養心方 保肝方 潤肺方 補腎方 利膽方
五臟六腑保養方
通腸方 養胃方 明目方 通聰方 調養胰腺 調養子宮 調養前列腺
第六碟:健康長壽 飲食有道
飲的健康 科學飲水、科學飲茶、謹慎飲酒、補益飲品
女性健康
書籍信息
作 者: 王晨霞,竇嶸 著
出版時間: 2002-10-1
I S B N : 9787501536740
內容介紹
本書分6 章,共18萬字。精選297幅與
女性疾病有關的典型的原色
掌紋手圖,詳細介紹與女性健康有關的
掌紋醫學知識,將不易被發現的細小掌部紋理色澤變化之處進行局部放大,將多年來研究驗證的
掌紋診病經驗也——展示於本書,讀者應仔細體味。
全書以問答的形式,針對
月經病,
婦科炎症、婦科腫瘤及孕產病、更年期障礙等常見的女性疾病,就其掌紋的特有徵象進行闡釋,可以自查,可以驗證,也可用於臨床。實為一本不可得得的女性健康詞典。
做自己的醫生
手掌上的十四條線教您診病
一線:提示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功能強弱
二線:提示心、腦、神經系統功能強弱
三線:提示生命力強弱
四線:提示免疫功能強弱
五線:提示中老年心腦血管疾病
六線:提示近期身體健康狀況
七線:提示血壓變化
八線:提示日常生活不規律
九線:提示過敏體質
十線:提示情緒變化
十二線:提示肝臟免疫功能強弱
十四線:提示遺傳傾向
八種病理紋提示身體健康預警
“十”字狀紋:提示疾病早期狀態
“井”字狀紋:提示臟器實質性病變
“米”字狀紋:提示臟器有氣滯血淤現象
五角星形樣紋:提示腦血管意外
三角形樣紋:提示疾病由早期狀態向實質性轉變
方格形樣紋:提示病情穩定
島形樣紋:提示腫瘤或增生
環形樣紋:提示受過軟物撞擊
手掌上心的位置
手掌上肝的位置
手掌上脾的位置
手掌上肺的位置
手掌上腎的位置
手掌上胃的位置
手掌上膽囊的位置
手掌上大腸和直腸的位置
手掌上膀胱、前列腺的位置
手掌上乳腺的位置
手掌上頸椎的位置
手掌上下肢關節的位置
手掌上鼻、咽、支氣管的位置
手掌上眼區的位置
手掌上耳區的位置
手掌上腦區的位置
手掌上子宮和卵巢的位置
手掌上胰腺區的位置
你的健康
第一講
看
掌紋,做體檢第二講
從2線看抑鬱症、心臟病等
第三講
第四講
從4線看肝臟功能
第五講
從7線看高血壓與低血壓
從8線看糖尿病
第六講
從9線看受輻射、過敏體質、不孕不育
從11線看生殖與泌尿
從12線看肝臟中毒
從13線看腫瘤高危
第七講
異常病理紋之十字紋、井字紋、米字紋、三角紋與方格紋
第八講
異常病理紋之島形紋、環形紋與五角星紋
第九講
第十講
5點到7點:養大腸
第十一講
7點到9點:養胃
第十二講
9點到11點:養脾
第十三講
11點到13點:養心
13點到15點:養小腸
第十四講
15點到17點:養護膀胱
第十五講
17點到19點:養腎
第十六講
19點以後:養肝膽等
一生健康
第一講 養生秘訣:養生跟著太陽走
第二講 5點到7點:養大腸 第三講 7點到9點:養胃 第四講 9點到11點:養脾 第五講 11點到13點:養心 13點到15點:養小腸 第六講 15點到17點:養護膀胱 第七講 17點到19點:養腎 第八講 19點以後:養肝膽等 ……
醫院醫生
王晨霞:女,陝西
宜川人,本科 ,學士學位。於1984年畢業於
西安醫科大學,分配至延大附院內科,從事醫、教、研工作22年至今。為“校級教書育人先進個人”,陝西醫學會會員,
延安市醫療事故鑑定會成員。內科學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現任附院心二科主任,內科學教研室副主任。
1985年進修
內分泌學一年; 1993年及2001年分別在西京醫院進修心內臨床及心臟介入各一年。擅長心內科各種疑難疾病的診治及冠心病介入診治。承擔了20屆本、專、自考班的心內科及內分泌學科教學任務及2屆研究生的指導工作。
2002年在附院率先主持開展了“冠心病
介入治療”;2005年開展了“先心病介入封堵治療”填補了陝北地區此項目空白;2006年又在附院率先主持開展了
心律失常“
射頻消融”治療,獲得了佳效。2003年主持創建了延大附院心血管二病區,並獲得了“先進集體”、“創佳評差最佳科室”等稱號。
主持開展了多項重大科研項目,如“心臟介入診治”等獲20多項省、市、校、院科技獎,撰寫並在核心等刊物上發表了20多篇論文。曾獲
陝西省衛生廳科技成果獎一項、
延安市科技進步獎一項;延安市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一項獲附院科技進步一等獎兩項,新業務一等獎四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