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初,山東膠州人,山東省軍區原副司令員。1994年被授予少將軍銜。兼職中國軍事協會會員,中國發明協會會員,軍事經濟研究中心副總幹事,山東省環保綠化委員會副主任,山東省政協常委。
退休後,研究並倡導“廁所革命”,研製成功系列新潔具。研製的節水坐便器,廢除原坐便器原理技術,用新原理、微電子等新技術,每次耗水0.9升,節水率85%,每台年節水33.5噸;排污減少85%,直排不產生“渦輪”污染衛生間。
王振初採用隱蔽粉碎液化和電磁控制沖刷技術,實現全程永不堵塞,並使水流速提高9.6倍,沖刷更乾淨;採用反向硬密封、微電子控制、集約設計技術,防止便池返污水流入廁所,使用更方便;減少陶瓷用材,降低能耗污染。
科研中,達不到換代標準決不出手。技術路線:原理→技術→設計→樣機→測試→修改→樣品→小批量試產→試用→國家鑑定→大批量生產,關鍵是原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振初
- 出生地:山東膠州
- 出生日期:1941年10月
- 職業:軍人,經濟學家,高級會計師,發明人
人物簡介,研究歷程,倡導“廁所革命”,主要觀點,主要貢獻,
人物簡介
研究歷程
2002年3月,王振初攻下了清理不乾淨和污染手兩大主要難關,並做出第一代樣機。2004年7月完成了“4108便淨器”配套技術和外型。此時,北京奧委會經國家專利局推薦,要求儘快研製以賓館使用為主的通用型“4108便淨器”。2005年9月,王振初完成了該產品設計,2006年底,經測試和試用成功定型。
研製中不搞小技小改,研製潔身寶,廢除水沖原理技術,實現內在“蝶變”;研製節水馬桶,廢除英國“虹吸”原理技術,攻克了被世界喻為不可逾越的技術難關;研製無水馬桶,針對農村居住平房、住戶分散、和人口逐步城鎮化的特點,採用“直落式”原理,桶內密封和抽氣技術,達到無臭味、無蒼蠅、無害化,不用水、不用電、不排污水技術指標。
倡導“廁所革命”
退休後,研究並倡導“廁所革命”,研製成功系列新潔具。研製的節水坐便器,廢除原坐便器原理技術,用新原理、微電子等新技術,每次耗水0.9升,節水85%。減少陶瓷31%和75%。全國換上它,年節水90多億噸,能解決城市缺水60億噸問題。現供水不變,可滿足城市化新增50%-60%人口。市民用上不堵塞、不污染馬桶,節省85%水費;減少85%污水排放,減輕污染壓力。
研製的潔身寶,新創“三力合一”原理,採用“人機合一”方式,根據自身實際進行手持流水擦拭,可準確、舒服、快捷、徹底清理乾淨,解決下身攜帶糞便染病難題。
研製的農村專用無水馬桶,符合農村實際,防止套用城市新建供水、排污、污水處理工程的浪費;方便自用無害化的有機肥。特點包括:糞便不粘連桶壁,無需人工用水清洗;全密封,無臭味,無蒼蠅,糞便無害化 。有利城市和農村“廁所革命。
主要觀點
廁所浪費水資源。現在城市用的國家標準馬桶,每年耗水39.6噸,按全國每戶年供水90噸計算,馬桶占44%,耗水多,排污多。我國急需高效節水馬桶,解決供水和污染壓力。舊觀念阻礙廁所技術進步。
廁所社會關注度低,對下身羞於啟齒,談到廁所避之不及,更登不上大雅之堂;技術人員不願涉足,成了技術進步的“死角”;有的管理者對問題習焉不察,對新技術不管不問不支持,對科技成果任其自生自滅。號召“廁所革命”,要消除舊的思想觀念,鼓勵技術進步,根本改變廁所現狀,提高人們健康長壽、舒服快樂的幸福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