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義村隸屬萊城區方下鎮,位於萊城西北10公里,鎮政府駐地西北3公里處。北接亓官莊、鐵牛嶺,南鄰李家義,東西走向的瀝青路從兩村之間穿過,兩村共座一街。486口人,耕地686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王家義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萊城西北10公里,鎮政府駐地西北3公里處
- 人口:486口人
歷史沿革,經濟建設,人文歷史,人物事件,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史載:明洪武三年(1370),王氏由河北棗強縣遷此建村。因村東有“義和溝”,便冠以姓氏王家義河溝,後簡稱王家義。村中有王、魏、吳、蔣、盧、呂等姓氏,王姓居多。
解放前夕,該村隸屬魯西區官莊鄉,人民公社成立後隸屬方下人民公社李家義管區。1961年王家莊、鹿家堂、梁家莊、李家義、王家義合一大隊,1963年單獨成立行政村,屬方下鎮至今。
解放前夕,該村隸屬魯西區官莊鄉,人民公社成立後隸屬方下人民公社李家義管區。1961年王家莊、鹿家堂、梁家莊、李家義、王家義合一大隊,1963年單獨成立行政村,屬方下鎮至今。
經濟建設
王家義地勢北高南低,自西向東,溝嶺相間,土質貧脊,易澇且旱。民謠道:“夏日裡,三日無雨土生煙,陰雨兩日蛙聚歡。”每年總有一些旱、澇、乾熱風、寒潮、霜凍、冰雹等災害性天氣,往往給農業生產造成一定的損失。特別是旱災,這裡四季少雨水,且分布不均,地表水嚴重缺乏,地下水更是難以開採。缺水成為這裡亟待解決的問題。雪野水庫建成後,水渠從村東經過,部分農田能得到灌溉。舌經數次打機井,大部分耕地也能得到灌溉。改革開放後,村里進行了種植結構調整,許多農民開始種經濟價值高的姜、蒜,收入可觀。王家義地處丘陵,溝壑多,從前交通不便。“要想富先修路,”在村兩委的帶領下,修了三縱四橫的沙石、瀝青路;建了四座“康平大橋”,徹底解決了交通落後的局面,為村民發展經濟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十一屆三中會會後,村民們爭相發家致富。1995年,新的村領導班子上任後,他們堅持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一齊抓,村裡的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村民生活由溫飽型走向富裕型。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村民素質不斷提高,人人遵紀守法,踴躍交糧納稅支援國家建設,多次被評為“萊城區安全文明村”,連續幾年被評為鎮級“紅旗單位”、“計畫生育紅旗單位”等等。如今,全村政通人和,一派繁榮景象,成為名副其實的“義和村”。
人文歷史
王家義村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中,王家義人爭相報名參軍。父子參軍、送夫參戰的動人事跡層出不窮。7位青年光榮捐軀,他們永遠活在人們的心裡。
萊蕪戰役打響後,王家義村民抬單架、送給養、當嚮導,積極支前。當時,村里84戶人家,就出民工78人,擔架6副,挑擔l2副,嚮導8人。男青壯年全部參加了支前。婦女為部隊攤煎餅500斤,烙麵餅500斤,碾小米1500斤,給部隊備送馬草3000斤,木柴5000斤,為戰役的勝利做出了貢獻。當時解放軍某部的前方醫院(包紮所)駐在村里,每天有上百名傷員抬到這裡包紮、治療,家家都住滿了病員。老人、兒童、婦女都主動給傷員領飯、打菜,端屎端尿,得到部隊首長的讚揚,被區里評為“模範支前村”。
萊蕪戰役打響後,王家義村民抬單架、送給養、當嚮導,積極支前。當時,村里84戶人家,就出民工78人,擔架6副,挑擔l2副,嚮導8人。男青壯年全部參加了支前。婦女為部隊攤煎餅500斤,烙麵餅500斤,碾小米1500斤,給部隊備送馬草3000斤,木柴5000斤,為戰役的勝利做出了貢獻。當時解放軍某部的前方醫院(包紮所)駐在村里,每天有上百名傷員抬到這裡包紮、治療,家家都住滿了病員。老人、兒童、婦女都主動給傷員領飯、打菜,端屎端尿,得到部隊首長的讚揚,被區里評為“模範支前村”。
王家義村小、人窮,文化教育起步較晚。日寇投降後開始辦的是社會成人教育,如農民夜校、識字班、掃盲班,目的是解決農民看文讀報、寫信記帳難的問題。解放後才有了聯辦國小,1976年成立了聯辦中學,由此教育才走上了正規的道路。如今村里已有數十名學生考取了大專院校。
人物事件
一、烈士英名錄
武漢卿 1938年參加革命。中共黨員,1940年11月9日在王家義被殺害,犧牲前為萊蕪盤查站站長。
王京韶 1941年參加革命。黨員,魯中軍區四師十二團,排長,1945年7月在章丘埠村戰鬥中犧牲。
王京賢 1938年參加革命。黨員,山東縱隊四支隊戰士。
王京來 1941年5月參加革命。黨員,山東縱隊一旅二團戰士,1942年蒙陰戰鬥中犧牲。
王京閩 1940年參加革命,萊蕪縣獨立營戰士。
魏廣武 1945年參加革命,華東野戰軍八縱二十二師六十六團,班長,1947年7月菏澤戰鬥中犧牲。
吳希春 1925年出生,1945年參加革命,魯中軍區四師十二團,戰士,1946年7月章丘埠村戰鬥中犧牲。
二、歷任村支書
1938年-1939年 王志文
1940年-1945年 王京迎
1946年-1949年 呂瑞成
1949年-1957年 吳希昌
1958年1月-1975年1月 王西禮
1975年-1977年 王詩修
1981年1月-1985年1月 王詩同
1985年1月-1992年 王詩慶
1993年-1995年10月 王詩永
1995年10月- 吳茂法
三、歷任村主任
1964年-1949年 吳希昌
1950年-1951年 王書齋
1952年-1957年 王京會
1961年-1964年 呂瑞成
1961年-1964年 王書俊
1965年-1966年 王詩修
1966年-1975年1月 王西禮
1975年1月-1977年1月 王詩同
1977年-1981年1月 王詩修
1981年1月-1992年 王詩永
1993年-1994年 吳茂法
1995年-2001年 魏廣福
2002年- 吳茂法
四、副縣級及其以上幹部
王京一 原遼寧空軍機務處主任
王志文 原任上海化工局副書記
蔣蘭田 現任職山東省紀委
王詩德 原任上海同濟大學黨委副書記
王詩太 現任北京軍區某部副師級幹部
王京秋 現蘭州軍區軍隊幹部
王詩首 曾任職魯中冶金礦業集團公司物業管理公司
王詩仲 原為萊蕪十七中工會主席,已離崗
五、副高級及其以上專業技術人員
王書彬 萊蕪市職業技術學院高級講師
武漢卿 1938年參加革命。中共黨員,1940年11月9日在王家義被殺害,犧牲前為萊蕪盤查站站長。
王京韶 1941年參加革命。黨員,魯中軍區四師十二團,排長,1945年7月在章丘埠村戰鬥中犧牲。
王京賢 1938年參加革命。黨員,山東縱隊四支隊戰士。
王京來 1941年5月參加革命。黨員,山東縱隊一旅二團戰士,1942年蒙陰戰鬥中犧牲。
王京閩 1940年參加革命,萊蕪縣獨立營戰士。
魏廣武 1945年參加革命,華東野戰軍八縱二十二師六十六團,班長,1947年7月菏澤戰鬥中犧牲。
吳希春 1925年出生,1945年參加革命,魯中軍區四師十二團,戰士,1946年7月章丘埠村戰鬥中犧牲。
二、歷任村支書
1938年-1939年 王志文
1940年-1945年 王京迎
1946年-1949年 呂瑞成
1949年-1957年 吳希昌
1958年1月-1975年1月 王西禮
1975年-1977年 王詩修
1981年1月-1985年1月 王詩同
1985年1月-1992年 王詩慶
1993年-1995年10月 王詩永
1995年10月- 吳茂法
三、歷任村主任
1964年-1949年 吳希昌
1950年-1951年 王書齋
1952年-1957年 王京會
1961年-1964年 呂瑞成
1961年-1964年 王書俊
1965年-1966年 王詩修
1966年-1975年1月 王西禮
1975年1月-1977年1月 王詩同
1977年-1981年1月 王詩修
1981年1月-1992年 王詩永
1993年-1994年 吳茂法
1995年-2001年 魏廣福
2002年- 吳茂法
四、副縣級及其以上幹部
王京一 原遼寧空軍機務處主任
王志文 原任上海化工局副書記
蔣蘭田 現任職山東省紀委
王詩德 原任上海同濟大學黨委副書記
王詩太 現任北京軍區某部副師級幹部
王京秋 現蘭州軍區軍隊幹部
王詩首 曾任職魯中冶金礦業集團公司物業管理公司
王詩仲 原為萊蕪十七中工會主席,已離崗
五、副高級及其以上專業技術人員
王書彬 萊蕪市職業技術學院高級講師
地圖信息
地址:濟南市萊蕪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