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祠村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瀘沽鎮下轄村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家祠村
- 所屬地區: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瀘沽鎮
王家祠村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瀘沽鎮下轄村莊。
王家祠村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瀘沽鎮下轄村莊。所獲榮譽2022年1月,被評為2021年度四川省鄉村振興示範村。1...
王家祠村 王家祠村位於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石龍鄉,是一個行政村。該村位於四川省東南部,瀘州市東部,合江縣東北部。行政區劃代碼為510522213203。
王家祠堂村 王家祠堂村,1995年廢止的地名。歷史沿革 1984年撤公社時居民遷走後撤銷。地名含義 因有王姓家族在此修建祠堂,故而得名。
王家祠 王家祠,自建村以來,一直叫王家祠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村內有座王家祠堂,故名。歷史沿革 1949年10月前得名,2010年由於區劃調整、鄉鎮村居合併,陸續被拆遷。
王祠村是安徽淮南市大通區孔店鄉下轄村,全村總人口3440人,全村耕地面積為3408畝。王祠村位於安塘村湖畔,三面環水,東與定遠縣爐橋鎮相連,南與長豐縣水湖鎮接壤,是孔店鄉東大門。王祠村是以王家祠堂聞名的。全村總人口3440人,共812戶,分為10個村民組。其中黨員45名,分為四個黨小組,其中外出務工黨員有4...
旺蒼縣化龍鄉王家祠堂,位於四川省廣元市旺蒼縣化龍鄉亭子村。祠堂建築及布局 旺蒼縣化龍鄉王家祠堂座西北向東南,占地面積約5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360平方米。旺蒼縣化龍鄉王家祠堂建於嘉慶年間,由前廳,正廳,東北、西南廂房組成。穿鬥疊梁混合式梁架,重檐歇山式屋頂,小青瓦屋面。前廳:素麵台基,寬18.25米,高...
靖安王家大村王氏祠堂位於南京市棲霞區龍潭街道太平村。文物信息 王家大村祠堂始建於明代,磚木結構,座北朝南,前後二間共十一間,祠堂面闊18米,進深21米,大門門額上有石匾,上刻“王家宗祠”四字,門兩邊有石鼓,上雕二龍戲珠圖案,天井地面鋪設青磚,正屋南面有古典木格屏風式門窗與天井相隔,牆面青磚主要是...
東龍角村王家祠堂 東龍角村王家祠堂,王家祠堂,位於淄川區崑崙鎮東龍角村原村委院內,故得名東龍角村王家祠堂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所屬村落和姓氏而得名。歷史沿革 因前村委在此辦公,對祠堂部分建築進行了改建,正殿東西都修建了磚混結構樓房,對祠堂的整體建築風格造成一定程度破壞。
下馬村王家祠堂 下馬村王家祠堂,焦作市馬村區馬村街道。2021年12月,入選第八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村後有膠新鐵路。村西北三里左右為白龍山,村南三里為百尺河。村東里許為嶺。村內原有王氏祠堂、廟宇,村四周有圍子壕溝,北、西側壕溝現今依稀可辨,村中間有自東向西小溪一條,溪 北側有古井一眼。歷史沿革 遠古時期屬東夷,夏商時期屬諸國,此後歷朝歷代屬諸城。今屬諸城市百尺河鎮。本村有宗譜記敘六世...
木基楊家村王家祠堂 木基楊家村王家祠堂,位於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區劉家溝鎮。所獲榮譽 2022年1月14日,入選“山東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王家祠堂 王家祠堂(又稱王氏祠堂、上乾祠堂、槐蔭祠)位於安徽歙縣霞坑鎮上乾村,祠堂的前後三進,其縱深40多米,寬約15米。有磚雕、石雕及木雕均非常精美,屋外門樓上的雕刻,圖案栩栩如生,具有徽派建築特色。文物現狀 祠堂現位於江西婺源篁嶺景區。
獅市王家祠堂 獅市王家祠堂,縣級古建築,建於清道光,位於獅市鎮菱角村一組。2008年10月9日富順縣人民政府公布為富順縣文物保護單位。
村內建有數處尊崇各方主管菩薩的廟堂,借重歷史人物偶像祈佑一方平安,半山廟,位於富水潭北磨盤嶺面麓富水河旁,塑像王安石、亦即王半山,稱“王老爺”,本村所尊崇供祀的本家菩薩。普德廟,位於富田老街東面戲台對面,供奉趙公菩薩,青原大帝,秋公菩薩,祈保水陸平安,商家興旺。善聖祠,位於村中仁心堂左側,建於...
姓王村里建於清嘉慶(1796)年間的王氏宗祠,占地面積極大,總計達1000餘平方米。祠堂共四進四廳,主廳(第三廳)由石柱支撐,古時曾有“文魁”、“武魁”、“敕封臨淮大尹侯”、“妙手回春”等匾額,下有王姓昭穆祖先堂,供有歷代牌位,樓上曾存有趕張山寨廟會台閣。曾作為酒廠、國小、村雙委及養老院用地...
由於規格較高,王氏大宗祠先後被評為市、區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受到較好的保護。入內,只見整個祠堂呈三疊三陳的房屋布局,建築古色古香,包括屏風、廊柱、屋檐、斗拱等都很有檔次,屋檐和屋樑上的灰塑及繪畫仍栩栩如生。據了解,王氏大宗祠乃是花東九湖、三鳳、天和、九一四條行政村王氏族人的祠堂。在解放前,這...
當時粟裕曾感動許下諾言,待到全國勝利,一定為桂林村民眾建一座紅軍橋。如今該橋已穿越南北,成為一第重要交通要道。傳統 桂林村具有尊師重教的好傳統。早在解放前,該村民眾即獻出王祠用於開辦福安師範附小,解放後,又將王祠用於辦國小,直到1997年,村中又無償獻出了螺峰山26畝山地供穆雲中心國小搬遷,建設新...
嘉慶七年(1802年),博潭村王元侖公獻出奄前地基一塊,約有3.5畝,於嘉慶八年(1803年),在博潭村建起一間五帖的“王氏大宗祠。”至道光五年(1825年),王元清公和王試公邀集王氏宗親捐建一間五帖王漢統公支祠於始祖祠之下,與始祖祠一連晉之奉祀。博潭村有兩口自然水塘,一東一西,王氏宗祠位於東塘北...
系清溪華美王氏祖宇,又稱“相公宮”,由開基祖王萬臻建於元朝。蘆田招卿八扉 位於蘆田鎮招卿村。始建於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祠坐西朝東,長方形木質結構,四周迴廊,懸山屋頂,一進三開間,祠前大埕廣闊。被縣文管會列為文物保護標誌。楹聯:“開閩勛功垂青史;清溪偉績啟後人”、“唐開閩國,初創王家基業...
王氏祠堂與雲龍牌坊,位於九嶷聖地、德孝之源,歷史文化名城---寧遠縣灣井路亭村,始建於明崇禎十二年(1639),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明崇禎十二年,為彰表路亭村王性(王性宏治二年乙酉科(1489年)舉人、明弘治七年(1494年)進士)所建,清乾隆、光緒年間曾作整修,1962年、1994年作了局部修繕。坊為全木...
富田王家村的誠敬堂便是當地人口口相傳的“王家大祠堂”,其建築之精美,可與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和明高帝第六世孫建安簡定王朱拱樋的王妃匡娘娘齊名。祠堂特點 建祠緣由 北宋端拱年間(公元988~989年),王家村開基祖王經信(字誠敬)由廬陵七十六都甲村遷入富田,繁衍至今已有1200餘戶、近8000人,並漸漸發展...
宗泰公逝世後(1520年),其扶貧濟困、樂善好施的美德在閩粵贛邊區廣為傳頌,當時知府將王宗泰事跡奏請朝廷旌表,明嘉靖帝謚“厚德傳家”並恩準其子孫制匾供奉。於是,王氏族人將“厚德傳家”諡號製成牌匾,供奉於徑口村祖祠。2009年經梅縣人民政府【2009】24號文批准,松源王氏“掛大牌”民俗活動列入“縣級非...
九曲圳從祠前平溪江引入,經過祠堂左側牆基,又繞過祠堂屋後,再蜿蜒曲折地流經全村,最後注入村西的田畈,長達 358 米。它與里雙塘和外雙塘相連通,構成了供養完整的水脈。設定點景之作“橋。在門樓與孝子殿之間架設了二墩三孔梁式平橋,橋長 6.27 米,寬 1.97 米,橋面由三塊條石拼合而成,橋兩側設望柱...
至道光五年(1825年),王元清公和王試公邀集王氏宗親捐建一間五帖王漢統公支祠於始祖祠之下,與始祖祠一連晉之奉祀。博潭村有兩口自然水塘,一東一西,王氏宗祠位於東塘北堤,面臨水塘,碧波倒影,風景壯觀,盡收眼眸。不久,王試公、王如天公抽祖祭五百餘千,加建東西二廊及圍牆。 光緒十八年(1892年),...
艷麗壯觀,金碧輝煌,呈現三大特色:一是、純金飾物多:神龕多層木刻透雕,桃梁獅子,石柱對聯陰刻字,檐下蓮花吊筒,三台拱物方桌浮雕帷裙等部件均用純金泊;二是、上下進內牆裙及正面大門二側牆壁全部改用青綠色光面大理石浮雕坂村:三是、祠堂後“秀土”左中右三面設立斜式瓷質葫蘆型圍欄,祠堂正面內埕安裝青...
蓋村王氏二世祖王俞是一位庠生(即秀才),在家中掛有家堂,家堂是類似於掛在房中的中堂,家堂是家譜的縮寫。後來歷代蓋村王氏族人都以此為基礎續修了家譜,但是這些家譜多為手寫,並未流傳下來。到了道光年間,蓋村王氏家族逐漸興盛,先是在蓋村建了家祠,後來在家祠里開始續修了《古滕蓋村王氏族譜》並付...
王硇村是革命老區、抗日聖地、八路軍根據地、沙河縣抗日縣政府所在地、沙河縣抗日獨立營、抗日高校所在地,培養了大批抗日將士。老一輩革命家朱德、劉伯承、鄧小平、李德生、楊秀峰等多次在王硇村居住,范子俠將軍犧牲後,遺體曾在王硇村王家祠堂停入月余。王硇村的百姓養育了抗日將士,他們浴血奮戰,將鮮血染紅了這片土地...
臨坊王氏宗祠,位於江西省撫州市南城縣沙洲鄉臨坊村,始建於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總占地面積為580平方米。臨坊王氏宗祠為磚木石材料建造,硬山屋頂,混合式構架,封火山牆。臨坊王氏宗祠分前院、正屋兩部分,前院西門上書“三槐名第”,東門書“臨坊世家”,祠堂門前立有四柱三間五樓石質門樓,正中聖旨牌刻有...
自從龍王進入紀家,於是每隔四或五年老龍就會在附近村民和本村村民的誠意請邀下,紀家全體村民每戶派出一男丁,不論老少、貧富,即使遠在他鄉者,都會趕回幫忙出來舞龍。為了感激胡家孽祖先扛龍尾和王套河東王家救龍尾,每當老王出巡之年,首先去胡家孽當時那位老人的墳前和王套王家祠堂處盤身一會,以寄哀思。舊...
王氏家廟現在由其後代每兩年一次的輪流負責管理,並且每年都會在清明、春節及農曆五月二十一日王得祿聖誕時舉行祭典。地理位置 祠堂地址:太保市嘉義縣太保鄉太保村152號 太保王氏家廟,由嘉義向太保方向走168號縣道,行約18公里,經過太保國中,復前行右轉,進入太保社區,這裡就是太保村。社區內道路十分寬闊,兩旁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