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好古醫學全書》是2019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好古醫學全書
- 出版時間:2019年
-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ISBN:9787513223058
《王好古醫學全書》是2019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王好古醫學全書》是2004年1月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好古。內容簡介 《王好古醫學全書》收集了大量王好古的經典博學。王好古(約公元1200—1264年),元代趙州(今河北省趙縣)人,曾經與李杲一起學醫於張元素。氮氣年齡較李果小二十歲左右,後由從師於李杲,盡傳李氏之學。圖書目錄 湯液本單 陰證...
王好古醫學全書 《王好古醫學全書》是2019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王好古早年博通經史,以進士官本州教授,兼提舉管內醫學。曾同李杲學醫於張元素,以年幼於李杲二十歲,後復從學於李杲,盡得其傳。張元素強調臟腑辨證,重視分辨病變所在臟腑的寒熱虛實,李杲闡發脾胃學說,尤重脾胃內傷虛證的探討。王好古的學術思想,淵源於《內經》、《傷寒論》等經典,復受歷代醫家如王叔和、...
《此事難知》,醫論著作。二卷。元·王好古撰於1308年。本書系王氏編集其老師李杲的醫學論述,包括屬於基礎理論的經絡、臟腑、病理、病源以及有關臨床辨證、治法等內容,其中對傷寒六經證治敘述尤詳,而且有個人創見。雖然全書融合了王好古的學術見解,但是依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李杲的學術思想。現存初刻本,元明清多...
著有:《陰證略例》、《醫壘元戎》、《此事難知》、《斑論萃英》、《湯液本草》等書,其中《陰證略例》為其代表作。據《三三醫書》本《陰證略例》麻信之序末有“門人皇甫黻、張沌、宋廷圭、張可、弋彀英同校正”等字,則知王好古尚有以上五人為其弟子,可存以待考。書評、序言 序一 世皆知《素問》...
《醫學發明》34.金・張元素《醫學啟源》《潔古家珍》35.金・張從正《儒門事親》36.元・王好古《陰證略例》37.元・倪維德《原機啟微》38.元・葛可久《十藥神書》39.元・齊德之《外科精義》40.元・羅天益《衛生寶鑑》41.元・朱丹溪《丹溪手鏡》《胎產秘書》42.明・薛己《薛氏醫案》《校注...
張元素是一派醫家之開山,對於脾胃病的治療方法成為易水學派師弟相傳的家法,其弟子李東垣、王好古均為中國醫學史上青史留名的人物。張氏對藥物學的貢獻很大,其所撰《臟腑標本藥式》一書,探討藥物功效及臨床套用,被李時珍收入《本草綱目》之中,可見其學術影響之一斑。《張元素醫學全書》收集了現存的張元素所編撰之...
《醫壘元戎》是元代王好古仿照《傷寒雜病論》編撰的醫書,初撰於1291年。作者簡介 王好古,字進之,號海藏,元代趙州(今河北省趙縣)人,約生於公元1200~1264年,曾經與李杲一起學醫於張元素,但其年齡較李杲小二十歲左右,後又從師於李杲,盡傳李氏之學。張元素強調臟腑辨證,重視分辨病變所在臟腑的寒熱虛實,...
《陰證略例》是元朝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好古。研究傷寒陰證的專著,該書首列“歧伯陰陽脈例”簡介 《陰證略例》,元·王好古撰,全書共1卷。按作者書後題記,該書在不斷增補的過程中,其內容多寡不一。最後增補本定稿於1236年,現存最早刊本是元代杜思敬的《濟生拔粹》本,但內容較少,1879年陸心源將最後增補...
《癍論萃英》是一部兒科著作。1卷。元王好古(海藏)撰。撰年刊年欠詳。內容簡介 此書雖以癍名,內容系泛論痘疹、麻疹,並有少數屬於溫病之“發癍”。全書分瘡疹標本,潔古老人癍論,海藏老人癍論,癍證(未顯或已顯)用藥,瘡疹輕重候等。王氏提出:癍之為病,均為太陰濕土壅滯君相二火所作。此書論述癍疹...
《王好古醫學全書》:“古今錄驗解五蒸湯甘草一兩,竹葉二把,茯苓、人參、知母、黃苓各二兩,乾地黃、葛根、石膏(碎)各三兩,粳米一合。上十味,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分為三服,亦可以水三升,煮小麥一升,乃煮藥。忌海藻、菘菜、蕪荑、米醋,范汪同。一方無甘草、茯苓、人參、竹葉。”《醫方便懦》...
疏通胸脅之氣。諸藥配伍,共奏清熱解毒,瀉火除煩之功效。加減化裁 大便秘結者,加大黃;咽喉腫痛者,加桔梗、甘草。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王好古醫學全書》:“活人黃連解毒湯四味,無大黃亦得,與四物湯相合,為各半湯。守真為既濟解毒丸。活人解毒四味,海藏加防風、連翹為五黃丸,亦合。”
王好古 何若愚 羅天益 齊德之 曾世榮 危亦林 朱震亨 葛乾孫 滑 壽 倪維德 戴思恭 王 履 樓 英 陶 華 蘭 茂 虞 摶 韓 志 汪 機 王 綸 陳嘉謨 江 瑾 高 武 薛 己 萬 全 沈之問 周之乾 方 谷 李 梃 李時珍 徐春甫 孫一奎 馬 蒔 龔廷賢 楊繼洲 方有執 繆希雍 王肯堂 吳 昆 武之望 陳實功 張介賓 趙獻...
細辛、白芍藥,成為治療氣虛頭痛的著名方劑,足見其對東垣用藥心法的繼承與發展。此外,其重視三焦分治,可謂有首倡之功。張元素、李杲、王好古、羅天益諸家,師承授受,形成了易水學派,對明代醫學的發展有很大影響。易水學派的發展 易水學派的臟腑病機研究在明代又有了新的發展。一些醫家在繼承東垣脾胃學說的基礎上,...
7.王好古:搜肝氣。8.《長沙藥解》:行經絡,逐濕淫,通關節,止疼痛,舒筋脈,伸急孿,活肢節,起癱瘓,斂自汗、盜汗,斷漏下、崩中。9.《本草求原》:解烏頭、芫花、野菌諸熱藥毒。10.《藥對》:(防風)得蔥白能行周身,得澤瀉、藁本療風,得當歸 、芍藥、陽起石、禹餘糧療婦人子藏風。11.李杲:防風...
其中《醫學啟源》與《臟腑標本寒熱虛實用藥式》最能反映其學術觀點。張元素以研究臟腑病機弟子李東垣為中心,成為一派醫家之開山。對於脾胃病的治療方法成為易水學派師弟相傳的家法,其弟子李東垣、王好古均為中國醫學史上青史留名的人物。張氏對藥物學的貢獻很大,其所撰《臟腑標本寒熱虛實用藥式》一文,探討藥物功效及...
“溫補先鋒”王好古/113 “大器晚成”朱震亨/120 “儒醫”萬全/128 “御醫”薛己/136 “針藥並用”楊繼洲/143 “無冕之王”李時珍/151 “豪士”繆希雍/159 “外科正宗”陳實功/168 “醫學巨匠”張介賓/175 “疫病”專家吳有性/183 “普及中醫”李中梓/191 “清初名醫”喻昌/198 “義風千古”傅山/206 “貫徹...
藥膳養生特色:主要參考歷代養生的文獻,如宋代《圖經本草》、((太平聖惠方))、《養老奉親書》,元代飲膳大臣忽思慧著的營養學專著《飲膳正要》,元代醫學家王好古編撰的《湯液本草》。明清時期飲食保健,也出現了一些野菜食療類著作,擴大了食物來源,如明代汪穎編撰的《食物本草》及明正德李時珍的《本草綱目》...
①王好古:“肝經氣分。”②《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腎經。”③《本草經解》:“入手太陰肺經。”生藥材鑑定 乾燥樹皮,為平坦的板片狀或卷片狀,大小厚薄不一,一般厚約3~10毫米,長約40~100厘米。外表面灰棕色,粗糙,有不規則縱裂槽紋及斜方形橫裂皮孔,有時可見淡灰色地衣斑。但商品多已削去部分糙皮,...
歸經學說的提出源於張元素,其後李東垣、王好古等人繼之。張氏雖提出歸經學說,但其用歸經學說解說的藥物數量不多。此說提出之後,後世學者以歸經學說研究藥物的數量漸漸擴大,並在套用上有所發展,皇甫氏即是其中的一員。他重視歸經學說,於書中轉引了“東垣用藥引經報使大略”及《古庵藥鑒》中關於歸經用藥的內容...
王好古:治喘咳燥嗽,壯水鎮陽。《本草蒙筌》:風寒咳嗽,南五味為奇,虛損勞傷,北五味最妙。《本草通玄》:固精,斂汗。斂肺止咳:用於肺腎兩虛之虛咳、氣喘,常與補腎藥合用。澀精止瀉:用於遺精、久瀉。治遺精常配桑螵蛸、煅龍骨;治久瀉常配肉豆蔻、芡實。生津斂汗:用於陰液不足之口乾渴、盜汗,常配...
王好古:瀉肺火,滋腎水,治命門相火有餘。《綱目》:安胎,止子煩,辟射工溪毒。《本草求原》:治嗽血,喘,淋,口病,尿血,呃逆,盜汗,遺精,痹痿,瘈瘲。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2g;或入丸、散。用藥禁忌:脾胃虛寒,大便溏泄者忌服。《別錄》:多服令人泄。《醫學入門》:凡肺中寒嗽,腎氣虛...
王好古曰:“肺氣果盛,又為有餘,則當清肅下行而不喘,以其火入於肺,衰與不足而為喘焉。故言盛者,非言肺氣盛也,言肺中之火盛也;言有餘者,非言肺氣有餘也,言肺中之火有餘也。”明確指出了火熱實邪導致喘證的機制。朱丹溪曰“又或調攝失宜,為風寒暑熱,邪氣相干,則肺氣脹滿,發而為喘。又...
金元時期,名醫各有專長,張元素、李東垣、王好古、朱丹溪等均特別重視藥物炮製前後的不同套用,炮製輔料的作用,開始對各類炮製作用進行了總結,明代又進一步系統整理,便逐漸形成了傳統的炮製理論。元代王好古在《湯液本草》中引李東垣“用藥心法”有“黃芩、黃連、黃檗、知母,病在頭面及手梢皮膚者,須用酒炒之,...
7.王好古:療鼻室不聞香臭。8.《綱目》:通諸竅,開經絡,透肌骨,解酒毒,消瓜果食積。治中風,中氣,中惡,痰厥,積聚症瘕。9.《本草正》:除一切惡瘡痔漏腫痛,膿水腐肉,面墨斑疹。凡氣滯為病者,俱宜用之。若鼠咬、蟲咬成瘡,以麝香封之。10.《本草備要》:治耳聾,目翳,陰冷。 選方 ①治卒中風...
3.王好古:理元氣。4.《綱目》:治中氣,腳氣,疝氣,氣厥頭痛,腫脹喘息,止小便數及白濁。5.《本草通玄》:理七情鬱結,氣血凝停,霍亂吐瀉,痰食稽留。6.《玉楸藥解》:破瘀泄滿,止痛消脹。7.《本草衍義》:烏藥,和來氣少,走泄多,但不甚剛猛,與沉香同磨作湯,治胸腹冷氣,甚穩當。8.《綱目》...
第20冊:陰證略例/(元)王好古著 溫證指歸/(清)周魁著 第21冊:證治心傳/(明)袁班輯 醫階辯證/(清)汪必昌著 醫學妙諦/(清)何其偉著 評琴書屋醫略/(清)潘名熊著 第22冊:素女方/不著撰者 病症辨異/陸成一編 第23冊:咳論經旨/(清)凌德輯 治蠱新方/(清)路順德纂 風勞鼓病論/惲樹珏著 第...
王好古:治耳聾渾渾焞焞。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注意 脾胃虛弱,氣虛發熱,癰疽已潰、膿稀色淡者忌服。《本草經疏》:癰疽巳潰勿服,大熱由於虛者勿服,脾胃薄弱易於作泄者勿服。《本草通玄》:久服有寒中之患。附方 治太陰風溫、溫熱、溫疫、冬溫,初起但熱不惡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