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右家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湖北
- 出生日期:1908年
- 性別:女
人物簡況,情敵眼中的美女,羅隆基的情人,曹禺的“王小姐”,紅顏人生末路,
人物簡況
王右家,民國大美女和交際花。曾任著名報人、民盟創始人才子羅隆基(1896—1965)沸沸揚揚的婚外情人和妻子。20世紀30年代初,兩人高調同居。後於1938年結婚,1945年離婚。1947年嫁給已故電影演員阮玲玉的丈夫唐季珊,後離婚。1967年在台灣逝世。
情敵眼中的美女
但是,她留給後人的只是口口相傳的美麗傳說,從她存世的照片中,實在看不出風華絕代的神采韻味。而見過她本人的同時代人則紛紛證明,王右家“不太上相,照片中她的美麗,不及她本人1/10”。王右家同時也是曹禺戲劇《日出》中陳白露和《橋》中梁愛米的原型。
1974年,王右家的閨中密友、同時也曾是羅隆基婚外情人的呂孝信,在台灣《傳記文學》上發表長篇回憶《憶一對歡喜冤家——王右家與羅隆基》。其中介紹說,她與王右家從國小一年級就是同學,至中學、大學都同校,還曾約定要一起去美國讀書。關於王右家的風采,作為情敵的呂孝信寫道:“我認為她最美的地方不是面孔體型,而是她的動作和氣質。她動作時的美,我以為縱集天下美女於一堂也無法與之相比。她的一舉手一投足,都給人一種如音樂旋律的美感。”
羅隆基的情人
王右家比羅隆基小12歲。呂孝信用“歡喜冤家”一詞形容王右家與羅隆基,非常貼切。1931年,在美國留學的王右家突然回國,在上海逗留期間,與羅隆基相識,兩人一見鐘情。同年5月,羅隆基給遠在北京的胡適寫信說:“舜琴(羅隆基的原配)已於昨日離滬返新加坡,彼此同意暫分6個月。國家的個人自由沒有爭到,家庭的自由爭來6個月,未始非易事!”
張舜琴的父親張永福是新加坡的華僑富商,辛亥革命前是孫中山、黃興等人從事革命的贊助人之一。張舜琴在倫敦留學期間,與在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攻讀博士學位的羅隆基結婚。1928年兩人回國,租住在上海霞飛路1014弄15號的花園洋房,與羅隆基在清華時的同學梁實秋比鄰而居。
而王右家出國之前,已與乾媽家的兒子訂下婚約,當時,未婚夫恰好不在國內。羅隆基鼓勵她說:“你這么青春美麗,如能給這古老封建的社會來顆炸彈,使得萬萬千千的人為你的勇敢喝彩、讚美,一定會給這死氣沉沉的社會,平添生氣。”1932年,羅隆基離開上海到天津任《益世報》社論總撰兼南開大學政治系教授。生來就具有叛逆性格的王右家,在36歲的情場老手羅隆基的誘惑鼓舞之下,不顧一切地隨他而去,與他同居,並四處招搖。
王右家與羅隆基離家分居的時間是1943年6月28日。一個月後,她離開重慶前往成都,羅隆基追到成都;她逃往昆明,羅隆基又追到昆明;她乾脆經印度前往英國。後來回憶起這段往事時,王右家曾說:“我一向抱著合則留,不合則去的主張,既然騾子(王對羅的暱稱)與她相愛,我就成全他們也無所謂。所以從那時候起,我就離開了騾子的家,永遠也沒有回去過。”
曹禺的“王小姐”
王右家的風流艷事盛傳於文化界。關於她的一切,都被年輕的曹禺看在眼裡,記在心頭。
1936年,由靳以、巴金主編的《文季月刊》在南京創刊,創刊號上發表了《日出》第一幕,至第四期連載完畢。《日出》的故事情節並不複雜,劇中的女主人公陳白露是一位聰明美麗的女學生,父親去世之後沒有了經濟保障,只好依附於大豐銀行經理潘月亭,在大都市裡過著見不得陽光的“放蕩,墮落”的生活。她的初戀情人方達生,從鄉下老家前來英雄救美,卻在與她相處的幾天裡,逐漸認識到整個社會的不公與黑暗,最後一個人昂首離開。不願跟著方達生走的陳白露在旅館中喝藥自盡。
當代學者田本相在《苦悶的靈魂——曹禺訪談錄》中,記錄了曹禺晚年的一段自述:“點燃陳白露形象的王小姐(王右家),她的父親和我的父親要好,是朋友,我就是這樣同她認識的。她不是陳白露,也不是交際花,但她長得確實非常漂亮,也非常聰明。真正的交際花我也見過,但王小姐不是。我同她家不十分熟,但王小姐這個影子,和我心中的人物形象,這么一碰,陳白露就出來了……靳以曾經和這位王小姐好過,當然這不要提了。”
戲劇藝術家黃佐臨在接受田本相採訪時,卻以歷史見證人的身份談到了曹禺對王右家一往情深的往事:“陳白露的模特兒我見過,此人姓王,叫什麼我忘了。她是羅隆基的情人,人們叫她王小姐,長得很漂亮。曹禺跟這個王小姐是有交往的,相當熟悉;他自己就是那個方達生了……在重慶時,曹禺常提起這個王小姐,他還陶醉於那段生活。”
曹禺1945年前後寫《橋》時,已經見證了羅隆基與王右家的婚變。《橋》中的女主角梁愛米是個交際花,對有錢有勢的何湘如一再拒絕,並苦苦單戀著“青梅竹馬的玩伴”沈承燦。但是,當沈承燦的未婚妻歸容熙出現在梁愛米麵前時,她不僅沒有表現出絲毫嫉妒,反而心甘情願地成全他們的婚事。田本相記錄過晚年曹禺的另外一句話:“我寫《橋》的時候,其中也有王小姐一點東西。”
紅顏人生末路
抗戰勝利後,王右家回國,與羅隆基在上海辦理離婚手續,並且很快結識已故電影演員阮玲玉的丈夫唐季珊,隨後便嫁給唐季珊做了他的第五任太太。王右家自我解嘲她是“老大嫁作商人婦”。有人曾問王右家何以選擇了這樣一個人物?王右家說:“認識他不久的時候,我就認為他最適合做我的丈夫,你知道,我不能在騾子同一圈內去找丈夫,如果不如他,會被他暗笑,比他高明的又都已有家室。唐季珊是另一個圈子的人,無可比較,在這一點上,我可以心安理得地去嫁。”
1948年,唐季珊與王右家在北平舉辦婚禮,然後在平津戰役的隆隆炮聲中南下。次年,他們遷往台灣。唐季珊仍然經營他的華榮茶葉公司,王右家仍然應酬於名流之中,唐家別墅很快成為上層社會的一個交際中心。1958年,由王右家編導的歷史劇《龍女寺》連續公演20天,一時間頗受好評。
風流成性的唐季珊舊習難改,愛上酒吧女郎,致使性格高傲的王右家再一次選擇離家。失去王右家的唐季珊,茶葉生意一落千丈,最終傾家蕩產、流落街頭。於1959年帶著兒子去了香港的王右家,由於創業計畫沒有成功,後來又返回台灣。1967年,她因為頭痛住進一所平民醫院,入院後昏迷不醒,幾天后便離開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