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舜琴

張舜琴

張舜琴出生於1905年。她的父親張永福,新加坡華僑,一度子承父業成為新加坡橡膠業的巨子。1922年,張舜琴從新加坡美以美女校畢業後,到英國倫敦法律協會深造。1928年,考取了新加坡執業律師資格證、成為新加坡第一位女律師的張舜琴赴上海與第一任丈夫羅隆基團聚。1938年前後,離婚,她到位於城固的西北聯合大學任教。西北聯合大學分立後,她任教於新成立的西北師範學院,並擔任外文系主任。與王振剛,兩人結為夫妻。1978年4月,張舜琴逝世。2010年12月,張舜琴的骨灰由她的孫女王雷從安徽合肥帶回新加坡,安放在蔡厝滿港的基督教墓園內。

字條還有清朝舉人張舜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舜琴
  • 出生地:新加坡
  • 出生日期:1905年
  • 逝世日期:1978年4月
  • 職業:律師;教授
  • 畢業院校:英國倫敦法律協會
  • 信仰:基督教
  • 主要成就:西北師範學院外文系主任
個人簡介,家庭背景,首次婚姻,任教西南聯大,二次婚姻,清末舉人,

個人簡介

張舜琴(1905-1978),女,出生於新加坡,民國時代著名律師,曾任教於西南聯大外文系,擔任系主任。首任丈夫為羅隆基,後離異。二任丈夫王振剛,育子一人。

家庭背景

張舜琴出生於1905年。她的父親張永福(1872-1957)字祝華,新加坡華僑,一度子承父業成為新加坡橡膠業的巨子;他為人忠厚、仗義,是辛亥革命時期同盟會的重要成員、孫中山在海外的得力助手;抗戰期間追隨他早年就敬重的汪精衛;1957年在香港去世。1922年,張舜琴從新加坡美以美女校畢業後,到英國倫敦法律協會(Inns of the Court)深造。

首次婚姻

1927年的一天,張舜琴在英國的舞會上結識了五四運動中清華大學的學生領袖、當時正在攻讀政治學博士的羅隆基(字努生),兩人很快墜入愛河,不久就在新加坡舉行了隆重的婚禮。婚禮上,羅隆基穿一身白色西服,張舜琴著白色連衣裙,才子配佳人,風光無限。再加上張舜琴作為著名華僑領袖張永福長女的耀眼身份,她的婚禮受到當地媒體的高度關注,不僅有大量報導,還配發了好幾張結婚照。
婚後一個月,羅隆基回中國,張舜琴留在新加坡為考取本地律師資格證做準備。1928年,考取了新加坡執業律師資格證、成為新加坡第一位女律師的張舜琴赴上海與羅隆基團聚。當時,羅隆基任教於光華大學,張舜琴作為“中國第二位領得英國律師執照”的律師在上海執行律師事務。可惜,張舜琴多年留學英國練就了很好的英語,漢語卻幾乎不會講,只能接待外國人的訴訟,因此,她在上海的律師生意非常清淡。令她欣慰的是,在光華大學的兼職課堂上她的英語不僅派上了用場,而且遊刃有餘。她還用英文編寫了一部取名《楊貴妃》的著作,在商務印書館出版,作為自己的英文教材。
張、羅的婚姻並非琴瑟相和。羅隆基浪漫風流,張舜琴卻是一個素靜的基督徒,兩人性格如同水火。早在英國的時候,羅隆基的一些清華老同學就對他倆的結合“頗感驚異”:“清華同學何浩若等數人曾到他家拜訪,幾位清華老同學不禁顯露出少年時代那一派吵鬧不拘形跡的作風,惹得羅妻大為不滿。大家都預料他們的婚姻一定不能維持長久。”
的確,吵鬧幾乎是張、羅婚後的家常便飯。正如中國青年黨的領袖、早年也曾同羅隆基共過事的李璜的分析:張“對老羅的浪漫,大概管事太嚴,因此小兩口常常打架”。
與他們在上海毗鄰而居的梁實秋、程季淑夫婦見證了他們婚姻的不幸。據梁實秋多年後回憶:“努生一家最不安寧,夫妻勃豨,時常動武,午夜爆發,張舜琴屢次哭哭啼啼跑到我家訴苦,家務事外人無從置喙,結果是季淑送她回去,我們當時不懂,既成夫妻何以會反目,何以會爭吵,何以會仳離。季淑常天真的問我:‘他們為什麼要離婚?’”
張、羅不睦甚至在學生中成為公開的秘密。羅隆基在光華大學的學生、後來成為歷史學家的沈雲龍在回憶文章中這樣提到:“羅先生和他的夫人張舜琴似乎琴瑟並不調和,常常雙雙請假,過幾日便見羅先生面部帶著紗布繃帶來上課,同學們常背後竊笑”
1929年,張舜琴生下一個女兒,給這個家庭平添了一絲歡慶。羅隆基想請上海保姆來照看孩子,張舜琴不同意,說中國婦女沒有文化、不懂科學育兒法。她自以為是地照搬所謂外國的“科學育嬰法”:給初生的嬰兒洗冷水澡,光著身子曬日光浴……一個多月後,嬰兒就被折騰死了。
孩子的夭折更加劇了張、羅婚姻的危機。1931年5月5日,羅隆基在給胡適的信中訴苦說:“家事依然一塌糊塗,十分痛苦。志摩新從上海北上,知之甚詳也。不久總須求根本解決,知念,附告。”十多天后,張、羅分居,張舜琴回新加坡。1931年5月20日,羅隆基給胡適的信中這樣說:“舜琴已於昨日離滬返新加坡,彼此同意暫分六個月(最少六個月)。國家的個人自由沒有爭到,家庭的自由爭來六個月,未始非易事!前此情況,譯書都不得安寧,十天功夫盡費在吵架上面,真不值得。”同一天他在給徐志摩的信中也有同樣的訴說:“舜琴已於昨日離滬返新加坡,暫分六個月。短期的自由,爭來亦不容易。將來,讓將來照顧將來罷!”
對於分居,羅隆基是高興的,他認為至少為自己爭得了不吵架的清靜和擺脫婚姻枷鎖的自由。他很快又有了新歡,雖然與張舜琴沒有辦理離婚手續,但羅、張的婚姻卻實實在在是結束了。
1931年5月,張舜琴獨自一人離開上海回到新加坡後,以“新加坡第一位女律師”的身份在新加坡宋旺相律師樓執業,不時到監獄去訪問囚犯。與家人的團聚和對事業的牽掛,使張舜琴漸漸走出了第一次婚姻的陰影。

任教西南聯大

在新加坡呆了不長一段時間後,張舜琴跟隨父母遷居中國,在多所大學任教。1938年前後,她到位於城固的西北聯合大學任教。西北聯合大學分立後,她任教於新成立的西北師範學院,並擔任外文系主任。
城固北倚秦嶺,南靠巴山,漢江從縣城南邊悠悠流過,是抗戰期間有“小北京”之稱的後方重鎮。在這個山清水秀、偏而不僻的小縣城,張舜琴的生活應該是安逸的。

二次婚姻

不久,她認識了畢業於西北聯大中文系、小她12歲的王振剛,兩人結為夫妻。王振綱大學畢業後在成都當過一段時間的記者及編輯,後來一直從事教育工作。王振綱的姐姐王佩秋是李蒸的妻子。李蒸,國立西北聯合大學常委之一,國立西北師範學院組建後,擔任西北師範學院院長,他的敬業是西北師範學院師生有目共睹的。當時,王佩秋隨李蒸帶著孩子也住在城固。
在亂世之中的小縣城重新組建家庭,又與受人敬重的李蒸一家為親戚,料想有著長期英國文化薰陶的張舜琴,在女教授寥寥的大學校園裡應該是頗為惹眼的。她的愜意生活在一些中共地下黨學生的眼裡顯得多么奢侈,難怪他們把她說成是一位“花太太,享受非常好”。
1942年,張舜琴與王振剛的唯一一個孩子王智夫在城固出生。中年育子,估計張舜琴一定汲取了13年前在上海第一次生育後迷信西方“科學育兒法”的可笑經歷,對幼子百般呵護,使他順利成長。

清末舉人

張舜琴,字竹軒,雲南石屏州人。舉人,選昆明縣訓導。講正學,尚名節,士皆敬之,擢順寧府教授。事繼母孝,迎養學舍,顏其堂曰“不冷”。監師範學校,人疑舜琴改平時宗旨,及觀其學規嚴肅,壹準禮法,皆翕服。外國教習亦僉曰:“張先生正人。”學使葉爾愷調充學務議紳。變作,有令剪髮,即夕闔戶仰藥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