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原祁昌黎詩意圖軸》是清代王原祁創作的紙本設色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原祁昌黎詩意圖軸
- 規格:縱97.5cm,橫54.3cm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者:王原祁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材質:紙本
畫作內容,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作者自識:“天空浮修眉,濃綠畫新就。用昌黎詩意,時壬午仲春寫於京師邸舍,麓台祁。”鈐“期仙廬”白文長圓印,“王原祁印”白文印,“麓台”、“西廬後人”朱文印二方。
“壬午”是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王原祁時年61歲。
據自題而知,此圖是據唐代韓愈《南山詩》(見《全唐詩》卷三三六)中“天空浮修眉,濃綠畫新就”句而繪製的山水畫。構圖有遠近景之分,遠景重點表現幻境般的煙雲,其大片的留白與近景具象的汀渚雜木形成虛實對比,其由實至虛的表現手法不僅擴展了畫面的空間,而且為畫作增添了朦朧的詩意,突出了創作主題。圖中山石的畫法帶有典型的王氏畫石特點,先用樸拙的線條勾勒輪廓,而後以墨連皴帶染,靠墨的乾濕濃淡逐步浸染,最後達到清中求渾、渾中顯清的閒逸之趣。
作者簡介
王原祁(1642—1715),清畫家。字茂京,號麓台、石師道人。太倉(今屬江蘇)人。康熙進士。因專心畫學,被招以西供奉內廷,鑑定名畫,曾奉旨編纂《佩文齋書畫譜》,任書畫譜總裁和《萬壽盛典》總裁。官戶部侍郎,故亦稱“王司農”。與王時敏、王鑑、王暈並稱“四王”。以其為中心,形成“婁東派”。畫法遵循臨古道路,尤以黃公望為依歸。但亦主張學古"須以神遇,不以跡求”,“得其意而師之”(《麓台題畫稿),要在學習中有所創新,“一變而為本家體”《麓台題畫稿》。其畫特色在喜用千筆積墨法.風格渾厚沉雄、元氣淋漓,有“筆端金剛杵”之稱。追求“渾樸中有超脫”,“剛健中含婀娜”以及“不事粉飾而神采出焉,不務矜奇而精神注焉"《麓台題畫稿》的審美風格。兼重理、氣、趣的融合:“作畫以理氣、趣兼到為重,非是三者,不人精、妙、逸之品。”(《雨窗漫筆》)著有《罨畫集》、《掃花庵題跋》、《雨窗漫筆》、《麓台題畫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