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山風景秀麗,泉水清澈,晶瑩如玉,山以泉名,故名玉泉。金章宗于山麓建芙蓉殿,闢為玉泉行宮。由於這裡水清而碧,澄潔似玉,“以茲山之泉,逶迤曲折,蜿蜿然其流若虹”因而當初定名“玉泉垂虹”,成為燕京八景之一。
玉泉山在萬壽山之西。金章宗于山鹿建泉水院。玉泉山有三個石洞,一個在山西南,下面有泉,深淺莫測;一個在山南,泉水流出"鳴若雜佩,色如素練";一在山根,有泉湧出,其味甘冽,門刻"玉泉"二字,因其山泉逶迤曲折,婉然其流若虹,故叫"玉泉垂虹"。乾隆改為"玉泉趵突"。他說:"泉噴躍而出,雪涌濤翻,濟南趵突也不過是也,向題八景者,目以垂虹,失其實矣。因此予以正名。詩中並有:"不改千秋翻趵突,幾曾百丈落雲空!"
基本介紹
玉泉歷史,元代,清代,玉泉山的水,
玉泉歷史
元代
元代時,引玉泉渚水注入昆明湖,沿金水河流入大都,作為宮城專用水源,一直沿襲到清初。元代陳孚、明代金幼孜均有《玉泉垂虹》詩。明代鄒緝在《北京八景圖》中說:“山有石洞三,一在山之西南,其下有泉,深淺莫測。一在山之陽,泉自山而出,鳴若雜佩,色如素練,泓溦百頃。鑒形萬象,莫可擬極。一在山之根,有泉湧出,其味甘冽,門刻玉泉二字……。”他又同時賦詩,改“玉泉垂虹”為“玉泉飛虹”,詩中描寫到:“碧障雲岩噴玉泉,長流寧是瀑流懸。遙看素練明秋壑,卻訝晴虹飲碧川。飛沫拂林空翠濕,激波濺石碎珠圜。傳聞絕頂芙蓉殿,猶記明昌避暑年。”
清代
清代時,康熙《宛平縣誌》改“玉泉飛虹”為“玉泉流虹”。乾隆初來時曾寫《玉泉垂虹》詩:“涌湍千丈落垂虹,風卷銀濤一望中。聲震林梢趨眾壑,光浮練影掛長空。跳波激石珠丸碎,濺沫飛花玉屑紅。自此恩波流處處,公田時雨澤應同。”但是乾隆皇帝後來又多次觀察後,認為泉水是從石縫中流出,並沒有形成瀑布,不能叫“玉泉垂虹”,而泉水“噴霧如珠”,很像濟南的“趵突泉”,所以改名為“玉泉趵突”。乾隆十六年,他覺得“玉泉垂虹”不貼切,改名“玉泉趵突”並寫詩說:“玉泉昔日此垂虹,史筆誰真感慨中。不改千秋翻趵突,幾曾百丈落雲空!廊池延月溶溶白,倒壁飛花淡淡紅。笑我亦嘗傳耳食,未能免俗且雷同”。
在我國古代,人們常以水之輕重衡量水質,輕者優,重者劣,所謂“質貴輕”就是這個意思。歷代古人多以濟南趵突泉水為第一,而以惠山虎跑泉水為第二。時後,乾隆下令內務府制銀斗,較量天下各泉名水,發現玉泉山水最輕。結果是:濟南珍珠泉斗重一兩二厘;揚子江金山水一兩三厘;惠山虎跑泉重一兩四厘;平山水重一兩六厘;涼山、白沙、虎丘、碧雲寺諸水各重一兩一厘。只有玉泉、伊遜兩地之水重一兩,水輕質甘氣美。從此,玉泉水定為清宮專用水。乾隆親題記文:“兩山泉皆泭流,至玉泉山勢中豁,泉噴躍而出,雪涌濤翻,濟南趵突不是過也。向之題八景者目以垂虹,失其實矣。爰正其名,而為之記。”並直言不諱地說:“即予向日題燕京八景,亦何嘗不隨聲云云”而“不能免訛議”。由此一說,群臣附和,人云亦云,長達數百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