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玉岩包氏宗祠始建於明萬曆年間。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開始重修玉岩包氏宗祠。
清鹹豐七年(1857年),玉岩包氏宗祠重修完成。
1990年,浙江省文物局撥款、民眾集資重修玉岩包氏宗祠。
建築格局
玉岩包氏宗祠建築坐北朝南,其布局因山就勢,採用中軸線對稱布局,由照壁、牌樓、甬路、外台門、半月池、頭門、前廳、兩廂及正廳等組成,占地面積2270平方米。玉岩包氏宗祠牌樓及照壁遠離建築主體,建於宗祠西面山腳之下,與宗祠主體朝向相背,成回望之勢。
主要建築
牌樓
玉岩包氏宗祠牌樓木結構,面闊三間,雙落翼懸山頂。牌樓系三間木建築,通面闊7.74米,進深二間,通進深2.7米,重檐懸山頂,清水脊。正堂面闊五間,進深四間,兩次間外金柱上架有一條長8.30米高和厚約0.55米的大額梁,梁下雕有鳳戲牡丹,中刻八卦並沿邊緣逆時針方向刻“道光二十七年歲次丁未重修”12字。
甬路
玉岩包氏宗祠甬路依地形曲折砌築,宗祠主體四周圍合,頭門內設半月形風水池,各進地勢逐級抬升。前廳、正廳均面闊五間,懸山屋頂,明間使用抬梁式結構,正廳明、次間用淨跨三間的大內額,用材較大。
照壁
玉岩包氏宗祠照壁位於山坡下道路的西側,呈弧狀布置,磚砌而成;門樓木結構,三間三檐,用多道插拱承挑出檐;甬路較長,沿山坡曲折而達宗祠大門。宗祠從大門開始地勢逐級抬升,較有氣勢。正廳硬山三間,進深十一檁,五架梁帶前後雙步、單步梁,用六柱;次間用分心柱。後廳三間帶兩廂,明、次間用淨跨三間的大內額。
文物價值
包氏宗祠格局完整,構造簡練,帶有當地建築的特點,對研究浙南山區鄉土建築有重要參考價值,是研究浙南山區清代中後期祠堂建築的珍貴實物資料。
文物保護
2005年3月16日,玉岩包氏宗祠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3月5日,玉岩包氏宗祠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包氏宗祠位於浙江省溫州市泰順縣泗溪鎮玉岩村。
全天。
泰順縣人民政府距離包氏宗祠38千米,駕車前往約5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