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玉壘鄉,因境內有
玉壘關而得名。全鄉在白水江兩岸,國道212線穿境而過。素有“四多四 少”,山大林少,坡多壩少,水多地少,崖多路少。氣候乾燥,土地瘠薄,自然條件差。境內草壩山海拔2158米,坐落在與范壩鄉交界處。糧食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麥、黃豆;經濟作物有油桐、
木耳、核桃、
生漆、
核桃等。1975年,因修建碧口
水電站,淹沒川壩良田2000多畝,搬遷到高半山18個村、100多戶、500多人。碧口水庫建成後,玉壘成為“水澤之鄉”,水產養殖隨之興起,庫內溝灣有珍稀動物水獺棲息。庫區水面為農民提供了便捷的水上
運輸,水上運輸隨之興起,有機動木船20餘艘,農民到碧口趕集,運送山貸等土特產均用木船。境內有省水文總站蒿坪水文站。
境內古玉壘關,是文縣著名四大雄關之一,位於關頭壩大橋下一公里處,兩崖峭壁,勢極陡險,為唐宋以來置戍守處。舊省志稱為“秦蜀咽喉”。其關隘險道有詩為證,
明代詩人張其亮《玉壘關》詩曰:天開一塹鎖咽喉,控制西南二百州。御冠有方泥不靖,重門無警析長收,岩前月白雞啼嘵,林外風清雁瞰秋,瞻彼路傍來往客,誰騰紫氣駕青牛。三國時魏將郭淮所築的郭淮城遺址在關頭壩,今俱淹沒於碧口水庫底。鄉政府駐地原名“玉枕”。據說山崖間有一石,狀如玉筍,色白光亮如玉,可望而不可及,人力難取,故而得名“玉枕”。
宋代詩人
鮮于先《玉枕》詩曰:群山聳秀抱孤峰,一枕依稀玉色同。
織女不知機石墜,嫦娥翻覺海蟾空。明代設有驛站,故又名玉枕驛。境內白龍江與白水江交匯處一公里的老玉壘鄉(現玉壘坪前),古有陰平橋,為鐵鏈式吊橋,是通往蜀道咽喉。三國魏將伐蜀以後橋址多次變遷,
明朝末年(1643年)被匪寇焚毀,
清朝康熙辛已年(1702年)復建木橋,清朝鹹豐六年(1856年)重建玉壘關木橋,多次維修其橋雄姿姿,堪為一景,稱之為秦蜀咽喉。1949年12月,國民黨部隊為阻止解放軍南下將橋焚毀,後遺址淹於碧口庫區。
玉壘境內古棧道處處皆是。文州郡守楊詩《題玉枕驛》曰:棧道險復險,客懷愁更愁。萬山俱絕壁,一水不通舟。
玉壘關為陰平古渡。1963年。甘川公路通車後,改設木船汽車渡口。1975年
碧口水庫蓄水,公路改線於北岸,遷設輪機渡口於關頭壩。每年五至十月碧口電廠防汛泄洪,庫內水位下降,拖輪停渡,過往旅客行人只能乘小船過江攀崖上公路,叫苦不迭。玉壘關公路吊橋始建於1985年5月,1988年9月18建成通車,歷時3年多,也稱關頭壩大橋,是一座加勁式桁架雙鏈式汽車吊橋,總投資870多萬元,全長212米,淨跨180米,橋面寬7.5米,自重1000噸,可供20噸重型
汽車雙向行駛,在國內同類橋樑中是第三座,恰似一條鋼鐵長龍騰空飛舞,使天塹變通途,對改善文縣交通狀況、促進外貿出口、旅遊起著重大作用。境內的玉壘坪鐵索橋,也是白龍江上最大的鐵索橋之一。
行政區劃
全鄉轄12個行政村(蒿坪、齊心壩、馬家溝、何家坪、徐家灣、李家坪、余家、玉壘、筏子壩、黃路、大山、冉家坪),56個
合作社,156個
自然村,總人口4764人(2017),民眾居住分散。
自然資源
玉壘鄉位於碧口水庫畔,平均
海拔700米,屬亞熱帶泥潤性
氣候區。年末常用耕地面積533萬畝,鄉鎮行政區域面積23800萬畝。
玉壘鄉耕地面積10300畝,其中水田273畝,水澆地2665畝,旱地7362畝,梯田3950畝,高山耕地占86%,經濟林果1230畝,農民人均耕地1.75畝。
人口情況
鄉鎮總人口4764人(2017)。
六通情況
通電的村11個,通郵的村12個,通
電話的村8個,通公路的村5個,通
自來水的村12個,通有線電視的村2個。
經濟概況
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333萬元,糧食播種面積883萬畝,糧食總產量1803噸,財政總收人46.16萬元,
財政支出46.1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人960元。
文教衛生
學校總數12所,在校
學生總數662人,教師總數45人,醫院、
衛生院1所,醫生數17人,病床2張。
名優特產
有黑木耳、油桐、生漆、核杉飛等。
經濟發展
玉壘鄉堅持“穩定農業,發展經濟,夯實基礎,科技興農,保持穩定”的方針,基本實現解決溫飽。一是大搞農田水利建設,農業基礎加強。新修全長13公里的何家坪、玉珍、徐家灣、黃路、蒿坪等5條水渠,新建總容量2000立方的漢坪壩、齊心壩、張家山雨水集灌
蓄水池45個,新增水澆地1000多畝。新修平崖、
大山、松林山、漢坪山、水溝山、上陽山、王家山、
余家、蔡家石、黃路壩、冉家坪黃路壩、筏子壩等15處人飲工程,解決17個合作社、540戶、2480人、620頭大牲畜飲水難問題。創辦了黃路、冉家、姚家水溝、張家山、玉壘坪、左家溝、徐家灣等7個農建點,修梯田1700多畝。二是交通能源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新修了全長1500多米的蒿坪楊家壩、何家灣、何家坪、姚家水溝、黃路半山、筏子壩等5條鄉村農機路,新建筏子壩、玉壘坪2處碼頭,新建全長11公里的漢坪咀至那下山、青崗坪、黃路壩、大溝4處農電線路。解決了當地民眾行路難、照明難、加工難問題。三是支柱產業開發穩步發展,栽植
花椒、核桃、
橙子、板栗等各種經濟樹29萬株,發展
蔬菜、西瓜600多畝。
鄉鎮建設
文縣玉壘鄉為解決災後重建房基地、建築
材料等緊缺的實際問題,不等不靠,因地制宜,獨出心裁,全力推進重建進度。 一是組織民眾自製水泥磚。在該鄉余家行政村余家社重建點,筆者看到村民自己購買了制磚
器械,以家庭為單位,兩人一組,用沙子、石塊和水泥鑄制建房用磚,平均每天可鑄制250多塊,這種磚一塊大小相當於普通
紅磚四塊半,每塊成本1.8元。該村村民袁福勤準備修建五間房子共128平方米,他家房基已打好,正在鑄制磚塊的他自信地說:“用紅磚碼牆的話五間房要用近3萬塊,每塊紅磚按0.7元算,光磚就得花2萬多元,而這種自製
水泥磚有6000塊足夠了,能節省1萬多元的費用。”
二是創造性地用水泥沙漿澆鑄石塊砌牆。在該鄉蒿坪行政村有36戶重建戶都是用這種方法。蒿坪村有大量
硬度適中、薄厚勻稱、大小較統一的青石塊,村民們只需花點工夫從山坡上、河道邊把它們撿來即可使用。在該村楊家壩重建點,村民張浩文家的三間房子牆已砌到兩米多高,他說:“石塊的成本很低,就是多用點
沙子、水泥和細鋼筋,修三間房子可少花4000多塊錢,而且除了圈樑、
柱子外在牆體裡也壓有細鋼筋,很牢靠的。”
三是充分利用荒廢的土石堆積地作為房基地。2005年漢坪咀電站修建時在水庫下遊河灘堆積了大量土石,經過幾年的外力作用這片廢地已很實靠,當地政府平整後作為該鄉何家坪社26戶受災
民眾整體
搬遷的房基地。即利用了荒廢
土地,也為民眾節省了重建資金。
計生工作
文縣玉壘鄉把人口與
計畫生育工作當作全鄉的重點工作來抓,依照國家政策,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了切合鄉情的政策方針,並認真落實到實際工作中。
為了更好地搞好
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針對流出人口多且分散的特點,玉壘鄉探索和制定出了流動人口計畫生育管理措施:設立專門的流動人口計生
信息員,及時上報外出人員計生信息,在春節流動人員返鄉期間組織孕環檢,採取流出前宣傳,流出後跟蹤的管理模式,對於可疑信息,組織人員外出核實。這種管理方式使得玉壘鄉的計畫生育工作得以順利推進,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推進計生工作的過程中,玉壘鄉始終把控制人口增長,穩定低生育水平作為計生第一任務,嚴把生育
審核關、孕檢關、手術關。由於措施得當,有效減少了政策外二孩和三孩的出生。全鄉共出生34人,完成結紮手術13例,其中二女戶
結紮4例,計畫生育率達到了94%。累計完成
獨生子女領證戶38戶,投保19戶,獎勵扶助21戶。全鄉累計二女戶154戶,結紮152戶,投保54戶
地圖信息
地址:甘肅省隴南市文縣玉壘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