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工藝

玉器工藝

玉器工藝是玉器的生產要經過複雜的工藝過程,揀選好玉料之後還要經過刻、碾、琢、磨、鑽等多道工序,有的成器之後還要在上面琢刻紋飾,如玉斧、玉鏟、玉琮上面多有獸面紋。江蘇武進寺墩良渚文化遺址出土的獸面紋玉琮製作得極為精緻,其紋飾刻線寬度僅為零點一至零點二毫米,而且線條勁挺平直,圓內而方外的器形嚴格對稱,這說明四千多年前太湖地區的原始人類琢玉技術已經相當高超,他們創造了一種技藝美。技藝美的創造,就是自然美的破壞,技藝美發揮是越充分,則自然美越會被掩蓋。這在進入階級社會之後,特別是在商周時代,表現得尤為充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玉器工藝
  • 工藝:刻、碾、琢、磨、鑽
  • 材料:玉
  • 關鍵:玉器設計
歷史背景,生產工藝,相關知識,玉器設計,鑒玉,

歷史背景

根據考古發掘的材料,中國最早的玉器發現於浙江餘姚河姆渡原始文化遺址中,距今約七千年。黃河下游、長江流域和西遼河流域是三個主要產玉區。在中國發現原始玉的地點已有七十多處。原始玉按用途分為生產工具、武器、禮儀等四類。從已經發掘的實物觀察,年代最早的是裝飾玉,可見玉最初就是以它的審美價值被人類看中的。河姆渡出土的玉器是玦、珠、璜、管;半坡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玉器(距今約六千年)是耳墜,都是裝飾品。
晚些時候的大汶口文化(始於公元前4300 年,約在公元前2400 年過渡為龍山文化)出土了玉鏟,山東日照兩城鎮出土了獸面紋玉錛,五蓮丹土村出土了玉刀、玉斧、玉鏟,均非實用器,徒具生產工具的外形而已。江南太湖地區新石器文化遺址中出土了非常豐富精美的玉器。從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到四千年前的良渚文化,先後沿續了三千年之久。其中河姆渡文化第三層(約公元前五千年)出土了玦、璜、管、珠;馬家浜文化(公元前4500-前3500 年)出土了玦、璜、環、珠、鐲、管、墜、唅、斧;良渚文化(約公元前3500-前2000 年)出土了玦、環、鐲、珠、管、墜、瑗、笄、錐、針、唅、玉蟬、佩、璋形器、紡輪、鏟、斧、琮、璧等玉器。太湖地區的玉器,按時間順序可清楚地看出它們的發展規律:種類由少到多,造型由簡單到複雜,個體由小到大,製作由粗到精。從玉器出土的位置,結合先秦文獻分析,可以看出有些玉器被賦予了複雜的社會觀念。
玉器工藝玉器工藝
江蘇常州武進寺墩良渚文化墓葬中,發掘出玉璧24 件,製作最精最大者,置於死者腹部之上,另一副置於胸之上,其餘分置頭前腳後。出土玉琮33 件,一副鐲式玉琮置於頭部右上方,餘32 件方柱體玉琮除置於頭部正前方的一件和置於腳後的四件外,都圍繞人骨架四周,且大多有火燒的痕跡。看來當時喪葬是要舉行宗教儀式的。火燒玉璧、玉琮或許已有禮無禮地的用意,至少可以肯定玉璧、玉琮是作為父系氏族部落酋長的隨葬品的。《周禮春官·宗伯》有云:"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原始部落酋長生前掌握禮天禮地的特權,玉璧、玉琮作為他們身份的象徵,後人用以禮天、禮地也是合乎情理的,雖然內涵不一定完全相同。
隨著社會不斷進步,玉被賦予越來越複雜的社會觀念,其內涵美被突現出來了。1971 年在內蒙古翁牛特旗三星塔拉村出土了一件玉龍,1982 年在遼寧喀左縣東山嘴紅山文化建築遺址中出土了雙龍首璜形玉飾,都是更值得重視的重大發現。龍作為圖騰是以華夏族為主體的民族群體的象徵,以後成為整箇中華民族的象徵。龍的形象在中國原始社會亦有出現,如青海彩陶器上的鯢魚紋,實際為龍紋。山西襄汾陶寺龍山文化墓葬中出土了彩陶蟠龍盤。三星塔拉村出土的玉龍呈墨綠色,高26 厘米,捲曲成C 形,長頭,口閉吻長,鼻端前突,上翹起棱,端面截平,有兩個並排鼻孔,頸脊聳起長鬣,當是豬首的變體。以豬首為基本特徵的玉龍的出現,給了我們一個新的啟示,龍的起源當與原始農業有關,因為豬是原始農業中最重要的家畜。這件大玉龍是用一整塊玉料雕刻成的,細部運用浮雕、淺浮雕手法表現,通體琢磨,光潔圓潤。龍體屈伸剛勁有力,長鬣高揚,極有生氣,表現出龍圖騰民族旺盛的生命力。龍成了某種社會觀念的中介物。

生產工藝

對中國夏代的情況,以前知之甚少。近幾年由於河南二里頭文化遺物的大量出土,使我們對先商即夏文化有了具體認識。在二里頭文化遺址中發現了不少玉石陶器及骨器蚌器等。出土的石器主要是生產工具、如石斧、石鏟、石刀、石鑿、石錛、石鏃等。出土的玉器有玉鉞、王鏟、玉戈、玉圭、七孔玉刀、玉柄形器、玉琮、玉板等,有的屬於裝飾品,有的則是禮器。夏代的玉器製造已達到較高水平,其中玉柄形器製造技術很突出,這是一件四方形的長形玉器,通長17.1 厘米,器物的末端雕成一個魚頭,器身分六節,形似六截鞭。上面雕刻著獸面紋、花瓣紋,造型美觀,雕工精細。夏代玉器很著名,尤其是"夏後氏之璜",被後世視為稀世之寶,與著名的"和氏璧"相提並論。《淮南子·說山訓》載:"(和)氏之璧,夏後氏之璜,揖讓而進之以合歡也。"《淮南子·精神訓》云:"夫有夏後氏之璜者,匣匱而藏之,寶之至也。"
商代玉器主要是供上層貴族使用的禮器和裝飾品,雕刻工藝技術達到很高水平。商代玉器種類很多,有璜、玦、環、璧、戈、刀、鏟、斧、豆、簋、盤等,還有玉象、玉虎、玉兔、玉龜、玉魚、玉蟬等玉雕的各種動物形象,造型生動,琢制精巧。其中最值得提出的是1976 年發掘的殷墟婦好墓出土了大批玉器,共755 件(另有一些穿孔玉髓小圓片及玉器殘片未計入),約占隨葬品總數的39.2%。這批玉器的色澤以綠色為主,有墨綠、茶綠、黃綠、淡綠等。黃褐色與棕褐色的次之,白色、黃色和灰色的很少,黑色的只四件。玉器形象有玉人、各種動物形象,用於裝飾,還有琮、璧、玦、笄、鐲形器、串飾、墜飾、箍形器、戈、矛、戚、鉞、刀等。按用途可分為禮器、儀仗、工具、生活用具、裝飾品等。就其式樣之多、技藝之精、造形之生動準確等等,都有巨大進步。
周承殷制而更有所發展,周禮制嚴密,玉器為禮制服務,被賦予更加豐富的內涵。玉被神化和人格化,君子比德於玉,甚或被視為長生不老之藥和防止屍體腐爛的防腐劑。周代玉器是中國玉器史上的高峰,數量之多,質量之高,都是空前的。1975 年陝西考古工作者發掘寶雞市茹家莊西周墓,出土1300 多件玉石器,器物形象有蠶、虎、兔、魚、蟬、鳳鳥、璜、戈、管、玦、柄形飾品、項鍊、貝與玉圭合體串飾等,繼承商文化的痕跡明顯。該墓主身份相當於大夫,墓葬時間大約在周穆王時代。從出土玉器數量和種類來看,西周上層統治者重玉賞玉之習,比起商代統治者有過之而無不及。聯繫到歷史上武王滅商時,商紂王取天智玉琰■身厚以自焚--焚玉四千--凡武王俘商舊玉億有百萬(汲冢周書·世俘解),便足以說明這個問題。但整個來看,西周早中期的玉器似乎不如商代發達,製作亦不如商認真。如在陝西扶風北呂發掘西周墓283 座,只在三座墓中出土了玉魚兩件、玉笄帽(管狀)三件、玉璜一件,均無紋飾。這批墓葬的時間相當於西周初到成王、康王時代即西周中期以前。當然,這批墓中出土玉器少,也可能與墓主身份不太高有關。
春秋開始(公元前771 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各諸侯國勢力抬頭,周天子勢力逐漸衰落,各諸侯間互相攻伐兼併,由最初的幾千小國到春秋後期形成五大國--齊、楚、秦、晉、宋。此後晉再一分為三(韓、趙、魏),形成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歷史上稱之為春秋五霸,及戰國七雄。五霸尚利用天子旗號,禮制方面尚保留周禮的基本框架,如王夫之所云:"春秋時尚尊禮重信,而七國則絕不言禮與信矣。春秋時猶宗周王,而七國則絕不言王矣。春秋時猶嚴祭祀、重聘享,而七國則無其事矣。春秋時猶論宗姓氏族,而七國則無一言及之矣。春秋時猶有赴告策書,而七國則無有矣。邦無定交,士無定主,此皆變於一百三十三年之間。"

相關知識

玉器工藝基本情況由於社會經濟、政治的變化,帶來了各諸侯國禮制觀念的更新,與統治階級密切相關的禮玉、飾玉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商代立體玉雕品多,西周尚留余痕,春秋始則日漸平面化,品種也漸少,但製作較為精緻。殷墟婦好墓出土商代玉器755 件,器形有琮、璧、環、瑗、玦、璜、圭、簋、盤;動物形有龍、魚、鴞、鳳、蟬、蠶、虎、象、熊、兔、馬、狗、鹿、牛、燕、鸕鶿、螳螂、鸚鵡、鵝、蛙、怪鳥、鱉、人形等20 多種,多數為立體圓雕。西周墓出土玉器種類明顯減少,如滕縣莊裡西村西周早期滕侯墓出土14 件玉器,器類有玦、璜、佩、珠。其中璜上有雙體龍紋及魚紋,佩上弧面雕有夔龍紋。5 件管珠中一件有浮雕獸面紋,其餘均陰線雕斜角雲雷紋。陝西扶風北呂西周早期墓出土玉器6 件,器類有佩、玉笄帽(管)、璜,器形有魚。陝西寶雞茹家莊西周中期墓出土1300 多件玉器,器類有璜、圭、玦、戈、管。器形較多,有牛、虎、蠶、魚、兔、鳳、蟬,比起商代玉器形象來仍顯得很少。山東蓬萊西周中期墓出土玉器16 件,器類有璜、佩、勒、珙、環等,無一件動物形象。山西洪洞縣永寧堡西周晚期墓出土玉器20 余件,器料有珩、琮、玦、串珠、柄形器、鏟等;動物形象僅僅只有魚、鴞;其中玉鴞為立體雕刻,其它均為平面。
春秋時代的墓葬已發現多座,出土玉器數量大、種類多、製作精美。河南信陽發掘春秋早期黃君孟夫婦墓,出土了大量玉器。其中黃夫人孟姬墓出土玉器131 件,有玦、璧、環、璜、虎形飾品、魚形、牙形、牌形、蠶形、黑玉串飾及管、圓雕人像、獸首等。這些玉器的分布是:頭骨下散落玉飾102件,胸前有一塊玉璧,左腰間有一件玉雕人頭和兩件黑玉虎,左腳下散落玉飾21 件,右腳下散落一組竹排簫。據此可考察當時人們的喪葬習俗和審美觀念。黃君墓出土玉器54 件,有瑗、魚、獸面、珙、虎、獸首、人面紋玉飾、對蟬玉管、龜甲形玉飾、瑪瑙珠、玉蠶蛾、玉鴛鴦等。黃君墓因被盜擾,玉器的位置已不清楚。黃君孟夫婦墓出土的玉器,均刻有幾何紋飾,紋飾琢刻富有規律,線條流暢勻淨,布局嚴整。動物形象誇張傳神。總的風格是小巧精緻,與同墓出土的青銅風格一致。

玉器設計

玉器設計是雕琢玉器的關鍵。某玉雕大師指出:玉器雕琢一定要根據玉料的顏色、玦度、紋理和形狀來設計雕琢題材,選擇適合玉料特徵的題材,首先要最大限度地利用玉料,根據玦度和玉料外形設計,不能浪費玉料;利用好顏色,使其產生最佳效果;儘量摒棄玉件上綹裂瑕疵,要做到“挖髒這絕”、”變職為榆”。要把握雕琢玉件題材的特徵,並對玉雕題材有所了解,儘量熟悉有關背景材料。這樣才可能雕琢出所期待的玉器。最初玉雕設計圖案可以畫在紙上,也可以直接畫在擬雕琢的玉料上。大型貴重的玉料雕琢,必須先畫在紙上反覆斟酌醞釀,設計完美後再落在乾料上,要根據題材圖案的線條進行加工。小件玉器加工可直接在料上勾樣。雕琢過程中要璜開玉料內部出現的緞裂,要充分利用其內部的顏色,這就需要不斷地修改玉雕設計要多次在雕琢的玉件上描圖。當然原定主要的玉雕題材通常是不能改變的,只能調整有關局部內容,適當減少或增加部分雕琢內容。

鑒玉

玉器工藝是由料變為器的技術條件,它的性質比較穩定,不易被人真正認識,是鑑賞上的一個難題,凡砣工利落流暢、嫻熟精工必然是美的或比較美的,反之,板滯纖弱,拖泥帶水,則是收藏價值銳減的標誌,不可貿然集之。
藝術是每件玉器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最難做到的,凡氣韻生動、形神兼備的都是藝術美的表現,反映了豐富的收藏價值,反之,圖具形骸,一味摹古者都是違反藝術美的作品,鑑賞價值就遜色得多了。
玉器含有的兩大類藝術形態:創新與仿古,從藝術創新的角度看,有新意的玉器固然值得收藏,但對於受現代化思潮影響的玉器收藏要慎重對待,以免陷入“惟新”的誤區,然而對仿古玉器也不能全盤收羅,應視具體情況而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