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筆“鵝”

獨筆“鵝”

來到天台山國清寺,誰都要去看一看獨筆“鵝”。這“鵝”字真是龍飛鳳舞,氣勢不凡!有的書法愛好者還要研究研究這“鵝”字是怎樣一氣呵成,獨筆到底的。實際上,這個字只有半邊是王羲之原來留下的筆墨,整個“鵝”字是天台書法家曹掄選(字壽人)花了七載工夫,苦心學習王羲之書法重新摹化而成的。

曹掄書法,尋覓遺墨,立志臨摹,復原獨筆鵝,

曹掄書法

曹掄選喜愛書法。有一次,他到紹興,瞻仰了王羲之蘭亭修禊和鵝池碑等古蹟,親眼看到這位“書聖”精湛卓絕的書法藝術。這使他聯想起王羲之到過天台山,除“墨池”和“黃經洞”等遺蹟外,據說也曾有鵝字碑留在山頂。可是為什麼一直都未見到呢?這樣的書法要是湮沒了多可惜啊!曹掄選越想越急,就急匆匆趕到國清寺,問了問寺里的和尚。和尚說不出什麼線索,便上山去了。

尋覓遺墨

曹掄選來到山頂,細細察看了墨池和“黃經洞”,踏遍了山頂的七十二茅篷,使他有點失望,都說獨筆“鵝”聽是聽到過的,但誰也沒有親眼見過。他望著巍峨的山峰,緊著眉尖,心裡想:這茫茫山頂,到哪裡去尋找“書聖”的遺墨呢?他悶悶不樂地回到國清寺,攤開隨身帶著的蘭亭帖臨摹起來。練了一會,又望著窗外發獃,自言自語地說:“為什麼王羲之能得到白雲先生傳授的筆訣,我誠心誠意想找他的遺墨卻渺無蹤影呢……”

立志臨摹

就在他朦朧恍惚的時候,忽聽一聲巨響,嚇了一跳。抬頭一看,窗外有片斑駁奇異的光彩出現。他走出門外一看,只看見方硯陷進地里,趕忙拾起來,嗨!這硯已經變了樣,只見玉潔晶瑩,銀光閃亮。他感到很奇怪,就在出現亮光的地方挖下去,挖呀挖呀,只聽見“咯”地一聲響,原來是挖到了一塊石板。他小心翼翼地把石板四周的泥土清去,撬起石板仔細觀察。這石板長8尺多,寬不到3尺,顯得狹長。他用手在石板上摸來摸去好像有些起伏不平。再細細察看,大石板上隱約露出花紋字跡來。曹掄選趕緊把石板洗得乾乾淨淨,啊?是鵝字碑!他對著石板大聲叫起來:“找到了!找到了!王羲之獨筆鵝找到了!”這如痴如狂的叫聲,驚動了一寺僧眾,都聞聲趕來圍觀。一位滿頭白髮的老僧站在石板前看了又看,然後搖頭嘆息:“可惜只有半邊吶!”這一感嘆提醒了曹掄選,不錯,王羲之的遺墨好不容易找到了,但只有半塊殘碑,的確太可惜了!他一下跌坐在石階上,半晌動彈不得。心想,王羲之的獨筆鵝只有半邊,要能重成完璧該多好呀!忽然,他眼前一亮,立刻撲到石板上用手比劃著名鵝字的筆勢。他想把半塊殘碑補上來,但又搖搖頭,想一想,王羲之是大書法家,神筆巧奪天工,如天馬行空,就是臨摹也困難啊!老僧仿佛看出曹掄選的心思,鼓勵他說:王羲之能成為大家,成為中國書聖,是花了一生心血的呀!”
曹掄選一聽到“心血”兩字,頓時精神大振,緊握著拳,立誓說:“學!”
曹掄選特製了一支如帚巨筆,自此以後,面對半邊殘碑,日日夜夜地練字,真是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窗外的雲錦杜鵑一年一度花開了又謝了,雲霧茶綠了又黃了,他都無心欣賞。一直苦練了2555天。
這一天,秋高氣爽,他練字從深夜練到凌晨,推窗一望,繁星滿天。便放下巨筆,踏著山間晨霧向拜經台奔去。呵!李太白描繪的“雲垂大鵬翻,波動巨鰲沒”的奇麗壯觀呈現在眼前,使他的胸襟也像這怒騰翻卷的雲天海濤,渾身仿佛有無窮無盡的力量。眼前的虹彩朝霞化成了一個個獨筆鵝,在空中飛跳飄舞著……

復原獨筆鵝

曹掄選像風卷似地跑回寺里,拿起巨筆,了一下半邊鵝碑和自摹化的鵝字,閉目凝神,屏隹呼吸,運用全身力氣,緊握巨筆疾書起來。嗬,那旭日光華,絢麗霞彩,全化成他筆下的力量,一口氣把獨筆鵝寫了出來。這“鵝”字啊,盡得王羲之的真諦,神韻洋溢,不同凡響。僧眾們看了都異口同聲在稱讚:“寫得好!寫得好!”王羲之的獨筆鵝,終於珠聯璧合,摹化成功了。在大眾交口稱讚時,那個白髮蒼蒼的老僧蹣跚而來。他一看這獨筆鵝,神采飛揚,連連點頭說:
世上無難事,只要有心人;
一個獨筆鵝,七載心血凝!
老僧一邊鐘愛地看著獨筆鵝,一邊誠摯地對曹掄選說:“我是國清寺主持,您要是願意的話,這個凝聚著您的血的獨筆鵝,就是給我們這古剎立碑作紀念吧!”
曹掄選喜出望外,連連謙讓地稱:“不敢當,不敢當!”
就這樣,在國清寺觀音殿旁的壁上,有了這個書聖遺韻的“獨筆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