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流通背拳

獨流通背拳,又稱太祖門獨流通背拳、合一通背拳、荷葉通背拳等,是太祖長拳與通背拳融會貫通而形成的新的傳統武術練習式樣,其特點是“太祖拳通背力”。獨流通背拳傳人有“明太祖暗通背”的說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獨流通背拳
  • 主要傳承人:任向榮、劉玉春
  • 主要傳承地:天津、上海
概況,任向榮與劉玉春,主要套路,

概況

位於運河沿線的天津市靜海縣,尚武風氣盛行,出現了霍元甲(小南河村人,擅迷蹤拳)、閻道生(洋芬港人,擅形意拳,尤好劍)、李際春(力大而技巧)、李登善(獨流人,善通臂拳)、楊學士(獨流人,善斬拳)、馮連科(獨流人,善點穴)、呂漢舉(獨流人,善二十四式拳)、王永清(本城人,善大桿子)、任向榮(獨流人)、王文蛟(大黃欽莊人,善桿子)等武術大家。
據說清中期有呂氏夫婦來到天津靜海,將太祖拳傳於李登第、李登善、楊學士等人,而後太祖門獨流通背拳開始有了明確清晰的傳承譜系,所以靜海人一般視三人為獨流通背拳的第一代宗師。
據《明清民國靜海縣誌》記載:“李登善,獨流人,以通臂拳著名,任向榮即為其弟子。”李登善與李登弟是親兄弟兩,實際上,任向榮的武藝亦常常得到李登弟的指導。
楊學士,以斬拳著名,他見任向榮懂事、孝敬父母長輩,儘管生活清苦,但從不叫苦叫累。深為喜愛,亦收任向榮為徒。所以,靜海獨流通背拳門內又有“三老傳一賢”之說。

任向榮與劉玉春

任向榮(1852-1930)(字光華)在這三位老師的精心傳授下,進步很快,最終“以技擊馳名津、保間”,他為人“性和藹,從游者甚眾,皆以敬讓相尚焉”。任向榮得到“三老” 的真傳後,沒有自滿,得知哪裡有高手就去切磋學習。1878年,他聽說靜海縣城有個王永清,大桿子功夫非常了得,他就從獨流徒步到靜海縣城請教。王永清比任向榮大個三四歲,比較保守,任向榮要學大桿子,他自然不願意教。後來,還是任向榮的誠意打動了王永清,就把大桿子的技藝傾囊相授,由此,獨流太祖門中又多了一項技藝。
劉玉春是獨流通背拳的另一個重要傳承人。在其弟子劉景雲、任鶴山、任秀峰及再傳弟子任俊華、鮑關元、鞏仁祥、孫雲鶴、楊善耕、潘錦生、程東齊、何鳳明等人的積極弘揚下,該支通背拳在天津、河北、上海、江蘇蘇州、浙江杭州一帶均有傳承。

主要套路

獨流通背拳的套路主要包括太祖長拳、二十四勢、苗刀、雙短棍、長棍、關東拳等套路,其中尤其以二十四勢和苗刀最為出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