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長拳

太祖長拳

太祖長拳,又名三十二勢長拳、宋太祖拳、太祖拳、趙家拳、趙門、太祖門,有的地方也叫紅拳、洪拳、炮捶、趙門炮拳。其精神偶像是趙匡胤。明代,該拳法已名聞天下。並對戚家拳、太極拳、洪洞通背纏拳等拳種產生了重要影響。因此,又有“百拳之母”的稱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祖長拳
  • 傳遍年代:明代
  • 地位:中國武術界“六大名拳之一”
  • 偶像人物:宋太祖趙匡胤
  • 主要流傳地:山東 河南 河北 山西等地
歷史文化,傳播地區,社會影響,

歷史文化

太祖長拳據說由宋太祖趙匡胤所創編,明代時該拳種大放異彩、頗有聲譽。
中國武術發展有一個大致的脈絡,即宋代以前主要在部隊中流行,是為軍事武術發展的高峰期;宋以後,由於火器逐漸的配備部隊以及中國文化轉向的影響,軍事武術開始向民間轉移。這個轉移的過程也有大致的規律:一開始是以器械來劃分門派的,如少林棍、武當劍、楊家槍等;明末清初,則開始以拳術劃分門派,如太極拳形意拳螳螂拳八卦掌等。其中形意拳的“化槍為拳”可看作這種趨勢的一個範例。
但太祖長拳在明代就已出名、頗有聲譽。戚繼光在其《紀效新書》中認為:“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勢長拳,又有六步拳、猴拳、囮拳,名勢各有所稱,而實大同小異。至今之溫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鎖、二十四棄探馬、八閃番、十二短,此亦善之善者也。呂紅八下雖剛,未及綿張短打,山東李半天之腿,鷹爪王之拿,千跌張之跌,張伯敬之打,少林寺之棍與青田棍法相兼,楊氏槍法與巴子拳棍皆今之有名者”;明代另一著名武術家程宗猷在其《少林棍法闡宗》中更是認為:“楊家槍、太祖長拳、綿張短打、孫家陰手棍、少林兼槍帶棒乃五家正傳,苟能習練精熟,以其心印,余可敝帚棄之矣。”另,產生於膠東一代的螳螂拳在其《十八家拳祖姓名》寫道: “太祖的長拳起首,韓通的通背為母。鄭恩的纏封尤,溫元的跌拳更奇。馬籍的短打最甚,孫恆的猴拳且盛。黃祐的靠身難進,綿盛的面掌飛疾。金相的磕手通拳,懷德的摔捋硬崩。劉興的勾摟采手,譚方的滾漏貫耳。燕青的拈拿跌法,林沖的鴛鴦腳強。孟甦的七勢連拳,崔連的窩裡剖錘。楊滾的棍采直入,王朗的螳螂總敵”。不管是戚繼光的十八卷本《紀效新書》,還是螳螂拳譜均將太祖長拳列在了第一位,太祖長拳的歷史地位可見一斑。

傳播地區

“太祖長拳,山東專習”。太祖長拳在山東流傳較為廣泛。其中,流傳於山東省茌平縣楊莊和李井范村的太祖長拳拳理明晰、風格獨特、源流有序而自成體系,在周邊地區傳習者頗多。
山東省茌平縣楊莊和李井范村的楊氏同為一家,其祖先楊德紅為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在這兩個村莊中傳習的太祖長拳來源於河南嵩山少林寺的一個燒火和尚。清末,該和尚回到原籍山東省博平縣(今屬茌平縣)。有此機緣,楊莊和李井范村的習武愛好者及紅槍會成員開始跟隨其學習太祖長拳並一直傳承了下來。至今已傳承六代。
該支太祖長拳以十路彈腿、三十二式太祖長拳和盤龍棍為主體技術,講究“學藝先學拳、次學棍,拳棍法明,則刀槍諸藝特易易爾”。其功法跑板和貓虎樁亦別具一格,具有很好的鍛鍊效果。

社會影響

在長期的傳習過程中,太祖長拳形成了很多的分支。如河南登封、開封、虞城的太祖長拳,山東鄆城、臨沂、萊州的太祖長拳,河北滄州的太祖長拳,天津的太祖長拳以及山西、福建、江蘇等地的太祖長拳等均較為著名。
太祖長拳因形成較早,體系完整,效果明顯等特點,對其它拳種影響較大。其中,受其直接影響的拳種有天津的太祖門獨流通背拳、山東和北京的戚家拳、山西的洪洞通背纏拳以及風靡世界的太極拳等。其中,太極拳在創編時大量吸收了戚繼光的“32式拳法”,而戚繼光“32式拳法”又受到了太祖長拳的顯著影響。現在河南溫縣陳家溝流傳的“太極小四套”拳譜中有:“太祖立勢最高強”、“要知此拳出何處,名為太祖下南唐”的記載。其經典套路“九排子”中扔保留有“探馬式太祖高傳”這個動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